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石灰岩矿开发方案正文

2023-08-22 来源:步旅网


文档封面模板

精吕文档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

由编辑删除!

工程程技类模版

目 录

1、概述 ............................................................... 1

1.1 目的、任务 ..................................................... 1 1.2 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 1

1.2.1 矿区位置及交通 ............................................ 1 1.2.2 矿区自然地理及经济 ........................................ 1 1.2.3 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 3 1.2.4 矿山现状、采矿权设置、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1.3 编制依据 ....................................................... 3

1.3.1 项目已完成的前期工作 ...................................... 3 1.3.2 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 ................................ 4 1.3.3 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 ................... 4 1.3.4 设计原则 .................................................. 5

2、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 6

2.1 市场分析 ....................................................... 6 2.2 价格分析 ....................................................... 7 3、矿产资源概况 ....................................................... 7

3.1 矿区总体概况 ................................................... 7

3.1.1 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 7 3.1.2 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 8 3.1.3 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 8 3.2 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 8

3.2.1 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 8 3.3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4

3.3.1 开采技术条件 ............................................. 14 3.3.2 水文地质条件 ............................................. 14

2

3.3.3 工程地质条件 ............................................. 15 3.3.4 环境地质条件 ............................................. 16 3.3.5 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 17 3.4 设计利用矿产资源储量 .......................................... 18

3.4.1 工业指标 ................................................. 18 3.4.2 地质资源储量 ............................................. 18 3.4.3 设计利用资源储量 ......................................... 18 3.5 对地质勘查报告的评述 .......................................... 18 4、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 19

4.1 开采方案 ...................................................... 19

4.1.1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 19 4.1.2 确定开采资源储量 ......................................... 20 4.1.3 矿床开采方式 ............................................. 21 4.1.4 开拓运输方案及厂址选择 ................................... 21 4.2 防治水方案 .................................................... 21 5、矿床开采 .......................................................... 22

5.1 矿床开采境界 .................................................. 22

5.1.1 开采境界设计及圈定矿量 ................................... 22 5.1.2 工作制度及矿山规模 ....................................... 24 5.1.3 矿山基建采准 ............................................. 24 5.2 矿山开采 ...................................................... 24

5.2.1 穿爆工作 ................................................. 25 5.2.2 采装工作 ................................................. 26 5.3 矿山供水供电 .................................................. 27

5.3.1 供电 ..................................................... 27 5.3.2 供水 ..................................................... 27 5.4 矿山生产工艺流程 .............................................. 27 5.5 矿山主要生产设备 .............................................. 27

5.6 矿山总平面设计 ................................................ 27 6、选矿加工 .......................................................... 28

6.1 选矿加工方案 .................................................. 28 6.2 尾矿方案 ...................................................... 28 7、环境保护 .......................................................... 29

7.1 设计依据和采用的标准 .......................................... 29 7.2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 29

7.2.1 地质灾害评价及可行的监测预防措施 ......................... 30 7.2.2 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预防措施 ................................. 30 7.2.3 矿坑处理措施 ............................................. 31 7.3 矿山环境影响报告 .............................................. 31

7.3.1 粉尘控制 ................................................. 31 7.3.2 噪声防治 ................................................. 31 7.3.3 废水治理 ................................................. 31 7.3.4 固体废弃物处理 ........................................... 32 7.4 土地复垦和水土保持 ............................................ 32 8、安全与工业卫生 .................................................... 33

8.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33

8.1.1 自然因素 ................................................. 33 8.1.2穿爆作业 .................................................. 33 8.1.3 装运作业 ................................................. 34 8.2 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主要措施 .................................... 35

8.2.1 安全机构 ................................................. 35 8.2.2 安全规程 ................................................. 35 8.2.3 劳动防护 ................................................. 37 8.2.4 应急救援 ................................................. 38 8.2.5 爆破作业 ................................................. 38 8.2.6 采场的安全生产 ........................................... 40

8.2.7 排土场的安全管理 ......................................... 40 8.3 工业卫生主要措施 ............................................... 41

8.3.1 凿岩防尘措施 ............................................. 41 8.3.2 爆破防尘措施 ............................................. 41 8.3.3 装矿岩防尘措施 ........................................... 41 8.3.4 粉尘防护 ................................................. 41 8.3.5 噪声防护 ................................................. 41 8.3.6 饮水卫生 ................................................. 42

9、开发方案简要结论 .................................................. 42

9.1 设计利用矿产储量、资源利用率 .................................. 42 9.2 生产规模及矿山服务年限 ........................................ 42 9.3 产品方案 ...................................................... 43 9.4 开拓运输方案 .................................................. 43 9.5 采矿工艺 ...................................................... 43 9.6 综合评价 ...................................................... 43 9.7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44

9.7.1主要问题 .................................................. 44 9.7.2 建议 ..................................................... 44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 45

附 件

1、*****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委托书

2、关于对《***********普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凤国土资[2012]252号)(**县国土资源局 2012年9月12日)

3、《***********普查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蚌山水矿储评字[2012]25号)(蚌埠市山水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2012年9月6日)

附 图

1、*****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地形地质图 1∶2000 2、*****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总平面布置图 1∶2000 3、*****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基建终了图 1∶2000 4、*****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 1∶2000 5、*****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1、2线开采终了剖面图 1∶1000 6、采矿方法示意图

1、概述

1.1 目的、任务

*****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为一小型矿床。为了办理采矿权挂牌出让,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适应,发展和繁荣地方经济,持续高效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同时有效的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县国土资源局委托铜陵化工集团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2 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1.2.1 矿区位置及交通

*****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区位于**县220°方向约35km,隶属于武店镇管辖,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17°15′06″,北纬32°40′21″。

本区铁路、公路交通便利,淮南线铁路及合(肥)~徐(州)高速公路通过本区西缘。矿区有简易公路连凤(阳)~淮(南)主干公路。区内各行政村之间均有水泥公路相通,交通运输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

1.2.2 矿区自然地理及经济

矿区位于江淮丘陵北缘,主要地貌类型为丘陵,地势起伏不大,最高山峰为**,海拔高程为+123.8米。地形切割程度中等,山体呈顶圆坡缓状,主要由寒武系碳酸盐组成,地势总体上西部较低,区内最低点标高为海拔+70.0m。

本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4°C,年平均降雨量987.5mm,年最大降雨量1561.2mm,日最大降雨量212.3mm。无霜期220天左右,四季分明,降雨多集中在6~8月份,占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山谷中有季节性山涧小溪,雨季有水,平时多干涸。

矿区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以水稻、小麦、山芋等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等,劳动力资源丰富,乡镇、个体企业发展迅速,采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为本区主导产业,为**县重要的建筑石料石灰岩及水泥用灰岩产地。

矿区燃料由淮南煤矿提供,电力通过华东电网供给,有11万伏高压电线路过。

1

2

1.2.3 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是由**县国土资源局出资勘查,拟设置一个采矿权挂牌出让。

现阶段处于开发利用方案编制阶段,采矿权尚未挂牌出让,无企业隶属关系。

1.2.4 矿山现状、采矿权设置、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矿山现状

本次拟设采矿权范围内石灰岩矿前期曾有过民采,分别形成3个采场,CK1、CK2、CK3。CK1位于西北部,规模最小,采场面积为13332.05m2,底盘标高+102m,平均采高9.01m,采掘量为31.83万吨;CK2位于东北部,规模最大,大部分位于拟设矿权内,采场面积为153835.48m2,平均采高33.11m,底盘标高+88m,采掘量为1349.78万吨;CK3位于南部,规模中等,采场面积为65890.58m2,底盘标高+90m,平均采高21.47m,采掘量为374.90万吨。所有采场现均已停采。矿区300m爆破安全警戒线内无居民区。矿区东侧为前期矿山生产运输道路,可综合利用。

(二)采矿权设置

为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本区石灰岩矿产资源,**县国土资源局委托312地质队对本区石灰岩矿区进行资源勘查,根据普查成果拟设一个采矿权,同时依据《滁州市矿业权设置方案》,建议拟设采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西安80坐标)见表1-1。

拟设矿权范围一览表 表1-1

点号 J1 J2 J3 J4 X 3617015.00 3617015.00 3615920.00 3615920.00 Y 39529540.00 39530650.00 39530650.00 39529540.00 矿区面积:1.2155平方千米,开采标高: +80米以上。 矿区范围见叠合图(图2)。

1.3 编制依据

1.3.1 项目已完成的前期工作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徐嘉炜、杨志坚等对该区进行地质研究工作,对本区内的青白口系和寒武系地层进行了初步划分。

3

1970~1976年,安徽省地质局区测队及南京地校等单位在本区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水文地质测量,拟定了构造格架,建立了水文地质单元,对该区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划分,提交了《蚌埠幅》1∶20万区调报告及相关图件。

1977~1978年,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对该区元古界地层及岩石进行了专题研究。 1979~1982年,冶金811地质队在该区进行锰矿地质普查及深部评价工作,于1982年3月提交《安徽省**县武店锰矿地质评价报告》。

1983~1985年,312地质队在**、定远~淮南一带进行了区域性石灰岩资源总量预测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

1998年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总站提交的《1∶10万**县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2000年7月安徽省地质矿产调查局提交了《武店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说明书及相关图件。

2011年10月**县国土资源局委托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2地质队开展**石灰岩矿地质普查工作,于2011年12月底提交了《***********普查地质报告》。提交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保有333类资源量为620.11万m3(计1643.27万t)。2012年8月该报告通过了安徽蚌埠市山水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专家组的评审(评审意见书号为蚌山水矿储评字[2012]25号)。2012年9月12日**县国土资源局下达了《关于〈***********普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凤国土资[2012]252号)。

2012年9月**县国土资源局委托铜陵化工集团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该项目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3.2 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

1、关于编制*****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委托书; 2、《***********普查地质报告》(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2地质队 2011.12); 3、关于《***********普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县国土资源局 2012.9.12);

1.3.3 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

4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年1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年5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6年10月30日); 9、《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7年6月22日); 10、《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2007年3月1日)

11、《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号,2005年9月1日); 12、《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 1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14、《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16、《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

1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2007]214号);

18、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国土资发 [1999]98号,1999年4月19日),及其附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

19、《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总局2010年第36号,2011年2月1日);

2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21、《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2012年6月1日)。

22、《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8号,2012年6月1日)。

1.3.4 设计原则

露天矿场设计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金属非金属矿

5

山安全规程》、《爆破安全规程》及省市级等有关规定。

1、明确开采方式、方案及开采顺序,以促进持续、协调生产;

2、明确采矿方法及采场主要结构要素,以确保边坡稳定,提高安全系数; 3、明确开拓运输、采准系统及台阶作业面走向,以提高运输效率,保证安全持续生产;

4、注重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好土地复垦计划; 5、开采境界布置于拟设采矿权范围内,充分利用矿产资源。

2、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2.1 市场分析

近年来,各基础产业的迅猛发展,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县乡村公路建设以及房地产建筑业促进了建筑石料用矿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宽阔的买方市场。应充

6

分利用区域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矿产品需求量大、深受广大用户欢迎的好机遇,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市场调查表明,目前开发利用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矿产品具有需求量大、买方市场稳定、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的特点。矿产品价格相对稳定并稳中有升,具供不应求之势。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矿产品主要销售本地区以及周边地区。

3

依据普查报告提交的目前能利用333类资源量为620.11万m(计1643.27万t)。

矿石质量好,开采条件便利,且资源储量有扩大的远景,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2.2 价格分析

依据目前市场行情,每吨石灰岩矿矿石价格约10元(原矿石),加工后的碴石、米子石价格平均约为每吨23元。按年生产能力37.5万m3(约100万t)矿产品计算,矿山年产值可达2285.62万元。根据目前市场价格预测,未来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的价格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可能有一定的波动,总体上呈稳中有升的趋势。

3、矿产资源概况

3.1 矿区总体概况

3.1.1 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床为沉积型矿床,矿体赋存于寒武系中统张夏组地层中,矿体岩性为鲕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本次设计的**矿区总面积1.2155km2,开采标高为+123.8m~+80m。根据资源等情

7

况,设计作为一个采区进行开发,拟建设一个年产37.5万m3(约100万t)石灰岩矿的矿山企业。

3.1.2 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2011年10月由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2地质队对该区进行了地质普查工作,2011年12月提交了《***********普查地质报告》,对矿区内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了初步评价,估算其内蕴资源量,并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进行了概略评价。2012年8月安徽蚌埠市山水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对报告进行了评审,下达了评审意见书。2012年9月《***********普查地质报告》评审意见在**县国土资源局备案(详见附件),报告提交的石灰岩矿资源量作为矿山建设的依据。

本次工作对**矿体进行资源储量估算,求得333类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矿石资源量620.11万m3, CaO平均品位48.14%,MgO平均含量3.10%。矿石饱和状态下抗压强度为平均90.8Mpa,抗剪切强度平均为20.6Mpa。

本次设计利用的资源量为583.47万m3,设计资源利用率为94.09%。

3.1.3 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经过前期地质普查工作,初步圈定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体一个,提交333类矿石资源量620.11万m3。

本设计开发利用矿体即为查明的石灰岩矿体,设计作为一个采区进行开采,开采标高为+80m以上。矿区保有333类矿石资源量620.11万m3,设计年生产能力37.5万m3(约100万t)。

3.2 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3.2.1 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一、区域地质特征概述 (一)地层

本区属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淮南地层小区,出露地层有晚太古代五河群,早元古代**群,中元古代张八岭群,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八公山群、震旦纪,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二迭纪,中生代白垩纪,新生代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表3-1),查区

8

出露地层多为寒武系地层和第四系构成。

(二)构造

本区褶皱构造主要为老青山单斜,老青山单斜位于**山区北麓老黎山至老青山一带,轴迹长30公里,矿区位于单斜西端。区内地层产状与单斜构造基本一致,倾向210°~230°,局部略有变化,岩层倾角一般在6°~15°。

(1)褶皱

**山区北麓老黎山至老青山一带单斜构造位于**县西部,单斜构造轴迹方向280°,长30km,宽约3km,倾向南至南南西,略向北偏转,倾角平缓,除局部受断层影响变陡外,大都在30°以下,属正常单斜褶曲。东端、中端向南至南南西,西端略向北偏转,平面形态呈“S”形。

(2)断层

区域断裂构造较发育,发育两条断层现将各组中的主要断层的性质叙述如下: 1、F1断层

F1正断层从矿区西北部边缘穿过,断层总体走向55°,倾角64°,断距100m。上下两盘错断地层为寒武系中下统馒头组。

2、F2断层

F2逆断层位于矿区东部150m,总体走向10°,上下两盘地层错断地层为寒武系中下统馒头组。

(三)岩浆岩

矿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

9

**地区地层简表 表3-1

界 系 统 全新统 上更新统 地层名称 戚咀组 土金山组 代号 厚度(米) 0-25 0-10 >550 主要岩性 粉砂质亚粘土、亚砂土、粉砂土、粉砂、粗砂砾石及淤泥。 粘土、亚粘土、粉砂、细砂岩、含铁锰结核、钙质结核。 紫灰色玄武岩、角闪安山岩、凝灰质角砾岩与褐红色砂、砾岩互层。 上部:砂砾岩、含砾长石砂岩,夹砂岩。 中部:细砂。 下部:砾岩、砂砾岩、粗粒岩屑砂岩。 灰色中薄层亮晶白云质鲕状灰岩、亮晶竹叶状砾屑灰岩、微晶鲕状灰岩、微晶生物碎屑灰岩、豹皮状白云质生物屑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竹叶状砾屑灰岩呈凸镜状分布。灰岩中含少量海绿石。 鲕状灰岩、亮晶生物碎屑灰岩、亮晶核形石灰岩、白云质亮晶球粒灰岩、白云质礁灰岩、残余鲕状灰岩、残余鲕粒细晶白云岩。 为海绿石泥质长石石英细砂岩、粉砂岩夹亮晶鲕状灰岩、亮晶砂质生物碎屑灰岩。长石石英砂岩具水平、波状、单斜层理。 为砾屑灰岩、鲕状灰岩、叠层石灰岩、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紫红色页岩、粉砂质页岩、粉砂岩互层。页岩具水平层理和纹层。 为亮晶砂屑灰岩、豹皮状白云质球粒灰岩。 为肝紫色页岩夹灰岩凸镜体。 白云质含藻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泥质条带砂屑灰岩、白云质细砂屑微晶灰岩、海绿石微晶生物碎屑灰岩。 以灰质白云岩与白云质泥灰岩互层为主。上部为粉砂质页岩、含硅质灰质白云岩。下部为磷矿层、含磷砾岩、砂灰岩。 上部:白云岩,夹似层状石英岩状砂岩。 中部:白云岩。 下部:泥质白云岩、含泥质粉砂质白云岩。 矿产 水泥、粘土配料、砖瓦粘土 新生界 第四系 古近系 Qh Qp3q E2t K2z 中白垩生系 界 上统 张桥组 397 上统 崮山组 ∈3g 4~110 张夏组 中统 四段 中古寒武生系 界 ˆ ∈2z146~358 石灰岩 ∈1-2m4 21~64 馒头 组 三段 ∈1-2m ∈1-2m3 50~402 石灰岩 二段 下统 一段 昌平组 ∈1-2m2 49~82 ∈1-2m1 25~48 ∈1ĉ 6~9 石灰岩 猴家山组 ∈1hj 79~136 新元震旦古系 界 淮南群 四顶 山组 Z1sd 104- 184 10

界 系 统 地层名称 代号 厚度(米) 主要岩性 矿产 新元震旦古系 界 淮南群 九里 桥组 四十里长山组 Z1j 上部:泥灰岩、泥质灰岩,夹叠层石灰岩。 75-119 下部:砂灰岩、夹钙质石英砂岩,含海绿石。 34-37 石英砂岩、石英粉砂岩、偶夹砂灰岩。 上部:页岩,夹泥灰岩、砂岩、泥质灰岩。 509- 中部:页岩。 776 下部:泥灰岩夹泥质灰岩,底部为石英砂岩夹页岩。 105- 泥灰岩夹泥质灰岩,底部为泥岩、中粗269 粒砂岩、砂砾岩。 中、粗粒石英岩状砂岩,夹含铁质石英19-192 砂岩,局部有底砾岩。 0-19 112- 223 269- 459 236- 490 290 1514 1087 铁质砂岩、铁质砂砾岩、石英巨砾。偏上部夹似层状赤铁矿。 千枚岩、含砂千枚岩,夹石英岩及大理岩透镜体。 条带状白云岩、砂质白云石大理岩,夹石英岩、含铁石英岩、绢云片岩、千枚岩。 石英岩、纯石英岩、致密石英岩、糖粒状石英岩,夹绢云石英片岩。 上部:绿帘角闪片岩。 下部:白云石英片岩夹变流纹岩。 黑云斜长片麻岩、电气石变粒岩、浅粒岩。 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浅粒岩、大理岩、斜长角闪岩、磁铁角闪岩、磁铁矿 Z1ss 刘上段 老碑青白八公组 下段 口系 山群 伍山组 曹店组 宋集组 Qnl2 Qnl1 Qnw Qnc Pt1sj Pt1q Pt1b Ar3wy Ar2xz Ar2f 赤铁矿 古元古界 **群 青石 山组 白云 山组 殷涧组 石英岩 新太 古界 五河群 小张 庄组 峰山 李组 二、矿区地质特征 (一)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中统张夏组(∈2z)、白垩系中统张桥组(K2z)及第四系上更新统(Q3)。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张夏组(∈2z)

上部:灰、深灰色厚层状鲕粒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中厚层夹薄层青灰色灰岩,夹黄色泥纹条带及薄层鲕状灰岩,下部泥质灰岩。本岩层厚度224米(构成本矿床赋矿层位)。

11

2、张桥组(K2z)

砖红、棕红色含砾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底部以泥岩,与下伏中寒武统张夏组呈不整合接触,上部与第三系呈不整合接触。

3、第四系(Q)

为棕黄、褐黄色砂质粘土、亚粘土及含铁锰结核亚粘土,出露于矿区内西南部低洼处,厚度一般不大。

(二)构造

矿区位于雷家户-宋集单斜西南翼向西偏,出露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呈单斜构造,倾向280°~290°,局部略有变化,岩层倾角一般在10°~20°左右,为一缓倾的单斜构造。工作区内构造不发育,未见断裂构造。柱状节理发育中等,对矿体无破坏性。

(三)岩浆岩

矿区内未见岩浆岩和岩脉出露。 三、矿体特征

(一)矿体形态及规模 1、矿体形态、产状

该矿为一浅海相沉积矿床,矿体赋存于寒武系中统张夏组(∈2z),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严格受层位控制。依据附近采场结合各标高出露特征可见,矿体大部分被风化层覆盖,覆盖层厚度一般1.5~2米,矿体呈层状产出,与地层基本一致,矿体产状290°∠15°。

2、矿体规模

该矿体东西长约384米,南北宽332米,矿体均出露于地表,真厚度70.81~153.03m。

矿体埋深:矿体均出露地表,其埋深自地表以上,最高标高为123.8m,垂直厚度0~43.8m,平均厚度约21.9m。

矿体赋存标高:矿体底板标高+80m(指准采标高)。 矿体详细特征见表3-2。

矿体特征表 表3-2

12

矿 种 石灰岩 矿体规模(m) 长 384 宽 332 厚度 70.81~153.03 形态 层状 产状 290°∠15° 备注 拟定范围内特征 (二)矿石类型及矿石质量 1、矿石类型 (1)矿石自然类型

根据矿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矿石自然类型为中厚~厚层状、块层状石灰岩。

(2)矿石的工业类型

矿石工业类型为建筑石料用石灰岩型。 (3)矿石的成因类型

矿床成因类型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型。

力学试验结果:矿体抗压强度饱和状态平均值90.8Mpa,抗剪切强度平均值20.6Mpa。

矿石质量完全满足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的要求,且质量好,强度高。 2、矿石质量

石灰岩矿呈青灰、灰、深灰色,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呈它形粒状,含量90%左右,其次为白云石,仅局部在基质中呈自形晶菱面体出现,含量2~3%,其他为少量铁泥质有机质等。

矿石化学成分:CaO平均品位48.14%,MgO平均含量3.10%。

矿石结构主要为鲕粒状结构、泥晶结构为主,生物碎屑结构次之;中厚~厚层状构造为主,条带状次之。

3、矿体围岩及夹石 (1)矿体围岩

矿体裸露于地表,矿体上盘围岩为风化石灰岩,顶板围岩为张桥组泥岩、底板围岩为张夏组石灰岩。

(2)夹石

本矿体岩性简单,矿体内无夹石存在。

13

3.3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3.3.1 开采技术条件

矿区地处低缓丘陵与平原过渡地带。地势为“坡”型山丘。高差相对较大,矿体出露部位较高,其大部呈坡型。区内最高山峰为**,海拔高程为+123.8m,最低处海拔+70.0m,地形起伏不大。

