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药滋膏方制作方法简介

2023-10-02 来源:步旅网


1

中医药膏方制作简介

膏方是一门学问,又属中华文化之遗泽,应当传承不息,发扬光大。 物质------油脂成膏 形态-------凝而不固 味道------甘美滑腴 内容------物之精粹 作用----滋养膏润

膏方,又称“煎膏”“膏滋”,是中医常用的剂型之一。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强健身体与治疗疾病相结合,疗效明显,服用方便的膏类制剂。

按使用方法分类:

1、内服膏方:

成方膏滋药:选用一些疗效确切,组成简单的膏方方剂,由药厂成批生产加工成膏滋,作为中成药在药店销售,供患者对证选用,如:益母草膏、二仙膏等。

临床膏滋药:又称为定制膏方,是指经过医生针对患者身体状况辨证施治处方,一人一方,由药房或医院药房定制加工成膏方,每一剂膏方只适合患者本人服用。 2、外用膏方:

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除用于皮肤、疮疡等疾病以外还在内科和妇科等疾病中使用。

3、按添加辅料分类:

素膏:指用砂糖或者蜂蜜所收的膏剂

荤膏:指在素膏中再加入阿胶或者龟板胶等动物胶而制成的膏剂。

膏方起源

1、起源于汉唐,

《黄帝内经》所在十三方中就有两张膏方豚膏和马膏,主供外用。 《金匱要略》大乌头膏、猪膏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 《千金药方》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 《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内服。 2、萌芽于宋朝

内服膏已受到普遍重视,膏逐渐替代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应用日趋广泛;《洪氏集验方》琼玉膏沿用至今,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圣济总录》瓜蒌根膏,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3、发展于明朝

膏方日趋完善和成熟,膏方命名逐渐正规,制作比较规范,膏和煎有了明确的区别,“膏”专制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膏方的数量大大增加,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广为各类方书记载。组成多简单,流传至今。《摄生总要》龟鹿二仙膏;《寿世保元》茯苓膏;《景岳全书》两仪膏。 4、兴盛于清代

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记载内服膏滋方近30首,《张氏医通》记载的二冬膏、集灵膏为后世医家所沿用。晚清膏方组成渐复杂,张聿清《膏方》中用药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强调辩证施治,开列膏方之前先用“开路方”通过汤剂调理脾胃功能,去除湿浊余邪。这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津现代膏方在上海、江浙及广东广泛使用,由以上海为甚。

2

膏方的特点

1、整体观念,全面调理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既往病史和身体现状,辨证论治,立方遣药,君臣佐使,合理配伍,构成一剂全面考虑体内气血阴阳变化的调理处方,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调整的用药特点。

2、辩证结合辨病,针对性强

在临床上不同疾病可能证属中医同一证型,如糖尿病、绝经期综合症等辩证都属阴虚燥热,但由于疾病不同,必须区别用药。糖尿病患者可在辩证的基础上选用一些调节血糖的中药,绝经期综合症患者可在辩证的基础上选用一些调节性激素的中药。这种膏方更适合患者的个性特点。

3、单料加工,便于吸收

膏方的加工制作采用传统的加工工艺,不同的药材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火候条件,如中药饮片部分,采用水煎煮、浓缩的方法;人参、西洋参、西红花、冬虫夏草等贵重药另煎取药汁;紫河车粉、羚羊角粉、珍珠粉等贵重细粉直接掺入。由于在加工中能根据配伍组方各种药性,科学合理地加工处理,能够充分表达药效,使制成的膏方药效浓度高、饮服后易于吸收。

4、无需煎煮,易存易携

膏方体积小,独立包装,便于携带;温开水即冲即服、方便快捷;可根据气候和环境温度的不同,适时冷藏,以免受到污染或发霉变质。 5、药补兼顾,口味怡人

一人一方扶正补虚,治病驱邪,既能“治病”,又能“补虚”。并且一般膏方都辅以糖类、蜂蜜等调制收膏,对糖尿病人也适量地加入了轿味用的甜味剂,掩盖了中药的苦味,口感上甘甜中有药香,易于接受。

6、药力缓和,稳定持久、四季皆宜

膏方配伍中除了中药饮片外,参类、冬虫夏草等补益性细料药,胶类、糖类也占有了相当比例,使膏方药性缓和、药理持久。一般情况下膏方每服用1-2次/天,一料膏方服用30-50天。一些慢性病、年老体虚者,在医生正确的指导下,可不受“冬令进补”的局限,四季皆宜,坚持长时间服用,起到恢复元气、祛病延年的作用。

膏方适用人群

1、老年人的进补

人体的各种机能,由于生理特性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2、女性的进补

对于女性来说,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衰老;当脾胃正常运行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面部红润、皮肤就充满了光泽和弹性。 3、儿童的进补

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适当进补,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质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4、慢性病人的进补

冬令季节,结合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病人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5、亚健康者的进补

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大(精神紧张、脑力透支)众多应酬,无度的烟酒嗜

3

好,长期不足的水面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膏方适用的疾病

1、亚健康疾病

包括慢性疲劳综合症,平时无慢性疾病,却容易感冒,长期劳累或压力负担过重而至身体虚弱或体力不支,精力不够,难以胜任紧张烦劳的工作;睡眠障碍;黄褐斑;胃肠功能紊乱。

2、慢性疾病

包括干燥综合症、类风湿关节炎、混合型结缔组织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胃炎、慢性泌尿系统感染、贫血、类风湿、腰酸痛症、性功能障碍、月经不调、不孕症等。 3、大病后康复或增强体质

如手术后、放化疗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产后等身体虚弱者。

4

膏方临床应用优势

1、膏方“阴平阳秘,以衡为补”,完整体现了传统医学的整体理念《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 2、膏方具有补虚和治病并重的临床优势。

春夏易发之病,如哮喘等,在冬季将身体调养好,就不易发作,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从现代医学理论,冬天气温低,热量消耗多,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强,生理机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可更多地转化为自身物质,且人体在冬季新陈代谢速度减慢,适当补养,可调解和改善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3、膏方相对于汤剂的优势

作用全面,可兼顾多种慢性病。服用方便,每天一汤匙服下或开水冲饮,减少了汤剂每天煎煮的麻烦。口感较好,含适量的甜味剂,老少皆宜,无汤剂味苦难服之忧。 4、膏方疗效优势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第21卷第5期

膏方处方原则

膏方组方,遵循辨证施治法度,具备理、法、方、药之程序,膏方治病,即可一味单方,又可使用复方。

单方膏方:单味药物制成,在治疗方法上,单方药简功专,针对性强,如用白术治疗脾气虚证,用熟地黄治疗肾阴虚证等。

复方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药物,按病情和配伍原则组成膏方,在治疗上药宏效广,对较复杂的疾病症候全面照顾。

膏方中多含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其性黏腻难化,纯补峻补,会妨碍其血,于健康无益,故配伍用药,至为重要。组方时尤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调畅气血阴阳,以平为期

膏方用药,既要考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应根据病者的症状,针对淤血等病理产物,适当加以行气、活血之品,舒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阴阳平衡。

