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 Forest Pest and Disease Ju1. 2006 No.4 从表3看出,纵坑切梢小蠹对云南松林分的危 蛀干繁殖的4级木以上的蛀干率达57%。 参考文献: 害往往是从零星和簇状发展到大片状,被蛀害及致 死的4~7级木均是零星分布。纵坑切梢小蠹成虫 的飞行能力很弱,根据林间实验,1次飞行距离仅约 [1]WatersWE,et a1.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nPineBarkBee— tieEcosystems[M].N.Y:JohnWiley&Sons,1985:256. 11 m。因此纵坑切梢小蠹的传播扩散主要是以衰 弱木作为侵入筑坑繁殖后代的唯一中心,与此同时 对其周围的云南松枝梢进行攻击,待周围树木衰弱 后,即对其进行蛀干危害。同时得出,零星分布的4 级木周围无蛀干现象,而零星分布的7级木周围被 [2]Billings R F,et ai.A Field Guide for Ground Checking Southern Pine Beetle Spots[M].USDA Agr.Handbook No.558,1979:19. 『31 BelangmRP,et ai SilvicultureCanReduceI fromthe Southern PineBeetle[M].USDAAgr.Handl:mk No.576,1980:17. (责任编辑王瑞红) 柽柳金羽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初报 李尧三 ,商金杰 ,景志高 ,孙月岭2,任双喜 ,白莉 (1.东营市林木植物保护站,山东东营257091;2.河口区林业局,山东河口257200) 摘要:柽柳金羽蛾Agdistis tamaricis Zeller是山东省东营市新发现的一种危害柽柳的害虫。该虫 在东营市河口区1 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内作薄茧化蛹越冬。初步调查了柽柳金羽 蛾主要天敌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并进行了幼虫期防治试验,防治效果达到了95%以上。 关键词:柽柳金羽蛾;生物学特性;防治 中图分类号:¥76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886(2006)04—0024—03 Bionomics and control of Agdistis tamaricis/LI Yao-san,et a1.(Dongying Forest Plant Protection Sta— 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Dongying 257091,China) Abstract:Agdistis Tamaricis Zeller is a newly found pest attacking Tamarix chinensis in Dongying of Shandong Province.It has 2 generations a year in Dongying and overwinters as pupa in the duff.The natural enemies of the pest.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occurrence and environment were surveyed.The control experiment in the lal val period was made and effect was above 95%. Key words:Agdistis tamaricis;bionomics;control 柽柳是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分布最广的灌木, 仅东营市就达4.67万hm2,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 价值。2000年在该市河口区柽柳林场首次发现柽 柳金羽蛾Agdistis tamaricis Zeller(又称瘿柽柳羽 蛾)危害,且发生面积、危害程度逐年加重,2004年 发生面积达2 300 hm2,平均虫口密度达1头/20 cm 标准枝,多者10头以上,林木叶片被蚕食殆尽或脱 养虫袋内,并保持一定的湿度,观察成虫羽化情况。 幼虫孵化后,将幼虫置于养虫笼内,定期放入新鲜柽 柳嫩叶,观察记录幼虫形态变化、个体发育、取食情 况、世代变化等。 1.2野外观察选择不同郁闭度、不同海拔的林地 作为固定观察点,定期观察记录成虫、幼虫的发生及 活动情况,并设立标准枝(长20 cm)和标准地(20 m 落,枝条光秃,整个林分呈现一片枯黄。