矿区内的低山丘陵主要由石灰岩岩层组成,出露较好。出露的岩石主要为中厚~厚层状石灰岩。矿石类型以灰白、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状石灰岩组成。矿石平均抗压强度90.8Mpa,矿石较坚硬、完整,开采边坡稳固性较好,工程地质属坚硬和物化性能优良岩组。根据本区地形地质条件及岩矿石的稳固性,从安全角度考虑,建议矿床开采最终边坡角以55°为宜。

矿区地形相对高差不大,矿体上部履盖的风化层厚度约1.5~2m左右,矿体产状及厚度亦较稳定,可采用露天机械化台阶式开采。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确定矿区最低开采标高确定为+80m。

3.3.2 水文地质条件

一、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地处低缓丘陵与平原过渡地带。地势为“坡”型山丘。高差相对较大,矿体出露部位较高,其大部呈坡型。区内最高山峰为**,海拔高程为+123.8 米,最低处海拔+70.0米。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内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地下水不甚发育。主要含水岩组为中厚~厚层状石灰岩,岩溶不发育,富水性弱。

查区内第四系表土层出露于西部低洼处,厚度1.5~5.0米,其主要岩性为砂质粘土、亚粘土等。矿体最低赋存标高+80米,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70米)10米。矿床充水因素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但可自然排泄。对矿床开采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本矿床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开采最低标高位于侵蚀基准面之上,矿床充水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因地形落差较大,大气降水在采区可自然排泄。本区域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6~8月份,因此暴雨季节要加强防范措施,防止采场掌子面塌方。采场上方开挖截水沟,防止雨水冲刷开采面。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二、露天采场矿坑涌水量预测

矿床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70m左右,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以上;设计开采底界标高为+80m,矿体地表出露标高+85~+123.8m,因

14

此+85m标高以上有利于自然排水,+85m标高以下将形成凹坑开采。矿体开采面积和矿区最大汇水面积均约为0.6544×106m2,大气降水是地下水唯一补给来源;据**县气象局1952~2012年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987.5mm,年最大降雨量1561.2mm,日最大降雨量212.3mm。未来矿坑(露采场)充水来源仅有大气降水一项,水量仅计算开采范围内降水汇水量,矿床本身含水层富水性弱,其涌水量和蒸发消耗量均忽略不计。现根据上述数据及矿层自然分布情况和地形地貌条件以最终开采矿层标高+80m计算露采场排水量。

1、露采场排水量 (1)计算公式:Q=A·F/t

式中:Q:露采场排水量(m3/年、m3/日)

A:大气降雨量(m)

F:露采场受(汇)水面积(m2) t:时间(年、日) (2)计算结果

①年平均矿坑排水量=0.6544×106×0.9875=646220m3/年; ②年最大矿坑排水量=0.6544×106×1.5612=1021649m3/月; ③日最大矿坑排水量=0.6544×106×0.2123=138929m3/日。 三、矿区供水

本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富水性较差。矿区供水主要依靠地表塘坝拦截地表水体,矿山用水量约为10m3/d,基本能满足需求。

3.3.3 工程地质条件

本区属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淮南地层小区。区域上各断裂、褶皱构造已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一、工程地质岩组 1、岩土体特征

根据本矿山野外地质勘查的地层岩性资料及邻近矿山提供的岩土体物理力学试样的数据,将矿区岩土体划分为土体(松软岩组)、岩体(坚硬岩组)二个工程地质岩组。

①土体

15

仅分布于山前坡平地,一般厚度1.5~5.0,岩性主要为第四系砂质粘土、亚粘土。该岩组岩性为可塑~硬塑,压缩系数0.20~0.30KPa-1,具中等压缩性,承载力一般为130~220KPa。

②岩体

坚硬岩组主要由寒武系中统张夏组中厚~厚层状、块层状石灰岩等。岩层层理厚30~150cm、裂隙发育中等,多被碳酸盐、铁质、泥质物充填,线裂隙率0.15~0.76%,岩石RQD76~90%, 平均为RQD为84.6%。岩石抗压强度较好,矿体力学样其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平均分别为90.8Mpa,按《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附录表E1、E3确定岩石质量属Ⅱ级、岩体质量也属Ⅱ级,岩石岩体质量良好。

二、边坡工程地质 1、自然边坡

组成矿床自然斜坡的中厚~厚层状、块层状石灰岩等,坡高10~30m,坡角8°左右,斜坡成因类型为构造、剥蚀型。目前未发现大规模的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自然斜坡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

2、未来露天采矿场边坡

组成未来露天采场的边坡和台阶边坡主要为中厚~厚层状、块层状石灰岩,属坚硬岩组,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岩层产状为290°∠15°,断层不发育,不影响采场边坡或台阶边坡岩体的完整稳定性。

层理、节理裂隙是影响岩石岩体完整性的主要结构面,但其分布稀、延伸短且多已胶结,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今后开采过程中应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一般也不影响采场边坡或台阶边坡的稳定性。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3.3.4 环境地质条件

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区内断裂、褶皱已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矿区内未见有滑坡、坍塌、不稳定斜坡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该矿区按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分为基本烈度Ⅶ度区。据史料记载滁州地区共发生有记载的地震近百起,其中四级以上的有16起。虽震级较小,距普查区较远,但反应该矿区所处地区地壳活动较活跃,区域稳定性属不稳定。

16

本矿床矿石、废石不含有害组分,一般无有害组分溢出。不会污染水源,当地环境地质条件应属良好。

矿区所在区段没有人文景观、保护区及居民区,矿山生产将对当地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影响不大;矿山开采粉尘对环境造成污染;废石堆放占用土地等。

二、未来矿山开采矿区环境评价

矿石中不含放射性等有害元素,开采时不会造成放射性等环境污染。未来矿山炸药残余物质被水溶解,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但炸药残余物造成SO2大量漫入天空,有可能会形成酸雨。矿山开采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将进一步提高,从而加剧了周围居民生活环境的污染。另外石灰岩的大量被开采,破坏地表植被,当地生活和居住环境恶化。未来采场边坡岩体质量总体良好,边坡总体稳定。

矿床剥采比为0.112∶1(m3/m3),开采时需要剥离,将来废石的堆放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破坏。至开采后期,排土场坝体的稳定性将也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矿区地质环境属于简单类型。

3.3.5 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矿体部分裸露,属大气降水补给的以沉积石灰岩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属低山丘陵地貌,最大相对高差为53m。矿区植被不发育,地表径流条件较好,地表水不发育,主要含水岩组富水性弱。地下水对矿山无影响,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好。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为+70m,最低开采标高为+80m,矿体位于当地最低标高以上,矿床出露标高高于最低开采标高,为上部山坡式开采、下部凹陷式开采露天矿床。

矿区内断层不发育,节理裂隙较发育。矿体岩石致密坚硬,矿层稳定性较好。矿床最终开采边坡角55°,边坡总体稳定。矿床类型为中厚—厚层岩石组成的层状矿床。

矿区地质环境简单,矿山开采对自然界环境影响有一定影响。

根据现行规范划分,本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矿区环境简单,矿区开采技术条件类型为简单(Ⅰ类型)。

17

3.4 设计利用矿产资源储量

3.4.1 工业指标

参考地质普查时**县国土资源局下达的普查地质工业指标,确定本方案工业指标如下:

1、抗压强度≥60MPa 2、剥采比:≤0.5∶1 3、最小可采厚度:4m 4、最小夹石剔除厚度:≥2m 5、开采最终边坡角:55° 6、开采最终底盘宽度:≥40m。 7、爆破安全距离:>300m 8、最低开采标高:+80m。

3.4.2 地质资源储量

依据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2地质队2011年12月提交的《***********普查地质报告》,累计估算建筑石料用石灰岩333类保有资源储量620.11万m3。

矿床平均品位:CaO平均品位48.14%,MgO平均含量3.10%。矿石饱和状态下抗压强度为平均90.8Mpa,抗剪切强度平均为20.6Mpa。

3.4.3 设计利用资源储量

本开发利用方案的设计对象为《***********普查地质报告》中估算的333类保有资源量620.11万m3,设计利用资源量583.47万m3(详见表5-2)。

3.5 对地质勘查报告的评述

地质普查工作是在充分利用以往地质资料基础上进行的。对**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分布已大致控制。地质勘查手段及探矿工程布置,满足有关规范之要求。大致查明了该矿体的赋存地质条件、分布规律;大致研究了矿石质量、组分的变化和矿石物理性质特点;并对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以及开采建议和矿山规划进行了初探。

通过勘查工作表明该矿矿石质量好,已初步推断圈定石灰岩矿体一个,保有333类资源量为620.11万m3,资源量规模为小型。

18

普查地质报告通过了专家评审,提交的资源量经过主管部门备案,可以作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的依据资料,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4、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4.1 开采方案

4.1.1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

根据国土资源部、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的相关规定及矿床资源储量规模,矿山建设规模确定为年产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37.5万m3(约100万t)。

二、推荐规模方案的简要论证 1、技术角度

矿床勘查级别较低,所利用的储量规模一般,因此确定的矿山规模不宜太大。

19

2、经济角度

矿床可利用储量规模一般,若确定的生产能力较大,矿山服务年限势必太短,需要的基建工程、设备及配套设施投入较多,矿山关闭前建构筑物及设备设施未能完全发挥其经济效益,经济上不合理,且风险较大。

3、矿山服务年限

根据设计计算的可开采矿石量为583.47万m3,年开采量37.5万m3(约100万t)来计算矿山服务年限为:

P = Q/A =583.47/37.5=15.6(年)

式中:P-矿山服务年限(年) Q-矿山可采矿石总量(万m3)

A-平均每年开采量(万m3)。 三、产品方案

该区石灰岩矿石硬度较好。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产品为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块、片状)矿石,并可生产加工六个品种矿产品(见表4-1),主要用于公路、桥梁及民用建筑等。

矿产品种类一览表 表4-1

矿产品名称 石粉 米子石 瓜子石 3″石碴 4″石碴 片石 规格(㎝) < 0.3 0.3~0.5 0.5~1 1~3 2~4 一次破碎所占比例(%) 10 10 25 30 25 其比例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市场 末经破碎 备 注 4.1.2 确定开采资源储量

依据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2地质队2012年8月提交的《***********普查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及备案证明,估算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333类保有资源量620.11万m3。

20

本开发利用方案的设计对象为《***********普查地质报告》中估算的333类资源量620.11万m3,设计利用资源量为583.47万m3。设计利用率为94.09%。

开采矿量为:583.47万m3×98%(开采回采率)=571.80万m3。

4.1.3 矿床开采方式

根据该矿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均为简单,且矿体出露于地表的特点,+95m以上台阶采用露天山坡式开采方式,+80m台阶采用露天凹陷式开采方法。

此方案具有施工简单、建设速度快、基建投资少、排水量小、经营及生产成本费较低、生产安全、可靠、管理方便等优点。

4.1.4 开拓运输方案及厂址选择

一、矿床开拓运输方案 1、矿床开拓

根据**石灰岩矿矿体的开采条件,该矿床分一个采区进行开采,所圈开采境界最高开采台阶为+110m,最低开采台阶为+80m,属上部山坡式开采,下部凹陷式开采露天矿。排土场设计在矿区北侧、西南侧低洼处。采用的开拓方式为公路开拓、汽车运输,即采场内采用汽车运输,矿石由公路运往加工厂,废石由汽车运往排土场。

2、运输方案

矿山外部运输道路利用采区东北部外围的乡间砂石路,采区道路布设在采区北东侧由北向南通往每个台阶。矿石运输采用15t自卸式汽车。开拓运输道路采用三级矿山道路,路面宽7m,泥结碎石路面,最大纵坡9%,回头曲线半径不小于20m。

二、厂址选择 1、工业场地概况

**石灰岩矿位于**县城区220°方位约35km,区内有简易公路通往武店,向北接**~淮南主干公路,交通方便。

2、厂址选择

**石灰岩矿采区布置在开采境界范围内;矿山道路自采区北东侧进入加工区等工业场地;采区外围北侧路旁爆破警界范围之外建设简易厂部、食堂、机修房。

4.2 防治水方案

矿区位于江淮丘陵水文地质分区北缘,矿区内出露地层为寒武系碳酸盐岩,

21

从岩性上看为一弱含水层,区内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充。由于地形落差,大气降水可沿山坡自然排泄,少量沿岩石微细裂隙渗入岩石中。

矿体基本裸露地表,矿体赋存标高为+80m~+123.8m左右,矿区所处标高为+85m~+123.8m左右,矿体赋存标高低于矿区最低标高,因此,开采时+95m标高以上台阶雨季采场积水可自流排泄,+80m台阶需采用机械排水。

防治措施: 一、采场防排水

矿床充水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因此需要在地表开采境界外应修截水沟,防止降水进入采场;对于已经形成固定帮的部分,在安全平台上修排水沟,将地表径流产生的涌水引出采场以外;工作平台要防止台阶积水,生产台阶的纵向坡度应保持在2~3‰。+80m标高平台需采用机械排水,根据采场涌水量及排水扬程,推荐采用QW100-100-10-11排水泵2~3台,以备暴雨季节采场排水。

二、排土场防排水

排土堆放粗粒在下、细粒在上,不得超高堆放,排土场下游堆砌的挡土墙应留有泄水孔;上游汇水侧修筑截水沟防止地表水直接进入排土区。

5、矿床开采

5.1 矿床开采境界

5.1.1 开采境界设计及圈定矿量

一、开采境界圈定原则

1、依据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为矿区设计开采范围; 2、在设计开采范围内根据地形条件圈定开采境界; 3、圈定开采境界时考虑地表的约束条件;

4、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回收矿产资源; 5、平均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 二、经济合理剥采比计算

通常以矿石允许成本(市场价格)作为计算经济合理剥采比的依据,经济合理剥采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规划发展的重要经济指标。

Nj=(c-a)/b=(23.0-20.0)/6.0=0.50 (t/t) 式中:Nj ---经济合理剥采比,t/t;

22

c---矿石允许成本(市场价格)(元/t);

a---矿石投资、开采加工、管理及税收等成本(元/t); b---露天开采的剥离成本(元/t)。

计算基础数据:c=23.0元/t,a=20元/t,b=6.0元/t。 计算结果:Nj =0.50(t/t)。

开采境界内圈定的矿石量为583.47万m3,废土(岩)量65.37万m3,平均剥采比0.112:1,小于经济合理剥采比0.50:1。

三、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 采场最终境界见附图。

露天采场最终边帮,根据矿体和围岩力学性质、开采深度、矿山服务年限等因素确定,此次设计是参照类似矿山的资料和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选取的,露天采场最终边帮构成要素见表5-1。

露天采场主要技术参数表 表5-1

项 目 境界 上口尺寸 底部尺寸 台阶高度 台阶 台阶数量 最高台阶标高 最低台阶标高 露天采场最终边坡高度 平台 边坡角 安全平台宽度 工作平台宽度 工作台阶坡面角 采场最终边坡角 坡 度 道路 宽 度 最小转弯半径 四、设计圈定矿量

各台阶矿石量及服务年限见表5-2。

23

单位 m×m m 个 m m m m m ° ° % m m 采场参数 1080×950 1030×900 15 3个 +110m +80 43.8m 5 ≥30 70 55 备 注 最大值 最大高度 最大9% 8.80 7 20

矿体分台阶设计利用资源储量一览表 表5-2

设计利用设计利台阶标保有资源岩石量剥采比采矿量服务年资源量 用率高(m) 量(万m3) (万m3) (m3:m3) (万m3) 限(年) 3(万m) (%) +110 +95 +80 总计 32.15 163.81 424.15 620.11 30.87 155.1 397.5 583.47 96.02 94.68 93.72 94.09 20.45 21.62 23.3 65.37 0.662 0.139 0.059 0.112 30.25 152 389.55 571.8 0.8 4.1 10.6 15.6 五、设计资源利用率

探明333类资源量620.11万m3(1643.27万t),设计利用资源量583.47万m3

(1546.20万t),设计资源利用率94.09%。

损失矿量总计为36.64万m,主要是台阶边坡所占矿量。

3

5.1.2 工作制度及矿山规模

矿山年工作日300天,每天工作两班,每班8小时。穿孔、采装、运输为两班制,爆破在白班进行。

矿山规模为37.5万m3(约100万t)/a,日产量平均约为1250m3。

根据全国建材行业矿山生产的经验,台段矿石开采运输损失一般为1~5%,主要是爆破过程中飞石、滚石,运输过程中沿途洒漏,造成矿石损失。根据本矿山开采条件及设备选择,开采运输损失确定为2%。

根据本区石灰岩矿山生产统计资料,矿山开采回采率为98%。

5.1.3 矿山基建采准

本矿为露天矿,矿山开采采用自上而下的水平分层法开采,分一个采区作业,矿体最低开采标高为+80m,最高开采标高+123.8m;为减少台阶增加基建完成后有足够的可采矿量,考虑挖掘机的挖掘高度(即台阶高度不大于挖机臂高1.5倍),将台阶高度确定为15m。对现有采场进行封闭,禁止多采场开采。

矿山基建工程主要是运输道路修筑,进行首采地段地表清理。基建工期安排5个月。

5.2 矿山开采

矿床分一个采区开采,自上而下进行剥离和采矿作业,分层高度15m。+110m平

24

台分3个采区,分布为东南区、西北区和中北区;开采顺序:首先进行地表风化层的剥离作业,待完成后,分期进行构建+110m东南区、西北区和中北区的出矿平台进行采矿作业,而后依次作业+95m平台。上部工作水平结束以后,下部工作水平投产,以使整个矿山的开采得以顺利的进行下去。

特别要强调:如同时多平台回采,上下台阶不同地段作业位置相距不得小于50m,必须遵守露天矿相关安全规程。

5.2.1 穿爆工作

一、穿孔

根据本地开采石灰岩矿的经验,设计采用KQD-100型潜孔钻机进行穿孔作业,孔径90mm,孔深16.5m,三角形布孔,孔距4.0m,倾角70°,采用多排孔微差挤压爆破崩矿,非电雷管起爆,炸药选用乳化炸药。挖掘机配备破碎锤用于处理残留底跟、大块破碎等,大块不得进行二次爆破。

二、爆破

矿山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中深孔爆破施工组织设计 。爆破作业严格遵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和《爆破安全规程》。

爆破参数的确定对爆破效果将产生直接影响,它受凿岩设备能力和台阶参数、爆后块石大小要求等因素限定。生产中可按下列设计参数进行试爆,并依据试爆结果和生产实践加以不断的调整,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

本设计有关爆破参数只供矿山开采时参考。

设计采用中深孔微差爆破,目的是为了提高爆破质量,使爆破后的矿、岩块度均匀,有利于铲装作业,同时,可减轻对周围环境的震动和破坏。

爆破采用乳化炸药,非电雷管分段起爆。爆破参数见表5-3。

根据采矿量37.5万m3(约100万t)/a的总生产规模,采用非电起爆网络起爆,年爆破的炸药量消耗量约为142500kg。爆破工作在白班进行。

爆破区内不设置避炮棚,采用远距离起爆。爆破后产生的大块,须采用破碎锤进行机械破碎。

中深孔爆破设计按300m划定爆破警戒(详见矿区总平面布置图)。 爆破参数表 表5-3

25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项目 台阶高度 底盘抵抗线 孔径 孔距 排距 孔深 炮孔倾角 炸药单耗 每孔装药量 装药长度 布孔方式 单位 m m mm m m m º Kg/m3 Kg/孔 m 数量 15m 3.5 90 4 3 16.5 70 0.30~0.45 最大68.54 13 三角形 5.2.2 采装工作

一、采装及运矿

矿山采用挖掘机进行矿山采准、道路修建及辅助生产等作业,采用3t装载机或挖掘机进行矿石装车作业。

矿山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案。矿石运输采用15t自卸式汽车。开拓运输道路:运输道路依地势缓坡上山至各开采平台,由中央开堑沟向两帮边坡方向推进的直进式开采。

采用Ⅲ级矿山道路,路面宽7m,泥结碎石路面,最大纵坡9%,回头曲线半径20m。

二、运输车辆

1、设计生产能力37.5万m3(约100万t)/a。 2、矿石性质:矿石体重2.65 t/m3。松散系数1.32。 3、年工作日300天,每天二班,每班8小时。 运输设备选择:

设计矿山使用自卸汽车运输,有效载重15t,则完成一次运矿时间T:

T=T装+T卸+T行+T返+T其它

按照T=60min、每天有效工作时间6小时计算,则单车每天可运矿石约90t;

26

每日生产量为3333t,单班运输量1667t,需运矿自卸汽车19辆,留备用3辆,共计22辆。

5.3 矿山供水供电

5.3.1 供电

矿山所用凿岩设备、空压机由柴油机带动,潜孔钻机由50KV发电机组供电,生活用电可由供电线路供给。

5.3.2 供水

矿山开采降尘凿岩及道路洒水等需要用水,由于采区地势相对较高,在山顶建高位水池水源困难,故设计采用3t洒水车一辆。

5.4 矿山生产工艺流程

穿孔 爆破 采装 矿石运输 加工厂

5.5 矿山主要生产设备

见表5-4。

矿山主要设备一览表 表5-4

序号 1 2 3 4 5 6 设备名称 潜孔钻机 空压机 柴油机 装载机 挖掘机 自卸汽车 规格型号 KQD-100 VY-9/7 6135C-1 3t CAT320DL 15t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辆 数量 工作 5 3 3 3 4 19 备用 1 1 1 3 合计 6 4 4 3 4 22 备注 可租用 社会车辆 注:可选用相同规格的不同品牌型号设备。

5.6 矿山总平面设计

矿山设置单独工业场地,主要设施有办公室、机修车间、停车场、加工场地等(位于矿区西爆破警戒线外缘)。

矿山不设爆破器材库,所需爆破材料由当地民爆公司直接供应。

27

6、选矿加工

6.1 选矿加工方案

矿山开采矿石主要是石灰岩矿原矿,基本不含夹石,故不需选矿。开采出的矿石运往加工厂进行加工,加工流程为:原矿→破碎→滚动筛分级→各粒级产品。生产的产品及其比例见下表6-1。

矿产品种类一览表 表6-1 矿产品名称 石 粉 米子石 瓜子石 3#石碴 4#石碴 片 石 规格(㎝) < 0.3 0.3~0.5 0.5~1 1~3 2~4 一次破碎所占比例(%) 20 15 20 25 20 未经破碎 比例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备 注

