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7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2020-01-09 来源:步旅网


第7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

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中共八大主要内容的分析,认识中共八大对经济建设的正确指导意义。

通过课堂讨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有积累的过程,高指标等错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通过对十年探索中成就与失误的原因分析,认真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发现历史规律并认识历史对于现实的借鉴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十年内乱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通过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通过讲述二月抗争,认识面对大动乱的局势,一些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进行抗争,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意志,表现了无私无畏的凛然正气;通过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重点:

通过对中共八大主要内容的分析,认识中共八大对经济建设的正确指导意义。

通过课堂讨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有积累的过程,高指标等错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通过对十年探索中成就与失误的原因分析,认真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发现历史规律并认识历史对于现实的借鉴意义。 :

掌握“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严重危害;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和给国家造成的严重灾难。

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并出现失误。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不断纠正,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

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

识要按规律办事,因为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学中应围绕教学目标突出一个主题,即:中国共产党在十年探索中的努力、成就和教训。重点为“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

难点:正确认识十年探索中的失误与曲折。

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留学的教训。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会议确定了新的经济建设方针。为什么说中共八大对经济建设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

讲授新课

一、中共八大

1、《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在这一报告里,明确了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思想,为

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 2、中共八大 1956年九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变化。 问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这些正确的分析,成为国家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依据。在这次会议

上,制定了正确可行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政策。在经济方面,强调要

从国家财力物力的实际出发,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3

这次会议所制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有效指导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所以说,中共八大是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可是第二年,由于受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八大的既定方针,开始了“大跃进”。

二、八大二次会议及总路线

问题:当时的国际因素是什么?

1、八大二次会议及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问题:社会主义总路线具有什么特点?

师展示漫画图片“骑火车”、实物图片“三面红旗”,引导学生叙述画面内容和感想。

生1: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生2:大跃进开展的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

生3: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三、大炼钢铁

凭借大跃进时期音乐、录像的情境设置,如《今年产钢千万吨》,让学生感受热情似火的特殊年代,并质疑。工业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要求7年、5年以至3年内提前实现原定的15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我们1957年的钢产量只有535万吨,1958年钢产指标为 1070万吨。

工人:只要我们使大力、出大汗,就是砸锅献铁,我们也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实现赶超目标。

农民:棉花不用摘,先进山砍树炼钢去!

学生:老师,我家门上的插销我全拿来了。

社员:反正要入社了,这锅、铲都交公炼钢吧。

工人:听说安徽的土法炼钢形势很好。

概括总结炼钢场景:“土洋结合”,钢铁厂开足马力,小高炉遍地开花,10月底就高达几百万座。从找矿、运输、炼钢、炼铁、炼焦……都靠大批群众投入,从中小学生到七八十岁老人,全国高达9000多万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评价:这样的“大炼钢铁”会出现什么后果?

生1: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许多产品粗制滥造,不能发挥应有的经济效果。当年钢产量提前12天完成了任务,但1108万吨钢里合格的只有800万吨。炼出来的土钢、土铁根本不能用,估计造成损失200亿元,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

生4:影响学生的学业,影响了农业等其他部门的发展,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

总结:历史已经无情地证明中国人付出的巨大艰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搬起的大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

四、农业大跃进

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要求5年、3年以至一二年达到12年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在求成过急的思想支配下,主观主义大膨胀,不顾客观实际,任意拔高,结果适得其反,闹出很多笑话。最突出的表现是浮夸风的泛滥,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河南小麦亩产7320斤;湖北早稻亩产36900多斤;福建花生亩产1万多斤;广西中稻亩产13万斤。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

层层拔高,造成了经济工作中的急于求成和急躁冒进。 问题:你对这些史实有何看法?

生1:农民表现出了不甘落后和争创奇迹的决心,人们的干劲确实鼓得十足。

生2:看到这些,我只感到不可思议。

生3:由于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必然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广大群众生活遇到了严重的困难。 五、人民公社化运动

师:生产发展上的高指标和浮夸风,推动生产关系方面向更高形式过渡。农业合作化运动走向“左”的极端,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公社特点:“一大二公”。什么是“一大二公?”

农1:公社实行全民所有制。男女老少都实行“十六包” 供给制: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学、育、婚、乐都由公社负责。

农2:要搞穷富拉平:自留地,果树,自养猪、鸡、鸭,生产工具等,都要转归社有;还有部分桌椅、板凳、刀锅、碗筷都无偿归公社食堂。

农3:实行军事化,全公社编成了15个营、50个连。还实行房屋公有,搞集体住宿,社员男女老幼分开,按编制集中居住。礼拜六才回家度周末。

生4:我家两个强劳动力,养一个孩子;李四家6口人,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劳动力不一样,干活不一样。可供应是一人一份,我家比李四家还少拿三份。

讨论:“你支持人民公社的做法吗?”“按劳分配好还是按需分配好?”“共产主义要不要实现?如何实现?”

生1:各地生产水平很不平衡,公社规模太大,平均分配损害富队富社的积极性。

生2:按需分配是按人口计算的,劳动力强的贡献大,得到的报酬反而少。这样的供给制不能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生3:严重地脱离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水平,脱离中国农村的实际,使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生活水平降低。

生4:还是按劳分配好,比较公平公正。

六、国民经济的调整

师:“大跃进”持续 3年,人民意气风发、干劲冲天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然而,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在全国泛滥,国民经济秩序混乱,各种比例失调,损失和浪费惊人;又加上遇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严重自然灾害;与此同时,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导致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物资缺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困难。“跃进”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党及时决定实行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新的转机。

总结: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大跃进”曾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梦,这个梦包含了太多的内容。然而,这个梦无可挽回地破灭了,人民急切地想实现美好的家园蓝图,但饥饿和危机把他们拉回到了现实之中。但愿我们能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这节课上同学们表现非常踊跃,课前查找的资料丰富翔实,课堂上的表演形象生动,分析问题思路清晰,视野非常开阔,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课后可以在学校论坛中提出来,我们再继续进行讨论。

播放毛泽东接见红卫兵的录像,提问:录像反映了什么事件,发生在什么时代?

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讲述调查的史实。动乱和灾难

看谁答得快:

(1)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的事件是什么?

(3)\"炮打司令部\"中的\"司令部\"指的是什么?

图片展示当时大动乱时期的有关情况,鼓励学生阅读小字内容。

想一想:国家主席遭到批斗,失去了人身自由,这说明了什么?

你知道吗:\"文化大革命\"中的\"二月抗争\"是怎么回事?

调查活动:采访并调查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长辈和邻里,了解自己家庭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情况,或了解本地在\"文化大革命\"时的社会和经济状况,然后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文化大革命\"。

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多媒体展示文革期间林彪集团反革命活动的相关材料,思考:林彪反革命集团是怎样形成的?他为什么发动反革命政变?其结局怎样?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及影响:总结(略)

学生探讨:为什么文革中经济能有一定发展?

播放最高人民法院公审\"四人帮\"的录像。

列举党和人民群众反对四人帮的斗争。

补充\"四五运动\"的内容,讨论其性质和意义。

历史思考:

迈克o华莱士:邓主任刚才谈到\"文化大革命\在那时侯您和您的家人遭遇如何?

邓小平:那件事,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结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毛主席经常讲坏事转化为好事。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中\"坏事\"指什么,\"好事\"又指什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文化大革命\"?今天的改革开放和这一历史教训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二、全面内乱

三、“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作业: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