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与税收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2020-02-25 来源:步旅网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 与税收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姓名 班级 学号 分工情况 张文娜 林琳 伍琼英 杨慧 王娟 08税务(2)班 08税务(2)班 08税务(2)班 08税务(2)班 08税务(2)班 2008204143126 2008204143131 2008204143132 2008204143138 2008204143144 模型检验 报告制作 模型检验 PPT讲解 PPT制作

指导老师:张子昱

日期:2010-12-23

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与税收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

本文旨在对1978年至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我们列出了几种有可能对税收收入产生影响的因素,经过讨论从中选定两种,即: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随后我们建立了理论模型,在有关的数据网站搜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 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支出; 税收收入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税收既是财政收入的支柱,又是宏观调控的杠杆。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经济增长是税收增长的基本源泉。从公共财政的需求角度看,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完善等都对公共财政提出要求,因此对预算支出所表现的公共财政的需求对当年的税收收入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从税收政策角度看,我国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两次大的税制改革,一次是1984年至1985年的国有企业利改税,另一次是1994年的全国范围内的新税制改革。税制改革对税收会产生影响,特别是1985年税收徒增215.42%。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中,

税收是集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于一身的重要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家职能实现不可缺少的手段。

因此,分析税收收入,有助于正确把握宏观经济规律,有助于合理制定国家财政政策,从而起到维护国家、分配收入、配置资源、稳定经济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搜集了有关数据建立模型,并加以比较分析,以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经济理论陈述

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的理论

根据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假设社会的经济活动是有家庭(消费者)和企业两个部门组成。如以Y表示国民收入,C表示消费,S表示储蓄,以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则有:Y=C+S,如以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以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则有:Y=C+I,根据以上两式,得到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C+S=Y=C+I。实际上,一个社会的经济至少是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三部门经济(暂不考虑外国企业)。在引入政府部门后,以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则有:Y=C+S+T,以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则有:Y=C+I+G。以上两式中,T为政府税收总额,G为政府支出总额,既包括政府购买也包括转移支付。把这两种结合起来,则得到新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C+S+T=Y=C+I+G,S+T=I+G。

有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理论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有三种核算的方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用公式表示,即:GDP = C + I + G +(X-M),其中,C为居民消费,I为企业投资,G为政府购买,X表示进口,M表示出口,X-M为净出口。 支出法计算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划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了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这种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用公式表示,即: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或:GDP=生产要素的收入+非生产要素的收入

从理论上讲,用收入法计算出的GDP与用支出法计算出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用生产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又叫部门法。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用公式表示,即: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模型的建立

我们建立了以下的模型:Yi=β0+β1X1+β2X2+U 其中

Y------税收收入 X1-----国内生产总值 X2----财政支出

Βi----待定参数(i=0,1,2) U-----随机扰动项

相关数据搜集

数据的真实可靠是模型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搜索得到相关的数据,并且经过与有关书籍中数据的反复校对,最终整理如下:

年份税收收入(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支出(亿元)(年) (Y) (X1) (X2) 1978 519.28 3645.2 1122.09 1979 537.82 4062.6 1281.79 1980 571.70 4545.6 1228.83 1981 629.89 4891.6 1138.41 1982 700.02 5323.4 1229.98 1983 775.59 5962.7 1409.52 1984 947.35 7208.1 1701.02 1985 2040.79 9016.0 2004.25 1986 2090.73 10275.2 2204.91 1987 2140.36 12058.6 2262.18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390.47 2727.4 2821.86 2990.17 3296.91 4255.30 5126.88 6038.04 6909.82 8234.04 9262.80 10682.58 12581.51 15301.38 17636.45 20017.31 24165.68 28778.54 34804.35 45621.97 54223.79 15042.8 16992.3 18667.8 21781.5 26923.5 35333.9 48197.9 60793.7 71176.6 78973.0 84402.3 89677.1 99214.6 109655.2 120332.7 135822.8 159878.3 183217.4 211923.5 265810.3 314045.4 2491.21 2823.78 3083.59 3386.62 3742.20 4642.30 5792.62 6823.72 7937.55 1122.09 10798.18 13187.67 15886.50 18902.58 22053.15 24649.95 28486.89 33930.28 40422.73 49781.35 62592.66

模型的估计

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做出参数的估计。估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 模型估计的结果为