6.2 尾矿方案

初步测算,矿山开采总剥离量65.37万m3,主要是表层风化残积物以及盖层剥离物,含部分石灰岩碎块,可分离重复利用,约占剥离总量的25~30%,剩余土石方量为45.76~49.03万m3。

矿山剥离废弃物由汽车运往排土场堆放,近距离亦可由推土机直接推运至排土场。

排土场初步设计在矿区北部及西南部低洼地带,呈长圆形,长约200m,宽约200m,面积约为40000m,顺山势堆放,下侧堆砌挡土墙,最大堆放高度不应超过

28

2

6m左右,总计容积在48万m3左右(排土场需要进行专门设计),满足排放要求。排土堆放粗粒在下、细粒在上,不得超高堆放,对排土场要定期观测,防止滑动和变形的发生,并建立观测档案。

尾矿综合利用:本矿山剥离物中含有25~30%可供利用的石灰岩矿石,应加以综合利用;剥离物还可用于矿山道路维修、场地整平以及闭坑后采场回填。附近乡村道路建设、场地铺垫需要大量土石方,矿山废弃物可以有效利用,既解决大量占地,还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7、环境保护

7.1 设计依据和采用的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年5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环字第[1987]002号文);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11号令);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7.2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粉尘污染,同时可能产生崩塌、滑坡以及矿山型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故要求矿山生产过程中,本着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积极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做好废弃采区的复土、植被恢复工作,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为此必须:

1、矿山开采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范进行,要达到“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目标。

2、采取有效方法降低粉尘污染,采用湿法凿岩,道路洒水降尘,生产人员必须佩带防尘口罩。

29

7.2.1 地质灾害评价及可行的监测预防措施

本区按全国地震烈度区划为基本烈度Ⅶ度区。据史料记载滁州地区共发生有记载的地震近百起,其中四级以上的有16起。虽震级较小,据普查区较远,但反映本工作区所处地区地壳活动较活跃,区域稳定性属不稳定。

矿区所在区段没有人文景观及保护区,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采石活动;没有引起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发生变化的污染源存在,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良好。

矿区及周边未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等地质灾害。本矿床开采方式采用露天水平台阶式自上而下机械开采,将会导致矿区的植被资源及自然景观发生改变。矿床最终开采标高为+80m,高出当地侵蚀基准面10m以上,矿山开采不会引起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对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不会构成影响。

矿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开采活动,故不致产生大的环境灾害。但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粉尘悬浮于空气中污染大气,因此在开采过程中要相应采取一定环保措施,尽量降低空气中粉尘的浓度,以保护采场及周边环境;加工企业要采用切实措施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在矿山建设规划中要综合考虑废弃物的合力堆放及被毁植被的复植工作,做到开采与保护并重。

目前在矿区范围内未见崩塌、滑坡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矿山建设后,企业采用的设备和技术对环境污染较少,对当地水源和农田带来的污染危害较轻。

矿区岩石硬度中等以上,结构致密,裂隙发育一般,矿体及底板岩石均属较坚硬岩组,该矿床工程地质条件稳定,属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型,形成岩体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不大。

7.2.2 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预防措施

本矿山开采边坡为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岩质边坡,稳固性较好,本矿山露天开采最终边坡角≯55°,工作台阶边坡角≯70°,参照当地类似矿山情况,总体上最终边坡是较稳定的。最终边坡高差不大,最高仅43.8m,但边坡处理不当还是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1、采剥工作面禁止形成伞檐、空洞,严禁掏采。作业现场应当及时清除浮石、危石。

2、加强边坡安全管理,制定边坡管理制度,成立专门边坡观测维护队伍, 严格执行边坡到界靠帮操作规程,确保矿区生产期边坡安全。

30

3、现场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劳动防护用品,在距坠落基准面2m及其以上的高处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绳,安全绳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5。

4、每天应检查边坡稳定情况、有无危险浮石及其它不安全因素,及其处理浮石不稳定地段,特别是雨后边坡的检查和隐患的处理。

5、上下台阶不同地段作业位置相距不得小于50m,台阶垂直作业面上不得有人同时对应作业,防止滚石、落石伤人及设备损失。

6、每次爆破作业后,须等工作面清理后,方可进入采场进行铲装作业。

7.2.3 矿坑处理措施

矿山闭坑时会形成一个总面积达0.6544km2左右的采空场,对形成的采空区的周边要作警戒标志,预防坠落。采空区要及时回填、复植(根据《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矿山必须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矿山采空区处理及复垦等相关内容本方案不做设计)。

7.3 矿山环境影响报告

7.3.1 粉尘控制

对粉尘污染防治采取如下措施:

1、穿孔设备配有捕尘装置且强制采用湿式作业,可大大降低穿孔作业的产尘量。 2、设计中对中深孔爆破采用多排孔微差爆破,降低了二爆频率,减少了粉尘产生量。

3、采场爆破后采用洒水车洒水降尘,减少铲车、挖掘机装车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4、采场内运矿及运岩道路用洒水车进行洒水,降低矿岩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扬尘。

7.3.2 噪声防治

矿山生产过程中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即使折旧更新,建筑物隔声、隔振,以降低设备噪声。

7.3.3 废水治理

矿山生产废水包括尾矿水、机修车间冲洗地坪水、设备冷却水,所有废水经过沉淀滤池处理,达标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加氯或漂白粉消毒后排放附近天然河沟。

31

7.3.4 固体废弃物处理

矿山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合理堆放,一是要避免压占下部资源,二是要避免高边坡堆放而形成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和引发矿山型泥石流。加强排土场的绿化造林,对废石堆场进行复耕复垦,以减少环境污染。

7.4 土地复垦和水土保持

基建及生产期间要保护周围的基本农田,尽少的破坏植被,并要作好场区的绿化美化工作,利用一切空地,如路旁、房前屋后栽种树木,绿化环境。为了在矿山闭坑后恢复生态,要制订复垦计划,做好矿区生态破坏恢复工作,恢复原有生态。

本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制定土地复垦及水土保持专项方案,实施中应参照相应方案执行。

32

8、安全与工业卫生

8.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8.1.1 自然因素

1、矿区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和隐患,自然山体稳定。矿床工程地质条件有利于开采作业。

2、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将对矿山周围的植被生产破坏,在雨季露天边坡有形成滑坡的可能。但只要做到按要求自上而下开采,露天边坡角合理,并采取加强稳定性和排水的措施,可有效预防该类地质灾害的发生。

3、矿区位于低山丘陵区,矿山最低开采标高为+80m,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上部地形条件(+85m标高以上)有利于自流排水,+85m标高以下需机械排水,属于上部山坡式、下部凹陷式露天开采。矿床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对开采影响不大。区域夏季多雨,每年的雨季,应做好随时撤离设备和人员的应急准备。非工作时,设备应停放在安全地带。一旦出现恶劣天气,应停止一切作业,及时撤离设备和人员,进行24小时的值班,确保采场的安全。

4、矿体围岩结构致密,机械强度高,工程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矿山开采条件对矿山开采安全有一定影响,矿区内构造较多,对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5、矿区属地震活动中等地区,为易诱发地震区,地面建筑物按7度进行设计。

8.1.2穿爆作业

矿山穿孔、爆破中的危险有害因素:

1、进入工作面后,未进行安全检查或检查不周便开始作业,造成伤人或损坏设备;

2、安全检查操作方法不当,造成伤人或损坏设备;

3、高处作业时,未佩戴安全带或未设置安全网、防护栏等防护设施,造成作业人员跌落伤亡;

4、凿岩机械砸、夹、挤伤人,风管摆动伤人,打残眼; 5、凿岩和降尘措施不力,粉尘浓度超标造成职业危害;

33

6、涉爆人员未经培训和未持证上岗,安全技术知识欠缺或违章操作,发生爆破事故;

7、爆破材料缺陷或起爆方式不正确或炸药装填方法错误或爆破网络连接有错误,造成拒爆、盲炮;

8、炮孔中温度过高引起炸药自爆; 9、盲炮处理方法不正确,造成爆炸伤人;

10、爆破组织不好(警戒范围过小或信号有误或时间不吻合),飞石或冲击波伤人及设备损坏;

11、爆破警戒不严,爆破时警戒范围内有人员滞留,造成事故;

12、在恶劣天气(如雷电、暴雨雪、大雾、大风等)进行爆破作业,可能引发的爆破器材意外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13、非法存储和使用爆破器材造成的事故。

本设计采用中深孔微差爆破,爆破警戒范围内的村庄必须拆除。爆破作业时必须按设计组织施工,做好爆破警戒工作,在实施爆破时,应控制单段最大起爆药量,单段最大起爆药量应根据需要保护对象的实际距离进行调整与控制,并控制好爆破自由面方向。以确保爆破作业安全。矿山必须在爆破警戒线范围之外采用远距离起爆。建议爆破工作应委托给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爆破设计。

二次破碎本设计采用机械破碎方式,利用挖掘机安装碎石锤进行破碎,消除了因二次破碎产生的飞石。

本矿山不允许用裸露爆破,因此不考虑爆破空气冲击波的影响。

对于因装药和网络连接不慎而造成的拒爆或不完全起爆而留下的安全隐患,或因未严格按《爆破安全规程》操作带来的危害因素,须通过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和提高爆破从业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来消除。

8.1.3 装运作业

装运作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从矿车驾驶室上运行,掉渣砸人,咂车; 2、在挖掘机在危险区作业,造成事故;

3、装车时,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内,或将头和手臂伸出驾驶室外等; 4、汽车驾驶员违章或机械故障,发生交通事故伤人、毁物;

34

5、在急弯、陡坡、危险和养路地段未设置路标或超速行驶; 6、冰雪和多雨时,道路较滑时,没有防滑措施、减速行驶。 7、生产中可能发生的机械性人身伤害及设备事故。

8、供油、供电等设施在非常情况下,有发生火灾及爆炸的危险。 9、工作时噪声对操作者的职业性危害。

8.2 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主要措施

保障安全是矿山生产的重要大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保障生产。矿山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为安全生产,必须强化安全意识,制定如下安全生产规程及预防措施。

8.2.1 安全机构

为确保矿山各项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的落实,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必须有合理而有效的安全管理机构,为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保证。

1、矿山实行分级安全管理,必须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班、组应设专职或兼职安全员,须具有必要的安全专业知识和矿山安全工作经验、并能经常下现场的人员担任。

一般情况下,安全组织机构如下图建立:

凿岩兼职安全员 爆破兼职安全员 装运兼职安全员 专职安全员 矿长 新颁布的《安徽省采石行业准入条件》矿山企业中的矿长、专业技术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都做了强制性规定,须照章执行。

8.2.2 安全规程

35

建立和健全各类安全规章制度、作业规程及各工种岗位操作规程。加强全员的安全教育,员工要经培训持证上岗,强化岗位职责。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矿山须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有: (1)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2)专职和兼职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3)工段长和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4)爆破作业人员(包括爆破员、保管员、安全员等)安全生产责任制; (5)凿岩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6)铲装运输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7)电工、机修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2、企业应重点健全和完善15项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安全目标管理制度;(3)安全例会制度;(4)安全检查制度;(5)安全教育培训制度;(6)设备管理制度;(7)危险源管理制度;(8)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9)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10)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1)事故管理制度;(12)应急管理制度;(13)安全奖惩制度;(14)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15)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由于矿山企业为两班制,矿山还应制定交接班制度。 3、制定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 须建立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主要有: (1)凿岩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爆破作业人员(包括爆破员、保管员、安全员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铲装运输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机修工、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5)其它各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企业应制定年度安全生产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并设立专用账户,专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

36

5、矿长应具备安全专业知识,具有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矿山事故的能力,并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安全任职资格证书;

6、加大现场安全管理力度。应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现场检查制度,明确每月现场检查的次数;

7、严格从业人员劳动管理。矿山对录用的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就业前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工伤保险;

8、建立和完善作业人员岗位责任考核制度,所有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履行岗位责任,遵守劳动纪律。严肃查处“三违”行为,制定能够有效制止“三违”现象的管理规定;

9、对新录用的矿山作业人员,应进行不少于40学时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所有生产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矿山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10、健全矿山生产的各种图件和资料,并妥善保管;

11、矿山应制定应急预案,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

12、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矿山企业负责人应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和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8.2.3 劳动防护

要为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并要依法为职工提供工伤保险。 1、必须为矿区爆破工、凿岩工、铲装运输工、矿山机修、电工等作业人员提供各种劳动防护用品、用具。根据各工种需要配备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防尘口罩、安全带、安全绳等。并保证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牢固可靠。

2、企业应为职工投保必要的险种,为职工做好工伤保险工作。矿山职工要定期进行体检,不适应原岗位的应调离,预防职业病发生。

37

3、暑期应调整露天作业时间,并发放防暑降温物品。冬季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4、矿山应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救护和医疗急救组织,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担架等器材;每年应对职工进行自救或互救训练。

8.2.4 应急救援

要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企业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应及时登记建档,并有监控和预防措施。

为了及时和有效处理各种灾变事故,矿山成立兼职的救护队伍,并与临近的专业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同时矿山配备必须的基本救护设备。

通讯:对讲机、移动电话、内、外部联系电话。 医疗救护:防护手套、急救药品及器械等。 治安:路障及指示标志、广播设备等。 物资供应:运输工具、检测仪器。

8.2.5 爆破作业

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进行。

1、请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编制爆破设计书或说明书,并经矿长批准实施;

2、从事爆破作业人员必须受过专门的爆破技术训练,熟悉爆破器材性能、操作方法和安全规程,持有效证件上岗,具体爆破工作必须由专业的民爆公司进行;

3、健全爆破规章制度,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制定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

4、严格按照正常的爆破作业次序(施工准备、炮孔验收、装药、堵塞、起爆、检查等)作业;

5、炮位施工是否准确,如果和设计差异较大,影响爆破效果或危及安全生产,应重新打炮眼;差异不大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量;

6、由于矿体节理裂隙发育,应对炮孔进行验收;

7、装药和充填是非常紧张而又细致工作,装药应由爆破工进行,在装药充填作业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安全问题:

A、搬运炸药时,每人每次不得超过规定数量,尽量保护好炸药的外皮包装,如有撒药应及时清扫。

38

B、随时检查作业面的安全情况,注意处理浮石。

C、禁止用铁棍装药。如发现堵孔,在未装入雷管前,可以用铜制金属杆处理。无法处理的,应采取措施和其他炮孔的药包一齐爆掉。

D、填塞炮孔时,要十分小心,防止破坏起爆线路,禁止用石块和可燃性材料填塞炮孔,禁止捣固直接接触药包的填塞材料或用填塞材料冲击药包,禁止在深孔装入起爆药包后直接用木楔填塞;

8、检查有无拒爆或半爆现象,检查后如果发现有拒爆药包或对全爆有猜疑时,应先设警戒和危险标志,经处理后警戒才能解除。如发现盲炮,应采取安全处理方法;

8、严禁打残眼;

10、科学地设计爆破安全距离,爆破安全距离应根据地震危害、冲击波、飞石危害和有毒气体的扩散等因素来确定;

11、严格按照设计设置爆破警戒,撤离人员和设备等; 12、加强对爆破器材的管理,禁止非法存储和使用爆破器材;

13、矿山今后若储存和运输爆破器材,必须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的各种规定,以防止炸药燃烧和爆炸;

14、对于过期变质的爆炸物品或发现残余爆破器材应收集上缴,集中销毁; 15、爆破时,人员应在上风方向; 16、预防盲炮的措施:

A、改善爆破器材的保管条件,发放前应严格检验,对质量不合格的应予销毁; B、改善操作技术,避免雷管与药包脱离;

C、发现盲炮要及时处理,暂不能及时处理的盲炮,应在其附近设明显警示标志,禁止人员靠近,处理盲炮时,禁止无关人员在附近逗留。

17、中深孔爆破盲炮的处理方法:

A、在爆破网路未受破坏,且最小抵抗线无变化时,可重新联线起爆;最小抵抗线发生变化时,应验算安全距离,并加大警戒范围,再联线起爆;

B、在距盲炮孔口不小于10倍炮孔直径处,另打平行孔装药起爆;

C、矿山爆破选用乳化炸药。在处理使用乳化炸药且孔壁完好的盲炮时,可取出填塞物,从新加工新的起爆药包,填塞完验证最小抵抗线后,联线起爆(诱爆)。

39

18、应关注天气预报,在爆破装药前最好能与当地气象、水文部门联系,及时掌握气象、水文资料,遇到恶劣气候、水文情况时(雷电、暴雨雪来临时,大雾天气,风力超过6级),应停止爆破作业,所有人员应立即撤到安全地点;

19、在进入矿区的显著位置,设置爆破时间等警示标志。

20、在爆破危险区内(爆破安全警戒范围内)有两个以上的地点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统一指挥,要避免同时爆破,同一区段的二次爆破应采用一次点火或远距离起爆。

21、起爆前必须发出明显的音响和视觉信号,要预先通知人员撤至警界线外,应使危险区的人员都能听到和看到。应使职工和附近居民,预先知道警戒范围、警戒标志和音响信号的意义,以及规定的爆破时间。

第一次信号(即起爆预告信号)发出后,所有与起爆无关人员应立即撤到警戒危险区以外,或指定的安全地点。

第二次信号(即起爆信号)发出后,在确认人员、设备全部撤离危险区,具备安全起爆条件时,总负责人方准发出引爆指令,施爆员根据指令进行引爆。

第三次信号(即解除警戒信号),响炮后爆破警戒岗哨应坚守岗位,不准任何人进入危险区,经指定的检查人员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准发出。

22、对于拒爆、哑炮、残药事故,立即按照规程处理。

8.2.6 采场的安全生产

1、矿山开采要按露天开采设计进行,进行露天台阶式开采,坡面角严格按照设计执行,要定期测绘矿山生产图纸;

2、对采场边坡要进行定期观测,对边坡重点部位和潜在滑坡的地段要采取加固防滑措施,并建立观测处理台帐;

3、矿区运输道路坡度和宽度要满足运输设备安全运行的要求,山坡弯道处要有安全设施和限速标志,夜间作业要增加照明措施;

4、矿山机电设备要合理安装,定期进行检修。

8.2.7 排土场的安全管理

根据普查地质报告,本矿区矿体中无夹层,地表覆盖层剥离废弃物达到65.37万m3。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排土,排土要合理堆放,粗粒在下、细粒在上,不得超高堆放,对排土场要定期观测,防止滑动和变形的发生,并建立观测档案。

40

8.3 工业卫生主要措施

8.3.1 凿岩防尘措施

凿岩工序是主要尘源之一,矿山今后使用潜孔钻机进行凿岩,在凿岩过程中应使用粉尘收集袋收集粉尘,且作业人员应站在作业点的上风侧进行作业。

8.3.2 爆破防尘措施

在炸药爆炸的瞬间产生大量的矿尘,这些矿尘往往飘散很远的距离。喷雾洒水是降低爆破产生粉尘和落尘飞扬的重要措施。

8.3.3 装矿岩防尘措施

在装矿(岩土)前,首先将矿(岩土)堆用水洒透来降低装矿(岩土)时产生粉尘和落尘飞扬的重要措施,有时难以一次洒透,必须在装矿(岩土)过程中多洒几次才能达到良好的防尘效果。

8.3.4 粉尘防护

对接触粉尘的作业人员,配备防尘口罩,做好个有防护。

矿山作业采取综合防尘措施,才能达到有效的除尘效果,使工作面粉尘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目前较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尘八字措施:风(通风防尘)、水(湿式作业)、密(密闭尘源)、护(个体防护)、革(技术革新)、管(科学管理)、教(宣传教育)、查(定期检查)。

矿山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期组织对作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全作业人员的健康档案,对患有职业病的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应当让劳动者了解工业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8.3.5 噪声防护

1、尽可能选择低噪声设备;

2、对噪声源采用加减振垫、设隔音间等减震措施; 3、噪声源附近的操作人员配备个人防护用具。

41

8.3.6 饮水卫生

矿区生活用水水质要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9、开发方案简要结论

9.1 设计利用矿产储量、资源利用率

根据批准的地质报告,在拟设采矿权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620.11万m3,设计利用矿石资源储量为583.47万m3,设计资源利用率94.09%。

9.2 生产规模及矿山服务年限

42

矿山生产规模为年产37.5万m3(约100万t)石灰岩矿石,为大型露天矿山。 矿山计算服务年限15.6年,露天采矿场服务年限约16年(其中矿山建设基建期5个月)。

9.3 产品方案

矿山产品为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片石、石碴、石粉等。

9.4 开拓运输方案

设计确定本矿床开拓采用露天台阶开采方式,公路开拓、汽车运输系统。

9.5 采矿工艺

设计采用机械化台阶开采,开采顺序是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台阶高度为15m,工作台阶坡面角为70°,终了台阶坡面角55°;平台宽度5m,运输平台宽度30m,台阶宽度符合机械化生产要求。

9.6 综合评价

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县国土资源局委托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2地质队开展地质普查工作,并于2011年12月提交普查地质报告。经概略评价,开发本石灰岩,可获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经计算该矿可利用的保有资源量为583.47万m3,按矿石销售价格23元/吨计,矿山价值近35562万元。该矿具备露天开采、公路运输、机械化台阶开采的条件,可有效的控制矿石损失率,降低成本。该矿开发后,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预测如下。

1、开采成本:根据矿区地质条件,类比邻近区同类型矿山生产成本,预测单位开采、加工、生产管理等成本12.00元/t,销售价格23.00元/t,矿山投资包括采矿权价款775万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2442万元、矿山生产基建1000万元,投资总额为4217万元(其中自有资金2217万元,银行贷款2000万元)。

2、税金:增值税、国税、地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及其它附加税费收合计按吨矿销售价格的22.5%计算,税金为5.18元/t。

43

3、未来矿山的技术经济指标:

(1)年总产值:23.00×37.5×2.65(平均体重)=2285.62万元; (2)年税金:5.18×37.5×2.65=514.76万元;

(3)年利润:2285.62-(12.00+5.18)×37.5×2.65=578.36万元; (4)所得税:578.36×25%=144.59万元; (5)贷款利息:2000.00×6%=120.00万元; (6)年净利润:578.36-144.59-120.00=313.77万元; (7)投资利润率:313.77÷4217×100%=7.44%; (8)静态投资回收期:4217.00÷313.77=13.4年。

该项目除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外,还可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每年可为社会提供优质石灰岩矿石37.5万m3(约100万t);每年向国家缴税金514.76万元,缴纳所得税144.59万元;尚可在地方安排30人的就业岗位。

