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探究
对当前高校党支部入党后续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引入人力资源理论中的激励机制概念。针对存在的问题,以相关激励机制设计的理念和原则为基础,提出了几点思考。
激励机制高校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伴随着高校的扩张,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大学生党员在共产党队伍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带领的是当代最有活力有创造力的年轻人,能否正确引导好这支队伍,关系到我党和社会今后是否能稳定繁荣发展。并且,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大学生党员虽然是经过了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和考核,作为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被吸收到党组织中来的,整体表现是优秀的。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有明显的功利性,入党不是理想信念的追求而是服务于个人目标。因此,在入党后会产生较之入党前积极主动性下降、进取心减退、前进动力不足、前进方向不明、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自我要求不严等消极现象。因此,党员的入党后续教育是大学生党支部应该做好的重要工作。
一、后续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入党后续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强调,要高度重视党员的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将优秀的大学生吸纳到当的队伍中来。提出努力实现本科生“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2005年,中组部、教育部、团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基本要求,要求坚持和完善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标准和程序。认真做好大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早期培养教育,积极推动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在班上。在此之后,很多高校将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当作支部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支部工作的考核中也将党员数量、比例当作硬指标。这就导致了支部工作大部分都围绕党员的发展来开展。在积极分子期间和预备期间严加考核,发展工作结束之后,忽略了党员的再教育。学生顺应形势,也出现“入党前高标准、严要求,入党后松一半”的情况。但是,发展党员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党员这个平凡而又特殊的群体为更多的人服务。因此,加强入党后续教育才是使党员长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行之有效的方法。
2.政治理论学习淡化导致学生党性不足
衡量学生党员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应该是政治信仰是否合格、立场是否坚定。高校党支部普遍在培养期学生较注重理论学习并定期提交思想汇报,但是在发展后对学生思想层面的变化了解的少,忽视了对学生的再教育。学生普遍经历
顺畅,阅历浅,缺少社会实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撞,很容易被社会上不良舆论所引导,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的现象。
3.教育方式过于单一,没有调动学生积极性
对于大多数党支部来说,支部的组织生活、党日活动形式单一,主要方式停留在学习文件和领会会议精神上,实践锻炼不足。内容上没有与时俱进,跟紧时事要点。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导致大学生入党后学习积极性下降。
二、激励机制概念和激励机制构建的思路
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学科中的概念为:激励机制(Motivate Mechanism),也称激励制度(Motivation System),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激励机制的内涵,就是构成这套制度的几个方面的要素。激励机制运用在大学生党建中,是指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根据学生党支部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和分配制度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分配达到党支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致。因此,激励机制的制定需要人性化的观念,通过理性化的制度来规范基层党组织中党员的行为。
激励机制应该体现其公正及严密的科学性,对绝大多数学生党员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激励机制应该以满足党支部工作要求为目标导向,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更好发展为出发点。设置各种各样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激励机制构建的思考
1.创建支部文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支部文化是支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成功的支部文化,对于调动支部学习积极性,激发大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起着现实和长远的作用。
2.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是督促一个人进步的力量之源,只有明确了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才有可能有源源不竭的动力。而党员的理想信念源自于教育,源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清楚地认识自己所要追求的价值,从而正确地追求这些价值。随着各级学习型党组织的建立,学生支部更应该结合自身还在学习阶段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党员学习。通过学习,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党性觉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
3.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首先,激励制度要具备的原则就是公平。制度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广泛征求支部成员意见,并将制度公开。让激励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内部成员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再次,是在制定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做到工作细化,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不断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4.激励方式因人而异。激励分为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存在的特点,对同一类激励每个人表现出的兴趣也不相同。并且,由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一致,有的同学需要正向鼓励而有的新同学还处在需要别人监督的阶段。因此,只有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或手段才能更为有效。
5.采用多种激励机制综合运用的方法。支部应根据本支部实际情况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形成党员对支部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可以运用荣誉激励的方式,给表现优秀的党员学生适当的荣誉奖励。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采用适合支部特点的方式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支部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使支部得到更好地发展。
6.善于营造支部激励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首先,一个处处起带头作用、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支部书记对支部风气有很好的带动作用。支部书记的民主作风,对培养职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也大有裨益。因此,支部书记应通过榜样的作用去影响学生,激发他们的集体认同感。其次,善于及时发现、重点培养、大力宣传,并保护支部的先进典型,可使激励由表及里、由点到面收到最佳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