2、斡旋脾胃升降,以喜为补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曾谓“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为临床药物治疗及食物调养的重要法则,口服膏方后,胃中舒服,能消化吸收,方可达到补益的目的,故制定膏方,总宜佐以运脾健胃之品或取檀香拌炒麦芽,以醒脾开胃;或用桔梗、桔壳,以升降相顾;或配伍陈皮、楂曲以消食化积;尤其是苍术一味,气味辛香,为运脾要药,加入众多滋腻补品之中,则能消除补药黏腻之性,以资脾运之功。中医习惯在服用膏方进补前,服一些开路药,或去除外邪,或消除宿滞或运脾健胃,处处照顾脾胃的运化功能。 3、重视脉案书写,辩证立法

中医的理、法、方、药特色,充分体现在膏方的脉案中,正确、科学地书写脉案,保证治疗的有序和准确。膏方滋补强壮,更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最有效剂型,膏方的制定,首当重视辨证论治。医家从病者错综复杂的症状中,分析出病因病机病位,衡量正邪之盛衰进退,探求疾病之根源,确定固本清源的方药。切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4、注重体质差异,量体用药

人体体质的减弱,使病邪的已侵入、疾病的易产生的主要原因,而体质每因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先天禀赋、后天调养等不同而各有差异,故选方用药也因人而异。 5、着意进补相兼,动静结合

膏方进补常取通补相施、动静结合、并行不勃的方法。补品为静药,必须配合辛香走窜之动药,动静结合,才能补而不滞。

5

膏方处方内容

1、按药物作用分类

滋补药:有益气、补血、养阴温阳等功能,常用的有人参、黄芪、熟地、麦冬、虫草、胎盘等同时配合使用理气化湿、清热、祛瘀等之剂,以增强滋补的效果; 对症药:针对患者当时的主要病症的药物,兼顾祛病和滋补;

健脾药:滋补药多属粘腻呆滞之品,久服影响脾胃运化,并易闭门留寇,加用陈皮、砂仁、白术等健脾药,加强吸收,达到补而不滞的功效。 辅料:主要包括调味的糖类以及收膏的胶类等。 2、按药物的性质分类

中药饮片:膏方的主体部分,是医师望、闻、问、切详细辩证后,根据患者体质不同与病情需要,处方中的药物部分;

贵细药材:膏方补益虚损功能的组成部分。主要有:人参、羚羊角粉、鹿茸片、西红花、川贝母粉、三七粉、冬虫夏草、灵芝、龙眼肉等,随需而择,切勿多用滥用;

胶类:补益虚损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有助于膏方固定成型,如阿胶、龟甲胶、鳖甲胶、鹿角胶等。一剂膏方胶的配伍量一般为200-400克,可单用,也可根据需要按一定比例数胶合用。一些低糖或不加糖的膏方,可适当增加胶的配伍量,总量增至400-600克,保证中药收膏成型的效果,一些长期素食的服膏者,不加胶类,制成素膏。

糖类:掩盖药物的苦味使膏方便于服用,常用糖类有冰糖、白糖、红糖、饴糖、蜂蜜;具有一定的补益作用,并有助于膏方固定成型,一剂膏方糖或蜂蜜的用量一般为500克;需摄入低糖的特殊人群,主要是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一些低热量的甜味剂,如元贞糖、甜菊糖、木糖醇、阿斯巴甜等,但必须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按量取用,不得随意超量,避免产生副作用。

其他辅料:黄酒是膏方加工中必备的辅料,用于侵泡阿胶等动物类药胶,解除各种药胶的腥膻气味,加强药物在体内的运化吸收作用,黄酒的一般用量为500克。

膏方的临床处方注意事项

1、改善口感:可据病情增加改善口感之药

膏方中常加砂仁、陈皮,此二药除能里脾开胃外,可令膏方香气浓郁;痰瘀体质患者,可加山楂,其味甘酸可口,同时又能化痰食、行滞血;脾气不足,偏于阳虚者,可加桂圆、大枣补益脾胃;肺阴不足者加梨;肝气不舒者,可加花香淡雅之玫瑰花。 2、改善口感:糖类

一般以糖类为主,常用的如冰糖,其既能润肺,又能养脾;或用蜂蜜,二者能单用又能合用;其他糖类如红糖、白砂糖、麦芽糖等,可根据病情需要酌情使用;糖尿病患者可用木糖醇、甜菊糖、阿斯巴甜、元贞糖替代,或不加糖泪调味。 3、胶类使用:

阿胶性平,入肺、肝、肾经,一般患者均可使用;阳证及血瘀患者可使用鳖甲胶收膏,鳖甲胶滋肝阴、补肝血、消瘀散结,但因其收膏的粘性、补性及口感不及阿胶,可龟鹿二胶收膏或与阿胶同用,用量比例可根据患者阴阳盛衰而定;阴虚偏甚者龟甲胶量多一些,阳虚偏甚者鹿角胶量多一些,并稍佐以中性偏温 之阿胶,取“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法。 4、尽量避免使用虫蛇类药物

如蜈蚣、斑蝥、蛤蚧、乌梢蛇等,因其具有虫蛇类药物特有的腥臭味,影响口感;味道较臭的草本药物如白藓皮、鱼腥草、败酱草等也应根据患者接受的程度适量应用。 5、矿物类药物也应尽量少用。

因制膏之时通常无法完全将其残渣筛掉,使得成膏之中有颗粒样沉淀,影响美观,同时金石之物久服易伤胃气。

6

6、使用出膏量多的药物

一般根茎类药物,在秋冬或春初发芽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下列部分药材出膏量较高:颜色深的有何首乌、生熟地、黄精、肉苁蓉;色浅的黄芪、南北沙参、党参、玉竹、天冬、麦冬、知母、淮川牛膝、太子参、赤白芍、板蓝根、甘草、丹参、黄芩、巴戟天;皮类药材中出膏较好的有牡丹皮、黄柏、杜仲;茎木类有鸡血藤;叶类药材出膏量少或不出膏;花类药材出膏的有金银花、款冬花、菊花;藻类、菌类、地衣类药材出膏者猪苓、茯苓等;果实种子类出膏有山芋肉、枸杞子、薏苡仁、酸枣仁、杏仁、五味子、枳壳等。 7、贵重药材最大剂量

生晒参、西洋参50--100克;野山参10--15克,冬虫夏草15克;羚羊角粉5克,蛤蚧粉30克,紫河车30克,收膏胶类300克,糖类300克。

膏方的制作方法

一、膏方的制备 1、炼蜜:

蜂蜜调味、滋润、补益、缓和、防腐。炼蜜驱除药性的偏激使之中和,除去蜂蜜中的水分及杂质,使药物品质上乘,有质有量,保存持久。

选蜜:选择优质蜂蜜是保证膏方质量的关键,蜜以质厚色白如凝脂、味甜而香、兼有鲜味、粘性强者为首选。但因产地和气候的关系,北方蜜含水分少,一般选购枣花蜜、荆条花蜜为佳,荞麦花密次之。南方蜜含水分较多,选荔枝蜜、坝子蜜较优。

炼蜜的方法:蜂蜜置于锅中,加适量沸水或蜂蜜中加水煮至沸腾,用3-4号筛网滤出杂质,滤液继续加热。用网筛或绢筛捞出去上面浮沫,不停搅拌,至蜜中水分大部份蒸发,翻起打泡,呈老红色时,酌加约10%的冷水,再继续加热使沸,手捻有粘性,双手指分开时无白丝出现,乘热倾出,用绢筛过滤,除去杂质即可。目前炼蜜的老嫩程度,大都是凭经验观察,少炼则嫩,黏性不足;多炼则老,坚硬不易化解。 一般炼蜜以生蜜500克炼成400克左右为标准。 2、炼糖:

白砂糖加水为糖量的50%左右。红糖因含杂质较多,一般加2倍量水炼制后,静置,除去沉淀备用。饴糖含水分较多,炼制时可不需要加水,炼制时间较长。冰糖含水分少,炼制时间亦短,应在开始炼制时加适量水(比白糖略多一点)。

炼糖方法:糖置锅中,加适量水加热,不停搅拌至糖液开始显金黄色,起泡发亮光及微有青烟发生即可,以免烧焦。

3、胶烊化:先将配伍用的胶打碎或研粉后用黄酒侵泡软化、隔水炖烊,备用。 二、传统饮片制作膏方

浸泡---煎煮---澄清---过滤---浓缩---收膏 1、浸泡:

把除胶类外的其他药物放入容量相当的洁净锅内,加入8-10倍量水(一般加水量应高于药面2厘米),浸泡6-12小时,令其充分吸收膨胀。 2、煎煮:

把浸泡后的药物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煎煮沸,转为小火以沸为度,不少于1.5小时,此时药汁渐浓,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二煎(不少于1小时),待至第三煎(不小于1小时)时,气味已淡薄,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如药汁尚浓时,还可再煎1次)。将前三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冷却10小时以上,取上清液过80目滤网,过滤沉淀。 3、浓缩:

过滤静的药汁倒入锅中,先用大火加热,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

7

变成稠厚,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不断搅拌,防治黏底烧焦,药汁浓缩即将完成时兑入细料药的药汁,继续加热至稠厚状清膏。 4、收膏:

把烊化后的胶类药与已炼制的糖,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搅拌,直至“挂旗”或滴水成珠(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或在加热时膏体成蜂窝状沸腾(翻云头)即可。 5、存放:

待收好的膏冷却后,装入清洁干净的瓷质容器内,用干净纱布将容器口遮盖上,放置12小时以上,待完全冷却后,加盖,放入阴冷处。

注:在收膏的同时,放入准备好的药粉(如鹿茸粉、人参粉、珍珠粉、琥珀粉、胎盘粉),要求药粉极细,在膏中充分拌匀,并可以根据需要放入胡桃肉、桂圆肉、红枣肉等一起煎煮取汁,在收膏时放入充分发挥其作用。

8

膏方的储存方法

膏方制成后,充分冷却,加盖、存放在瓷罐(锅等容器),搪瓷罐等容器。不宜用铝、铁容器盛存。

膏方用药时间较长,一般情况下存放在阴凉处,冰箱冷藏更佳。诺放在阴凉处连日高温,应隔水高温蒸烊,忌直接将膏锅放在火上烧烊。在膏剂蒸烊后一定要把盖打开,直至完全冷却,方可盖好。切不可让锅盖的水落在膏面上否则过几天就会出现霉点。每天服用膏方时,应该放一个固定的汤匙,以免把水分带入国内造成霉变。如果霉点很多,且膏剂深处也有霉点,就不能服用了。

服用方法及服用季节

一、服用方法:

临床上膏方具体服用方法,一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二是考虑患者的体质、应时的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1、 服用时间:

饭前服用:一般饭前30-60分钟服用,病在下焦,欲使药力迅速下达者,宜饭前服。

饭后服用:一般饭后15-30分种服用,病在上焦,欲使药力停留上焦较久者,宜饭后服。

睡前服用: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一睡前服用; 空腹服用:《本草经》谓:“病在四肢血脉者空腹而在旦”优点是可是药物迅速入肠,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滋腻补益药,宜空腹服用。如空腹时服用胃肠有不适感,可以改在半饥半饱时服用。

2、服用剂量:

一般膏方每服1汤匙为准(约15-20ml).膏方药物药性不同,服用剂量不同,一般性质平和的膏方,用量可以稍大。凡有毒、峻烈的药物,用量宜小,并且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中毒或耗伤正气。

患者病情不同,服用剂量不同。轻病、慢性病,膏方剂量不必过重;重病、急性病,膏方用量可适当增加。

患者体质、性别不同,服用剂量不同。老年人的药量小于壮年;体质强的用药量可重于体质弱的病人;女性用药量一般应小于男子,且女性在经期、孕期及产后,应小于平时。

3、服药方式 含化:

将膏方含在口中,让药慢慢在口中溶化,发挥药效。 冲服:

将适量膏方冲入热水中使之溶化,搅匀服下如方中滋腻药较多、胶类剂量较大,责膏方黏稠难化,应用开水炖烊后再服,根据病情需要,也可以温热黄酒冲服。

调服:

将胶类研细粉,用适量的汤药或黄酒,隔水炖热,调好和匀服下。 二、服用季节

1、实时调补

膏方既可滋补身体,又有治疗预防的功效。在治疗慢性损耗性疾病的过程中,大病后、手术后等可根据患者身体虚弱情况,在滋补的同时,配伍理气、和血、

9

调中、化淤、去浊、通腑、安神、固涩、通络等药物一起作用。因此,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并严格掌握膏方的使用方法,可以实时服用膏方调补。

2、冬令进补

一般来说,冬天为封藏的季节,滋补为主的膏方容易被机体吸收储藏,所以冬令时服用膏方的最佳季节。多由冬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束。《黄帝内经素问 四气调养大论篇》“冬三月,此为闭藏,冰冻地蜇,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使志若伏若匱,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

膏方服用注意事项及禁忌

一、服用注意事项

脾胃功能低下、舌苔厚腻者,有感冒咳嗽、口干咽痛、大便不畅、小便不利、身热头痛等症状的患者,必须先健脾驱邪,然后进补,否则关门流寇,使症状加重;糖尿病患者忌用冰糖、饴糖、蜂蜜,代之木糖醇等;服膏方期间忌暴饮暴食、忌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忌浓茶;服人参补膏忌食萝卜;服药期间如身体不适,应暂停使用。 二、膏方服用禁忌

使用膏方时,为了注意安全,保证疗效,除了药物配伍中的“十八反”、“十九畏”等外,还有补膏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禁忌三个方面。

1、补膏禁忌

老年病虚症为多,补膏较为常用,应注意以下几点:防止“虚不受补”,对于一般慢性虚症患者,只能慢慢调养,不宜骤补。可于补益膏方中酌加助运之品,以免滋腻呆胃之弊。 防止“损阳耗津”:阳虚有寒忌清补,以免助阴损阳;阴津亏损用温补,以免助火伤阴;

防止“闭门留寇”:外邪未尽时,不要过早使用补膏,以免留邪为患。必要时可在驱邪药物中加入补益之品,以达到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目的。

2、妊娠禁忌

妊娠期间,因为某些药物具有滑胎、堕胎的流弊,可造成流产的后果,在临证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选用,注意妊娠禁忌。

3、服药禁忌

合理服药:”“一药一性,百病百方”各种膏方的功能药用各有不同,对于一些阴阳俱虚、气血不足数病同发的情况,处方时必须仔细分析,谨慎选方合理用药; 忌口:

为达到治疗目的,服药期间要求病人忌食某些食物,如人参膏忌服萝卜;服何首乌时,忌猪、羊血及铁剂;服滋补性膏方时,不宜饮茶。一般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针对患者的体质,在膏方服用时,忌口更为重要如:

A、阴虚体质在临床上可见头晕眼花、口干咽燥、心烦易怒、失眠心悸、

舌红苔少脉象细数,在服膏方进行滋阴的同时,在饮食上有这样几点忌口:忌食辛热之品(狗肉、羊肉);在烹调中不放或少放姜、蒜、葱等调味品;少吃或不吃甜味食品,否则容易引起口干咽燥加重、大便干结,甚至可见出血症状。忌食海鲜一般发物,如黄鱼、带鱼等。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中表现为阴虚火旺的应用滋阴降火药物治疗时,尤应忌食海鲜。以食淡水鱼为好。忌食不易消化的药食。患者消化功能虚弱,不易吸收,且阴虚之人常出现大便燥结,应在帮助消化的药

10

食中加入润肠之品,使膏方中滋阴药物发挥更好作用。

B、阳虚体质在临床上可见全身怕冷、面色晄白或淡白无华、少气倦怠乏

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苔润滑、脉象微细迟无力,这类人群常用补阳、温阳、壮阳等药食进行调补,应该在饮食上注意以下忌口:忌滥用温补肾阳的食品。如鹿鞭、牛鞭、羊鞭等。应注意观察有无虚火的病理情况,否则易助火动血,产生变症;如患者脾胃虚弱,运化失常,饮食上应忌用黏腻;忌用寒性食品,阳虚体质者易生内寒,可见脘腹时感冷痛,大便稀溏,四肢欠温。阳虚体质的人气血流行不畅,切忌服用或过多服用厚味腻滞之品。如肥肉类。

膏方服用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服膏方后出现便秘,首先要停用膏方,停用膏方后大便通畅了,说明便秘与膏方有关,继服时应适当减少剂量,同时在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早晨起来喝一杯蜂蜜水,一般就能解决便秘问题。 服用膏方后食欲不振,表明消化功能不好,要减少服用剂量或加服助消化的药物,如陈皮茶、山楂茶。

服用膏方后因脾胃功能不健全,出现胸闷腹胀、舌苔厚腻等症,要停服膏方,服用一些促进吸收的药物,才可继续服膏方。否则会适得其反;

服用膏方期间出现咳嗽痰多,说明膏方不能很好吸收,反而助温生痰,应停服膏方,并适当服用一些健脾理气化痰的药,待咳嗽痰多好转后再服膏方,同时最好加服陈皮茶以健脾化痰;服用膏方期间腹泻,继服加重腹泻症状,使病情变得缠绵。如是因膏方服用量大引起的腹泻,停服后腹泻会停止,再服用时则应减量;

感冒发热时应停服膏方先治感冒。因为感冒时人体正常阴阳平衡被打破,脾胃功能受影响,如仍急于在此期间进补,会使病情迁延复杂。

皮肤瘙痒中医认为,皮肤瘙痒与湿热、血虚、风邪等因素有关,此时应暂停服用膏方,请医生查出病因进行治疗。

常用疾病膏方的制作

一、妇产科

1、崩漏(肝肾阴虚,精血不足)

患者主诉:赵某,女,43岁。年逾六七之龄,肝肾渐虚,天癸渐衰,月事近期行而无期,行则二旬不止。神疲倦怠,形寒肢冷,腰酸骨痛,且夜寐不宁,双目花糊羞涩,苔薄,舌红,脉细。

调治原则:证属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治拟益气养血,调摄肝肾 膏方处方内容:

生晒参(另煎,待收膏时加入)80g、西洋参(另煎,待收膏时加入)120g、太子参150g、炙黄芪200g、丹参150g、当归120g、续断150g、酒肉苁蓉120g、杜仲150g、山萸肉100g、补骨脂100g、肉桂90g、粉葛根300g、石楠叶150g、白茯苓120g、麦冬120g、煅龙牡(各)300g、山药200g、炒苍术120g、陈皮90g、女贞子100g、旱莲草200g、生熟地(各)100g、枸杞子100g、青葙子100g、决明子120g、赤白芍(各)100g、制黄精120g、制淫羊藿200g、 另加:阿胶500g、炒芝麻200g、核桃肉200g、红枣200g、冰糖500g、黄酒500ml

处方分析:

患者年逾六七之龄,月事行而无期,行则二旬不止,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中医“崩漏”范畴。乃因久漏充任损伤,不能固涩经血所致,为肝脾肾

11

三经同病。患者病久气血亏虚,证情复杂,当先益气养血。肾藏精、肝藏血、脾

统血,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脾肾统藏有权则血归其经。故治疗重点放在养肝益肾健脾,以固其本。方中参芪健脾培中益气,虚人宜之;熟地、山药、山萸肉取六味地黄丸三补以养肝肾;续断、杜仲、酒肉苁蓉、制淫羊藿补肝肾强筋骨;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滋肾阴;煅龙牡、补骨脂补肾填精,收敛固涩;当归、丹皮、赤白芍养肝行血调经;决明子、青葙子清肝明目。 2、崩漏(肝肾不足。冲任虚寒)

患者主诉:田某,女,47岁,时值更年,经事紊乱,量多淋漓,痛经年久,小腹冷感,经期尤甚,平素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足跟时痛,纳呆便结。诊刮示“子宫内膜呈增生反应”;脉细软,舌淡苔白。

调治原则:证属肝肾不足,冲任虚寒;治拟益肝养肾、温经摄冲。 膏方处方内容:

生晒参(另煎,待收膏时加入)50g、西洋参(另煎,待收膏时加入)50g、炙黄芪120g、党参90g、山萸肉90g、女贞子90g、枸杞子90g、桑椹子90g、制淫羊藿120g、仙茅90g、旱莲草150g、补骨脂90g、菟丝子90g、鹿角霜(先煎)120g、延胡索120g、青陈皮(各)120g、益母草120g、仙鹤草150g、茜草150g、牡丹皮150g、椿根皮120g、蒲公英120g、当归120g、赤白芍(各)60g、炒蒲黄120g、续断120g、杜仲120g、胡麻仁90g、佛手60g、炙甘草60g、炒谷麦芽(各)60g。

另加:阿胶200g、鹿角胶120g、胡桃肉120g、红枣90g、莲子90g、龙眼肉90g、冰糖500g、黄酒500ml、蜂蜜250g。

处方分析:

《内经》云:女子七七,肾气渐衰,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该患者时值更年,诊刮示“子宫内膜呈增生反应”,天癸当竭未竭,故见经事紊乱,量多淋漓,经期延长,自幼体虚,阳气不足,故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痛经年久,小腹冷感,经期尤甚,足跟时痛,属肾阳虚运血不足,脉细软。舌淡苔白,证属肝肾不足,冲任虚寒,乘此冬令,拟以益肝养肾,温经摄冲之品。本膏中参芪补气,虚人为宜,党参沙参合用气阴双补;枸杞子、山萸肉、女贞子、桑椹子、菟丝子诸药合用,为滋阴补血之品,制淫羊藿、仙茅、补骨脂、鹿角霜、延胡索补肾壮阳;当归、赤白芍、炒蒲黄、牡丹皮、益母草等活血养血;续断、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苍白术、青陈皮、炒谷麦芽、佛手共奏理气健脾之效,椿根皮、蒲公英利湿解毒。主要配成膏,阴阳互补,气血并调,以冀来年恙平康健。 3、经前期综合症