9.7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9.7.1主要问题

1、本次工作的重点对**矿区+80米以上部分石灰岩资源进行储量估算,未详细开展相应的地质工作。

2、地质普查工作未对矿体边部和深部的矿体未进行控制,对矿石质量研究程度不够。

9.7.2 建议

1、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对矿体周边和深部应进行勘查,以扩大矿山远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2、建议矿山开采中对矿石质量进行研究,以提高矿石利用价值,增加其经济效益。

3、本次方案设计依据资料为普查地质报告,可信度较低,矿山开采过程中应加强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开采参数。

44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1 2 3 4 5 名称 累计查明资源储量: 保有(333类)资源量: 矿石品位 设计利用资源量 设计利用率 开采矿量 单位 万m3 % 万m3 % 万m3 指标 620.11 CaO:48.14,MgO:3.10 583.47 94.09 571.80 备注 333类 45

6 7 8 9 剥采比 矿石质量 矿山建设规模 产品 m3 /m3 万m3/年 % % 年 月 年 m 万m3 年 人 人 人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 年 0.112/1 二级石料标准 37.5 片石、石碴、石粉 露天台阶式 公路开拓、汽车运输 分层台阶 98 2 15.6 5 16 750 65.37 0.8 30 25 5 4217 2285.62 514.76 144.59 6.00 578.36 7.44 13.4 售价23元/吨 10 开采方式 11 开拓方式 12 采矿方法 13 开采回采率 14 废石混入率 矿山计算服务年限 15 基建期 矿山服务年限 16 开拓整修道路总量 17 开拓剥离总量 18 矿山达产期 全矿劳动人员 19 生产人员 管理及服务人员 20 矿山建设总投资 21 年销售收入 22 年税金 23 年所得税 24 年贷款利息 25 年销售利润 26 投资利润率 27 静态投资回收期 编写完整的施工组织设 总体概述: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

及施工段划分

第一节 施工组织总体设想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46

3、质量目标:国家“合格”标准 4、工程规模:

5、要求工期: 日历天。 二、工程特点难点

该工程为道路施工、排水(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桥梁、绿化工程,工程质量要求达到国家合格标准以上。施工承包形式:包工、包料、包工期、包质量、包安全。本标段工程工作量大,施工工期较短,需全面铺开进行施工;施工现场环境相对较为复杂,施工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我司将发挥专业施工队伍的优势,以优秀的管理和一流的施工技术,合理地进行施工部署,加强管理,确保工程的按期、优质完成。 三、施工部署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部颁有关基本建设的技术规范、规程。遵循设计单位技术文件上的质量要求,实施质量控制及检验。

2、统筹全局、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组织好与有关单位的协作、分期分批配套地组织施工。

3、做好整体施工部署和分部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平行流水立体交差作业,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发挥作业面的使用效益。

4、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确保安全施工,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5、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厉行节约、采取革新、改造、挖潜措施、减少投资、降低成本。强化现场科学管理、创安全、文明样板工地。

6、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调度,做好雨季施工安排,确保均衡施工,按时完成工期。

7、合理紧凑的安排好施工现场平面布局,尽量压缩施工临时用地。

8、贯彻执行国家,地区对环保、劳动安全、工业卫生、计量、消防的有关规定和标准。

47

第二节 方案针对性

对于本工程的特点和要求,我公司也认识到该工程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对工程的实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考虑研究,制定出解决施工中的难点、重点和解决的方法及实施的有利措施,要严格遵守建设单位各项制度规定同建设单位与监理密切搞好协调与配合,随施工的需要,加大机械设备人力安排的投入在项目管理上实行规范化的项目负责制,根据施工项目特殊性和重要性,组建了强有力的项目经理以及管理人员的施工项目部。精选出最适合该项工程的项目经理和施工管理人员组成的项目班子,对整个工程项目负责施工生产和组织管理。各职能人员要各尽其责,展开全面有效的工作,我公司如中标该工程,一定能够以最好、最快、最优如期创造出绿化的精品工程。 第三节 施工段划分

1、根据本工程特点,将本工程总体施工流程划分为:

开工准备、定位放线→土方工程→道路工程(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桥梁工程→照明工程→成品保护、现场清理→竣工验收→后期养护管理。

2、施工段划分

本工程施工共分为三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主体施工阶段、清理交验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主要完成相关审批手续办理、临设搭建、施工现场围护、材料机具进场等。

主体施工阶段: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主要完成路基土石方挖填、路基、路面、附属构筑物、给排水管道、桥梁、道路标识标线、照明等工程施工。

清理交验阶段: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主要进行施工现场的竣工清理和工程竣工验收准备工作。

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及管理得当与否, 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工程进48

度,同时亦反映出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是企业形象最直接的表现。所以,规划一个比较合理的施工布局, 并且严格地进行统一管理, 为节约人力、物力和文明施工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 也是确保施工进度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一)临时设置布置要求

施工现场应结合场地情况合理布置总平面,主要划分为施工作业区、办公区、生活区、道路、厕所及排水系统等。施工现场应封闭施工。施工作业区、办公区和生活区有明确划分,采用硬质材料或砌块进行隔离,其高度不宜低于1.8米。

1、满足消防及规范要求。

2、临时设施布置及标准在征得监理及业主同意后进行搭设。 3、满足现场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

4、本次工人生活区宿舍统一使用24V低压安全电接入,独立设立三组专用220V高压用电间。

5、合理划分区域,在布置时突出显示本公司的文化底蕴。

6、布置临时设施时,注重维护场地整洁相关配套设施的布置施工人员穿好工作服、戴好安全帽、佩戴工作卡。不准坦胸露腹,不准赤膊作业。

7、经现场踏勘,本工程施工场地比较狭窄,现场办公室、材料库、临时住宿等临设,砂、石、管材等料场及机械停放场地均不可缺少。在施工中必须作好防护,保证场内外行人、工作人员的安全。并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场地及空间,合理的进行布置,施工现场施工区围护隔离采用搭设彩钢瓦围墙。施工中同时采取重点控制烟尘、噪音、污染的排放,力求将施工区周围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施工中周围不受污染。

8、施工作业区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二)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用电及消防设施布置 1、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用电布置

本工程施工(生活)用水、电接入、排水接出位置,自业主指定位置接入,49

我方根据供水、供电指定位置,结合本公司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实际情况精确计算用水用电量,合理布置临时用水线路和临时用电线路并单独装表计量,接受总包单位对我方的用电用水管理、计量和收费。

(1)施工期间,场内在临设边设置简易排水沟,进行有组织排水。生活污水就近排入建设单位指定的排污系统,生活用水必须通过沉淀池后才可排放,沉淀池定期淘洗。

(三)施工现场的场容、场貌管理措施

为了减少各种材料的运距,避免无效劳动,有效地组织现场的平面及立体交叉作业,最大限度利用空间,确保做到文明施工,施工平面管理工作设有专人负责,划片包干管理,未经工地负责人同意,任何人不得任意改变。

1、设立现场领导小组。现场领导小组是现场施工生产的指挥中心,办公室内挂有施工总平面图、工程进度横道图,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检查评比曲线图、天气情况统计表、水电情况统计表及质量控制图等。做到现场施工有条不紊,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率地运转。

2、砂石、钢筋、模板、钢结构、砌块及其它材料,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分批分期进场,场地要统一规划,严格控制堆放地盘,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管理,严禁随心所欲,造成浪费、或堵塞交通运输等事故发生。

3、施工现场的水准点和轴线控制桩应有明显的标志,并加以妥善保护,任何人不得损坏。

4、现场施工应做好防尘、防烟、防泥浆、防噪声等环保工作,布置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

5、所有临时设施必须按照施工平面图规划要求搭设,按质量标准施工,不能够马虎凑

合,降低标准,一定要保证运输道路畅通无阻。

施工方案编制及使用说明

一、主导思想

50

1.各种钢结构工程,制造所用的金属材料、零部件加工、构件预制安装、焊接工艺、检试验方法、表面涂装和主要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共同之处,是施工方案标准化的基础。

2.不同的钢结构工程,由于结构组成、规模尺寸、工作条件、承受负荷、材料品种规格、技术质量要求和现场安装施工条件的区别,因之不能用一个不变的施工工艺来代替各项具体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

3.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吸取多年来在压力容器制造质量管理和标准化方面的成熟经验,以及先后在球形储罐、容器类设备组焊安装和工业管道工程施工方案采用标准化编制的做法,编写了本《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施工方案编制模式》,以解决共性及个性问题,使其较好的实现统一。从而指导施工方案的编制,大大简化编制过程,缩短编制时间,统一编制内容,确保方案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施工方案的编制质量和对具体工程的指导力度,实现施工方案编制标准化。这就是编写本施工方案编制模式的主导思想和目的。

二、编制特点

1.集中统筹考虑,内容范围力求齐全,各方面主要内容尽量容纳施工方案整体中,便于查阅。一般情况下不再多人分散编写,避免在有些内容上的重复或冲突,也避免由于人员知识局限或业务范围的限制,在有些方面无人考虑,产生漏洞,或深度、广度不够的情况。

2.施工方案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即:

第一部分:为工程概况及编制的简要说明,包含1~3章内容。在该部分介绍了工程概况,明确了编制及施工所依据的施工图纸、规范标准(包括企标),同时还尽可能详细的对钢结构工程内容、形象进行表述,对施工方案总体考虑做以概括说明。该部分内容为施工方案编制的依据和前提,可避免施工方案虚空和与工程脱节,可提高所编施工方案的针对性。

第二部分:为主要施工工序要点,包含4~11章的内容,为钢结构工程施工方案的核心。在该部分对各主要工序的管理要素、技术质量要求、施工工艺方法等都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其中第4章构件预制明细部分,既作为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设计和谋划,又起进一步对钢结构工程内容重点介绍的作用,弥补在第一部分对钢结构工程内容介绍的不足。有了该部分内容,就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方案的针对性、

51

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也使施工方案本身有了一定深度。

第三部分:为工程质量及安全管理和资源条件的配置,包含12~17章的内容。为保质、保量、保工期安全完成工程任务的保障。

3.施工方案内容整体上的系统性,各个主要章节内容相对的独立性,便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员根据各自需要迅速查阅。并在施工方案之前便有目次,为查阅提供方便。

4.施工工艺方法、技术质量规定、管理要求等共性部分,在内容上的标准化、模块化,便于施工方案编制时的裁剪取用。在构件预制加工、组装、钢结构安装以及焊接工艺等关键部分,内容尽量细化,以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主导思想是在编制方案时多删少补。以表8.2.1钢结构焊接工艺指导书为例,通过查阅公司现有焊接资料,对常用结构钢材编制了14项可供选择的焊接工艺,基本可以满足一般钢结构的焊接要求,省去编制方案时的许多具体工作。

5.在许多章、节、条款中,增加了编写提示或编写说明,对其编写内容、编写思路、编写依据等作以交待,以指导、启发具体内容的编写。

6.施工方案标准化的编制模式,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结构形式、章节顺序作了规定,应相对不变,以省去编制方案时内容、结构章节的编排构思工作。但它不能代替编制人员应做的具体工作,因为施工方案要符合工程实际,在各核心章节内,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修改、完善、细化。本编制模式不应是僵化的,应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内容,各工序施工也可采用不同工艺方法提供选择。基础工作、准备工作越充实,编制施工方案时越方便。

三、施工方案编制模式的作用

1.用其编制各个钢结构工程具体的施工方案时可达到编制快捷、内容完整、可操作性强的效果。

2.工程投标时,可作为技术标书内容的一部分或附件,是向建设单位质量承诺的见证资料,可反映我们的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取信用户。

3.因为采用的是标准化管理,一般技术人员易于适应,均能很快掌握施工方案编制方法,并能较快适应钢结构工程的施工管理。

四、应用本编制模式编制施工方案的方法

1.将本施工方案编制模式制成计算机文档,在计算机上编制。

52

2.详细审图,在审图中完成以下工作。审图是施工方案编制的前提,也是编制施工方案中较为花费时间的工作。

1)通过审图,进行钢结构主要结构尺寸及实物工程量的统计,为第1章工程概况部分的表1.2.1和表1.2.2的填写作准备。

2)通过审图,对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单位明确划分出来(应和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等文件的划分一致),也就是明确钢结构工程应划分为哪几个分部(或子分部)工程,并在第12章工程质量管理的12.3条中列表一一表达,以便按质量验收单位组织施工和进行工程检验和验收。

3)在审图中按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对钢材组别的划分,归纳钢结构工程所用材料都有哪几个组别,各组别的材料品种以及厚度范围,包括不同组别号钢材组焊的厚度范围。同时还要对用到的焊接接头形式进行统计。其目的是为钢结构焊接工艺指导书的选编和钢结构焊接工艺说明的编制作准备。

4)在审图中留意设计对钢结构的特殊检验要求,做好记录,进行汇总。为施工方案编制时,对零部件加工、构件预制组焊、钢结构安装等部分的质量控制内容的补充作准备。

5) 其他特殊要求的记录归纳,为施工方案编制时对相关部分的补充编制作准备。

3.在计算机上对编制模式的内容从头到尾逐章节阅读,根据所掌握的工程实际情况,对有用的整章、整节、整条、整款保留,无用的删除。

4.对保留部分,需修改的进行修改,需细化的进行细化,在可供选择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去除不用的。

5.根据具体情况,若需增加补充新的内容时,可在相应章节增加条款进行补充。 6.章节先后顺序保持不变,但章、节、条、款号,图表号应按修改补充后的实际情况,在内容编制完成后再最后重新编号,目录也按实际情况重新修改编写,与内容一致。

7.有些具体内容在编制时还难以确定时,应在方案中将予以说明,可在施工进行过程中予以补充.

8.编制全部完成后,应从头到尾阅读检查一遍,对不当之处还可更正。应注意对编制模式中的编写提示,编写说明要全部删除,对文中所引用条款号应予检查,若

53

条款编号已改变,要进行更正。

五、编制施工方案时,有关细节的说明

1. 3.2条施工及验收标准,应保留设计文件指定的以及施工所需的,对其他无关的应予删除。

2. 3.3条本企业标准共列六项,工程施工用不到的应予删除。

3.表8.2.1钢结构焊接工艺指导书的备注栏,关于焊接工艺适用厚度范围的提示,仅供编制者了解,以便正确选用焊接工艺。在编制施工方案中,该部分提示内容要删除掉。

4.第11章工程质量验收的11.2条,对交工技术文件的内容已作规定,有的可能在具体工程中不发生。为保持交工技术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应全部保留。

5.第14~17章,劳动力、主要施工机具等四个资源需用计划一览表,应按具体工程需要和施工单位自身实际条件填写,本编制模式的表中所列项目仅仅作为提示。

六、钢结构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工作程序(建议)

1.钢结构工程施工方案由施工单位编制为宜,施工单位干哪一部分工程就编那一部分的施工方案。也可由项目部组织编制。

2.施工单位技术部门应指定一名或两名技术人员作为主要编制人,应完成以下工作:

1)负责图纸审查及设计问题的联系处理。

2)了解施工现场环境条件,商定预制深度、外协项目内容、采用的预制加工及焊接方法、现场扩大组装内容、有关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了解并充分利用现有施工设备、条件以及尚需解决的问题。

3)按施工方案编制模式,进行施工方案的编制。 4)提出准备工作项目: ①材料限额计划。 ②外协项目清单。 ③零部件机加工计划。

④焊接工艺评定缺口项目的委托。 ⑤焊工补充培训和增项考试计划。

⑥部分施工专业工艺技术方案的协编联系等。

54

3.施工方案的审核、批准

1)施工方案的审核人员应为工程项目安装技术负责人和焊接技术负责人。 2)施工方案的批准人员为项目总工程师和项目经理。

3)施工方案按规定进行部门会签。因已实行项目法管理,为减少管理环节,提高效能,部门会签应尽量减少或避免。

4.施工方案一经审定批准,就应严肃执行,不能随意改变。若要修改,应按程序审批。

5.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七、说明

本施工方案编制模式中所引用的《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预制安装工艺规则》、《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工艺规则》和《焊接H型钢制造工艺规则》三个企业标准正在待审中,故标准号未给定。待审批并给定标准号之后,应补充填上。

样版施工方案的编写

55

目 次

1 2 3 工程概况 ………………………………………………………………… ( ) 编制说明 ………………………………………………………………… ( ) 编制及施工依据 ………………………………………………………… ( ) 4 构件预制明细 …………………………………………………………… 5 构件预制加工及质量控制 ……………………………………………… 6 构建扩大组装 …………………………………………………………… 7 钢结构安装 ……………………………………………………………… 8 焊接 ……………………………………………………………………… 9

高强度螺栓连接 ………………………………………………………… 10 表面涂装 ………………………………………………………………… 11 工程质量验收 …………………………………………………………… 12 工程质量管理 …………………………………………………………… 13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和要求 ……………………………………………… 14 劳动力需用计划一览表 ………………………………………………… 15 主要施工机具需用计划一览表 ………………………………………… 16 主要计量器具及检测设备需用计划一览表 …………………………… 17 施工措施及辅助材料需用计划一览表 …………………………………

1 工程概况 1.1 简介

) ) ) ) ) )

) ) ) ) ) ) ) ) 56

((((((((((((((

[编写提示:该部分主要内容应包括:首先交代清楚工程的建设单位、工程项目名称、工程设计单位、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以及工程质量监督单位。同时应说明工程的性质(新建、扩建、改造等)、工程分为哪几个部分或区域、主要功能是什么。要着重交代该施工方案是该工程中全部或部分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方案,分为哪几个部分或哪几个分部工程,要一条条交代清楚。必要时对其位置分布以简图表达。同时应对工程总工期的要求,对各部分钢结构工程计划工期的要求作以说明。]

1.2 主要结构尺寸及实物工程量

1.2.1 各个框架类钢结构工程主要结构尺寸及实物工程量见表1.2.1.

表1.2.1 钢结构工程(框架类)主要结构尺寸及实物工程量

序号 长×宽×高 (mm) 钢柱列数 层钢柱截面规格(mm) 钢梁截面规格(mm) 重量 (kg) 名称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数 1.2.2 各个管廊类钢结构工程主要结构尺寸及实物工程量见表1.2.2 表1.2.2 钢结构工程(管廊类)主要结构尺寸及实物工程量

序号 名称 宽×长×高 相邻柱距 层(mm) (mm) 数 钢柱截面 规格(mm) 钢梁截面 规格(mm) 重量 (kg) 1.3 工程特点分析及拟采取的施工方法和措施 [编写提示:该部分内容详见第2章编制说明。对普通钢结构工程,若技术上没有多大难度,可在本部分简要分析说明即可,也不再单列编制说明一章。若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现场环境复杂,需要采取若干施工措施,并需要展开说明时,可增设编制说明一章表述,此时本节内容不再重复设置。] 2

编制说明

57

2.1工程特点分析

[编写提示:主要对引起施工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例如: 1)大型承重钢架的重要性,对施工质量的高要求。

2) 大型承重钢架,其尺寸高大,每个柱、梁既重且长,以现场单件安装为主,势必安装工期长,高空作业多。

3)无论是钢架还是管廊,都大量存在设备与钢架、管道与管架交替安装和交叉作业,应严格按顺序执行,要有周密计划,对施工管理有较高的要求。

4)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分析。如采用新的或过去很少用过的施工工艺或施工方法等。

5)工期矛盾以及其他问题。] 2.2 拟采取的施工方法及措施

[编写提示:该部分应说明钢结构工程采用的主要施工方法及手段,以及针对所分析的工程难度采取的主要措施,为施工方案的简要说明。以下各条作为示例,应按实际情况编写。]

2.2.1 H型钢、方形截面构件等非标大尺寸型材安排专线制造加工,以保证质量。 2.2.2 柱、梁、支撑等主要构件采取工厂深度预制,保证质量,并按安装顺序运入现场直接安装。

2.2.3 ×××钢结构分片预制,安装前现场扩大组装为整体(或数段),然后整体(或分段)起吊安装。由于安装所用时间短,为周围的施工提供方便。

2.2.4 梯子、平台应随钢结构同步安装,并及时加设防护栏杆(或临时护栏),为施工作业创造条件。

2.2.5 安装测量找正采用经纬仪。每组钢结构最先安装的4个柱子及钢梁和支撑形成的刚性结构单元,是继续扩大安装的基准,应适当提高其安装标准。认真进行标高、垂直度、水平度和安装位置的检查调整。

2.2.6 做好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施工准备工作。要购置相应规格的扭矩扳手,并要购置试验用的轴力计。 2.3 外协工作内容 2.4 其他有关要求

[编写提示:可根据图纸会审纪要、工程会议纪要以及设计、建设、监理所发书

58

面通知编写,以落实其有关决定和要求。] 3

编制及施工依据

3.1 设计文件(列出各个钢结构分部工程的图号及名称) 3.2 施工及验收标准

SH3507-1999 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086-1998石油化工管式炉钢结构工程及部件安装技术条件 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8923-19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CECS24:90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程

GB11345-89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GB3323-87钢熔化焊对接接头焊缝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3.3 本企业标准

Q/SCC·CNPC·J· -2005 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预制安装工艺规则 Q/SCC·CNPC·J·4601-2004 设备及管道油漆工艺规则 Q/SCC·CNPC·J· -2005 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工艺规则 Q/SCC·CNPC·J· -2005 焊接H型钢制造工艺规则 Q/SCC·CNPC·G·1803-2004 焊接材料管理程序 Q/SCC·CNPC·G·3005-2004 焊接管理程序 3.4 其他标准及文件

[编写提示:

1)第3.2条所列施工及验收标准仅供参考,应按具体的设计要求确定。 2)第3.3条所列企业标准施工方案中若涉及到时应予保留,企业标准为钢结构工程主要工序或主要环节的施工工艺方法、质量要求、管理规定或管理办法,是施工方案的支持性标准,在施工方案的许多条款中常被引用,可简化施工方案的编制,充实方案的内容,有效地指导施工作业或工程管理。

3)3.4条其他标准及文件是指材料、零部件、检验等有关标准、规程,并包括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所发的有关文件,可根据具体情况及需要可详可简选用编入。]

59

4 构件预制明细

[编写说明:本章内容应为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设计和谋划,应为施工方案的重要部分。有了该部分内容,编写的施工方案就有了针对性,就能起到对施工的指导作用,也使施工方案本身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是,该部分内容却往往被忽视,致使有些施工方案常被认为可有可无,或成为施工规范的翻版,我想原因就在此。] 4.1 非标型材制作明细(见表4.1)

