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种寻宝的心态来观摩;另_方面,这样大规模
的比赛应该对语文同仁以后的教学有一定的积极引 导,有指点迷津的意义。我想,后者也应该是组委会
这次以诗歌命题的主要原因吧。《在山的那边》是一首新诗,有一定的故事性, 七年级的学生学起来不会有距离感。但是,故事性只
能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真正读懂、学会欣赏 现代诗歌,最终能简短仿写几句,才是我这节课的终 极目标。一、 吟诵——重视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语感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水平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 重要表征之一。语言的建构主要是培养语感。怎样培
养语感呢? “吟诵”就是最好的方式。就诗歌教学而
言,就是要先读懂字音,再读准节奏,最后再读出韵 律。这一环节的教学,我主要先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感 知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然后着重指导学生学习吟诵
的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会读这一类诗歌。赛后的现场讨论环节,有老师提出问题:“这样 的固定模式,会不会约束了孩子们的思维? ”我的回 答是:“学生只有学会如何走,才能自己尝试和开发
出花样的走法。”二、 诵情——引导语言品赏,体会作者的情感朱熹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
大嚼大咽,终不知其味也。”诗歌的意味如水中盐、 花中蜜,教师既翻译不出,也讲解不透,要想让学生
理解诗歌的情感,还得继续在诵读上下工夫。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扣住关键词“痴想”“依
然”“零分” “凝成”等,引导学生梳理诗人的情感。 学生虽然很快就找到了这些关键词,但起初并不太
会读,也不知道怎么去表现诗人的情感。诵读诗歌, 学生的语音语调是表现诗歌的外在形式,也是学生 对诗歌理解程度的体现。课堂上,我除了指导学生学
习诵读方法外,还引导学生互评互助,再加上我的适 时点拨,学生慢慢有所感悟,逐渐读出了诗人情感的
起伏变化,为后面的“悟理”作了很好的铺垫。三、 悟理——思考内在关联,升华情感这一环节的教学,我主要抓住“一次次” “一座
座”等数量词,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锲而不舍的精神, 感悟诗歌中承载的哲理。诵读是诗歌教学的生命,合 宜的诵读训练,应与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相辅相成。 课堂上,学生抓住“一次次”“一座座”等数量词,读
着读着,学习热情逐渐被点燃,对诗人锲而不舍的精
神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四、 仿写——读写结合,写出诗情,写出豪情这一环节的教学是拓展,是为课堂教学锦上添
花。所以,仿写既要切合所学诗歌,又要有新意。其
实,这一环节的最初设计,我原本是准备用励志故事 煽情结束教学的,但后来觉得用说校徽开头,用仿写
诗句写校徽含义结尾,课堂结构会更合理,才在定稿 时改了教学方案,设计了仿写诗句的结课环节。让我
意想不到的是,一堂课下来,学生个个诗情满满,豪 情万丈,不仅在仿写中完美地解读了校徽的含义,还
体现了诗歌的美感。最终,课堂教学在全班齐诵学生 自己仿写的诗句中结束,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总的来说,这节课我充分发挥了朗读的作用,灵
活地运用范读、指名读、齐读、快速读、激情诵读等 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学会了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特别 是对轻、重、缓、急、升、降等朗读技巧的点拨与指
导,是以对情感的揣摩和对关键词的锤炼为依托,使 学生在读中体悟了哲理,品味了意蕴,培养了能力,
很好地提高了其诗歌阅读与鉴赏能力。当然,这节课
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总是对几句话嚼来嚼去,重 复感明显。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 不仅要学会用心聆听,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 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正确思考问题,还要教会学生学
习与生活。 ©2019.7-8 语文秋学逓讯•初中15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