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带训”——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凌超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的主题是“以赛带训”——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要从培养专业核心技能是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专业核心技能的确定、专业核心技术培养策略选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专业技能培养问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使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自身不足。想要加强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就必须注重培养对策,主要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此举有利于更好的指导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关键词:以赛带训;专业技能;培养;对策“技艺比体力更有力量”这句谚语兴于欧洲工业革命初期的西方国家,这句谚语被广泛流传,并不是偶然的,它证明了只有拥有高超的技术才能使工业发展的更快,只有使技术更加先进,才能更快地推动国家的经济,这不仅仅是实现工业化国家必不可少的因素,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我国长期以来都受到封建主义思想的压迫,我国人民一致认为学识至上,就像古时候的科举考试一样,有了学识,才能为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现状。现如今,高技能人才越来越少,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生产、服务、管理等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避免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高职院校应当改变教育重心,主要教给学生技术,使学生有一技之长,以就业为目的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有利于体现高职教育的价值。1培养专业核心技能是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专业核心技能的主要特点是其具有重要性、可迁移性、高阶性以及高市场价值等,之所以说重要性,是因为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所需要具备的主要技能就是这些技能,如果没有具备这些必须的技能,就很有可能落后。技能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些技能,就不符合岗位需要;二、这些技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基础性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学校的“扩招”,毕业生也越来越多,这就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力的增大是对毕业生的一种考验,如果毕业生还是以往的只懂书面上的知识,并没有实践经验,那就是“纸上谈兵”,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花瓶”,只可观赏,并没有实用价值。毕业生是否能够更好地就业的决定因素便是毕业生是否具备实践经验,毫无疑问,具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就业要比没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就业容易得多。可迁移性,主要是针对学习过程而讲的,学习的过程本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它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最先学习的必定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东西,到了一定阶段,学习的知识会加大难度,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级,只有高级技能才能满足对新的知识以及职业素养的需要。只有像这样长此以往的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满足岗位需要。高市场价值是指学校所教育的内容必须是社会、市场所需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人才市场占有一席之地。1.1培养专业核心技能是培养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普通高校教育中的不同的专业是以学科为划分的,但是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岗位划分专业的,这就是两者的不同98
之处。两者的侧重点不一样,高等职业教育的侧重点不是传授知识,和普通高校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容更加灵活,更为结合实际。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的能力,这些学生所需的知识、职业素养都是为了就业打基础。高职教育的核心是专业核心技能,因此,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进行专心核心技能的训练,1.2专业核心技能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根据本质属性进行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专业核心技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正确的思想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通过正确的人才培养活动的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针对性,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有利的条件,例如: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提高其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等。在培养技术型人才时,要明确目的,确定专业所需要的能力,对症下药,围绕学习的专业核心技能进行开展,并且在多次实验研究后,1.3培养专业核心技能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制定可行的方案。想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培养相应的专业核心技能,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唯一方式就是让学生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技术,因为“学习是从兴趣开始的”,在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之后,才能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虽然学生可以一人掌握多种技能,但是由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十分有限,以及学习条件也不是十分优越,根本就不可能全面发展,因此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能力,使专业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实现“零距离”上岗。另外,在培养学生能力时,不应该孤注一掷,应当根据其兴趣爱好选择,这样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2“以赛带训”——专业核心技能的确定专业核心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确定了专业核心,才能培养社会、市场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因此,确定专业核心的工作应当由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决定,这些技术人员常年在企业的高层工作,他们更了解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且这些技术人员拥有较多的实践经验,他们对技能的把握以及从事某一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技能都有较为清楚的了解,与此同时,在学校方面,应当派出专业骨干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只有通过调查,才能发现哪种专业的学生在企业中更被重视,或是更具有能力。学校应当与企业做好协商,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共同创办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企业负责培养学生,学校为企业提供条件,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更好的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学校还可以在此方面设定一定的学分,督促学生学习。确定专业核心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2.1专业核心技能数量适当在确定专业核心时,首先应当注意专业核心技能的类型以及数量,如果专业核心技能的类型太过单一或是数量过多,不仅仅不会提高学生的技能,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样的方式在(下转第100页)
神州教育