为摸清该虫 的发生规律、及时开展防治、控制其蔓延为害,笔者 于2001年开始对其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 观察和研究。 1研究方法 ×20 m),分别调查幼虫虫口密度、天敌种类及数 量,记载温度、降雨等相关气象因子和林地状况。 1.3防治试验在幼虫期分别用40%氧化乐果乳 油1 5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喷雾防 收稿日期:2005—08—23;修回日期:2006—03—29 作者简介:李尧三(1963一),男,山东广饶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 1.1室内饲养5月中旬从林间采回越冬蛹,置于 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森林病虫 2006年7月 第25卷 第4期 .25. 治,清水作对照,喷药后10 d内随机抽样调查记录 幼虫死亡率。 2结果与分析 褐色[1 。 2 2生物学特性 2.2.1生活史据室内和林间观察,柽柳金羽蛾在 东营市河口区1 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枯枝落 2 1形态特征 叶内作薄茧化蛹越冬。翌年6月初越冬代成虫开始 羽化,2~3 d后产卵。6月10日前后出现第1代幼 成虫体灰褐色,体长6 mm,翅展15 mm,触 角线状,前翅、后翅不分裂,翅上无羽状鳞毛,前足胫 虫,幼虫共4龄,7月10日第1代幼虫开始化蛹,蛹 节末端有1距。 期l0~30 d。7月22日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8月 卵长椭圆形,浅绿色。 初为羽化盛期,羽化末期为8月20日。由于发育不 幼虫圆柱形,绿色,老熟幼虫体长15 Inrrl,体 整齐,8月上旬开始出现越冬代幼虫,危害至9月下 节上有许多小毛瘤,瘤上生细短刚毛。 旬,之后开始化蛹越冬(图1)。据室内和林间观察 蛹米黄色,长8~10 mm,背脊尖突,背线紫 比较,室内较野外发育早2--7 d。 \\且旬 虫态\ 1—5 6 7 8 9 10—12 世代\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越冬代 △ △ △ △ △ + + + 第1代 △ △ △ △ + + 越冬代 △ △ △ +成虫●9日一幼虫△蛹 图1柽柳金羽蛾年生活史图(野外) 2.2.2生活习性 成虫全天羽化,傍晚或夜间活 分发生重,低于0.2的林分发生轻,林缘重于林内; 动,飞翔能力强,有趋光性…,交配次日开始产卵, 年降雨量少于400 mm的年份发生重,年降雨量大 寿命4~5 d。卵多产于植株中上部叶片背面,块状 于600 mm的年份发生轻。 排列,10至30粒不等,卵期2~3 d,但由于林间立 2 5防治 地条件的差异,整个成虫羽化历期可持续30 d以 2.5.1化学防治在幼虫期分别用40%氧化乐果 上。幼虫多于清晨或傍晚孵化,孵化5~10 h后开 乳油1 5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喷雾 始取食叶片,并吐丝连缀叶片碎屑,潜伏其中,受惊 防治,防治效果均达到了95%以上(表1)。 时活动迅速,并做弹跳动作。幼虫老熟后在叶片碎 表1柽柳金羽蛾幼虫防治试验结果 屑内做薄茧,3~10 d后在茧内化蛹。 2 3天敌种类通过林间观察记录,柽柳金羽蛾幼 虫期主要天敌有绒茧蜂Apanteles liparids、横纹金 蛛Argiope bruennichii、狼蛛Lycosa sp.、薄翅螳 Mantis religiosa、广斧螳Hierodula patellifera、中 华草蛉Chrysopa sinica。其中,蜘蛛,螳螂数量最 2.5.2防治建议营造多树种混交林,种植抗虫品 多。在柽柳金羽蛾幼虫虫口密度达到4.5头/20 cm 种,及时清除衰弱木;保护和利用天敌,在天敌较多 标准枝的林地内,蜘蛛,螳螂平均数量分别达到 而虫口密度低于1.5头/20 cm标准枝或被害叶片 2.3头/株和2.7头/株。 不足1/5的地块,可依靠天敌进行自然控制;在幼虫 2.4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野外调查发现,该虫的发 虫口密度大于2头/20 cm标准枝时,可喷洒1.8% 生危害受海拔、降水及立地条件等多因子影响,不同 阿维菌素2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 500倍 环境条件,发生情况差异明显。海拔低于2 1TI的林 液防治。 地发生重,高于3 1TI的发生轻;郁闭度大于0.2的林 鸣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武春生研究员、山东省 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李继佩高级工程师鉴定柽柳金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6 ・ Forest Pest and Disease Ju1. 