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5-27
来源:步旅网
Value Engineering ・289・ 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On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l 宋继华SONG Ji—hua;方兆琦FANG Zhao-qi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佳木斯154007)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of 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7,China) 摘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些情况探讨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培养 创新人才的新举措,鼓励勇于探索和创新,对科学独树一帜。引导有创造性见解,多角度看问题,多方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从而推动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创新和突破。 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oday"s society,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and it has more nd more hiagh requests to the quality of talents,the new measures of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were explored,to encourage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Guide the creative ideas,multiple perspectives,change the thinking of aspects of the mode of thinking,SO a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 of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关键词:探索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 Key words: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muhidisciplinary;cross;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289—02 横跨多个学科的领域,涉及多个学科的基础,新的现象、新 1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建立创新教育理念科学研究的理论越来 的问题需要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只有多学科交叉融合,教 越深。老领域的深入发展,新领域的创造性开拓,几乎都是 育才能正确地回应时代呼唤。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 新要求。 基金项目:全国高校物流教改教研课题,课题名称:创新取向的地 1.2有利于开拓提高就业渠道经济全球化竞争,关 方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键就是人才质量的竞争,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有助于 JZW2013053: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课题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提高对 名称:物流管理专业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柔性培养机制 和创新型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JG2012O10629。 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够更快的掌握工作岗位所需 的技能,还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在新的岗位上成为综 1.3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进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下的教学质量危机,由于规模化带来的对数量的强调,研 究生水平本科化,本科生水平专科化,以及当前用人单位 的聘任要求的升级均反映了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对下降。而 在高校科研上,更是带来了不幸的后果,有些教师在论著 或思想尚未成熟之前就急着发表,以致产生出大批平庸与 作者简介:宋继华(1978一),女,黑龙江兰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 合的高素质的技术或管理人员。 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 在追求科学化的过程中,追求确定性、可计算性、可比 较性和可衡量性,工具理性、形式理性已渗透到高等教育 事业中,成为科学考评教育的要素。学校教职员工的工作 及学生的学习活动被还原为一系列的数字。对学生而言, 他们被编以不同的学号,从学号中可以推测出其所在的院 系、专业甚至录取名次,并进行排名比较。对教师而言,“不 重复的作品。 发表即淘汰”的科研压力导致学者们的注意力只是集中在 3.3人文的失落 发表学术论著的数量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后只是归结 由于电脑化的指导和教学机器的大量运用,教师与学 为诸如平均分等几个数字,各高校均制定了相应的考核量 生的主体间交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而麦当劳的消 化细则,对高等学校而言,它们在量化系统内部人员的同 费观念,教9币在精神熏陶和人格感染上的作用也越来越 时,也在被外在的机构量化,如教育部的评估、专业机构的 弱,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日益减少,而麦当劳的消费观念,使 排名等。 得从教师到学生,人文关怀较少,集体主义观念淡漠,从教 师到学生,许多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参考文献: 【1】乔治・里茨尔著,顾建光译.社会的麦当劳化一对变化中的 3对高等教育麦当劳化的思考 3.1共性取代个性 追求效益的动机往往导致高等教育走向雷同。同样的 培养目标、模式、过程,使得当下大学生不善思维,个性衰 当代社会生活特征的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微,少年老成,随波逐流。这与我们这个时代所倡导的素质 [2】姚本先,刘世清.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困境探讨[J].课程.教材. 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相悖的。 3I2质量的滑坡 教法,2004年O2期. [3]RtJ春山.论当今教育研究的“麦当劳化”【J].沈阳教育学院学 [4】陈吉德。麦当劳化的大学【J].科学时报,2008,3. 2007年O5期. 当前高等教育在突破数量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是以牺 报,牲质量为代价的。在人才培养上忽略了教师资源相对不足 ・290・ 价值工程 主要在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在人才培养上则注重挖掘 仅推动了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惠,更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 创新能力。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科技进步 享,满足了当今经济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设 创新的新渠道,所以我们要大力建设交叉学科,努力培养 置专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宽口径课程体系,做到文 创新人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利与培养一种具有灵活性 科与理科工科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鼓励教师在 和适应性的思维方式,从而为建立创新思维方式奠定了基 学科专业课中不断开拓新领域,以精品课,优秀课为重点 础。