Y= —266.4586+0.001493X1+0.864106X2

标准误差SE=(191.5936) (0.012218) (0.063618) t=(—1.390749) (0.122159) (13.58283)

R2=0.997440 R=0.997257 DW=1.098723 F=5455.369 df(自由

2度)=28

模型的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

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GDP每增长1亿

元,税收收入就会增长0.001493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财政支出没增长1亿元,税收收入就会增长0.864106亿元。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相一致。

2.统计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

由表eq01数据可以得到:R2=0.997440,修正的可决系数为R=0.997257 ,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F检验

针对H0:β1=β2=0,给定显著性水平=0.05,在F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k—1=2和n—k=28的临界值F(2,28)=3.34。.由表eq01得到F=5455.369>F(2,28)=3.34,应拒绝原假设H0:β1=β2=0,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等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税收收入”

有显著影响。

t检验

分别针对H0:βi=0(i=0,1,2),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k=28的临界值t2(n-k)=2.048。由表eq01 中的数据得到 :

 t (

0) = —1.390749 的绝对值H0:β0=0;

又因为t(

1)= 0.122159 < t0.025(28)=2.048,所以不能拒绝H0:β1=0;

又因为t(

2)=13.58283>t0.025(28)=2.048,所以应该拒绝H0:β2=0。.

也就是说,当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财政支出(X2)”对被解释变量“税收收入Y”有显著影响。

主要计量经济学检验

一、异方差

(1)图示检验法

我们利用X-Y散点图进行判断,在Eviews中操作,得到X-Y散点图graphx1和graphx2,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税收收入Y分别随国内生产总值X1和财政支出X2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生产总值X1和财政支出X2的增加,中国的税收收入Y的变动幅度也增大了,可能存在递增型异方差。

GraphX1

GraphX2

(2)White 检验

执行有关操作后,得出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及以下信息:其中F值为回归模型的F统计量。

2 取显著性水平=0.05,由于nR2=22.09253>0.05(3)=7.81,所以存在异方

差。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直接观察p值的大小,若p值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时,则拒绝不存在异方差性的假设,认为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异方差的修正

以1/resid^2为权重进行WLS估计,得到下图数据,显示的估计结果包括加权统计量和未加权统计量。得到

Y= —365.2246 + 0.007069X1 + 0.836635X2 SE=(16.16159) (0.000612) (0.002917)

t=(—22.59831) (11.54205) (286.8546)

R2= 0.999999 R=0.999999 DW=0.524759 F=5535237

2可以看到各项指标得到了全面改善:加权统计量的拟合优度有的很大的提高,回归方程的标准差也减小了很多,说明GLS估计使得方程精度有了提高。

异方差的再检验

对GLS估计得到的模型再次检验异方差,得到White 检验结果如下图:

2 取显著性水平=0.05,由于nR2=6.435685>0.05(3)=7.81,所以此时的异

方差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克服。又因为p值0.226102与原来的相比较大,则接受不存在异方差性的假设,认为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多重共线性

由模型估计结果得:

Y= -226.4586+0.0015X1+0.861X2 (-1.39) (0.122) (13.583) R2=0.99 R =0.99 DW=1.10 F=5455.369

2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有图可知,x1和x2的相关系数较大,原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

多重共线性修正(差分法):

修正后常数项没有通过检验,尝试将其删除,删除后得出下表:

Dependent Variable: D(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2/10 Time: 22:34 Sample (adjusted): 1979 2008 Included observations: 30 after adjustments Variable D(X1) D(X2) R-squared Adjusted R-squared S.E. of regression Sum squared resid Log likelihood Coefficient Std. Error 0.124024 0.293872 0.961678 0.960310 525.0737 7719668. -229.4394 0.022416 0.104623 t-Statistic 5.532794 2.808857 Prob. 0.0000 0.0090 1790.150 2635.596 15.42929 15.52271 1.425261 Mean dependent var S.D. dependent var Akaike info criterion Schwarz criterion Durbin-Watson stat 由于x1 x2的伴随概率小于0.05,通过检验,修正后的模型为:

Y= 0. 124024*X1+0.293872*X2 (5.532794) (2.808857)

R2=0.96 R=0.96 DW=1.425

2自相关检验

滞后一阶的检验:

Breusch-Godfrey Serial Correlation LM Test: F-statistic 6.971434 Probability 6.361653 Probability 0.013596 0.011661 Obs*R-squared Test Equation: Dependent Variable: RESID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2/10 Time: 22:44 Presample missing value lagged residuals set to zero.