患者主诉:王某,女,45岁,素体忧郁,忧思伤肝呈脾,又先天肾气不足,乳络失养,经前阴血下注,经脉壅阻,以致气结血瘀益甚,发为经前乳胀,腹胀,月事尚准,量中,腰酸起伏,肢冷易寒脉细,舌淡红,苔博腻。

调治原则:证属肝郁肾虚,气血不足,治拟疏肝补肾,益气补血。 膏方处方内容:

党参150克、白术150克、茯苓150克、当归150克、白芍120克、续断200克、熟地150克、杜仲150克、菟丝子200克、枸杞子120克、桑寄生200克、炙黄芪150克、山萸肉100克、川芎100克、山药200克、制香附200克、木香100克、炙甘草60克、柴胡120克、丹参120克、合欢皮120克。 另加:阿胶400克、冰糖300克、饴糖200克、大枣150克、龙眼肉150克、核桃肉150克

12

处方分析:

患者素体忧郁,忧思伤肝呈脾,又先天肾气不足,乳络失养,经前阴血下注,经脉壅阻,以致气结血滞益甚,发为经前乳胀,日久腰酸起伏,肢寒易汗。治宜疏肝补肾,益气养血,调理冲任之剂。本膏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熟地、萸肉、川芎、炙甘草气阴双补;杜仲、菟丝子、枸杞子、续断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柴胡、香附、木香、山药疏肝健脾,补肾通络,合欢皮解郁除烦,诸药配制成膏疏补兼治,补而不腻,以冀来年恙平康健。 4、原发性痛经

调治原则:温经散寒,益气和血,调经止痛

膏方组成:炙黄芪12克、太子参1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2克、川芎9克、熟地10克、桂枝10克、鸡血藤12克、艾叶6克、香附10克、乌药9克、小茴香9克

另加:阿胶400克、冰糖300克、饴糖200克、大枣150克、龙眼肉150克、核桃肉150克 5、盆腔炎

患者主诉:吴某,38岁,盆腔炎10年,左下腹粘连痛,怕冷,咽喉炎,易感冒,腰酸,带多色稍黄,眠安纳可,口腻,胎薄脉细弦。 调治原则:证属湿热内阻,气滞血瘀;治拟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膏方处方内容:

红藤300克、蒲公英150克、桃仁120克、薏苡仁200克、牡丹皮100克、丹参150克、红花90克、生蒲黄150克、牡蛎(先煎)300克、香附150克、延胡索200克、党参200克、黄芪300克、白术芍(各)120克、杜仲150克、续断120克、山药120克、女贞子120克、枸杞子150克、制首乌150克、芡实120克、制淫羊藿150克、巴戟120克

另加:阿胶300克、鹿角胶150克、生晒参100克、冰糖300克、饴糖100克黄酒250ml 处方分析:

膏方用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益肾,温肾壮阳滋阴补肾。 6、子宫肌瘤

患者主诉:刘某,女,平素心情郁闷,忧思伤脾。婚后两次小产,经来量多,屡耗阴血,肝木失养,疏泄失常,气血淤滞,日久生瘀,发为癥积。月经量多有块,临经及经后腹痛明显,伴有乳房胀痛。食眠可,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调治原则:证属肝气郁积,气血淤滞;治拟疏肝为先,兼理气血 膏方处方内容:

柴胡100g;白芍120g;制香附150g;萸肉100g;川楝子120g;白术120g;木香100g;杜仲150g;巴戟天150g;八月札120g;九香虫100g;炙甘草50g;鬼箭羽120g;川芎100g;党参200g;郁金120g;当归150g;益母草100g;桑寄生150g;山药120g;续断120g. 另加:阿胶400g;冰糖300g;饴糖300g;大枣150g;龙眼肉150g;核桃仁150g. 处方分析:

平素心情郁闷,忧思伤脾。婚后两次小产,经来量多,屡耗阴血,肝木失养,疏泄失常,气血淤滞,日久生瘀,发为癥积。月经量多有块,临经及经后腹痛明显,伴有乳房胀痛。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消癥。柴胡、制香附、川楝子、木香、

13

九香虫、八月札、郁金疏肝理气活血消癥;白芍、萸肉、白术、炙甘草、党参、

山药气阴双补;巴戟天、杜仲、桑寄生、续断补肾强筋骨;川芎、鬼箭羽活血化瘀消癥;当归、益母草养血活血。诸药配伍攻补兼备,攻而不峻,补而不腻。 7、子宫内膜异位

调治原则:活血行气,清热软坚,扶正消癥

膏方处方内容:

当归10g;赤芍12g;川芎9g;红花6g;桃仁6g;三棱12g;莪术12g;川牛膝12g;鸡血藤12g;炙鳖甲12g;香附10g;醋延胡索10g;生黄芪12g;黄芩12g;生薏仁15g; 另加:阿胶400g;冰糖300g;饴糖300g;大枣150g;龙眼肉150g;核桃肉150g. 8、妊娠眩晕

患者主诉:高某36.高龄初产,孕28周,近一周自觉头晕耳鸣,腰酸腿软,下肢浮肿,心烦易怒,口干不欲饮。脉弦细,舌红苔薄黄。子晕初期,宜及时治疗,免得母儿危害。

调治原则:养血柔肝,育阴潜阳

膏方:生龙骨(先煎)300g;生牡蛎(先煎)300g;制首乌300g;石决明300g;枸杞子120g;山茱萸120g;熟地120g;制黄精120g;天麻120g;白芍200g;钩藤200g;炙半夏90g;猪苓150g;白术60g;酸枣仁90g;夜交藤90g;茯苓120g;莲子芯60g;麦冬60g;甘草60g

另加;龟板胶300g;陈阿胶200g;核桃肉150g;冰糖300g

处方分析:高龄初产,素体肝肾不足,孕后阴血下注胞宫以养胎元,加重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风阳易动,上扰清窍,即发子晕。本病重症已发生子痫抽搐。方中育阴潜阳,镇静安神,祛痰利湿并用;配伍养血柔肝,以求最大限度维护母儿平安。

9、产后身痛,关节酸痛不适

患者主诉:李某,33岁。产后25天因外感风寒出现周身关节酸痛不适,伸屈不利,遇寒加重,得热则舒,行走活动受限。伴有周身倦怠乏力,面色不华,时有头晕心悸,腰痛如折,脉沉眩迟,舌淡红、苔薄白。恶露淋漓约15天净。曾用中药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调治原则:扶正祛邪;攻补兼备;治拟养血通经疏风散寒。 膏方处方:

生晒参50g;黄芪300g;秦九200g;丹参100g;桂枝90g;制附子90g;鸡血藤90g;独活120g;桑寄生120g;防风90g;荆芥90g;桑枝90g;白芍300g;狗脊200g;续断120g;炙豨芡草300g;骨碎补120g;威灵仙120g;枸杞子90g 另加;黄酒200ml;冰糖300g;阿胶300g;鹿角胶200g;胡桃肉120g

