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醴陵陶瓷产业发展历史

2023-08-15 来源:步旅网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醴陵陶瓷产业发展历史

醴陵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陶瓷文化名城,东汉时期县城近郊新阳楠竹山就有较大规模的陶器作坊。醴陵窑是在隋唐五代时期长沙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首创的醴陵釉下彩陶瓷釉色莹润淡雅,别具特色而首闻名于世,开创了陶瓷装饰新的纪元。这是醴陵陶瓷历史的开端。

1905-1917年,熊希龄、文俊铎两位对陶瓷有着深厚感情的著名人士怀着振兴中华陶瓷、抵制洋瓷的志向于1905年在醴陵姜湾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1906年组建了湖南瓷业制造总公司,这一时期醴陵陶瓷注重专业人才和技术的引进,如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陶瓷生产工艺和设备设厂生产细瓷,引进日本技师和景德镇师傅, 从而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的一页。也因此,1908年,湖南瓷业学堂组织部份产品参加“武汉劝业促进会”获一等金牌奖;1918年出赛南洋劝业会获一等奖;1911年参加意大利都朗博览会获最优奖;1915 年2月至12月在太平洋西岸的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8。醴陵釉下五彩瓷扁豆双禽瓶又一举夺得金奖;1918年出赛南洋劝业会获一等奖。从此,醴陵陶瓷走出国门,扬名海内外。

自此到新中国成立前后这段时间是醴陵陶瓷产业发展的停滞期。这一时期由正值北洋军阀混乱、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国内政治形势复杂使陶瓷产业奄奄一息,技术人员流散,生产跌落。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至1959年,醴陵陶瓷生产得以逐渐恢复。1955年9月成立湖南醴陵瓷业公司陶瓷研究所,担当陶瓷开发与陶瓷生产工艺技术改造的主要任务,56年6月湖南省工业厅瓷业工业公司(即湖南醴陵瓷业总公司的前身)成立,国家开始在行政上对醴陵瓷业实行统一计划管理。以湖南陶瓷研究所和群力瓷厂为主导继承和发扬湖南釉下五彩创造了很好的成绩。在此期间,醴陵瓷业很快实现了由手工到机械、由柴窑到煤窑的历史性转变,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釉下五彩瓷重放异彩,以至获得“国瓷”美誉。从1958 年起开始醴陵生产的胜利杯等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陶瓷先后作为专用磁在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中南海和钓鱼台国宾馆使用,或被作为国家礼品瓷赠送给国外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醴陵 “红色官窑”地位从此奠定。

改革开放前后,湖南陶瓷工业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缩小了与国外陶瓷行业的技术差距。醴陵陶瓷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一度处于全国陶瓷行业领先水平。如包括醴陵国光瓷及永胜、建湘、铜官、衡阳、洪江、新化等12个具有现代规模的陶瓷企业,成为我国陶瓷出口到美、欧、日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争创外汇

1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的“主力军”, 在全国陶瓷行业掀起了一股“学湖南赶国光”的热潮。这一时期醴陵的电磁电器及建筑卫生陶瓷也初具规模。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陶瓷产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非公有制的民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并掌握了技术优势,原有的单一的日用陶瓷为主的生产结构也被集日用陶瓷,工业陶瓷,建筑陶瓷,陈设艺术瓷等于一体的陶瓷产业所替代,湖南华联瓷业取代昔日国光的宝座,成为国内和湖南陶瓷行业的排头兵。2003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来醴视察,并题写“瓷魂”,“红官窑”。 2003-2004年,湖南省政府批准醴陵成立陶瓷科技工业园,并将其升格为正处级单位,作为湖南省标志性产业来打造。 2005年,“品牌醴陵”工程在北京成功运作,釉下五彩瓷在北京第七届国际科博会首都亮相,引起广泛关注。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量和品味也进一步提升,醴陵釉下五彩艺术瓷市场得以扩大,醴陵陶瓷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