Variable C X1 X2 RESID(-1) R-squared Coefficient -16.95040 0.003508 -0.019014 0.456775 Std. Error 174.0599 0.011172 0.058203 0.172998 t-Statistic -0.097383 0.313987 -0.326683 2.640347 Prob. 0.9231 0.7559 0.7464 0.0136 3.83E-13 698.3050 15.93078 16.11581 2.323811 0.097364 0.205215 Mean dependent var 0.116905 S.D. dependent var 656.2191 Akaike info criterion 11626835 Schwarz criterion -242.9271 F-statistic 1.942918 Prob(F-statistic) Adjusted R-squared S.E. of regression Sum squared resid Log likelihood Durbin-Watson stat

由上图可知,LM=6.97*6.36=44.3292,该值大于显著性水平为5%,自由度为

21的分布的临界值0由此判断存在一.05(1)=3.84,且伴随概率小于0.05,

2阶序列自相关。

滞后二阶的检验:

由上图可知,LM=4.16*7.52=31.2832,该值大于显著性水平为5%,自由度为

22的分布的临界值0但由于.05(2)=5.991,仍说明原模型存在序列相关性,

2伴随概率大于0.05,不显著,说明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性。

自相关补救 修正后: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2/10 Time: 22:49 Sample (adjusted): 1979 2008 Included observations: 30 after adjustments Convergence achieved after 13 iterations Variable C X1 X2 AR(1) R-squared Coefficient -5873.019 0.130229 0.277906 0.965659 Std. Error 8880.249 0.023774 0.107838 0.060437 t-Statistic -0.661358 5.477777 2.577074 15.97784 Prob. 0.5142 0.0000 0.0160 0.0000 10943.38 13908.45 15.49004 15.67687 6763.583 0.000000 0.998720 Mean dependent var 0.998573 S.D. dependent var 525.4732 Akaike info criterion 7179174. Schwarz criterion -228.3506 F-statistic 1.415059 Prob(F-statistic) .97 Adjusted R-squared S.E. of regression Sum squared resid Log likelihood Durbin-Watson stat Inverted AR Roots

 Y= -5873.019 + 0.965659 * X1+0.277906 * X2 (-0.661358) ( 15.97784)(2.577074) R=0.998720 R=0.998573 F=6763.583

2

2

政策建议

税收是有极限的,我国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两次大的税制改革,一次是1984年至1985年的国有企业利改税,另一次是1994年的全国范围内的新税制改革。税制改革对税收会产生影响,特别是1985年税收徒增215.42%。然而在2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后,我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稳定的发展时期,税收增长速度也呈逐年递减的态势。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这种相关性既可以表现为正相关,也可以表现为负相关,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税收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财政收入最大化与国民产出最大化之间做出权衡,根本途径是要提高税收弹性系数,增强税收的适应性。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政策,增强税收的适应性

①逐步调整流转税与所得税的比例,确立所得税的主体地位;②调整所得税结构,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收;③调整税负结构,均衡各产业部门、地区、企业之间的税收负担。

(二)积极推进税费改革,规范分配秩序

坚决取缔不合理收费,规范合理的收费。对合理的收费要首先从立法上予以规范,中央政府应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范收费主体,收费范围,收费标准,收费单位与缴费单位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使收费有法可依。其次要从管理上予以规范,将收费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实行专户存储,由财政部门统筹安排使用,改变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再次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制度和对违纪行为的处罚制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三)加强税收征管,强化依法治税,形成良好的税收征纳环境

①培养税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刻体会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性和不规范执法的危害性;同时针对目前税务干部业务水平总体不高的现状,强化业务培训,使广大税务干部在规范执法的基础上,增强执法的效率和质量。②加大税收宣传力度,促进纳税人诚信纳税。③加强部门合作,形

成良好的协护税环境。建立与地方政府定期汇报的工作制度,确保依法治税顺利实施。

(三)加强税收预测分析,提升税源监控水平

①建立税收能力估算体系,增强收入计划制定的科学性。。②加强税收预测分析,为税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③建立社会化税收监控体系,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常敏 《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国税法规处

【2】《中国统计年鉴》

【3】攸频 张晓峒 《Eviews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年

【4】王立平 万伦来等 《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年

【5】李子奈 潘文卿 《计量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