处方分析:产后失血,产伤耗气,百节空虚。摄生不慎,易感风寒,风寒杂至,入其经络腠理,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产后气血亏虚筋脉失养,加重诸症。治拟养血通经疏风散寒,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产后病用药应特别注意热症不能过于用寒;寒症忌过用温燥。切记产后病宜在百日内治愈,避免拖延,否则易致迁延不愈。 10、小产

患者主诉:刘某。女26岁。女子以血为用,气血盛畅则经事如常,胎孕如愿,婚后二度流产,气血耗伤,经脉失养,关节酸楚冷痛,小腹胀痛,经事稍前,量多挟块,带下黏稠色黄。脉沉细,舌偏红,胎薄腻。

14

调治原则:证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经脉失养;治法以养肝肾、调气

血、疏经脉。

膏方处方:生晒参100g;西洋参50g;党丹参各120g;生熟地各120g;当归120g;赤白芍各90g;川芎60g;杜仲120g;续断120g;桑枝寄生各120g;伸筋草150g;桂枝60g;狗脊120g;炙川草乌各40g;鸡血藤150g;络石藤150g;地龙120g;秦九120g;大红藤150g;炒薏仁120g;炒谷麦芽各60g;佛手60g;青陈皮各60g;苍白术各60g;枸杞子90g;炙甘草60g

另加:阿胶250g;鹿角胶100g;胡桃肉150g;黑芝麻150g;小红枣60g;冰糖500g;湘莲120g;黄酒400g;蜂蜜250g

处方分析:

患者禀赋素弱,肾本不足,婚后小产,血室正开,秽浊乘虚而入,湿热滞留,客于冲任,气滞血瘀则少腹抽挚;热迫血行,则经事稍前;迁延日久,淤久化热,故量多挟块,带下黏稠色黄。治宜清肝益肾,清热化湿,疏理冲任之剂。本膏方重用生晒参,大补元气而不滞,气旺而祛瘀;党参、沙参合用气阴双补;丹皮、生地、当归、赤白芍养血之药同用;使其血旺而气行;川芎、杜仲、桑寄生、狗脊、续断行气、补肝肾强筋骨;桂枝、川草乌温经通络;鸡血藤、络石藤、地龙秦九大红藤搜风通络;使外来之邪无可规避,邪去正安;炒薏仁、炒谷麦芽、苍白术调理脾胃,安后天之本;佛手、青陈皮理气调经。补力膏内枸杞子等平补肝肾,用之不腻。诸药配制成膏,清补兼施,可复虚赢。冀来年体健痛除,胎孕乃成。

11、更年期综合症(阴阳失调)

患者主诉:李某女,47,天癸已衰,时有轰热,汗出津津,大便不畅,体重渐增,血脂偏高,舌淡红苔薄,脉细软。

调治原则:证属肝肾不足,阴阳失调;治拟滋补肝肾,调和阴阳。 膏方处方:

生地120g;白芍120g;山萸肉120g;炙鳖甲120g;女贞子120g;旱莲草120g;菟丝子120g;巴戟天120g;枸杞子120g;牛膝150g;杜仲150g;肉苁蓉120g;制淫羊藿120g;鹿角片100g;知母100g;牡丹皮100g;黄柏90g;炒栀子100g;地骨皮100g;醋五味子60g;煅龙骨180g;煅牡蛎180g;生山楂150g;焦内金100g;山药150g;茯苓100g;泽兰100g;泽泻100g;潼蒺藜100g;白蒺藜150g;杭菊花150g;全瓜蒌150g;熟地黄90g;陈皮60g;

另加:阿胶250g;胡桃肉250g;龙眼肉200g;黑芝麻250g;红枣200g;冰糖300g. 处方分析:

患者年届七七,天癸衰竭,肝肾阴亏,阴阳失衡,阴虚阳失潜藏,阳浮于上,迫津外出,故见轰热汗出;精血不足,无水行舟,故大便不畅;肾虚不能暖脾,脾失健运,则体重渐增,血脂偏高。治宜滋补肝肾,调和阴阳之法。本方以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二仙汤、二至丸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方中生地、白芍、山萸肉、鳖甲、阿胶补肝肾益精血;女贞子、旱莲草养阴清热,平肝补肾;配伍菟丝子、巴戟天、枸杞子牛膝、杜仲补肾填精;肉苁蓉、鹿角片、淫羊藿温肾助阳,阴得阳助而生化无穷;配以知母、牡丹皮、黄柏、地骨皮清泻相火;五味子、煅龙牡收敛止汗;山楂、内金、山药、茯苓健脾化湿,除痰降脂;又以泽泻利湿降浊;潼蒺藜、白蒺藜、杭菊花平肝疏肝;全瓜蒌、熟大黄通便;陈皮理气和中,补而不腻,共奏滋补肝肾,调和阴阳之效。

15

12、更年期综合症(肝肾不足)

患者主诉:王女,51岁,更年期综合症3年。2年前出现月经不调,月经周期紊乱,伴有轰热汗出,骨节酸痛,腰酸、神疲乏力、头痛、头晕耳鸣、苔薄脉细。

调治原则:滋阴平阳。调理肝肾。 膏方处方:

知母150g;黄芩120g;黄柏120g;当归90g;川芎60g;鸡血藤150g;桑寄生90g;生熟地各120g;枸杞子120g;丹参120g;牡丹皮120g;菊花120g;石决明300g;珍珠母300g;山药150g;山茱萸120g;泽兰90g;泽泻90g;地骨皮120g;煅龙牡各300g;杜仲150g;狗脊150g;麦冬120g;石斛120g;五味子90g;羌活90g;独活90g;防风90g;地龙120g;淮小麦300g;甘草60g;薏苡仁120g;女贞子120g;半夏90g;黄精150g;陈皮90g;山楂90g; 另加:阿胶200g;黄酒、蜂蜜制膏 13、潮热汗出(更年期综合症)

膏方组成:钩藤15g;南沙参10g;枸杞子12g;山茱萸10g;黄连3g;莲子心5g;炙龟板12g;碧桃干20g;淮小麦30g;糯稻根20g;炙远志9g;百合9g.

另加:阿胶200g;黄酒、蜂蜜制膏 14、失眠(更年期综合症)

膏方组成:钩藤15g;炙远志9g;夜交藤12g;炒砂仁15g;茯神10g;合欢皮10g;五味子10g;炙龟板12g;紫贝齿15g;柏子仁10g;煅龙牡各20g;山萸肉10g.

