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尽可能防止事故发生,实现本质安全。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事先采取的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加大安全距离、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设置防护墙、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及开展安全教育等。
准备: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各种准备,包括应急体系的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与物资的准备维护,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
响应: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的行动,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紧急疏散、急救与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和外部求援。
恢复: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恢复工作。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进行事故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汲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
应急体系: 1、组织体制
功能部门:物资机械设备、施技部、办公室、财务部、后勤部、各施工队。
应急指挥:现场施工负责人、安全员、安全长、项目经理、书
记等第一到达现场的人员,并立即报告上级,建立场内与场外指挥系统。
救援队伍:及时组织现场队伍,并及时组织外援;以事故发生地点的队伍为主,其他队伍配合;外援队伍如消防、医疗、公安、交警等。
2、运作体制
统一指挥是基本原则,无论应急救援活动涉及单位的级别高低和隶属关系不同,都必须在应急指挥人员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行动,令行禁止。
分级响应:根据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能力,及时扩大应急范围、提高应急级别。现场人员能处理的,及时组织救援,并及时报告上级,处理不了的,报告上级领导处理。
属地为主:强调“第一反应”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在第一时间组织救援。
3、保障系统
第一位的是信息、通讯系统,利用各种工具如电话、报警器等24小时有效报警装置,要保证所有的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畅通、准确。
物资装备要充足,及时供应到位。如防洪用物资、防火用水、砂,抢险用吊车、挖机、运输车辆、劳动防护用品等。
人力资源包括对有关人员的培训教育,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值班制度、培训教育制度。
经费财务应保障应急管理运行和应急反应中各项活动的开支。及时请求外援,如消防、医疗、公安、交通、及政府部门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