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12-30T13:36:36.713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 高爱玉 黄楚婉
[导读]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为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学前教育的需要,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高爱玉 黄楚婉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摘 要: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为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学前教育的需要,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作为学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幼儿教师的形象在政策法规中发生了巨大转变。幼儿教师形象的转变符合佐藤学教授的四种规范类型的教师形象,在1978-1988年学前教育的政策恢复创建期,幼儿教师的形象是作为公仆的教师;在1988-1998年学前教育的政策的发展期,幼儿教师的形象是作为劳动者的教师;在1998-2018年学前教育政策的完善期,幼儿教师的形象是作为技术熟虑者的教师。通过探索我国已有的学前教育政策中教师形象,寻求新的幼儿教师形象反思性实践家的构建。关键词:改革开放 学前教育政策 教师形象
教育政策是国家管理教育的一种政治措施和手段,是国家为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而作出的一种战略性、准则性的规定。[[]]教育政策具有导向和调控功能,教育政策引领和助推着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学前教育政策体系是我国颁布的关于学前教育政策的总和,它是针对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等。学前教育政策体系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基本政策、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管理政策、学前教育课程政策、学前教育教师政策等。[[]]对学前教育政策体系中的教师政策进行解读,尤其是教师准入政策,从政策文本中寻求幼儿教师的形象的依据,发现教师的形象发生了转换,并且在学前教育政策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幼儿教师形象。一、学前教育政策不同时期的教师形象(一)1978-1988学前教育政策恢复创建期
1978 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十年文革的结束,不光是学前教育处于恢复创建期,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都在恢复调整。在这一时期,学前教育领域面临的最根本的难题是师资的极度困乏,因此,需要培养出一大批幼儿教师来解决现实需求问题,在此期间,国家颁布的政策是关于培养幼儿教师的相关政策。所颁布的《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 1980,
1985) 《幼儿园教师考核的补充意见》( 1986) 《寄宿制、全日制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 1987)《关于进一步办好职业高中幼师专业意见的通知》( 1988) 等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等政策,促进了幼儿园教师教育向专业化迈进。
在改革初期,在关于教师准入的政策中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不高。只要是思想品德过关,身体健康,具备初中以上文化就可以从事学前教师事业。198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中指出:”农村学前教师应挑选思想品德好,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成俗,身体健康的青年担任”。[[]]1986年,国家在对学前教师学历、专业化程度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上有所提高,以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为例,该文件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是学历上要求学前班教师,必需是高中毕业或者具备高中文化程度。[[]]从幼儿教师学历的要求提高,进而对幼儿教师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
从这一时期的发展过程来看,国家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仅仅只是停留在思想品德这一浅层面上,没有过多的要求,甚至在幼儿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性上都没有太高的要求,是非常基础的要求。佐藤学教授在论述教师文化时,关于“作为公仆的教师”的特征是“要求这种教师对于大众的诚实性、献身精神和遵规守纪。可以说,这种教师形象是现代学校制度的根基”。[[]]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发展处于中期,主要看中的是幼儿教师思想品德的高低和其是否有奉献精神,是否能够让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成为幼儿思想品德上的影响者甚至是榜样。1987年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针对学前教育工作分工的文件,文件明确规定:学前教育具有双重性质,既是“教育事业”又是“福利事业”。[[]]这是各个时期发展的根基,各个时期的幼儿教师的发展都立足于此。这一时期的幼儿教师形象是作为公仆的教师。(二)1988-1998学前教育政策发展期
1986出台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则专门针对学前教师提出:“合格而稳定的师资,是办好学前班的关键”。对学前教师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很大的肯定。
与上个时期国家主要关注幼儿教师的地位的提升不同,从1988年至1995年,国家开始关注学前教师的经济地位。198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不仅继续强调对学前教师的尊重,而且提到了为学前教师办实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应该对幼儿园教师的具体生活调剂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幼儿园教师的工资能够保障基本的生活,住房条件达到平均水平,医疗条件也得到改善。
此后,在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到了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和奖励:“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各级领导必须进一步确立依靠广大教职工特别是教师办好学校的思想,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各级政府要制订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这的规定和办法,通过舆论宣传,以及搞定每年一度的教师节活动等多种途径,促进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这个时期的指导思想,是把教师作为发展学校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关键力量,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并且通过教师节,扩大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教师仍然是作为人民公仆的教师,教师是神圣的职业。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这是我国教育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条,依然强调要改善教师的物质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是其立身之本,是作为社会劳动者对其付出价值的直接肯定。
此时的我们已经成功的走出农业社会进入了产业社会,而相对于比我们快一步的发达国家来说,此时的他们已经进入了后产业社会,他们所拥有的核心资源也与我们所拥有的不同。相比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我们只是拥有资本和技术。所以在这一时期,幼儿教师的身份不单纯的是一名教师,更是一名劳动者。作为劳动者的教师“是旨在唤醒教师自身的社会意识与政治意识,提倡同教职之外的劳动者的团结。可以发现,在这个语脉之下,依附于官僚制度的教师对于民主主义的危机意识以及在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社会经济地位相对低下,
促使教师形成了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化的教师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在另一个方面又产生出”工薪族教师”的揶揄和自嘲。”[[]]这一阶段的学前教育政策正在通过提高教师的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一时期的教师亦是作为劳动者的教师。(三)1998-2018学前教育政策发展期