到困难,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帮助,适时调整合作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使合作学习能够健康有序地进行下去。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具有时代感的翻译素材,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偏离教学活动主题,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并引导学生就教学活动主题展开有意义的讨论;当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组内成员无法共同解决的难题时,教师要进行耐心引导,给出合理化建议供学生参考。3.翻译成果展示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在独立完成翻译任务的基础上,就翻译内容进行组内探讨,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发言,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对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成果展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小组成员内部成果展示,每位成员将讨论后整理好的译文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和交流,小组成员间提出中肯的意见,得到认可后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翻译的兴趣会大大增强。另一种展示形式是班内课堂展示。每组学生选出一位代表,将组内讨论的译文以课件的形式在班级进行交流,这种方式的成果展示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翻译的内容,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出发点,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两种成果展示各有特点,组内成果展示可以很好地调动每个组内成员的翻译积极性,展示个人翻译水平。全班展示可以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4.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方式是有效促进学生注重翻译实践过程的保障。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的兴趣和积极性。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教师日志、课堂活动记录、学生学习档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表现出来的活跃程度,学习的热情和投入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角度,动态化,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对学生的细微努力做到心中有数,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性评价不仅包括教师评价,还有学生自(上接第98页)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的压力。高职教学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正规的、长学制的,以学校为主基地的学历教育,为的是使学生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但更多的是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所以学生必须要反复地进行训练,才能提高自身技能。2.2正确处理核心技能与其他技能的关系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但是与一般的职业培训和中等职业教育也不同,一般的职业培训和中等职业教育较为急功近利,高职教育则不同,它的主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真正受益的是学生。并不是所有专业的毕业生学生都称为专业核心技能的毕业生,不具备这一技能的毕业生则不能称为专业核心技能毕业生,但是仅仅只有专业核心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不断的学习、积累,且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真正的成为专业核心技能人才。另外,还需注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其中包括:自我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数字运用、信息处理、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及外语应用等能力,这是每一个专业都必须具备的。所以应当在专业核心技能的基础上,发展核心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3“以赛带训”——专业核心技术培养策略选择3.1依据是否能够确定专业核心技能来设置专业通俗地讲,高职教育即就业教育,它是与就业分不开的,在选择专业时,应当选择较容易确定核心技能的专业,可以减少选择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3.2核心技能的培养贯穿人才培养整个过程职业岗位需求决定专业技能,并且高职人才培养的起点也是职业岗位需求。首先应当先确定其专业核心,以专业核心为线索进行设计知识和职业素养类课程。在进程结束后,要明确培养核心课程的目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其他相关技能。3.3核心技能培养注重校内外结合(1)建立双师型结构的核心技能训练团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首先教师的实践能力必须要过关,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学校要根据专业选择有丰富经验且技术精湛的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老师,并且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能过于陈旧。(2)构建校企双实训体系。专业核心技能训练需要学生亲身经历,才能使他们明确自身的不足,将他们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使他们感受到压力,对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进行训练。(3)采用校企双考核模式。学生在企业实践时,企业技术人员可随时对学生进行检查,包括工作能力、工作效率等,学校也应派出相关的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对学生进行抽查,学校在此方面设定一定的学分,抽查的结果将决定学生在此方面的学分高低,这样的校企双考核模式是专业核心培养技术策略中的上乘选择。参考文献:[1]叶翠兰.当代高职学生软技能现状及其提升对策——以成都某高职院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5):28-32[2]王祝华,徐烨.影响高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个体因素分析[J].职教论坛,2016,(6):84-87[3]张智敏,胡晓菊.高职学生技能人力资本生成路径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16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教育与经济,2013,(3):56-64评和小组互评环节。学生自评能有效帮助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督促学生认真填写自评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育院校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薄弱,小组互评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动基础薄弱的同学共同进步,共同探讨并填写小组互评表。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自助和互助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翻译实践能力和水平。五、结束语通过为期16周的教学实践,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在讨论中共同进步,在探索中发现问题,提升自己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互相纠正错误,而且也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培养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英语教学中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参考文献:[1]戢焕奇.合作学习理论对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教学刊,2015,(7):42-43.[2]杨峻.高校外语教学中合作型翻译活动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156-159.[3]张玉娥.建构主义教学观与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J].外语,2011,(3):106-107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英语翻译能力多元化培养研究”(编号:JG15DB4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张迎红(1968-),女,辽宁盖州人,沈阳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