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策略

2022-06-02 来源:步旅网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策略

摘要:传统村落作为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基,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一种独特而又脆弱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科学价值,已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本文分析了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价值,并归纳了当前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现状,最后详细阐述了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商业;历史;特色

一、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价值

(一)重要的历史价值

传统村落是一种历史文化资源,代表人类生活的一个历史阶段,一种类型,是历史文化信息的物质载体。集中体现我国古代建村的封建思想、宗法制度和族权观念,是我国古代自然村落封建社会的缩影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历史见证。它一般都较完整地保留了某一时代或几个时期的历史风貌,是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文化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的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独特的建筑风貌

传统村落是一种特殊的乡村文化景观,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生产关系下的产物,在空间形态和构景方面独具风格,与现代村落景观有巨大的差异。它们大多选址独特,因地制宜,青山绿水,组景合理,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富有地方特色。古民居建筑群在建筑外观、内部建筑结构和艺术装饰上,也与现代民居有很大的差别。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较之于极

重礼制的历代官式建筑,在适应地理环境和当地风土人情习俗、满足生存需要诸方面也显示出无比的机巧、智慧,极富灵动之气。这些都是游客乃至各类研究人员备感兴趣的。

(三)特有的古韵氛围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等组成传统村落一种特有的古文化氛围。这种古韵氛围是传统村落旅游产品中十分独特和宝贵的组成部分,是传统村落旅游的重要依托。由于文化的差异及自然环境的不同,现存的中国传统村落有着千姿百态的景观特征,亦即各地的传统村落都有着自已独特的景观意象和文化表征。

(四)深厚的文化积淀

传统村落的价值不仅仅是古老建筑本身,更是其中的文化内涵。尤其是那些不表现在外的,由思想、态度、价值观和民风民情等构成的“隐在文化”。如凝结于传统村落生态景观中的核心内容是古代“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和风水观念,所以古人对居住地的选择,十分讲究人与环境的协调共荣,所选地址自然环境都十分优美。

二、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现状

(一)传统村落整体景观不协调,古建筑破坏严重

许多古建筑周围的历史空间环境已被所谓的“现代建筑”空间所取代,以往古老的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荡然无存;在许多传统村落的老祠堂、老民居之间,都夹杂着一些新的建筑物;有些农民为改善生活居住条件,随意翻建或修缮古屋古院,把古栈道的路面毁坏铺成水泥路,这在相当程度上减弱和破坏了村落的古朴风貌和历史氛围。

(二)旅游开发过度,商业氛围太浓

大量的游客涌入,停车场、水泥路、旅馆的修建破坏了传统村落的原貌及其独有的幽静和美丽。同时,许多传统村落景区不限制游客人数,大大的超过了传统村落环境人口容量,对传统村落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

此外,当传统村落成为“景区”后,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乡风民俗受到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在许多传统村落,家家户户都开起了餐馆、旅馆和小卖部,景区商业味太重。

(三)遗产保护意识淡薄

我们只看到古文物专家和古建筑学家等为传统村落遗产保护奔走疾呼,而大多数人遗产保护意识淡薄。比如那些住在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街巷、老房子的居民,他们并不觉的这些古街巷、老房子有什么价值,而相反希望拆迁后获得补偿款买楼房;传统村落村民则希望拆旧房建新房,对古建筑和传统民风民俗知之甚少;而大多数基层干部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政绩,于是万丈高楼拔地而起,宽敞的水泥路,簇新的楼房取代了老街区、古建筑,一座古都、一座古村连同她的故事、她的历史和她的文化慢慢的模糊,最终消失在历史的进程中。

(四)法律制度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正在研究制定,而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村落则没有专门的传统村落保护法,传统村落周边的生态环境、水源等也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传统村落的管理机制不健全,表现为的执法主体不明确,行政管理冗长,效率低下,保护呈现多元化状态,政府各职能部门间缺乏相互协调和统一管理,割据式管理现象严重,同时缺乏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传统村落保护人才。

三、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策略

(一)遵循传统村落的整体性,进行全方位、组合式开发

有形的器物文化、无形的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三个文化层次的统一促使传统村落成为完整的文化单元。保护方面看,保护文化必须首先尊重文化,保护传统村落,首先就是要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来保护;开发方面看,缺一不可的完整性正是传统村落独特魅力所在,开发要有成效,必须发掘特色,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重视整体优势才能增强自身竞争力。

(二)保持传统氛围,控制游人密度,平衡传统村落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或称环境容量、环境忍耐力,本是一个生态学概念,引用到旅游和景观资源管理中,就是指某一风景区的环境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定水准给旅游者使用而不会破坏环境或影响游客游憩体验的开发强度。作为人文旅游资源的古村镇,当其成为著名景点时,其旅游者数量控制更显重要。很明显,若古村镇的小巷里挤满了游人,小巷的幽静就荡然无存了,而且,游人太多对文物的破坏也很明显,因而应适当控制游人数量和景点的游人密度。如不能适当控制游人即时流量和著名景点的游人密度,这些景区景点的旅游潜力将大受破坏,那时再谈保护就比较困难了,对游人的吸引力也大为减弱,古村镇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也就失去了根基。

传统村落环境容量的特殊性还在于,对一般风景区而言,可以通过增加投资多建一些

宾馆饭店容纳更多的游人,也可以通过多开辟登山道,或扩大空间利用率,以提高环境容量,一般不会影响人们的体验,但传统村落大大不同,即使建一些与原有建筑相协调的建筑也会破坏其古意。

(三)注重和谐、传承文化,避免过度现代化

遵循景观美学原则,注重人文与自然的和谐融合、传承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严格控制开发性建设。为了保持传统村落的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传统村落内不应建设新的旅游设施,那怕是完全与原有建筑保持一致,也应当尽量避免。这是因为传统村落是一个历史遗产,破坏了原汁原味,就大大损毁了它的特色和文化价值。传统村落周边影响景观和谐的服务设施也是越少越好,对游览道路系统和少量的必不可少的服务设施要作好规划。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盲目地开发只能加速生命力的消亡。

(四)完善有关传统村落旅游业发展和保护的各项法规制度

以规范的法令性文件指导、规范旅游各部门,使之有序、协调开展工作中,这是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符合开发保护现状的法令制度应划分好各部门的职能范围,做好统一协调工作,避免条块分割。另外,还应有规范传统村落居民行为的条例制度,像土地管理制度、房屋改造制度等。

参考文献

[1]邹林芳.有关古村落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探讨[J].科技资讯(万方),2007.31.

[2]李玉臻.丽江古城旅游发展问题对四川古镇的开发与保护启示[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知网),2008.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