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政策的专门化的标志,就是教师资格制度的确立。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规定的对于教师职业的许可制度。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之路。
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教师资格的专门法律文件。《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幼儿园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高校,还必须对申请教师资格的个人进行严格的条件审查。
在学前教师专业资格要求方面,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2011年国家颁布的《学前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强调幼儿园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并将幼儿园教师定义为:“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学前教师必须具备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先进教育理念,并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十四个方面的要求。[[]]
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主要体现为对学前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以及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方面;在专业知识上,学前教师需要具备关于幼儿发展、幼儿保育和教育的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在专业能力上,要求学前教师学会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以及反思与发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因此成为学前教师教育的基本依据,也是学前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基本依据,更是学前教师管理(学前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和促进学前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同时也表明我国基础教育进入质保时代。学前教师成为了具有专业化要求,具备专业能力的教师。
““作为技术熟虑者的教师”是以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为语脉,基于教师教育与教师研修的制度化而普及的教师形象。”“它的特点在于,旨在教育的技术与经营的科学化、合理化,标榜实施有效技术的有效教育。亦即,确定教育目标,有效控制教育过程,客观地测定教育效果,提高教育的生产率。正如这个修辞所表明的,这种文化贯穿于产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这里所寻求的教师的专业形象,显示出掌握科学原理与技术作为技术熟虑者的性质。”[[]]这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前教师的形象正式目前我们所大力发展的,这一时期的教师是作为技术熟虑者的教师形象。
二、学前教育政策中新的教师形象的探索
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哲学家唐纳德·舍恩的关于教师的研究《反思性实践家——专家如何思考实践过程》(1983)为起点提出了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形象的构建。而反思性实践家是抗衡技术熟虑者这一教师形象而提出来的。正如作为劳动者的教师形象抗衡作为人民公仆的教师形象提出,技术熟虑者的教师形象是为了抗衡作为劳动者的教师形象一样,教师的形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展现不同的特征。作为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的特征是:“这种教师形象把教师工作界定为高度专业化的专业,它不是依据科学知识与技术,而是求之于通过实践情境的审察与反思而形成的实践性见解与学识。这种教师形象也是抵抗官僚制度化,主张民主自律性,构建同学生、家长、同事及其他专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创造性地直面单靠科学技术不能解决的复杂难题。”[[]]
当前学前教育政策中所追求的教师形象是技术熟虑者,是依靠技术理想企图将复杂教育情境中的问题简单化,寻求技术理性的支持,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简单地运用与具体情境之中,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是把课堂之外的隐性课程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传递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或是将中央机构组织下达的文件中的教育内容通过一定的方法传送到儿童的脑中,形成一定因素区形象儿童的发展。“反思性实践家则是同顾客一道,参与问题的解决,同各方面的专家合作,整合多样领域的知识,活跃自身体验的认识,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事问题的解决。”[[]]这样幼儿教师的形象就不只是教师,而是专家,会更加注重实际教学以及教学创新。舍恩教授认为,反思性实践家是要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指“教师和学生一起从事“反思性思维即探究活动”的教学实践”。
当前学前教育的不断受到国家的重视,但相对于整个教育体系来说学前教育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学前教师地位、待遇在政策中能够看到体现但在具体落实的时出现许多的问题。比如学前教师在社会中认可度不高、幼儿园教师的待遇问题,包括经济收入和其它社会待遇尚未得到应有的解决。一方面,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绝大部分没有进入政府财政编制,现有政策中关于“教师权利”的种种规定对于她们来说只能是一纸空文; 另一方面,现有的关于“幼儿园教师”政策对于幼儿园教师特殊性关照不够,大部分政策是与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合并在一起出台,因而不能很好地反映幼儿园教师发展的诉求。身份确证与待遇是教师专业发展和保证教育工作情怀的先决条件。 尽管目前幼儿教师在政策上仍然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难题,但对于幼儿教师新的形象的探索仍然需要继续前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她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对待教育的问题仍然需要跳脱出来,不仅执着于现在的问题解决,更需要去探索未来的方向。教育政策是具有导向和调控功能的,我们不能局限于调控而忽视了导向,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师的新形象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田景正,龙金林,周端云.新中国70年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考察[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03):90-99.
[2]张利洪.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历程、成就与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8(01):54-60. [3]石正义.“三大标准”背景下教育政策法规课程改革[J].课程教学研究,2014(07):18-22+53. [4]蒋雅俊.改革开放40年学前教育政策中的儿童观变迁[J].学前教育研究,2019(03):12-20.
[5]卢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走向及改革趋势[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3):127-128.
[6]徐莹.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教育政策法规的视角[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4):5-6+9. [7]陶琳.政策法规视角下学前教育的界定及其现实意义[J].当代教师教育,2019,12(01):73-76. [8]周娅. 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师政策工具选择研究[D].西南大学,2018.
[9]吕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嬗变的动力变迁及其优化路径——基于多源流理论的考察[J].现代教育管理,2018(02):45-50. [10]王凌玉. 我国学前教师培训政策演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11]汪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师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12]佐藤学,钟启泉.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