表4.1 非标型材制作明细表

序号 编 号 名 称 规 格 长度(mm) 数量 材质 图号及备注 [编写提示:非标型材主要指焊接H型钢、箱形截面焊制型钢等,为保证质量要求在专业生产线上制作。若本单位无此条件,可列出此明细表,委托制作,然后再用其预制构件。若能直接委托预制成构件时,可併入4.2条,不再单列本条。] 4.2 主要构件预制明细(见表4.2)

[编写提示:主要构件主要指钢柱(长度太大应合理分段预制)、主梁、主要支撑等承力构件。是方案控制的要点,要求列出。次梁、非主要支撑可不列入表中,由施工作业人员按图预制。为加大管理力度,非主要构件的预制也可全部列入表中,增加编制深度。]

60

表4.2 主要构件预制明细表

序号 编 号 名 称 规 格 长度(mm) 数量 材质 图号及备注 4.3 辅助构件预制明细(见表4.3) [编写提示:辅助构件主要指梯子、平台、栏杆、隔栅板等。]

表4.3 辅助构件预制明细表

序号 编 号 名 称 规 格 数量 材质 图号及备注 4.4 散件加工明细(见表4.4) [编写提示:散件指板状或杆状零件,以零件状态进入安装。为加深管理可编写该部分。也可由施工作业人员按图加工,该部分不予编写。]

表4.4 散件加工明细表

序号 编 号 名 称 规 格 数量 材质 图号及备注 4.5 扩大组装内容 [编写提示:为减少高空作业,缩短安装周期,钢结构安装之前应根据具体条件尽量在地面进行构件的扩大组装。其内容主要有:多节柱的现场接长、分片平面结

61

构组装、空间结构组装、整体或分段组装等。在编制施工方案之时就应明确扩大组装的内容,并对在工厂、在现场进行扩大组装各应达到的程度做出规定,逐条交待清楚,以指导预制安装施工。]

[本章编写要求:4.1条~4.5条均应以分部工程为单位进行编写,各个分部工程的名称要与表1.2.1和表1.2.2一致。表4.1~表4.4中的编号为零件、部件、构件的标识性编号,要有唯一性,以免引起混淆。] 5 构件预制加工及质量控制 5.1 钢材质量控制

[编写提示:钢材质量为主控项目,必须有效控制。从以下方面编写: 1)对钢材质量的基本要求。

2)负责材料质量控制的部门及人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 3)进场材料的检查要点。 4)用前核查。

以下条款供参考,编写应符合实际,内容要具体。]

5.1.1 钢材(钢板、型材)应具有质量证明书,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材料标识清楚。

5.1.2 钢材的入库检验及缺项、疑项的复验由二建物资供应公司负责,工程施工单位设材料组及材料负责人,负责进场材料的质量检查、临时保管及设计有特殊要求的检验项目的补充检验。 5.1.3 进场钢材的质量检查内容

1)检查、核收、保管材料质量证明书,以及复验、试验报告。没有质量证明书的钢材不得使用。

2)材料标识应清晰,标识内容应齐全。 3)检查材料的规格、尺寸符合要求。

4)钢材表面外观质量应符合Q/SCC·CNPC·J -2005的4.2.4条的规定。 5.1.4 按设计要求进行复验或补充检验。

5.1.5 钢材用前应对照图纸进行核查,其材质、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材料代用必须取得原设计单位书面同意。 5.2 零部件加工要点

62

[编写提示:该部分内容编写时可依据Q/SCC·CNPC·J -2005的第5章《零部件加工》,根据需要摘录编写。思路是尽量简明,一般的加工过程、方法尽量少写或不写,特殊加工可突出重点,提出要求。以下条款可供参考,应根据实际编写。] 5.2.1 钢结构零部件的加工应符合Q/SCC·CNPC·J -2005《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预制安装工艺规则》第5章《零部件加工》相关条款的规定。

5.2.2 零件号料前应核对钢材的材质和规格,对变形较大超过规定的钢材应经矫正后方可号料。号料后应在零件上注明其标识编号、数量、材质以及加工方法。 5.2.3号料时应划出实际用料线、基准检查线、规孔线,并考虑切割及刨铣加工余量划出切割线。零件实际用料尺寸应考虑拼接组装间隙和焊接收缩量。 5.2.4 用钢尺直接号料划线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4的规定。

表5.2.4 钢尺号料允许偏差(mm)

项 目 长度、宽度 对角线长度差 两相邻孔心距 任意孔心距 孔中心线间距 孔中心偏离 允 许 偏 差 ±1.0 1.0 ±0.5 ±1.0 ±0.5 0.5 5.2.5 下料切割可采用机械切割(剪切、锯切)、气体火焰切割(手工切割、自动、半自动切割、精密切割),应根据钢材不同品种、规格及零件精度要求合理选用。零件切割面应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1mm的缺棱,并清除切割边缘上的毛刺、熔瘤和飞溅物。

5.2.6 气割及机械切割的零部件,工艺要求进行边缘加工时,其加工量不应小于2mm。加工方法可用刨、铣及手工机械打磨。边缘加工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6的规定,焊接坡口加工尺寸和允许偏差应符合工艺要求。

表5.2.6 边缘加工面的允许偏差

项 目 零件长度、宽度 加工边直线度 允 许 偏 差 ±1.0 mm L/3000,且不大于2.0mm 63

加工面垂直度 相邻两边夹角 注:L-加工边长度; t-钢板厚度 0.025t,且不大于0.5mm ±6’ 5.2.7 变形较大的零件应予矫正,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构件的组装。 5.2.8 特殊加工要求

[编写提示:特殊加工指非常规零件,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采用专门的加工方法。要根据具体需要,增编相应条款以指导加工。例:

1)高强度螺栓连接的钢结构,杆件端面要求预紧。对杆件端面与杆件轴线的垂直度、杆件的长度偏差都有较高的要求,并应做出端面加工方法的规定。

2)高强度螺栓连接孔的制孔加工要求。对制孔精度、对孔间距离偏差均应作出要求,并应作出加工方法的规定,如采用模钻或配钻。

3)特殊材料或特殊零件加工方法的要求等。] 5.3 构件组装要求

[编写提示:本部分为构件组装的一般要求,内容包括组装方法、组装过程及组装有关规定。可依据Q/SCC·CNPC·J· -2005第6.5节《构件组装一般要求》并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对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构件组装,必要时可增编专门条款,以指导组装工作。以下为构件组装要求的一般性条款,可供编制时参考。] 5.3.1 构件组装可采用胎夹具。若在平台上组装时,平台的平面高低差不得超过4mm。必要时,可在平台上划出组对地样进行组装。

5.3.2 零部件组装时的连接面和沿焊缝边缘约50mm范围内的铁锈、毛刺、污物等应清理干净。

5.3.3 零部件组装前,应先画出有关定位线,然后再行组装。对柱、梁构件,应画出方位中心线、标高(或轴向位置)基准线、零部件组装位置线,并进行方位及标高的标注。

5.3.4 构件组装时,组装尺寸应符合以下规定:

1)牛腿、连接件的标高允许偏差为±2mm,左右偏差的允许值为2mm。 2)柱截面中心线与柱底板中心线偏移允许值为2mm。 3)有角度要求的连接板或连接件的组对,应采用样板检查。

4)多节钢柱组装接长时,应预留焊接收缩量,确保焊后长度尺寸符合要求(必

64

要时调整组对间隙大小予以补充)。

5.3.5 用卷管制造框架钢柱时,卷管纵缝应避开节点板。当纵缝无法避开节点板时,应将节点板覆盖部分及两端各延长100mm范围的焊缝进行100%的x射线或超声检测,合格后方可组装覆盖。

5.3.6不同厚度(或宽度)的钢板,不同直径的钢管或圆钢对接时,均应有平滑的过渡段,过渡段坡度以1:3为宜。

5.3.7 构件组装后应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焊接。构件的焊接变形应予矫正,合格后方可投入安装或扩大组装。 5.4 构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编写提示:构件为钢结构的基本单元,钢结构的质量要求合格的构件来保证。构件预制完成后,应对照钢结构的设计图样进行检查验收。为便于控制构件质量,应在施工方案中对主要构件的质量标准作出规定。构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可依据Q/SCC·CNPC·J· -2005第6.6节《构件外形尺寸》并根据实际需要编写。以下各条款为各主要类型构件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规定,可供编制时的参考或取舍。构件的焊接质量、高强度螺栓连接质量要求在本方案的相应章节作出规定,在本节不涉及该部分内容。]

5.4.1 非标型材(包括卷管、焊接H型钢、箱形截面焊制型钢)制作的外形尺寸应符合Q/SCC·CNPC·J· -2005表6.1.4、表6.2.4、表6.3.5的规定。 5.4.2 单节钢柱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4.2的规定。

表5.4.2 单节钢柱外形尺寸允许偏差(mm)

序号 1 柱底面到柱端与梁连接的最±L/1500,±上一个安装孔距离(L) 12 项 目 允许偏差 图 例 2 柱底面到牛腿支撑面距离±L1/2000,±(L1) 8 3 受力支托表面到第一个安装±1.0 孔距离(a) 65

4 5 牛腿面翘曲(e) 柱身弯曲矢高(f) 2.0 H/1200,且≯12 6 7 8 柱身扭曲 其他处 8.0 柱脚底板平面度 柱脚螺栓孔中心对柱轴线距离(d) 截面几何尺寸 5.0 3.0 连接处 ±2.0 其他处 ±3.0 翼缘板对腹连接处 1.5 截面板的垂直度(Δ) 槽钢组合柱高度方向错h >250 2.0 其他处 b/100, 且≯4 h≦250 1.0 牛腿处 3.0 9 10 形位偏差 位(Δ) 5.4.3 多节钢柱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4.3的规定

表5.4.3 多节钢柱外形尺寸允许偏差(mm)

序号 1 2 3 项 目 一节柱高度(H) 允许偏差 ±3.0 图 例 两端最外侧安装孔距离(L3) ±2.0 柱底铣平面到牛腿支撑面距离(L1) ±2.0 66

4 5 6 7 8 9 铣平面到第一个安装孔距离(a) 柱身弯曲矢高(f) 一节柱柱身扭曲 ±1.0 H/1500,且≯5 h/250,且≯5 牛腿端孔到柱轴线距离(L2) ±3.0 牛腿面翘曲(e) 柱脚底面平面度 柱脚螺栓孔中心对柱轴线距离(d) 连接处 2.0 5.0 10 3.0 11 截面几何尺寸 ±2.0 ±3.0 1.5 其他处 翼缘板连接处 截面12 形位偏对腹板的垂直其他处 度(Δ) b/100, 且≯4 箱型柱身板垂直度h(b)/150, 且(Δ) ≯5 3.0 差 箱型截面连接处对角线差 5.4.4钢梁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4.4的规定

表5.4.4钢梁外形尺寸允许偏差(mm)

序号 1 长度 两端高强螺栓连接 0.0 -2.0 项 目 允许偏差 图 例 67

与柱直接焊接 两端与牛腿焊接 2 梁的垂直挠曲矢高 0.0 -2.0 ±5.0 H/1000, 且≯5 H/1000, 且≯3 h/250, 且≯8 3 4 5 梁的侧向挠曲矢高 梁的扭曲 截面几何尺寸 连接处 其他处 ±2.0 ±3.0 4.0 3.0 1.5 b/100, 且≯4 5.0 1.0 1.5 6 腹板局部平面t<14 度 t≥14 7 8 翼缘板对腹板连接处 的垂直度(Δ) 其他处 箱形截面对角线差 箱形截面两腹连接处 9 板至翼缘板中心线距离(a) 其他处 5.4.5 支撑构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4.5的规定。

表5.4.5支撑构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mm)

序号 两端高强螺栓连接 1 长度 与梁、柱直接焊接 0.0 -2.0 0.0 -2.0 68

项 目 允许偏差 图 例

两端与连接板焊接 ±5.0 2 弯曲矢高 H/1000, 且≯5 5.4.6 钢管构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4.6的规定。

表5.4.6 钢管构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mm)

序号 1 2 3 4 5 6 直径(d) 构件长度(L) 管口圆度 端面对管轴的垂直度 弯曲矢高 对口错边 项 目 允许偏差 ±d/500, ±5.0 ±3.0 d/500,且≯5.0 d/500,且≯3.0 L/1500,且≯5.0 t/10,且≯2.0 5.4.7平台、钢梯和防护栏杆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4.7的规定。

表5.4.7 平台、钢梯和防护栏杆外形尺寸允许偏差(mm)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项 目 平台长度和宽度 平台两对角线差 允许偏差 ±5.0 6.0 图 例 图 例 平台表面平面度(1m范围内) 6.0 平台立柱高度 平台立柱弯曲矢高 梯梁长度 钢梯宽度 钢梯安装孔距离 钢梯纵向挠曲矢高 踏步间距 斜梯踏步与边梁夹角 ±3.0 5.0 ±5.0 ±5.0 ±3.0 L/1000 ±5.0 ±10 69

12 13 栏杆高度 栏杆立柱间距 ±5.0 ±10.0 6 构件扩大组装

[编写提示:应按构件扩大组装的类型或项目分节编写,构建扩大组装类型或项目应与4.5节一致。编写的内容主要应为扩大组装的工艺方法、控制要点以及外形尺寸允许偏差。以下对多节柱现场接长、分片平面结构、空间结构组装等几种常见扩大组装类型分节编写,可供方案编制时的参考。因其内容带有普遍性,在具体编写施工方案时,要尽量与工程实际贴近,包括表达结构尺寸的必要示图。] 6.1 多节柱现场接长

6.1.1 现场组装接长施工区域应符合吊装方案的要求。组装现场地面应平整,并设置组装支架。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分布均匀,间距适当,支架处的地面应夯实。每个支架的顶面应找水平,各支架顶面高低差应不大于4mm。 6.1.2 钢柱组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将各节钢柱按顺序置放在支架上,组对口应避开支架,必要时可在对口处挖工作坑,以利组焊作业。

2)组对时应使四条方位中心线对正,严格控制直线度。

3)对口错边应符合要求,若因端口变形影响组对时,要矫正合格后再进行组对。 4)组对间隙应符合工艺要求。

5)对称定位焊接,定位焊应牢靠,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焊接。 6)采取合理焊接顺序,尽量避免焊接变形。

7)焊后对接长的钢柱进行检查,若因焊接变形导致直线度超标时必须进行矫正。 6.1.3 多节柱现场接长后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4.2单节钢柱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规定。各支承面、连接板的位置检查,均应以柱底面为基准。 6.2 分片平面结构组装

6.2.1 现场组装施工区域应符合吊装方案的要求。组装现场地面应平整,并铺设工字钢支架。工字钢支架应沿平面结构的宽度方向贯通,间距适当。支架处的地面应夯实。每个工字钢支架的顶面应找水平,各支架顶面高低差不大于4mm。 6.2.2 平面结构组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70

1)分片平面结构组装应确保组装尺寸与基础位置相符,对预埋地脚螺栓的基础,应确保组装后柱脚板螺栓孔位置与基础地脚螺栓位置一致。必要时,应根据地脚螺栓实际位置制作样板进行组对。

2)组装前在支架上画出各柱组装位置线,必要时还可焊接定位板。

3)按划线位置依次将各柱置放在组装支架上,要确保各柱底面平齐,柱间间距符合要求,柱脚板螺栓孔位置与基础地脚螺栓位置一致。并测量对角线长度差及两对角线交点的重合度,以确保各柱的位置精度。符合要求后,应将各柱位置临时固定。

4)组对梁并定位焊与钢柱固定。要确保梁的标高位置正确,梁的直线度,梁的支撑面的水平度符合要求。各梁标高位置的测量统一以钢柱底面为基准。

5)组对支撑件和其他零部件,定位焊固定。

6)定位焊固定后应进行组装尺寸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焊接。 7)采取合理焊接顺序,尽量减少焊接变形。

8)焊后进行形状尺寸检查,超过规定的变形应予矫正。

6.2.3 分片平面结构组装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3的规定。

表6.2.3 平面结构组装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mm)

7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项 目 柱截面中心轴倾斜 柱直线度 相邻柱间距离(d) 柱间总距离(E) 两柱平行度 允许偏差 h/500 L/1000,且≯10.0 ±3.0 ±8.0 L/1000,且≯5.0 图 例 平面对角线长度差10.0 (F1-F2) 梁标高(x) 梁中心位置偏移 梁截面中心轴垂直度 梁直线度 相邻梁间距 ±3.0 2.0 h/500 梁长/1000,且≯5.0 ±4 柱脚板螺预留杯口 8.0 栓孔位置 预埋螺栓 样板检查通过 注:h-柱、梁截面的高度。

6.3 空间结构组装

[编写提示:该部分内容适用于钢结构的分段组装、整体组装、以及部分空间结构的组装。具体方案编制时,是什么就命名什么,包括在各条款中的叙述要保持一致。在本编制指南中,以空间结构组装命名。]

6.3.1 空间结构组装应在分片平面结构组装完成之后进行。组装时可将相对的两片平面结构件分左右侧立垂直置放在支架上进行组装;也可将其中一片水平置放在支架上,先组焊两侧部分侧梁后,再起吊组装上面的一片。[编写提示:具体方案编写时,组装方法应明确选定。]

6.3.2 现场组装施工区域应符合吊装方案的要求。组装现场地面应平整,并铺设组装支架。组装支架间距应适宜,支架处地面应夯实。每个支架顶面应找水平,各

72

支架高低差不大于4mm。

6.3.3 空间结构组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编写说明:采取将一片平面结构件水平置放在支架上,先组焊两侧部分侧梁后,再起吊组装上片的方法。以下条款是按此组装方法编写的。若组装方法改变,则有不同的要求,要另外编写。]

1)进行组装测量基准点的标志。在上、下两片平面结构件钢柱外侧面的中心线上,在上、中、下(或A、B、C)三个对应位置分别作标高位置的标志点。要求四个钢柱各对应点标高位置精确,标志清晰。

2)将一片平面结构件水平置放在组装支架上,认真找好水平,并用垫板与支架垫实,消除平面弯曲和翘曲。然后,可与支架临时固定。

3)在水平置放的平面结构件两侧钢柱上,对称组装部分或全部钢梁。要求钢梁组装位置正确,与平面结构件垂直,两侧钢梁间距符合要求,各侧钢梁平行。为组装方便,可先组装上、下两端四根钢梁,精确找正定位后,以这四根梁为基准,拉线组装其余各根钢梁。亦可通过两侧平面及横截面上钢梁相应点对角线长度差的测量和组装调整,确保钢梁空间形位正确。符合要求后,进行钢梁与钢柱的定位焊接。并在各根钢梁的上端,临时焊接组装上片平面结构件的定位支撑板,以保证上下片的间距符合要求。

4)起吊上片,落放在定位支撑板上。首先检查上下两片平面结构件各处间距无误后,再前后左右移动调整上片位置,进行组装找正。通过两侧面钢柱上组装基准点对角线长度差和两条对角线支点的重合度的测量检查和组装调整,确保上、下片平面结构件轴向位置正确,上下钢柱平行(即上、下平面结构件中心轴线平行)。再通过上、下端口对角线长度差的测量、调整,确保上、下片左右位置正确。

5)钢梁与上片平面结构件定位焊接,初步形成空间刚度结构。 6)组装剩余的钢梁、支撑件和其他零部件,并定位焊接。

7)全面检查形状尺寸合格后,进行焊接。应采取合理的焊接顺序、避免焊接变形。

8)焊后应重新进行形状和几何尺寸检查,确保空间结构组装符合要求。 9)空间结构组装时,应确保柱脚端组装尺寸与基础位置相符。为避免组装难度和整体组合安装难度,基础地脚螺栓应设计为预留杯口结构。若地脚螺栓为预埋时,

73

钢结构柱脚板与钢柱在安装之前应暂不焊接,以留有调节余地。对小型已焊有柱脚板的空间结构,要满足在已经预埋地脚螺栓基础上的安装,应采用按基础实际位置精确制作能保证柱脚螺栓孔位置的样板进行组装。

10)分段组装时,应确保上、下段对接口的尺寸一致。简便易行的办法就是上、下段对接口进行预组装。若条件不允许时,就应以精确测量来保证对接口的尺寸一致。对接口尺寸符合要求后,应临时加强进行刚性封固,以防变形。接口处应离开梁、支撑节点位置,以减小刚性有利接口组对。 6.3.4 空间结构组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编写说明:本条内容按两片结构件分左右侧立垂直置放在支架上进行组装的方法编写的。采用该组装方法用本条,删去6.3.3条。采用6.3.3条的组装方法,则删去本条。]

1)在铺设的组装支架上画组装基准线。一是划出侧立在支架上的左右平面结构钢柱中心轴线和钢柱边缘位置线,两条中心轴线应平行,间距符合钢结构图纸尺寸要求。二是在底部端划出标高基准线,要求标高基准线与钢柱中心轴线垂直,要严格找正。并在钢柱边缘线外侧约15~20mm处,对称焊接组装找正定位板(也可组装找正时再焊)。组装支架应用工字钢铺设,沿宽度方向贯通。各个支架在组装调整时位置不得移动,必要时应支撑加固。

2)依次将左右两片平面结构件侧立垂直安放在组装支架上,钢柱轴线应和支架上的中心轴线位置相符,并确保两片平面结构件的标高基准点和支架上的标高基准线对齐。然后,用钢管或型钢分别对两片平面结构件进行侧向临时支撑。确保安全后,方可脱开吊车吊钩进行找正。

3)首先,从焊在支架上的定位板处用楔铁调整找正两片平面结构间的位置,并部分消除钢柱的平面弯曲。符合要求后,可将钢柱与支架临时点焊定位。然后,从下端口开始,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调整找正钢结构的截面形状尺寸,也同时部分消除上部钢柱的平面弯曲。调整找正方法是测量和调整下端口及各层钢梁位置处各个截面的对角线长度差,以及左右两片平面结构件的上口宽度。边找正,边用型钢临时支撑或牵拉定位。临时定位处不得妨碍钢梁和支撑件的组装。

4)找正和临时定位的同时,可进行钢梁、支撑和零部件的组装和定位焊。其后,可根据实际情况拆除或部分拆除临时定位型钢。

74

5)全部或主要构件和零部件组装完成并焊接定位后,钢结构应初具稳定尺寸和空间刚度。应对照图纸和施工标准的规定,对其几何尺寸和形状进行全面检查。特别要检查因钢结构自重和组装作业,是否会引起组装支架的下沉和移动,带来钢结构的变形。对此,在组装过程中也应时刻注意。

6)全面检查形状尺寸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并应采取合理的焊接顺序,避免焊接变形。