另加:阿胶200g;黄酒、蜂蜜制膏 二、呼吸科 1、反复感冒

概述:反复感冒的患者,多位气虚或阳虚的患者,表现为肺肾虚者居多 调治原则:治拟益气固表,补助阳气。

膏方处方:生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人参20g;茯苓15g;桂枝15g;白芍15g;荆芥15g;干姜10g;桔梗10g;五味子10g;淫羊藿20g;陈皮15g;砂仁10g;炙甘草15g;

另加:阿胶20g;鹿角胶25g;10付,黄酒、蜂蜜制膏。 2、哮喘(肺脾肾虚)

概述:中医认为:该病为素体肺脾肾虚、内有伏痰。外邪诱发伏痰,阻塞气道而发哮喘。当哮喘得到控制后,应重点治其本虚,使肺脾肾功能恢复,从根本上杜绝伏痰产生。现代医学认为,哮喘的反复发作是由于气道高反应的长期存在,因此膏方更合适对该病长期调制。

调治原则:证属肺脾肾虚,痰饮内伏;治拟补益肺脾肾、温阳化饮。 膏方处方:炙甘草30g;生晒参15g;桂枝30g;白芍15g;干姜20g;细辛10g;茯苓30g;生白芍20g;五味子15g;炒白介子20g;葶苈子15g;炙麻黄15g;降香15g;地龙30g;清半夏20g;陈皮15g;砂仁15g;山药15g;淫羊藿30g;山茱萸15g;浙贝母20g;黄芩15g;白果20g;生甘草15g; 另加:阿胶20g;鹿角胶20g;10付,黄酒、蜂蜜制膏。 3、过敏性哮喘(脾虚肺热)

2014年11月22日初诊,冯女、9岁。患儿为过敏性哮喘,一直服用抗哮

16

喘药物控制,效果不佳,因哮喘加重,伴咳嗽、痰鸣、鼻塞、口干渴、纳可,二

便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浮滑。

调治原则:证属脾虚肺热,宣降失司;治拟健脾益气,清肺化痰,调畅气机。

膏方原则:柴胡60g;白芍80g;枳壳60g;防风50g;陈皮40g;生姜40g;炙甘草30g;白术150g;茯苓100g;桔梗90g;前胡80g;钩藤50g;蜜麻黄30g;苦杏仁60g;黄芩80g;浙贝母80g;蜜紫菀80g;当归50g;菟丝子70g;车前子60g;五味子40g;薏苡仁150g;砂仁30g;蜜枇杷叶80g;郁金70g; 另加:麦芽糖400g;龟甲胶100g;鳖甲胶100g 每晨以沸水冲服一袋。

2014年12月27日复诊,服膏方一直未咳喘,偶有痰鸣。咳嗽,晚上鼻塞,喷西药由一天一次改为一周一次,纳可,大便1-2田1次。

膏方处方:柴胡60g;白芍80g;枳壳60g;防风50g;陈皮40g;生姜40g;炙甘草30g;白术150g;茯苓100g;桔梗90g;前胡80g;钩藤80g;蜜麻黄30g;苦杏仁60g;黄芩80g;浙贝母80g;蜜紫菀80g;当归50g;菟丝子70g;车前子60g;五味子40g;薏苡仁150g;砂仁30g;郁金70g;知母80g;桑白皮80g;紫苏子40g;清半夏70g

另加:蜂蜜400g;龟甲胶100g;鳖甲胶100g;黄酒500ml. 每晨沸水冲服一袋。 4、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主要临床表现:自汗、恶风、喷嚏、鼻塞、流涕、眼鼻发痒、舌质淡、苔薄白、齿痕、脉沉无力。

调治原则:证属肺脾气虚多见;治拟益气固表、疏风散邪、健脾补肾。 膏方处方:生黄芪40g;桂枝30g;白芍30g;白术30g;防风15g;荆芥15g;淫羊藿30g;五味子15g;辛夷15g;白芷15g;炙麻黄15g;川芎15g;薏苡仁30g;茯苓30g;蝉蜕15g;干姜15g;细辛10g;紫草15g;陈皮15g;砂仁15g

另加:阿胶20g;鹿角胶20g;10付,黄酒、蜂蜜制膏。 5、慢性支气管炎

概述:咳嗽、咳痰超过3个月,一年内发作2次。 调治原则:以肺脾两虚多见,治拟益气健脾补肺。 膏方处方:黄芪30g;党参30g;茯苓20g;白术20g;陈皮20g;清半夏20g;橘红20g;桂枝30g;干姜15g;细辛15g;山药20g;砂仁15g;前胡20g;白前20g;桔梗15g;五味子15g;黄芩15g;砂仁15g;炙甘草15g; 另加:阿胶20g;鹿角胶20g;10付,黄酒、蜂蜜制膏。 调理类膏方 1、心脾双补膏

适应症:健脾养血,宁心安神,治疗思虑过度,健忘失眠,心悸食少,及妇女月经不调属于心脾两虚者。 选用药物:西洋参15g;(另煎)生地、麦冬、炒白术、茯苓、龙眼肉、炒酸枣仁、柏子仁、北五味子、玄参各30g;甘草8g;黄连、川贝母、桔梗、远志、朱砂各3g;每服30g,一日2次。 2、五位膏

适应症:气管炎咳嗽,忌烟茶。

17

选用药物:五味子、当归、青皮、茯苓、桑白皮、半夏、川贝母、甘

草各6g;杏仁3g.另加冰糖适量,收膏。服用每日2汤匙,一日2次。 3、宁嗽膏

适应症:润肺止咳;治疗阴虚咳嗽,咳血吐血等

选用药物:天冬240g;款冬花150g;杏仁、茯苓、川贝母、百部、百合各120g;紫菀90g;另加:阿胶120g,黄酒500ml;饴糖240g,炼蜜500g,收膏。

服用每日30g;一日2次,白开水冲服 4、健脾和阳膏

适应症:温运脾阳,行气止痛。适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面色萎黄等。

选用药物:党参、茯苓、枇杷叶各60g;白术、桔梗、木香、辛夷各30g;炒枳壳、陈皮、苏叶、羌活各45g;草豆蔻36g;神曲、谷麦芽各40g;另加:炼蜜250g;收膏。每日12g,一日2次,白开水冲服。 5、调理月经方----主要用于月经不调

适应症:月经不调,每逢经来淋漓不尽,量多,严重时量多如血崩,经色淡,面目虚浮,精神疲惫,少腹隐痛,腰酸膝软,夜间不能安眠,白天嗜睡,运动后气短,气促,自觉有内脏下坠的感觉,舌质淡,舌体略胖苔薄白,脉细无力。 调治原则:证属气血两亏;治拟补气养血,调经止血。

膏方处方:益母草200g;艾叶碳100g;炮姜碳100g;地榆碳100g;侧柏叶碳100g;仙鹤草200g;桑寄生150g;续断200g;炙黄芪200g;党参200g;茯苓200g;焦白术200g;炙甘草200g;当归200g;白芍200g;生地黄200g;熟地黄200g;桂圆肉150g;枸杞子200g;女贞子200g;茅根碳、槐花碳各80g;血余碳80g;菟丝子200g;淫羊藿200g;大枣150g;木香150g;陈皮200g;砂仁50g;三七粉50g;酸枣仁150g;丹参200g;稽豆衣200g;制何首乌200g;桑椹子200g;

另加:三七粉50g;阿胶200g;黄酒400ml,冰糖或蔗糖500g,收膏。 处方分析:一组为止血药,主要起到收敛固涩、对症而治的作用,从标着手,如艾叶碳、炮姜碳、地榆碳、侧柏叶碳、仙鹤草、茅根碳、槐花碳、血余碳等,这些药物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止血作用,在炮制时在进行焙烤烘炒或成碳,更加强了止血的效果;一组为养血补血调血的药物,如益母草、生熟地黄、桂圆肉、枸杞子、女贞子、丹参、当归、稽豆衣、制何首乌、桑椹子、仙鹤草等,这些药物配伍,主要为补充阴血,为从本而治的方法,目的在于增强精血的生化;一组为补气的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这一组药物一则补气养血,二则可补气摄血,气对血具有固摄作用,补气也能起到止血的效果。此外,方中还有一些对症而设的药物,如腰膝酸软用桑寄生、续断;夜寐不宁用酸枣仁等;木香、陈皮、砂仁等主要起到理气作用,防止药性过于黏腻而影响脾胃功能。 一般本方服用后都有一定疗效,各种症状都有改善,但服完后,还需要用益母草膏、归脾膏、地黄膏等成药进一步调治。 6、补气养血方