这种创新思维方式有利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从 抓好课程知识的整合和优化,积极编写多学科交叉融合课 而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创新。 程教材,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2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3.3系统管理,构建科学教学管理制度。打破目前普 2.1难以逾越的学科壁垒。各教学及科研机构在进行 遍实行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的状态,建立以学分制为核心 学科交叉研究时投入较大精力资本但是却无法得到相应回 的教学管理制度,打破学科专业的限制,允许学生自选专 报,往往受到具体学科的限制。教师往往都是从事本专业课 程的教学和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涉及外专业的知识非常少。 这种教学形式就无形之中形成了学科之间的专业壁垒,不 断的强化了以单一学科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实现学 科之间的沟通联系、融合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不仅浪费了 大量的资源,更阻碍了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的进度。因 此,为了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型人才,必须首先打破学科专 业壁垒,消除学科专业界限以及淡化专业色彩等。 2_2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制约。在培养多学科交叉融 合人才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学生选择专业、课程以及授课 时间的盲目性,需要实行导师制度与之相配合。目前,一些 高校尽管已经实行导师制,但因政策支持不到位,措施落 实不到位以及相关制度不完善等,对于学科交叉地带的新 思想、新知识等还不容易被接受,这样就打击了教师的积 极性造成了教师队伍组织难以获得支持、难以成长壮大, 导致导师制流于形式,阻碍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 2.3固化的学科专业设置障碍。我国现行的学科专业 没有设置专门的交叉学科,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产生制 约,影响学生参与跨学科课题的积极性。由于学科交叉研 究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学科专业间距离较大,由于 知识背景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无法按照多学科交叉融合人 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培养课程,难以实现对学生及时而有 针对性的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多学科交叉融合人 才培养的广泛推进。 3多学科之间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策略 3.1转变观念,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多学科 渗透交叉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有意识地构建多学科渗透 交叉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着眼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 然要求,实现知识的整体化和综合化,努力使学生在有限 的在校专门学习时间里,从知识的内在统一性上和相对完 整性上掌握和运营最有效的知识,实现更广泛的通才教 育。结合全校科学院广泛开展大讨论,推动多学科交叉融 合建设观念的转变。认清本学科目前所处的位置,存在的 差距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目标,形成大力推进多学 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共识。 3.2优化资源,合理设置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高职 院校在进行招生时按照学科大类别进行,要打破传统的专 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都要根据多学科交叉融 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这个模式下学生不再归属于某一个 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的选择某一个 专业或者几个专业进行学习。这样,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由于为学生提供了更多 专业选择的空间,就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合交叉渗透,不 业,自选课程,自选授课时间,自由确定修业年限,从而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选修课比例,允许学生按照个 人兴趣自我设计学习计划给予学生对于专业课程任课教 师的选择权,为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及学生的多样化 学习提供制度保证。开展教师跨学科合作教学。又叫协同 教学,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教师共同参与同一同一课程的 教学,共同对同一学生群体的教学负责,是目前世界上许 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念,参与 合作教学的教师可以来自相同或相近的学科,也可以来自 完全不同的学科。其专业的综合性决定其与交叉学科多个 专业领域合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跨学科合作教学合作形 式及合作程度多种多样,根据专业多学科跨度的专业特 定,可以采取部分合作的形式,有专业人员协助教师进行 教学。显然,单靠某一学科的教学时难以出色地完成整个 专业的教学任务的,而合作能够实现教学经验的分享,有 利于教育教学效益的提高。 3.4加大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和资金投入。建立多 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机构,设立多学科交叉研究项目专 项启动基金。对交叉学科的研究课题给予特殊的前期研究 进行培植和支持,与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平台配套。有重要 科学价值或应用前景的课题,重点投资,加大投资力度。 以项目为纽带,直接组建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抓新兴 前沿学科的纵深探索,学校投入的资金用于平台硬件建 设,平台集中使用管理,开放共享,定期考核,补贴运行等。 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优势,培养拔尖人才,组 建由拔尖学术带头人领军的学科交叉融合学术创新团队。 启用一位人才,带出一支队伍,建成一个平台,形成一个特 色。加大投入培养和引进拔尖人才的力度。 总之,交叉学科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整体 的变革,这种综合性的专业和课程,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才的 各种素质和思维能力,以及组织交际和实际工作等方面的 能力。突破了单一学科培养人才的局限,拓展了培养创新人 才的教育空间。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21世 纪符合时代人才市场需求的品牌专业,培养一批善于打破 科学壁垒,能够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创新的人才。 参考文献: f11张海容,陈金娥.化学专业开放型实验与本科生创新能力 培养【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l1年05期. [2】赵云云.交叉学科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高 教研究,2010年11期. f31徐冰冰.关于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D].大连理工大学,2006. 『41来茂德.独立学院: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探索一一以浙 江大学的两个独立学院为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