7)焊后应重新进行形状和几何尺寸检查,确保空间结构组装符合要求。 8)空间结构组装时,应确保柱脚端组装尺寸与基础位置相符。为避免组装难度和整体组合安装难度,基础地脚螺栓应设计为预留杯口结构。若地脚螺栓为预埋时,钢结构柱脚板与钢柱在安装之前应暂不焊接,以留有调节余地。对小型已焊接有柱脚板的空间结构,要满足在已经预埋地脚螺栓基础上的安装,应采用按基础实际位置精确制作能保证柱脚螺栓孔位置的样板进行组装。

9)分段组装时,应确保上、下段对接口的尺寸一致。简便易行的办法就是上、下端对接口进行预组装。若条件不允许时,就应以精确测量来保证对接口的尺寸一致。对接口尺寸符合要求后,应临时加强进行刚性封固,以防变形。接口处应离开梁支撑点一定的距离,以减小刚性有利接口组对。

[编写说明:本条的6]、7]、8]、9]款与6.3.3条的7]、8]、9]、10]款是相同的,因该编制指南为电子版,在电脑上进行施工方案的编制,为方便编制施工方案时整条内容的取舍,故虽重复仍然照列。]

6.3.5 空间结构组装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5的规定。

表6.3.5 空间结构组装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mm)

75

序号 1 2 3 4 5 6 项 目 柱截面中心轴倾斜 柱直线度 相邻柱间距离(d) 柱间总距离(E) 两柱平行度 钢结构横截面对角线长度差 钢结构平面及空间对角线长度差 梁标高(x) 梁中心位置偏移 梁截面中心轴垂直度 梁直线度 允许偏差 h/500 L/1000,且≯10.0 ±3.0 ±8.0 L/1000,且≯5.0 8.0 图 例 7 8 9 10 11 12 13 15.0 ±3.0 2.0 h/500 梁长/1000,且≯5.0 相邻梁间距 柱脚板螺栓孔位置 预留杯口 预埋螺栓 ±4.0 8.0 样板检查通过 注:h-柱、梁截面高度。

7钢结构安装 7.1 准备工作 7.1.1 起吊设备配备

[编写提示:说明所需吊车种类、型号、能力、数量。] 7.1.2 垫铁准备

[编写提示:列表表达所需平垫铁、斜垫铁的规格(长×宽×厚)、数量和材质,并注明哪种规格用在何部位。] 7.1.3 专用施工机具准备

76

[编写提示:例如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需要相关规格的扭矩扳手,以及试验用的轴力计、拉力试验机等,应提出来,以作准备。] 7.1.4现场焊接预热及热处理工装设备准备 7.1.5 超限构件运输方案

[编写提示:具体说明有哪些超限构件(超长、超宽、超高),采用的运输方法、路线、措施等。]

7.1.6部分构件必要的加固措施

[编写提示:部分钢结构的吊点加固,细长柱吊装后的加固措施等,以便做好准备工作。

[编写说明:以上各条仅供编制施工方案时的参考,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编写。]

7.2 基础检查验收

[编写提示:该部分应以Q/SCC·CNPC·J· -2005的9.2节《基础验收》为依据编写。主要内容应有以下方面:1)基础验收手续办理。2)对基础进行外观及标志检查,符合要求。3)有关安装尺寸的测量检查,允许偏差符合规定。以下条款可供参考。]

7.2.1检查验收的基础应有施工单位提交的交验单和相关质量证明文件,交验单应由检查部门签字盖章,并应有建设/监理单位的确认签字。

7.2.2 基础验收时,应对基础中心线和标高基准点标志进行检查,要求齐全、准确、明显。基础顶面应平整,预留杯口应清洁,地脚螺栓应完好,二次灌浆处的基础表面应凿毛。

7.2.3 按照设计图样对基础进行测量检查,允许偏差符合表7.2.3的规定。[编写提示:1)为简单起见,亦可不列出表7.2.3,仅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的原则要求。2)表7.2.3的项目当与实际无关时,亦可部分删除。]

77

表7.2.3 钢结构基础的允许偏差(mm)

序号 1 2 3 4 项 目 塔架或管筒结构基础中心坐标位置 塔架主肢基础支承面中心 框架和管廊柱子基础支撑面中心 框架或管廊相邻两柱子基础中心间距 标高 5 一次浇注的基础支承面 水平度 二次找平的水泥砂浆或标高 6 细石混凝土支承面 水平度 允许偏差 20.0 5.0 3.0 ±3.0 0.0 -20.0 每米5.0,全长10.0 ±2.0 L/200,且≯4.0 ±2.0 L/200,且≯3.0 直接支承,不用安装垫铁 直接支承 采用垫铁安装 备 注 7 预埋钢板或支座的支承标高 面 水平度 同一支承0. 0 面顶面标–2.0 高 8 座浆垫板 不同支承0. 0 面顶面标–3.0 高 水平度 位置 L/200,且≯3.0 20.0 螺栓中心±2.0 9 预埋地脚螺栓 偏移 顶端标高 +20.0 0.0 10 地脚螺栓预留杯口 中心线位±10.0 置 78

杯口深度 +20.0 0.0 杯口垂直H/100,且≯10.0 度 注:L-支承面或垫板长度; H-杯口深度。 7.3 构件及零部件检查验收

7.3.1 预制的构件安装之前应进行交验。对照构件明细表进行核查,构件及零部件齐全,编号标识清楚。构件质量证明书、设计变更文件、大型构件的预组装记录以及构件交工所必需的技术资料内容齐全符合要求。并对主要构件对照图纸进行复验合格。

7.3.2 构件表面疤痕、泥沙、污物应清理干净。对因装卸、运输产生变形的构件应经矫正,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对涂层破损的构件,应进行修复。

7.3.3对柱、梁等主要构件应进行安装标志的检查,方位中心线、标高基准点标志应齐全、清晰。

7.3.4 大型构件、空间结构构件安装前应进行柱脚板尺寸与基础实际尺寸的核查,以确保安装时的顺利就位。

7.3.5 大型构件应根据安装顺序按计划运至现场,即时安装。避免构件现场堆积,影响安装作业,也避免构件的二次搬运。 7.4 安装顺序

[编写说明:1)该节主要是针对采取构件散装方式安装的钢结构设置的,对整体组合安装或分段安装的钢结构无意义。2)安装顺序应针对大型主要构件而言,包括柱、梁和主要支撑,其安装后可形成稳定刚性承载结构。对小型构件或其它零部件,不做具体要求,以免内容繁琐。3)安装顺序应合理。既要确保构件安装的逻辑顺序,又要采取合理的工作顺序,尽量减少大型吊车的移位次数。4)安装顺序以流程图的形式表达为宜,并在图中注明相关设备的安装点。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并可附加必要的文字说明。] 7.5 安装要点

[编写提示:应包括安装工艺要点和质量控制要点。以下条款供编制方案时的参考。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修改补充。]

79

7.5.1 一般规定

1)对稳定性较差的构件,起吊前应进行稳定性验算,必要时应进行加固。大型构件和细长构件的吊点位置和吊具构造应经设计计算。对大型或特殊构件应进行试吊,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起吊。

2)柱、梁、支撑等主要构件安装就位后,应立即进行校正和固定。不应在未经校正的构件上继续安装其它构件。

3)钢结构安装校正时,应考虑外界环境(风力、温差、日照等)和焊接变形的影响,由此引起的变形超过允许偏差时,应对其采取调整措施。

4)垫铁布置位置应正确,每组垫铁的块数以少为佳,不宜超过4块。成对使用的斜垫铁应放在平垫铁的上面,两块垫铁斜度应相同,重叠部分的长度应不少于垫铁全长的2/3。垫铁组应整齐、平稳,与基础紧贴。各组垫铁均应被压紧受力均匀。垫铁组应外漏出底板10~30mm。找正调整合格后,垫铁组层间应点焊固定。 7.5.2 柱子应按顺序对号安装,并确保方位正确无误。安装时应使柱脚底板中心线和基础上的定位轴线相重合,并用垫铁调整标高和柱的垂直度(互成900的两个方向检查),合格后紧固地脚螺栓使柱子固定。对长细比较大的柱子,吊装后应增加临时固定措施(牵拉或支撑)。

7.5.3 柱间支撑的安装应在柱子找正后进行,应在保证柱垂直度情况下安装柱间支撑,支撑不得弯曲。

7.5.4 梁的安装应在柱子校正和柱间支撑安装后进行。次梁安装应在主梁安装校正并固定之后进行,主、次梁高低差应不大于2mm。梁的安装应确保安装位置、标高正确,截面中心轴垂直度、梁的水平度符合要求。调正校正合格后,方可固定连接。 7.5.5 每组钢结构最先安装的4根柱子及钢梁、支撑所形成的刚性结构单元,是继续扩大安装的基准和依托,应适当提高其安装标准。精心进行标高、垂直度、水平度和安装位置的检查调整。

7.5.6 分段安装的钢结构,上下段接口尺寸应一致,安装前要认真进行检查测量调整。对下段钢结构的上口端应进行临时刚性封固,并在柱端加焊组对定位板。以下段上口为基准,进行上、下段的组装。组装时,上、下柱的对口间隙应符合焊接工艺要求,对口错边量应不大于3.0mm。

7.5.7 钢结构安装偏差的检测,应在结构形成空间刚度单元并连接固定之后进行。

80

7.6 安装的允许偏差

[编写提示:本节为钢结构安装精度质量标准,在编制施工方案时明确提出,可作为安装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验收的依据。不同类型的钢结构,其安装允许偏差项目和要求有所不同。以下各条所列几种类型钢结构的允许偏差,可供编制施工方案时选用,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补充修改。]

7.6.1 框架、管廊的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应符合表7.6.1的规定。

表7.6.1 框架、管廊的安装允许偏差(mm)

序号 1 2 3 项 目 柱轴线对定位轴线的平行和扭转偏移 柱实测标高与设计标高之差 柱直线度 允许偏差 3.0 ±3.0 H/1000, 且≯10.0 高度H≤H/1000 4 柱垂直度 10m 高H>10m 5 6 7 8 9 两柱同层内对角线长度差 相邻柱间距离 梁标高 梁中心位置偏移 梁截面中心轴垂直度 度H/1000, 且≯20.0 5.0 ±3.0 ±3.0 2.0 h/500 h为截面高度 81

H为柱子高度 H为柱子高度 备 注

10 梁水平度 11 相邻梁间距 12 竖面对角线长度差 13 主体结构总高度 L/1000, 且≯5.0 ±4.0 15.0 ±H/1000, 且≯30.0 L为梁长度 H为总高度 7.6.2 管式加热炉框架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6.2的规定。 表7.6.2 管式加热炉框架安装允许偏差(mm)

序号 1 2 3 4 立柱总间距(E) 梁的位置 项 目 框架柱脚板标高 立柱垂直度 允许偏差 ±2.0 备 注 H/1000,且≯H为立柱高15.0 度 相邻立柱间距(d) d≤5m 高度d>5m E≤5m E >5m 底梁位置(x1) ±3.0 ±5.0 ±5.0 ±8.0 ±2.0 炉膛上、下梁间距±5.0 5 (x2) 管板安装间距(x3) ±3.0 其他横梁间距(x4) ±4.0 6 7 8 梁水平度 框架平面内两对角线长度差(F1-F2) 炉膛空间两对角线长度差(F3-F4) L/1000,且≯5.0 L为梁长度 10.0 10.0 7.6.3 平台、钢梯、栏杆宜与主要构件同步安装,其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6.3的规定。

表7.6.3 平台、钢梯、栏杆安装的允许偏差(mm)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备注 82

1 2 3 4 5 6 平台标高 平台梁水平度 平台支柱垂直度 承重平台梁侧向弯曲 承重平台梁垂直度 平台表面平直度(1m范围) ±10.0 L/1000,且≯15.0 H/1000,且≯15.0 L/1000,且≯10.0 h/250,且≯15.0 6.0 L为梁的长度 H为支柱高度 h为平台梁高度 钢格板与平台采用安装夹安>25.0 7 梁的最小搭接装 长度 8 9 10 8 焊接 8.1一般规定

直梯垂直度 栏杆高度 栏杆立柱间距 采用焊接安装 >20.0 H/1000,且≯15.0 ±10.0 ±10.0 H为直梯高度 8.1.1焊接设备应性能可靠、参数稳定、调节灵活,满足焊接工艺要求。 8.1.2焊材管理应符合本公司Q/SCC·CNPC·G·1803—2000《焊接材料管理程序》的规定。焊材应有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验收检验合格,焊条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烘烤,使用时放入焊条保温筒内,随用随取。

8.1.3焊工必须持证焊接,焊工资格项目必须符合焊接工艺要求。

8.1.4焊接工艺应经评定。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材、焊接方法和焊后热处理等,应按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8.1.5要求进行无损检测的一、二级焊缝(按Q/SCC·CNPC·J·—2005的附录E分级)和工艺规定的其他焊缝,焊后应在距焊缝50mm处打上施焊焊工的钢印。 8.1.6焊接环境条件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否则禁止施焊。

1)雨天、雪天

2)手工电弧焊时风速超过8m/s,气体保护焊时风速超过2m/s。 3)相对温度大于90%。

4)焊件表面潮湿或有冰雪覆盖时。

83

8.1.7对焊接工艺未要求预热的焊件,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至15℃以上方可焊接。

8.1.8焊前必须对焊工进行技术交底,包括下发焊接工艺指导书。应使焊工了解所焊焊件材质,采用的焊接方法,以及坡口形式、焊接节点尺寸、焊材牌号、规格、焊接电流、电压、焊速、层间温度、预热后热和焊后热处理等。

8.1.9按规定及时做好有关焊接施工记录,包括焊条烘烤、发放记录、焊接环境记录、焊接工作记录、预、后热记录等。 8.2焊接工艺

[编写提示:该节任务是编写提供焊接工艺 ,以指导钢结构各类焊接接头的焊接,该部分内容是必须的。编写时考虑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注明焊接工艺另外编制下发,即不在施工方案中编写,仅作交待而已。具体作法是借用压力容器表卡(焊接工艺说明书或焊接工艺卡),编制钢结构的焊接工艺指导文件。这种作法是轻车熟路的,可以采用。另一种形式尝试焊接工艺的内容直接在施工方案中编写,搞成一个简明、通用的标准化形式,以利快捷编制。以下各条就是按这种思路编写的。供具体施工方案编制时的参考、取舍,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补充。] 8.2.1钢结构焊接工艺指导书见表8.2.1

[编写提示:编制钢结构焊接工艺指导书采用表8.2.1的简明表达形式,应列出该工程所用到的各项焊接工艺来。8.2.1条应和8.2.2条焊接接头坡口形式、8.2.3条钢结构焊接工艺说明和8.2.4条焊接层数要求配套使用。即就是说钢结构的焊接工艺指导文件由8.2.1条、8.2.2条、8.2.3条、8.2.4条共同组成。在本编制指南的表 8.2.1中,已列出了Q235(I类),16Mn(II—1组)这两种最常用材质及其组合的焊接工艺,采用的焊接方法为氩弧焊(或打底根焊)、焊条电弧焊,可供施工方案编制时的选用。若需其他材质或其他焊接方法的焊接工艺,可查阅本公司焊接工艺评定汇总表,然后根据工艺评定补充编写列入。若无相应焊接工艺评定,则应委托公司焊试室进行评定。]

8.2.2钢结构焊接接头坡口形式及尺寸见表8.2.2

[编写提示:表8.2.2应将钢结构工程所用到的焊接接头坡口形式全部列入,以

84

表8.2.1钢结构焊接工艺指导书

焊 材 序号 母材材质 焊接方法 牌号 规格 焊接工艺参数 电流 电压 (V) 焊速 (cm/min) 6~15 / 600~640℃热处理 93—45 94—66 92—25 94—65 [氩弧1.5~12mm 氩弧打底1.5~60mm] [氩弧1.5~12mm 氩弧打底1.5~60mm] 预热及热处理 要 求 工艺评定编号 备 注 (mm) (A) 100~130 100~130 100~130 160~180 220~240 1 Q235(I类) 氩弧焊 H08Mn2Si φ2.5 11~14 2 Q235(I类) 氩弧焊 H08Mn2Si φ2.5 11~14 6~15 φ3.2 焊条电弧焊 21~23 8~15 94—47 94—66 [适用焊件厚度范围1.5~60] 3 Q235(I类) J427 φ4 24~26 10~15 / φ5 4 Q235(I类) 焊条电弧J427 27~31 8~15 8~15 600~640℃热处92—26 94—[1.5~60] φ3.2 90~120 20~22 85

焊 φ4 160~180 220~240 24~26 10~15 理 65 φ5 27~31 8~15 8~15 15~25 预热温度≥50℃ 600~640℃热处99—41 理 [5~200] φ3.2 90~120 20~22 焊条电弧焊 φ4 160~180 210~240 24~26 5 Q235(I类) J427 φ5 16Mn(II-I组) 16Mn(II-I组) 16Mn(II-I组) 28~30 18~30 99—12 94—71 99—13 94—42 87—38 94—71 [氩弧1.5~12mm 氩弧打底1.5~44mm] [氩弧1.5~12mm 氩弧打底1.5~44mm] 6 氩弧焊 H08Mn2Si φ2.5 90~140 9~14 6~15 / 600~640℃热处理 7 氩弧焊 H08Mn2Si φ2.5 90~140 9~14 φ3.2 90~120 20~22 J507 φ4 160~180 24~26 6~15 8~12 8 焊条电弧焊 / 8~15 [1.5~44] 表8.2.1钢结构焊接工艺指导书

86

焊 材 序号 母材材质 焊接方法 牌号 规格 焊接工艺参数 电流 电压 (V) 焊速 (cm/min) 8~12 6~15 8~12 10~18 600~640℃热处理 预热及热处理 要 求 工艺评定编号 备 注 (mm) (A) 9 16Mn(II-I组) 焊条电弧焊 φ3.2 90~120 20~22 J507 φ4 160~180 24~26 94—42 [5~44mm] φ3.2 90~120 20~22 16Mn(II-I组) 焊条电弧焊 φ4 160~180 220~240 24~26 预热100~110℃ 600~640℃热处94—69 [5~200] 10 J507 φ5 Q235+16Mn (I+II-1) Q235+16Mn (I+II-1) Q235+16Mn 27~30 10~18 理 92—26 94—74 99—13 94—75 93—31 94—[氩弧1.5~12mm 氩弧打底1.5~60mm] [氩弧1.5~12mm 氩弧打底1.5~60mm] [1.5~60] 11 氩弧焊 H08Mn2Si φ2.5 90~140 9~14 8~15 / 600~640℃热处理 / 12 13 氩弧焊 焊条电弧H08Mn2Si φ2.5 90~140 9~14 J427 φ3.2 90~120 20~22 8~15 6~12 87

(I+II-1) 焊 φ4 160~180 220~240 24~26 10~15 72 φ5 27~30 8~15 6~12 10~15 600~640℃热处理 88—19 94—73 φ3.2 90~120 20~22 Q235+16Mn (I+II-1) 焊条电弧焊 φ4 160~180 220~240 24~26 14 J427 [1.5~60] φ5 27~30 8~15 88

表8.2.3 钢结构焊接工艺说明

序 号 焊件名称 焊接接头说明 规格 材质 焊接方法 坡口名称 或序号 焊接工艺指导书序号 备 注 (预热、热处理要求等) 89

供8.2.3条钢结构焊接工艺说明中引用。在本编制指南的表8.2.2中,已列入了部分焊接接头的坡口形式及尺寸,在编制施工方案时,有用的保留,无用的删除,所缺的补充编入。]

8.2.3钢结构焊接工艺说明见表8.2.3。

[编写提示及说明:

1)表 8.2.3是对钢结构零部件或构件焊接工艺的说明。具体交待相焊的焊件名称、规格(主要指厚度)和材质,采用的焊接方法,选用表8.2.2哪个序号的坡口(搭接焊直接注明),选用表8.2.1哪个序号的焊接工艺参数。有预热、热处理等要求时在该表的备注栏注明。表8.2.3钢结构焊接工艺说明为执行性条文,应根据工程实际编写,指导焊接作业。

表8.2.2钢结构焊接接头坡口形式及尺寸

序号 坡口或接头名称 厚度δ (mm) 坡口尺寸 B P α β 坡口形式 (mm) (mm) (°) (°) 1-3 1 I型坡口 3-6 0-1.5 0-2.5 0-2 0-2 65-75 — 9-26 0-3 0-3 55-65 — — — 单面焊 双面焊 3-8 2 Y型坡口 6-8 3 带垫板 Y型坡口 9-26 3-5 0-2 45-55 — S=4-6mm B=20-40mm 4-6 0-2 55

续表8.2.2钢结构焊接接头坡口形式及尺寸

序号 坡口或接头名称 厚度δ (mm) B P α β (mm) (mm) (°) (°) 坡口尺寸 坡口形式 4 双Y型 坡 口 12-60 0-3 0-3 55-65 — H具体确定 5 YV型坡口 20-60 0-3 1-3 8-12 65-75 H=8-12 6 带钝边U型坡口 20-60 0-3 1-3 8-12 — R=5-6 7 T型接头 I型坡口 2-30 0-2 — — — 6-10 0-2 0-2 0-3 0-2 45-55 — T型接头 8 单边V型坡口 10-17 0-3 9-26 4-6 55

续表8.2.2钢结构焊接接头坡口形式及尺寸

T型接头9 对称K型坡口 20-40 0-3 2-3 45-55 — 2)焊前预热为钢结构焊接工艺内容之一,对要求预热的焊接接头应在表8.2.3的备注栏注明预热温度范围。当焊件钢材有冲击韧性检验要求时,此时焊接工艺指导书所依据的焊接工艺评定应是在预热条件下进行的。常用材质钢结构焊前预热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常用结构钢材焊前预热温度

强度等级бs (Mpa) 235 345 390 3)焊后热处理亦作为焊接工艺内容之一。钢结构的构件或焊接接头是否要进行热处理,主要按设计文件规定执行。当设计文件未有规定时,还应综合考虑

55

钢 号 板厚(mm) Q235 16Mn 15MnV >50 >36 >36 预热温度(℃) 100~150 100~150 100~150 预 热

钢材的淬硬性、厚度、结构刚性、应力集中程度以及使用条件等因素,来具体确定焊件的热处理。确定进行热处理的焊接接头应在表8.2.3焊接工艺说明的备注栏注明热处理的温度范围。并应注意,此时焊接工艺指导书所依据的焊接工艺评定应是在相应热处理条件下进行的。常用结构钢材热处理温度范围可参照下表执行。

表钢结构焊接接头热处理范围及温度

强度等级бs (Mpa) 235 345 390 钢 号 焊前不预热 焊前预热100℃以上 Q235 16Mn 15MnV >34 >30 >28 >38 >34 >32 580~620 580~620 540~580 需焊后热处理的厚度(mm) 热处理温(℃) 以上内容供表8.2.3钢结构焊接工艺说明编写之用。]