2006 No.4 1988:296—297. 蛾标本,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2]唐祖庭.昆虫分类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185. (责任编辑王瑞红) [1]河南省林业厅.河南森林昆虫志[M].河南:河南科技出版社, 厚角跃姬蜂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肖克仁,陈天林,唐巍伟,李光 (海城市森林保护站,辽宁海城114200) 摘要:厚角跃姬蜂为红头阿扁叶蜂的内寄生蜂,在辽宁省海城市l a发生l代,以老熟幼虫作茧在 土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为化蛹盛期,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下旬为产卵期,产卵 期可延续到6月上旬,10月上旬钻出寄主体,做茧在土中越冬。 关键词:厚角跃姬蜂;生物学;红头阿扁叶蜂 中图分类号:¥763.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886(2006)04—0026—02 Bionomics of Xenoschesis crassicornis//(: N Tian—lin,et a1.(Haicheng Forest Protection Sta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Haicheng 1 14200,China) Abstract:The bionomics of Xenoschesis crassicornis Uchida(A new record of the genus Xenoschesis tO China)in the laboratory and field were observed.It has one generation a year in Haicheng,Liaoning Province and overwinters as matured larva in soil.It begins tO pupate in the last ten days of April the next year.The adult begins tO emerge in mid May.The oviposition period was from the last ten days of May tO the first ten days of June. Key words:Xenoschesis crassicornis;bionomics;Acantholycta erythrocephala 红头阿扁叶蜂Acantholyda erythrocephala(L.) 隆起,两侧刻点较密,中央刻点较稀。触角鞭节42 -是危害松属植物的重要害虫,作者在观察研究过程 中,发现了一种优势寄生天敌——厚角跃姬蜂 Xenoschesis crassicornis Uchida,1928_J一2 J,通过对 47节,中部稍粗。后头脊完整,强壮。前胸背板 近于光滑,具清晰的刻点;前沟缘脊强壮,下侧具斜 皱。中胸盾片几乎光亮,具稠密的细刻点。中胸侧 板具清晰的刻点,但前部刻点较稀,下部刻点较密; 镜面区大。后胸侧板具清晰的刻点,后胸侧板下缘 脊完整,强壮。小盾片强烈隆起,具清晰的细刻点。 翅稍带灰色透明;小脉几乎垂直,位于基脉的外侧; 小翅室斜四边形(几乎呈三角形),具短柄;第2回脉 在小翅室的下外角的稍内侧与小翅室相接;外小脉 在中央下方曲折;后小脉在上方l/3处曲折。足强 壮,前足胫节端部外侧具l小齿;爪简单。并胸腹节 l 956头红头阿扁叶蜂幼虫的调查,平均寄生率为 31.5%,最高可达45%以上,经专家鉴定为中国新 纪录属、新纪录种,国外分布于朝鲜,国内分布于辽 宁,只在朝鲜有成虫形态特征描述,还没有其他虫态 和生物学特性的记载。作者于2003--2005年对该 寄生蜂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粗壮,体长12.0~16.0 rnlTl。前 基区完整,基横脊强壮。腹部光滑,端部侧扁。下生 殖板非常大,向后伸达或超过腹部端部。产卵器鞘 收稿日期:2005—09—19;修回日期:2005~10—21 作者简介:陈天林(1968一),男,辽宁海城人,工程师,从事森林病虫 害防治、检疫技术工作。 翅长10.5~13.5 mm。颜面中央稍隆起,具稠密的 刻点。唇基亚端部稍横向隆起,具清晰的横皱;端缘 厚,横脊状隆起。上颚强壮,下端齿比上端齿宽大。 上颊具革质细粒状表面和稀且细的刻点。额中央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