适应症:神疲乏力,面色苍黄,头晕目眩,夜寐不安,平时气短,动辄更甚,食欲减退,大便干燥,心悸心慌。平素容易感冒,在妇女可见月经延期经量减少,颜色淡红,舌质淡红,苔薄白,舌边有明显齿痕,脉细软无力。 调治原则:证属气血两虚,治拟补气养血。

18

膏方处方:黄芪、党参、白术各250g;茯苓(辰砂拌)180g;蜜炙甘草100g;

熟地黄250g;赤芍150g;油当归150g;川芎80g;大枣200g;桂圆肉150g;制何首乌150g;白扁豆150g;山药150g;莲子肉150g;薏苡仁200g;淮小麦250g;女贞子200g;旱莲草200g;桑椹子150g;黑豆200g;核桃仁150g;酸枣仁150g;柏子仁150g;炙远志50g;鸡血藤200g;夜交藤200g;桔梗80g;陈皮90g;木香90g;佛手90g;合欢皮90g;牛膝150g;淫羊藿150g;谷麦芽各200g; 另加:阿胶150g;黄酒250ml,冰糖或蔗糖400g,用蜂蜜400g,收膏。

处方分析;一组为专门补益元气的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等,这些药物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健脾益气的作用;一组为养血的药物,如熟地黄、赤芍、当归、制首乌、枸杞子、浮小麦、大枣、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黑豆、鸡血藤、核桃肉、川芎等,这些药物配伍,具有活血、养血、和血的作用;一组为对症治疗的药物,如夜寐不安的用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合欢皮等,以安神定志促进睡眠;大便干燥则用油当归、柏子仁、酸枣仁、蜂蜜、制何首乌等含有油脂具有滋润作用的药物;食欲减退则用谷麦芽、扁豆等具有健脾开胃助运化的药物;另一组则在方中起到理气作用,如陈皮、木香、佛手、合欢皮等,使膏方补而不腻,又用桔梗、牛膝两位药,可引导其他药物上行下走,使药力能遍布全身各个脏腑器官,充分发挥作用。更选用具有滋阴补血的阿胶收膏,目的也在于加强补血养血的作用。

一般来说,经过一个冬季的膏方调补,都会收到好的效果。若有些患者服用后并无十分明显的效果,天气又转暖不宜再服膏方,可根据病情可以选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归脾丸、六味地黄丸等进一步调治。 7、益气活血方

适应症:畏寒自汗,易于感冒,倦怠无力,精神萎靡,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疼痛固定不移,癥瘕肿块,肌肤甲错,唇舌暗紫,或见瘀点、瘀斑、血缕,或有肢体痿废不用,脉沉涩无力。

调治原则:证属气虚血瘀。治拟益气补血,活血化瘀。

膏方处方:生黄芪250g;党参200g;赤芍150g;白芍150g;川芎90g;当归120g;桃仁90g;红花90g;白术120g;青皮90g;陈皮90g;柴胡、生蒲黄(包煎)各90g;黄精100g;丹参120g;升麻90g;炙甘草90g;地龙、五灵脂各90g;檀香45g;砂仁(后入)30g;茯苓100g;香附90g;山药250g;防风、神曲各100g;山楂90g;牛膝120g;生地黄120g;枳壳100g;麦冬120g;牡丹皮100g;延胡索100g;泽兰叶100g;乌药90g;

另加:三七粉50g;鳖甲胶200g;黄酒400ml;冰糖或蔗糖500g;收膏。 处方分析:方中一组以生黄芪、党参、白术、黄精、茯苓、山药、炙甘草等益气扶正,推动血液运行;一组以赤白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广地龙、山楂、牡丹皮、泽兰、三七等活血化瘀;更用蒲黄、五灵脂、延胡索等化淤止痛。以上益气、活血、化淤三者为本方的主导思想,配以鳖甲胶软坚散结;当归、地黄、麦门冬补血养阴;青陈皮、柴胡、檀香、枳壳、乌药等行气理气;以升麻升发清阳;防风与黄芪、白术共同益卫固表;砂仁、香附、神曲健脾助运。本方综合了固本清源的治疗思想,在益气、活血的前提下,考虑到消积、补血、行气、止痛、升阳、助运等多环节的协同作用。

服用后期可配合成药补中益气丸、生脉饮、血府逐瘀汤等以巩固疗效。 8、温补肾阳方

适应症:精神萎靡,面色晄白,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头晕心悸,食欲不

19

佳,腰酸背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尤甚,男子阳痿遗精,女子月经不调,

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苔淡薄,脉沉迟无力。 调治原则:证属肾阳虚为主,兼有脾心两脏阳气不足;治拟温补肾阳,兼顾心脾。 膏方处方:黄芪300g;党参250g;仙茅100g;淫羊藿150g;锁阳150g;阳起石200g;肉苁蓉150g;巴戟天150g;补骨脂、桑寄生、牛膝各150g;熟附块、肉桂各90g;杜仲150g;鹿茸50g;狗脊、核桃肉、覆盆子、菟丝子各150g;五味子90g;蛇床子160g;韭菜籽120g;川续断、桑螵蛸、制香附各150g;沉香60g;当归、陈皮、女贞子、枸杞子各150g;谷芽、麦芽、神曲各200g;川芎150g;桂枝120g;吴茱萸50g;金樱子150g;芡实150g;龟板胶200g 另加;鹿角胶250g;黄酒500ml;冰糖或蔗糖400g,收膏。

处方分析:一组为温补全身各脏腑阳气的药物,如附子、肉桂、桂枝、黄芪、党参等;这些药物配伍,对全身各脏腑器官的阳气不足有较好的温补作用,因为肾阳为人身中阳气之根本,肾阳虚必定会影响到其他脏腑,因此,安排了兼顾他脏和全身阳气的药物;一组为专司温补肾中阳气、填补肾中精髓的药物,如仙茅、淫羊藿、锁阳、阳起石、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鹿茸、核桃仁、覆盆子、菟丝子、吴茱萸等,这组药物构成了本方的主题。针对肾阳虚而设立;一组为对症而设的药物,如腰膂酸痛用桑寄生、续断、狗脊、杜仲、牛膝;阳痿遗精用蛇床子、韭菜籽、五味子、覆盆子、桑螵蛸、阳起石;夜尿频多用桑螵蛸、金樱子、芡实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用谷麦芽、神曲等;一组具有滋补肾阴作用的药物如女贞子、枸杞子、龟板、五味子等,主要根据“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的原则设立,以增强全方中滋阴补阳的作用;另一组为全方的调节药如沉香、香附、陈皮行气理气,使高滋方补而不腻;当归、川芎等具有活血作用,可以帮助行气药物助推全方药力迅速到达全身各个脏腑器官。

服用膏方后,如果症状未完全消失,而又不宜继续服用者,可以用中成药金贵肾气丸、右归丸、全鹿丸、大菟丝子丸、龟龄集、青娥丸等进一步调治,如有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必须先经医生用开路药调理后,待症状好转再开始服用膏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