8.2.4钢结构焊接应采用多层焊。不同壁厚焊件的焊接层数及焊条直径可参照表8.2.4执行。

表8.2.4焊接层数及焊条直径

壁厚(mm) 3~6 7~9 10~12 12~22 22~30 8.3施焊要点

[编写提示:应根据工程特点,实际需要编写,并针对焊接作业中的薄弱环节予以强调。以下所列各条可供编制方案时的参考。]

8.3.1定位焊的焊工应有焊工合格证,定位焊所使用的焊材应与母材材质相匹配。

55

焊接层数 2~3 3~4 4~5 5~7 7~10 根部焊道焊条直径 (mm) 3.2 3.2 3.2 3.2 3.2 其他焊道焊条直径(mm) 3.2~4 3.2~4 3.2~4 4~5 4~5

定位焊道应均匀对称分布,其长度、厚度、间距应能保证定位牢靠,在正式焊接中不致开裂。在正式焊接前,应对定位焊道进行检查,无缺陷方可焊接。 8.3.2对接接头、T型接头、角接接头等对接焊缝及组合焊缝应在焊缝两端设引弧板和熄弧板,其材料和坡口形式应与焊件相同。焊接完毕应采用气割切除,并修磨平整,不得用锤击落。

8.3.3引弧应在坡口内,防止电弧擦伤母材表面。要确保起弧收弧质量,焊道始端应采用后退起弧法,焊道收弧时应将弧坑填满。多层焊道的层间接头应错开50mm以上。

8.3.4多层焊接宜连续施焊,每一层焊道焊完后应及时清理检查,如发现有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应清除后再焊。

8.3.5杆件与连接板的连接宜采用图8.3.5的形式,角焊缝宜三面绕角围焊。焊缝应在连接板的外边缘处提前终止,间距a应不小于焊脚高度k,且不小于10mm。 8.3.6;应正确选择焊接顺序,减少焊接变形。可根据构件情况,采用对称焊、退步焊、间断焊等方法控制焊接变形。

8.3.7要求无损检测的焊缝,若被其他构(部)件覆盖

或由于邻近构(部)件的安装影响无损检测时,应在 (图8.3.5杆件与连接板连接)

无损检测合格后,方可覆盖或安装邻近构(部)件。

8.3.8焊缝坡口和间隙超差时,不得采用填加金属块或焊条的方法处理。焊缝出现裂纹时,焊工不得擅自处理,应通知焊接技术人员,查清原因,制定修补工艺,方可处理。

8.3.9需要预热的焊接接头,预热加热区域在焊缝两侧,其宽度应各为焊件厚度3倍以上,且不小于100mm,加热应均匀。

8.3.10对容易产生延迟裂纹的钢材,焊接时要严格保持层间温度,焊后应立即进行热处理,否则应在焊后立即均匀加热至200~300℃进行后热处理。

8.3.11焊缝质量不合格时,应找出原因进行返修。同一部件返修不应超过二次,当返修超过二次时,应制定返修措施,并经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返修部位应有详细记录,并列入交工技术文件中。

55

8.4焊接质量检验

[编写提示:

1)钢结构的焊接质量检验应以检验批为单位进行,并按检验批整理、汇总检验记录、报告等。

2)对焊缝要进行质量分级,焊缝级别不同,质量检验评定要求亦不同。由于不同标准质量等级划分有所差异,石油化工钢结构的焊缝分级统一按Q/SCC·CNPC·J ——2005《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预制安装工艺规则》的附录E进行(共分一、二、三级)。

3)以下所列各条款反映钢结构焊接质量检验的程序、项目、标准和有 关要求,有一定的共性,一般情况可以适用保留。

4)焊接质量检验还应符合设计要求,要在编写的各条款中体现出来。可对以下所列各条款进行必要的补充、更改。] 8.4.1检验准备工作

1)焊缝应在焊完后立即去除渣皮、飞溅物、清理干净焊缝表面,并根据检验方法要求,对部分焊缝表面进行必要的打磨处理。

2)根据Q/SCC·CNPC·J——2005《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预制安装工艺规则》附录E的规定,对钢结构工程的焊缝进行分级如表8.4.1所示。

表8.4.1钢结构工程的焊缝分级

焊缝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3)焊接质量检验对碳素结构钢应在焊缝冷却到环境温度,对低合金钢应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焊缝外观及内部质量的检验,无损检测应在外观检验合格后进行。

8.4.2 角焊缝及及组合焊缝的焊脚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4.2的规定。

表8.4.2角焊缝及组合焊缝焊脚尺寸允许偏差(mm)

焊 缝 名 称 55

序号 1 项目 允许偏差 焊脚尺寸 k≤6时,为0~1.5 图例 角焊缝及非熔透组合焊缝 (K) k>6时,为0~3.0 2 焊缝余高 k≤6时,C为0~1.5 (C) k>6时,C为0~3.0 t4K≥()0, 且≤10 43 一般全焊透的组合焊缝焊脚尺寸(K) 重要的或需经疲劳验算的4 t4全焊透组合焊缝焊脚尺寸K≥()0, 且≤10 2(K) 8.4.3焊缝外观质量及无损检测应符合表8.4.3的规定

8.4.3焊缝外观质量及无损检测评定标准

焊缝质量等级 检验项目 检测比例 超 声 波 检 测 评定标准 GB11345 B级 续表8.4.3 焊缝外观质量及无损检测评定标准

GB11345 B级 评定等级 II III 100% 20% 一级 二级 三级 55

焊缝质量等级 检验项目 ≤0.2+0.02t,且≤未焊满 不允许 0.5mm,每100mm焊缝内缺陷总长≤25mm 根部收缩 不允许 ≤0.2+0.04t,且≤1mm,每100mm焊缝内缺陷总长≤25mm 一级 二级 三级 ≤0.2+0.02t,且≤≤0.2+0.04t,且≤0.5mm,长度不限 1mm,长度不限 深度≤0.5mm,连续长深度≤0.5mm,两侧咬外 观 质 量 检 验 表面气孔 不允许 表面夹渣 接头不良 不允许 电弧擦伤 不允许 裂 纹 咬 边 不允许 度≤100mm,且焊缝两边总长≤20%焊缝全长 侧咬边总长≤10%焊缝全长 不允许 个别电弧擦伤允许存在 缺口深度≤0.05t,且缺口深度≤0.1t,且≤≤1mm,每1m焊缝不得1mm,每1m焊缝不得超超过1处 不允许 直径≤1.0mm的气孔,在1m长度范围不得超过5个 对接焊缝余高(C) 对接焊缝错边(d) 当焊缝表面宽度B<20mm时,c为0~3mm,当B≥20mm时,C为0~4mm D<0.1t ,且≤2.0 当B<20mm时,C为0~3.5mm,当≥20mm时,C为0~5mm。 D<0.15t,且≤3.0 过1处 注:1)表中t为连接处较薄板厚。 55

2)二级焊逢中,H型钢腹板轴向接长对接焊缝和T型接头K型焊缝超声波检测比例不低于50%。

3)超声波检测用于全熔透焊缝,检测比例均按每名焊工所焊焊缝计算,并按每条焊缝长度的百分数计。 8.4.4钢结构焊缝无损检测有关规定:

1)设计文件指定进行射线检测或超声波检测不能对缺陷性质判断时(如板厚小于等于10mm),可采用射线检测。射线检测执行GB3323《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标准的规定,射线照相质量等级应符合AB级的要求。一级焊缝、二级焊缝评定合格等级分别为II级和III级。

2)焊缝无损检测发现超标缺陷时,应对该焊缝按原规定比例再增加一倍的检测长度。如仍有超标缺陷时,则应对该焊缝进行100%的检测。

3)焊缝的表面检测应按设计文件规定执行。焊缝外观检查发现裂纹时,应对该批中的同类焊缝进行100%的表面检测。焊缝表面检测执行JB4730《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II级合格。对铁磁性材料应首选磁粉检测方法。 8.4.5钢结构焊接质量检验记录、报告的规定

1)焊缝的无损检测(超声、射线、磁粉、渗透)应提交无损检测报告。 2)焊缝外观质量检查,以及角焊缝及组合焊缝的焊脚尺寸检查,应在焊后立即进行,主要采用目测观察及焊缝量规、直尺检查,以控制焊接质量。并按批填写《钢结构焊接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ZY1—1),按程序进行报验,可不再另做检验记录。

[编写说明:表ZY1—1,见Q/SCC·CNPC·J· —2005的附录H] 8.5焊后热处理

[编写提示:哪些焊件或焊接接头需要进行焊后热处理以及热处理的温度范围见表8.2.3钢结构焊接工艺说明。本节内容主要是表述焊后热处理工艺方法及相关要求,以下条款可供参考及取舍,若具体钢结构工程无需热处理,本节可不设置。]

8.5.1热处理应在焊缝外观质量检验、无损检测以及几何尺寸检查合格之后进行。 8.5.2对热处理易发生变形的构件,事先应采取支撑或加固措施。

8.5.3构件焊后热处理可采用加热炉整体热处理,也可采用电加热器对焊接构件进行局部热处理。当采用电加热器对焊接构件进行局部热处理时,应符合以下要

55

求:

1)要求使用配有温度自动控制仪的加热设备,其加热、测温、控温性能符合使用要求。

2)构件焊缝每侧加热板(带)的宽度至少为焊缝宽度的3倍,且应不小于100mm。

3)加热板(带)以外部分应适当进行保温。 8.5.4热处理工艺参数

1)焊后热处理温度范围参照有关标准确定,并应经过评定。具体按表8.2.3给定的温度范围执行。

2)最短保温时间:对碳素钢、16Mn、15MnV等常用结构钢材,当焊件厚度t≤50mm时,为

th,但最短时间不低于0.25h;当焊件厚度t > 50mm时,为25(1.5+0.01t)h。

3)升温速度:当温度低于400℃,升温速度不限。当焊件升温至400℃后,加热区内升温速度不得超过

5000℃/h,且不得超过200℃/h,最小可为50℃/h。 t4)降温速度:焊件温度高于400℃时,加热区内降温速度不得超过

6500℃/h,t且不得超过260℃/h,最小可为50℃/h。焊件温度降至400℃以下,可在静止空气中冷却,不再控制降温速度。 9高强度螺栓连接

[编写提示:

1)高强度螺栓连接是指依赖螺栓紧固正压力在连接面形成的摩擦力,来承受载荷作用下在连接部位产生的内力,达到构件永久性连接的目的。高强度螺栓连接主要应是柱、梁和重要支撑自身和相互之间的连接,不应包括简支结构的螺栓固定,也不包括钢结构与基础的地脚螺栓固定连接,具体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

2)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施工及验收应符合Q/SCC·CNPC·J· —2005《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预制安装工艺规则》第8章,高强度螺栓连接专章的规定。施工方案编制的内容主要应对现场试验项目、施工要点、检查验收提出要求,具体作法可引用标准,以简化施工方案的编制。

55

3)由于钢结构安装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方法很少遇到,因之有必要在施工方案编制时,增加有关工程说明和施工准备的内容。

4)钢结构工程没有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应取消该章]。 9.1 工程说明及施工准备

[编写提示:该节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可根据工程实际列出条款编写。 1)对工程中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简要说明,包括应用的部位,高强度螺栓的类型、规格、设计对高强度螺栓连接有关技术要求等。

2)对高强度螺栓质量验收的要求。高强度螺栓应有质量证明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产品出厂时,制造厂应分别提供扭矩系数和预拉力检验报告。

3)施工专用机具的准备。包括相应规格的扭矩扳手、试验用的轴力计等。 4)应强调向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 9.2现场试验(或复验)项目

9.2.1高强度螺栓连接应予施工前进行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试验、扭矩系数试(复)验或螺栓预拉力试(复)验,其结果符合标准规定时方可施工。试验方法按Q/SCC·CNPC·J·—2005《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预制安装工艺规则》的附录A执行。

9.2.2螺栓连接面抗滑移系数(μ)是高强度螺栓连接的重要设计指标,连接面的抗滑移系数试验值应大于或等于设计要求值。试验采用双摩擦面二栓标准试件,试件摩擦面的处理应和工程实际一致,试验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试验合格试件摩擦面的表面状态,应作为工程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表面状态质量控制的样板。

9.2.3高强度螺栓连接采用扭矩法施工时,拧紧螺栓的扭矩值与扭矩系数(K)值的大小有关。因之,施工前应进行扭矩系数试验,以确定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对制造厂保证扭矩系数的螺栓,应进行扭矩系数的复验确认。扭矩系数试验在轴力计上进行,试验测定的扭矩系数平均值应在0.110~0.150范围内,标准偏差(σ)应不大于0.01。

9.2.4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施工前应进行预拉力的试验或复验,预拉力试验亦在轴力计上进行。试验测定的预拉力平均值p和标准偏差σ

p

应符合

Q/SCC·CNPC·J·—2005附录A的表A1.4的规定,试验不合格的螺栓不得使用。

55

9.3安装要点

9.3.1安装之前应对螺栓连接摩擦面进行检查,连接摩擦面应平整、干燥,表面不得有氧化铁皮、毛刺、焊疤、油漆和油污等。摩擦面的处理方法和表面状态应符合9.2.2条的规定。

9.3.2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接头,当对结构进行组装和校正时,应先采用临时螺栓作临时连接,结构安装精度校正合格后,方可安装高强度螺栓。 9.3.3高强度螺栓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螺栓穿入方向应一致,并便于施拧操作。

2)螺栓应能自由穿入螺栓孔。对不能自由穿入的螺栓孔,应用铰刀或圆锉进行修整。修孔时应将周围螺栓全部拧紧,使板叠紧密贴合,防止切屑落入板叠间。

3)垫圈应按规定位置、方向和数量安装。 4)螺栓螺纹外露长度应一致,以2~4扣为宜。 5)不得在雨中安装高强度螺栓。

6)当焊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方法并用时,应按先拴后焊的顺序施工。 9.4紧固方法和要求

9.4.1高强度螺栓紧固用的扭矩扳手,应在作业前和每拧完约100个螺栓校正一次,其扭矩误差不得大于±5%,否则应更换或重新标定。

9.4.2高强度螺栓的紧固应分初拧和终拧两次。对初拧后仍不能使板叠密贴的大型节点还应进行复拧,直到板叠密贴方可终拧。初拧和复拧扭矩值宜为终拧扭矩值的50%。终拧扭矩应按下式计算:

Tc=K·Pc·d

式中:Tc—终拧扭矩(N·m);

K—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由试验确定,见9.2.1条; Pc—螺栓施工预拉力标准值(KN),可查标准确定; d—螺栓公称直径(mm)。

[编写提示:Pc值可查阅Q/SCC·CNPC·J·—2005的表8.4.2-1。为方便计算,现将表8.4.2-1附在下面。

表8.4.2-1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工预拉力标准值(KN)

55

螺栓性能等级 8.8S 10.9S M12 50 60 M16 75 110 螺栓公称直径(mm) M20 120 170 M22 150 210 M24 170 250 M27 225 320 M30 275 390 此表供Pc值查阅用。] 9.4.3高强度螺栓的紧固顺序,应由节点中心至外侧按顺序对称进行。 9.4.4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经初拧和复拧之后,应采用专用扳手终拧,以拧掉尾部梅花头为终拧结束。

9.4.5承受拉力和动载荷的永久连接螺栓,紧固后必须按设计要求采取有效的防止松动措施。

9.4.6每个节点的高强度螺栓安装紧固合格后,应填写高强度螺栓安装记录。 9.5检查验收

9.5.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紧固检查应符合以下规定。

1)用0.3~0.5kg的小锤逐颗敲击检查,防止漏拧。

2)用经过标定其误差不大于±3%的扭矩扳手进行终拧扭矩值的检查。抽查数量为每个节点螺栓总数的10%,且不少于1个。对检查不合格的节点,应扩大检查10%,如仍有不合格,则整个节点应重新紧固并检查。终拧扭矩的检验方法见Q/SCC·CNPC·J· —2005附录A的A3条。

3)检查据矩值与施工终拧扭矩值的偏差在10%范围内为合格。 4)扭矩检查应在螺栓终拧1h后进行,并在24h以内完成。 9.5.2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紧固检查应符合以下规定:

1)目视确认螺栓梅花头被专用扳手拧掉,即判终拧合格。

2)对不能采用专用扳手紧固的螺栓,应按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检验方法检查。

9.5.3高强度螺栓连接验收应提供以下资料:

1)高强度螺栓质量证明书。

2)高强度螺栓连接现场试验报告(连接面抗滑移系数、扭矩系数、预拉力等。)

3)扭矩扳手标定记录。

4)高强度螺栓施工记录(含检验)等。

55

9.6封闭

经检查合格的高强度螺栓节点,应及时用厚涂料或腻子进行封闭,以保护连接摩擦面。 10.表面涂装

[编写提示:本部分内容包括防腐涂料(油漆)涂装和防火涂料涂装。若钢结构工程无需防火涂料涂装时,本章标题亦可改为表面油漆防腐,并删去防火涂料涂装一节,对一般规定中有关防火涂料的条款亦应删去。] 10.1一般规定

10.1.1普通防腐涂料的涂装应在构件预制、预拼装或钢结构安装质量验收合格之后进行。防火涂料涂装应在钢结构安装工程检验验收合格并在钢结构防腐涂料(底漆)质量验收合格之后进行。

10.1.2各种涂装材料的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质量证明资料齐全,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涂料使用前应进行实物检查,对出现结块凝胶.变质的涂料不得使用。

10.1.3涂料施工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温度应符合涂料产品说明书的规定。无规定时,环境温度宜在5—38℃之间相对湿度应不大于85%。涂装时构件表面不应有结露,涂装后4h内应保持免受雨淋。 10.2涂装前的表面处理

10.2.1钢结构表面除锈前,应将金属表面的毛刺.杂物.焊疤等清除干净。 10.2.2钢结构表面除锈方法、质量要求应符合Q/SCC·CNPC·J·4601—2004《设备及管道油漆工艺规则》第4章表面处理的有关规定。除锈方法和除锈质量等级如表10.2.2所示。 除锈方法 除锈质量等级 10.2.3钢结构表面除锈方法和除锈质量等级应与设计选用的涂料种类相适应。当设计无要求时,除锈质量等级不得低于Sa2或 St2 级。

10.2.4钢结构除锈完成后,应于24h内涂完第一道防锈底漆,避免表面重新生锈。

55

表10.2.2 除锈方法和除锈质量等级 手工及动力工具除锈 St2 St3 Sa1 喷砂或喷丸除锈 Sa2 Sa21 2Sa3

10.3防腐涂料涂装

10.3.1防腐涂料的品种.面层涂料颜色应符合设计规定。

10.3.2涂刷遍数.涂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一般涂料宜涂4遍,其中底漆和面漆各涂两遍。干漆膜总厚度应符合表10.3.2的规定,其允许偏差为—25μm。

名 称 干漆膜总厚度 底漆漆膜厚度 10.3.3以下部位不得涂刷涂料

1)构件安装焊缝处30—50MM范围内。 2)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 3)重要构件的编号.定位标志处。 4)施工图注明不涂装的部分。

表10.3.2 干漆膜总厚度(μm)

室 内 ≥125 ≥50 室 外 ≥150 ≥75 10.3.4涂层应均匀饱满,不得漏涂、误涂,表面不应有起泡.脱皮和返锈,并应无明显皱皮.流坠.针眼.等缺陷。漆膜局部损伤修补或补涂,应按原工艺进行。 10.3.5防腐涂料涂装除执行上述条款外,涂料涂装工艺方法.质量标准.施工安全措施要求还应符合Q/SCC.CNPC.J.4601—2004《设备及管道油漆工艺规则》的规定。

10.4防火涂料涂装

[编写说明:

1)防火涂料主要采用喷涂施工,施工应遵照本公司企标《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工艺规则》的规定进行,在施工方案中不必赘述。但是,该企标尚未最后定稿发布,在此予以说明。

2)本节要点主要是对防火涂层的施工质量要求。

3)在施工方案编制中还应交待清楚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种类、涂层的结构、涂层厚度和设计技术要求。

以下所列各条可供编制时的参考。]

10.4.1防火涂料涂装前钢结构表面处理及防锈底漆涂装应符合要求,防火涂料涂

55

装时基层应无油污、灰尘和泥砂等污物。

10.4.2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种类、涂层厚度、涂层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

[编写提示:该条要根据工程实际编写。要交待清楚进行防火涂料涂装的部位,采用防火涂料的种类(薄涂型还是厚涂型,或是二者皆用,具体交待清楚),要求的涂层厚度以及涂层的结构。涂层结构主要指采用的锚固件、增强材料的品种、规格以及连接方法及要求等。]

10.4.3薄涂型防火涂料的粘结强度,厚涂型防火涂料的粘结强度和抗压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CECS24:90《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并应按批进行复验检查。检查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9978《建筑构件防火喷涂材料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

10.4.4防火涂料的涂层应平整均匀,涂层厚度应按规定进行检查。对厚涂型防火涂料涂层的厚度,应有80%及以上面积符合设计要求,且最薄处厚度应不低于设计要求的85%。

10.4.5防火涂料施工完成后,应对涂层表面的裂纹进行检查。对薄涂型防火涂料涂层表面裂纹宽度应不大于0.5 mm,对厚涂型防火涂料涂层表面裂纹宽度应不大于1mm。

10.4.6防火涂料不应有漏涂、误涂、涂层应闭合。外观检查应无脱层、空鼓、明显凹陷、粉化松散和浮浆等缺陷,乳突已剔除。

10.4.7 防火涂料涂装除符合上述条款要求外,防火涂料的涂装作业还应执行Q/SCC·CNPC·J—2005《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工艺规则》的规定。 11 工程质量验收 11.1验收标准及依据

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执行GB50300—2001《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这两个验收标准的规定。工程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以及SH3507—1999《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相关施工技术标准和Q/SCC·CNPC·J·—2005《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预制安装工艺规则》的规定。质量验收具体按Q/SCC·CNPC·J·—2005《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预制安装工艺规则》的附录H《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细则》运作。

[编写说明:附录H《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细则》是依据有关质量验

55

收标准和相关施工规范编制的,为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具体运作文件。该细则解决了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验些什么?谁来验收?如何验收的问题。具体规定了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单位)的划分、质量验收合格的规定、质量验收所用系列记录表卡的格式、质量验收程序及织织。钢结构分项工程检验批的质量验收检查是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的基础,为指导各分项工程检验批的具体检验,在细则中还专门编写了钢结构分项工程检验批检验提示表。为了进行工程质量验收,有关施工、检验人员必须了解、熟悉该细则的全部内容,并遵照执行。] 11.2交工技术文件内容

1)竣工图和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变更通知单,材料代用证明文件。 2)与工程有 关的技术协议等文件,包括工程联络单、工程会议纪要、图纸会审等。

3)钢结构基础检查交接记录,包括土建施工单位提交的基础交工资料。 4)钢材、焊材、高强度螺栓和涂装材料等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及试验、复验报告。

5)工厂制作构件的产品质量证明书。

6)焊接质量检验及有关证明资料,包括焊工资格登记表,焊接工艺及其依据的焊接工艺评定,焊缝质量检验报告、焊缝热处理报告等。

7)高强度螺栓施工记录,包括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等。 8)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9)工程中间交接检验记录。

10)钢结构安装记录,包括管架、框架、卷筒结构等的安装记录。 11)防腐工程施工记录。 12)防火涂层施工记录。 13)设计要求的钢结构试验报告。 14)不合格项的处理及验收记录。

15)重大质量及技术问题处理及验收记录。 16)其他有关文件及记录。 [编写说明:

1)交工技术文件应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证明资料。

2)钢结构工程交工技术文件表卡格式应经质量管理部门统一审定,一

55

般应符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炼油化工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手册》的规定,实现交工技术文件编制标准化。] 11.3工程质量验收文件内容

1)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见证检测项目检查记录。 2)有关观感质量检验项目检查记录。 3)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分部(子分部)工程所含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5)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6)其他有关质量验收证明资料核查记录。

[编写提示:石油化工钢结构质量验收记录表卡格式及内容见Q/SCC·CNPC·J·—2005《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预制安装工艺规则》的附录H《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细则》。] 12 工程质量管理

[编写提示:公司压力容器制造有比较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有一整套质量管理制度(程序文件),逐台产品质量管理已形成相对固定的运作程式。这些正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所缺的。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较早时编写的《容器类设备组焊安装施工方案编制模式》中,设置了工程质量管理一章,由于涉及内容多,占了相当多的篇幅。在一个具体的施工方案中设计质量管理内容,很显然从程序上就是本末倒置的。而且仅限于该方案限定的工程范围,对其他工程无约束性。这种零敲碎打的做法,难以形成本公司的工程 项目质量管理做法和程式。反思这种做法,考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有其自身规律,经研究商定编写名称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定》的文件,作为本公司质量体系的管理作业性文件,用其规范工程项目管理内容,指导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逐步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化。在施工方案编写时,质量管理部分可直接引用该文件,并根据工程特殊要求,以及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增补一些强调性条文即可。本施工方案编制指南该部分就是按这种思路编写的。需要说明的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定》这一文件尚未最后审定发布,就是审定发布后也还要做许多基础工作才能有效执行,因质量管理本身就是系统工程。希这一过程步伐快一些。]

12.1贯彻执行公司《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定》,建全质量管理岗位,明确各层次质量责任,按检试验计划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运作,确保工程质量。

55

12.2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落实各项质量保证措施。包括施工队伍的资质与业绩,主要专业工种人员操作上岗证书,施工技术标准的配备,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的审批,现场施工设备、工装、计量器具、特殊施工及检验手段满足施工技术要求的能力、现场材料管理及存放场地、预制场地的布置等方面均应符合要求。

12.3明确划分工程单位,要求按划分的工程单位组织质量检查验收。

[编写提示:钢结构工程划分为哪几个分部(或子分部)工程,尽量能在编制施工方案之时在本条中予以明确。钢结构工程由于独自不具备使用功能,仅能作为单位工程的一部分,一般只划分为分部(子分部)工程。]

12.4抓好施工技术交底环节,使施工人员、作业人员清楚工程内容施工程序、施工要点、工艺方法和质量要求。并清楚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和监督检查人员,以及应提交的施工记录、资料。

12.5实行工程项目巡检、自检、互检和定点专检制度,以施工单位自检为基础,自检和专职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检查人员有质量否决权,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12.6规定以每一分项工程检验批作为质量验收的基本单元,每一分项工程检验批完成后,应依据Q/SCC·CNPC·J—2005《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预制安装工艺规则》的附录H《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细则》,由施工作业单位及时填写质量验收记录,并按规定提交检查确认。 12.7强化关键或薄弱环节的管理。

12.7.1加强进场材料的管理,施工单位要有专人负责,要认真进行材料质量核查,确保材料质量证明资料齐全,按规定进行复验,并做好材料的标识工作。 12.7.2严肃工艺纪律,狠抓质量通病。打造精品工程,要从外观质量抓起。 12.7.3强化交工资料的编制、整理、归交。要求施工记录与工序同步,交工资料的整理打印以原始记录为依据。交工技术文件的收集、整理、归交,施工单位要有专人负责,要彻底改变缺欠、后补、拖交的状况。 13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和要求

[编写提示:应根据具体工程内容、作业种类、环境条件编写。以下各条仅供参考。]

13.1现场施工严格按公司“HSE”管理体系运行,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接受

55

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13.2加强安全教育,坚持开好安全例会,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开展事故隐患分析检查,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13.3做好文明施工。施工场地要求平整,材料、工具及施工设备摆放有序,施工现场边料、废料及杂物要及时清理干净,道路要求畅通无阻,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13.4遵守施工安全规程,进入施工现场要求戴安全帽,着工作服,高空作业系安全带。

13.5加强高危作业的检查监督。构件吊装应检查绑扎是否牢靠,吊点是否适当,能否保证平稳吊装。高空作业脚手架必须绑扎牢固,梯步间距适当 ,跳板铺设稳固,护栏符合要求,交叉作业严防高空坠物。

13.6施工现场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用品以及消防器材,防患于未然。

14 劳动力需用计划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测量工 铆 工 焊 工 起重工 探伤工 油漆工 材料工 电 工 普 工 司 机 工 种 人数 备 注 55

15 主要施工机具需用计划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名 称 电焊机 氩弧焊机 气刨焊机 氧乙炔切割设备 空压机 电烘箱 干燥箱 焊条保温筒 手动葫芦 千斤顶 角向砂轮机 角向钢丝除锈机 叉 车 吊 车 汽 车 规格或型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55

16 主要计量器具及检测设备需用计划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名 称 电压表 电流表 干湿温度计 测温计 风速表 水平仪 经纬仪 轴力计 超声波探伤仪 X射线机 磁粉探伤机 规格或型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55

17 施工措施及辅助材料需用计划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55

名 称 氧 气 乙 炔 氩 气 砂轮片 钢丝轮(除锈用) 钢丝刷 砂 布 脚手架 钢跳板 规格或型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安 全 保 证 体 系 思 想 保 证 组 织 保 证 制 度 保 证 经 济 保 证 | | | | 提高全员意识 成立安全领导小组 各项安全生产制度 包保责任制 | | | 施工技术安全规则教育 安 质 科 奖 罚 分 明 各月 安工季全 奖 罚 队安质室 种 分 明年总安安 结全全评 生检比济 兑 现 产经 查工班、工种安全检查员 制制制度 度 度 总目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消灭因工死亡事故,年重伤率控制在0.4‰以下,严防高空坠落、火灾、水灾和交通等各类事故发生

建立健全电站施工文明工地管理委员会,在本工程施工中按照省、部级“双文明单位”的标准要求自己,争创国家级文明施工企业和工程文明施工单位。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部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负责人的文明工地施工管理委员会,下设两名副组长,一名副组长由办公室主任兼任,主要负责生活区的环境绿化和环境整治,文体活动的开展,生活区安全消防、治安制度的制定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另一位副组长由质量安全部长兼任,

55

安全为了生产

负责施工工地的环境卫生,监督,设立施工现场的宣传标语和各种安全标志的警示牌,施工区域内的消防、治安设施。建立施工区内文明施工的各种规章制度,对规章制度和文明作业情况随时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在工地宣传栏里公布与众,达到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目的。

文明施工实施方案

随着人员、施工机械和材料进场,将进行施工期间的临时设施布置施工,在规划和建设期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 在统一规划经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施工,做到房屋建筑布局整齐、整洁、合理,采用建筑材料统一。水、电、气供给线路布置整齐,尽可能不损害临设区的树木和房屋边缘的植被等,临建设施区内进行花木或草坪绿化,供电设计电路走线整齐、安全标志齐全,供水线路架设统一整齐,力求无一渗漏。在所有敷设的管闸阀处都设有醒目的“节约用水”标志。生产和生活污水都将进行无害化处理,统一排放。

(2) 加强进场人员环境保护意识,杜绝人为的对环境造成伤害和损失。对生活垃圾集中堆放、集中处理。职工居住营地布局整齐,宿舍干净整洁、生活用品统一,施工工作服和劳动保护用品集中存放,切实改善和创建好职工的生活环境和娱乐环境,争创文明施工区。

(3) 进场机械和进场材料停放、堆存要集中整齐,施工车辆在施工完后都将必须清洗干净后,方可停放在指定停车场。建筑材料堆放有序,并挂材料名称、规格、型号等标志牌。对有公害的材料如火工材料和爆破器材,易燃、易爆的油气罐等,必须在无公害措施情况下进行分类存放,并由专人负责在当地政府环保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监督下进行工作。

(4) 施工期间,结合当地群众的植树绿化活动,开展植树造林周活动。 (5) 开展文明工地、文明班组建设活动,按照施工范围进行分区卫生包干,将责任落实到人。施工场地做到规划有序,道路畅通材料堆放整齐有序,不得乱扔垃圾和废弃材料,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生活区定期进行卫生清洁和消毒杀菌,进行必要的文明宣传和文明共建活动,创建一流的卫生、文明生活环境和施工环境。

55

(6) 成立文明工地施工管理委员会,积极配合业主及监理单位,做好工地文明施工。施工过程中想业主所想,急业主所急,做文明的承包商。

(7) 建立现场治安管理机构,密切同当地公安部门配合,搞好工地的治安保卫工作。

(8) 制定严格、全面、可行的人事劳动管理制度,加强职工法制法规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现场全体人员遵纪守法,遵守凤滩电厂的各项规章制度,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电厂的生产生活区域,人人做到文明礼貌,以诚待人,坚决杜绝打架斗殴、赌博等不良行为。

(9) 尊重当地民风民情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与当地人民群众与当地政府以及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等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文明施工创造良好的氛围。

(10)施工过程中坚持尊重地方政府,相信地方政府,依靠地方政府的原则,加强走访联系与请示汇报,主动服从各级地方政府的指导,施工计划和要求要提前报交当地有关部门,以取得地方政府的配合与支持。做到在与地方政府的长期交往中,建立良好的往来关系,融洽感情,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11)认真履行合同,尊重监理工程师,自觉接受和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指导。

(12)在施工中,特别应注意对施工所造成的噪声,烟尘的控制。 (13)工程竣工后,我方将迅速撤离施工现场并彻底清除施工临时建筑物和其它一切废弃物。

(14)本着对工程和业主负责的精神,我方将在工程移交后的质量保证期内跟踪工程运行状况,及时反馈信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通知业主并协商解决,以保证工程的运行安全。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一节 进度控制方法

简单的说就是规划、控制和协调。规划就是按照分层进度计划,制定相应的诸如人员、材料、机具等计划。控制即是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进行

55

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出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协调则为外部协调和内部协调,外部协调即协调与进度有关的各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和次序,减少重叠,把时间空间化;内部协调是指项目经理部根据进度计划对各部门、班组之间进行协调。 第二节 根据总施工进度计划再编制: 1、分部分项施工进度计划; 2、周作业计划。 第三节 进度控制措施

1、组织措施—落实各层次的进度控制人员及其具体任务和工作责任;建立进度控制的组织系统;根据具体的分项结构、进展情况,分阶段地进行分解细化,确定其进度目标,形成目标控制体系;确定进度控制工作制度,如检查时间、方法、协调会议时间、参加人等;对影响进度的因素分析和预测。

2、技术措施—采取加快施工进度的技术方法。

3、合同措施—对材料供应商签订的供货时间应与施工进度目标一致。

1、 信息管理措施—项目经理部对各分部实际进度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并与计划进度比较,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根据以上管理措施具体对进度计划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控制: 1、施工进度计划的贯彻

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就是施工活动的进展,也就是用施工进度计划指导施工活动、落实和完成计划。为了保证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实施,并尽量按编制的计划时间逐步进行,保证各进度目标的实现,应做好如下的工作:

(1)检查各层次的计划,形成严密的计划保证系统,特别是消防改造工程、空调安装工程的施工计划。该工程的所有施工进度计划都是围绕一个总任务而编制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高层次的计划为低层次计划的依据,低层次的计划是高层次计划的具体化。在其贯彻执行时应当首先检查其是否协调一致,计划的目标是否层层分解,互相衔接,组成一个计划实施的保证体系,以施工任务书的方式下达到施工班组,以保证实施。

(2)层层下达施工任务书。该项目的经理、工长和施工班组之间采用下达施工任务书,将作业下达到施工班组,明确具体施工任务、技术措施、质量要

55

求等内容,使施工班互助组必须保证按作业计划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 (3)计划全面交底,发动工人实施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是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行动,要使有关人员都明确各项计划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和措施,使管理层和作业层协调一致,将计划变成工人的自觉行动。

2、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1)编制月(周)计划。为了实施施工进度计划,将规定的任务结合现场的情况、劳动力机械等资源条件和施工的实际进度,在施工开始前和过程中不断地编制本月(周)的作业计划,使施工计划更具体、更切合实际和可行。 (2)签发施工任务书。编制好月(周)作业计划以后,将每项具体任务通过签发施工任务书的方式使其进一步落实。施工任务书是向班组下达任务实行责任承包,全面管理和原始记录的综合性文件。施工班组必须保证指令任务的完成。

(3)做好施工进度记录,填好施工进度统计表。在计划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各级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者都要跟踪做好施工记录,记载计划中的每项工作开始日期,工作进度和完成日期。为了施工进度检查分析提供信息,因此要求实事求是记载,并填好有关图表。

(4)做好施工中的调度工作。施工中的调度是组织施工中各阶段、环节、专业和工种的互相配合、进度协调的指挥核心。调度工作主要任务是掌握计划实施情况,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采取措施,排出各种矛盾,加强各薄弱环节,实现动态平衡,保证完成作业计划和实现进度目标。

3、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

(1)跟踪检查施工实际进度,确定为每周进行一次跟踪检查,若在施工中遇到天气、资源供应等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检查的时间间隔可临时缩短,次数应频繁。检查和收集资料的方式一般采用进度报表方式和定期召开进度工作汇报会。为了保证汇报资料的准确性,进度控制的工作人员,要经常到现场察看施工的实际进度情况,从而保证经常地、定期地准确掌握施工的实际进度。 (2)整理统计检查数据,收集到的施工实际进度数据,要进行必要的整理,按计划控制的工作项目进行统计,形成与计划进度具体有可比性的数据。 (3)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和统计成具有与计划进度可比性的数据后,就可进行比较,得出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一致、超前、

55

拖后三种情况。

(4)施工进度检查结果的处理。施工进度检查的结果,按照报告制度的规定,形成进度控制报告向有关主管人员和部门汇报。

4、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1)分析进度偏差的工作是否为关键工作

若出现偏差的工作为关键工作,则无论偏差大小,都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产生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若出现偏差的工作不为关键工作,需要根据偏差值与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大小关系,确定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程度。

(2)分析进度偏差是否大于总时差

若工作的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总时差,说明此偏差必将影响后续工作和总工期,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若工作的进度偏差小于或等于该工作的总时差,说明此偏差对总工期无影响,但它对后续工作的影响程度,需要根据比较偏差与自由时差的情况来确定。 (3)分析进度偏差是否大于自由时差

若工作的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说明此偏差对后续工作产生影响,应该如何调整,应根据后续工作允许影响的程度而定;若工作的进度偏差小于或等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则说明此偏差对后续工作无影响,因此,原进度计划可以不作调整。

(4)经过如此分析,进度控制人员可以确度应该调整产生进度偏差的工作和调整偏差值的大小,以使确定采取高速措施,获得新的符合实际进度情况和计划目标的新进度.

劳动力安排计划及措施

公司中标后,将马上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靳江河白菜湖工程项目经理部管理机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主要施工人员都具有丰富的同类工程施工经验,主要人员均持证上岗。项目部管理人员见商务标《主要人员表》。

劳动力的安排计划

项目部除设置必要的部门外,成立作业队,各作业队班组之间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协作,有条不紊地按每道工序要求施工。

55

劳动力保证措施

1、加强职工的政治素质教育,增强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坚持岗前技术培训制度,每项工程开工前进行专门的培训,使每个施工人员了解本工程的特点、环节、工期技术要求,施工主要质量标准等,保证按程序操作。

2、单位派遣大批熟练的各技术工人到本工地施工、保证整体人力资源较高的技术水平;配合的普工聘请常年配合我单位施工的人员,保证工程施工的有效联接。

3、加强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协作,除主要负责人、专业施工人员外的其他劳动力由项目部统一调配,以保证施工高峰期有足够的劳动力储备;

4、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保证劳动力按时到位;

5、建立施工收入与工程质量、进度挂钩的分配制度,并在节假日采用工资补贴手段,以经济手段来调动广大职工、民工的工作积极性;

6、加强工作环境管理,努力营造文明施工氛围;

7、加强后勤管理,提高广大员工的生活待遇。本着精练高效的原则,尽量挑选一专多能的人员进场。在劳动力组织中,根据工程要求,精心策划,确保高质、高效,人尽其用,减少浪费。

具体劳动力计划情况见劳动力计划表。

主要材料、构件用量计划

主要材料和构件计划的原则 满足招标文件对工期、质量的要求;

充分考虑本合同工程与其他合同工程项目之间的关系;

充分考虑工程本身的特性以及各工序之间间歇时间,满足有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遵循因地制宜、有利施工、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总原则。

主要材料和构件计划的依据 国家及行业的有关技术规程、规范; 本标招标文件及补充通知; 本标段提供的招标设计图册;

55

本合同工程项目的施工特性及现场查勘收集的资料。

工程所需钢筋、水泥、木材和油料可在长沙市建筑市场内购买。河砂与砾石可从工程区内河沿岸营运性砂砾石料场购买,块石可从邻近的采石场采购。土料来源从牛犁坳附

55

主要材料计划安排

本计划按照工程量清单和我部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成,砼使用材料按照常规砼配合比进行估算;

以施工强度主要安排在11月-6月的原则进行配置,其他月份相对配置偏少; 按照本施工项目的先后顺序配备资源。 缺陷责任期内对工程修复措施

(1) 工程完工后,成立缺陷责任期工程维护小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担任,并安排足够人员和相应设备留守工地。

(2) 建立健全缺陷责任期管理制度,定时对工程进行巡查,重点维护。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及运管部门密切配合,尽早发现工程缺陷并及时进行处理。

(3) 在缺陷责任期内,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缺陷问题,本单位将立即采取措施对工程缺陷进行修复。

(4) 发现工程缺陷后,及时向业主、监理工程师及运管部门书面报告,并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在工程缺陷修复过程中,严格按照修复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让业主、监理工程师、运管部门满意。

(5) 缺陷修复期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可能的减小对高速公路运行的影响,并确保运行安全。

(6) 缺陷修复时,加大设备、人员、材料的投入,充分缩短施工时间。

竣工验收保修及维护

1竣工验收

在施工过程中,我方定期邀请质检部门技术人员分段分部进行质量指导把关,保证工程顺利竣工验收。工程项目施工完毕后,项目经理部首先自行组织综合验收,进一步完善调整后,接受我公司组织的竣工验收,在此基础上上报甲方,由甲方牵头组织乙方、监理、设计、质监等单位正式竣工验收。 2保修与维护

为了维护用户的利益,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延长使

55

用寿命。我公司对本工程保修与维护特制定如下措施:

安装工程的保修期自办理交工手续之日起计算。我公司对本工程的承诺保修期为两年。我公司在办理工程交工的同时,向使用单位提交《建筑工程保修书》和《建筑工程质量修理通知书》,并建立保修业务档案。在保修期内,我公司将严格按照ISO9001标准的服务工作程序执行。为在用户与我公司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通道,工程交工时,我公司将向用户提供保修领导小组的成员名单、电话号码,以便为工程维修提供保证,确保维护用户的利益。

在工程保修期内,我公司将组织强有力的质量保证体系。以总工程师为主要领导者,成立保修领导小组,以工程经验丰富,技术好,处理问题能力强,工作认真的人员组成保修队伍,并对保修人员按建设部的要求进行上岗培训,持证上岗。配件材料备齐,随时发生问题随时解决,确保工程的修理质量。

工程在保修期发生质量问题时,由使用单位填写《建筑工程质量修理通知书》通知我公司(或用电话通知书面通知后补),我公司将在一个小时内做出反应。

我公司在接到《建筑工程质量修理通知书》或电话通知后,在限期内没有做出反应,使用单位可以在不提高工程标准的前提下,自行返修或另行委托其他单位维修,所发生的费用全部由我公司承担。

我公司在进行维修过程中,未按期消除质量缺陷将向使用单位交纳违约金。 在修理过程中,凡是因我公司未按“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施工,造成的质量问题由我公司负责。其他按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保修办法》(试行)执行。

自工程办理交工手续之日起每半年由公司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进行回访,每季度由工程部进行一次工程回访,与用户及时沟通。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避免以后再次发生。

55

开展交付使用后的技术服务,传授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培训操作人员,对重要设备编写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做到不仅交工程而且教技术、教使用、教维修。

优良的施工质量和积极的售后服务”为我公司的一贯宗旨,我公司言必行,行必果,决心以自己的卓越成效的努力,提供优质的建筑产品,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客户对质量保证的需要为社会做出积极的更多的贡献。

工程竣工档案资料

1工程竣工档案资料概述

本工程的工程档案分为两部分:一是工程交工技术档案,主要包括能证明工程质量的可靠程度及工程安装中市档案管所规定的一切资料和使用、维护有关的一切文件材料,随工程交工一并提交有关单位存档备用;另一部分是施工单位积累的施工技术资料、经济资料和管理资料。 2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归档

工程竣工后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监理,质检站及使用单位等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工程总体验收前,必须对各分包单位承包的分项或局部设备系统的安装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内容明确,验收除对工程进行实地质量和外观验收外,对分包工程施工中有关施工资料亦应进行审核,并汇总于总的施工资料中。

各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填写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签认的单位工程(分部)验收单;

质量监督部门依据工程施工资料,单位工程(分部)验收单及现场实地检验情况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评级,并签发《建筑工程质量合格证书》。

按期提交有关资料供各有关政府部门作审批及安排各有关政府部门对所提供

55

的设备及系统进行验收,并提交所有验收证明。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