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悲剧前知识浅析雅斯贝尔斯的悲剧理论

2021-03-13 来源:步旅网
文化天地 罗冬:从悲剧前知识浅析雅斯贝尔斯的悲剧理论 从悲剧前知识浅析雅斯贝尔斯的悲剧理论 罗 久 、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雅斯贝尔斯是德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其悲剧从生存论上立论。雅斯贝尔斯在轴心时代的理论中 描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提出了中国缺乏悲剧意识的论断。轴心期中国历史丰富的精神气象为雅斯贝尔斯思 考人类文明的起源和未来提供了一个经典的意象,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可取之处,但并没有走出“欧 洲文化至上主义”的西方意识。 【关键词】轴心时代;悲剧意识;中国悲剧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志码:A 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这本著作中,雅斯贝尔斯对历 史的起源和历史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阐述,描述了人类历史 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期和科学技 术时代。雅思贝尔斯把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 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称之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 代”。在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所有的哲学流派,印度探究 了怀疑主义、唯物主义、诡辩派和虚无主义之内的哲学的全 部可能性;在希腊,出现了荷马、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等一 批哲学家。在轴心期,人们开始意识到整体的存在、自身和 自身的限度。人类开始体验到世界的恐怖和自身的软弱。面 对空无,人们开始力求解放和拯救并通过在仪式上认识自己 的限度,为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 雅斯贝尔斯的悲剧思想也是立足于生存论上的,超越是 悲剧的哲学意义所在,真正的悲剧是存在论的,悲剧英雄的 伟大体现在对悲剧命运的抵抗与斗争中。雅斯贝尔斯虽然对 轴心时期中国的思想给予肯定,但却认为此时的中国思想既 不是悲剧也不是史诗。雅斯贝尔斯曾提出骑马的民族易于发 展出悲剧的意识,原因在于马使人不受束缚享受自由,因而 人们能够更容易从中思考生存的意义。他把中国的这种状态 称之为悲剧前知识,典型代表便是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 这一神秘的玄学在印度为佛陀,在中国却由佛教转变为了伦 理主义。它看到了人类的痛苦、毁灭和死亡,但却认为悲哀 成为生长与没落、死亡与复活,以及迢递延续的无限循环的 一部分,上帝逝去又复还,一年四季就好像庆祝死亡与转生 的世界。 雅斯贝尔斯坚信只有西方才懂得悲剧,因为西方人依靠 寻找通过塑造世界本身的道路,努力使自己摆脱生活中的困 难去实现真理,通过理想获取动力。俄狄浦斯想要避免一切, 但却仍然在不所知的情况下犯下罪恶,其积极斗争体现在对 知识的不懈追求和对灾难性后果的无条件接受。这种作为与 不作为的行动差异在雅斯贝尔斯看来是西方和中国最重要 的区别,这种实存行动实质上在悲剧观中体现为超越的斗 争,斗争的行动可以使人灵魂生气灌注,这是一种精神上的 超越。 在对轴心期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发现雅斯贝尔斯是把中 国放在核心位置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正视,雅斯贝尔斯不可 能走出“欧洲中心主义”。雅斯贝尔斯说过,西方文化具有 延续性,我们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西方 拥有可靠的历史记载。而在东方,我们会发现,在亚洲实际 上找不到任何新东西。我们所遇到的细究起来其实我们都已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卜0279—01 经了解,只是再重新强调了一遍。雅斯贝尔斯说中国缺乏悲 剧意识,在不同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下有不同的解读,但根 本上依旧是中西悲剧观念本身的差别。 1918年,德・格鲁论中国一书《天下大同》中的一段话, 深深地影响着我,“大同是中国精神文化能发展达到的最高 点。能削弱它的力量和造成它衰落的是彻底的科学。只要科 学在中国认真培育的时代来临,在中国的精神生活中无疑将 发生彻底的革命,或者将使中国的骨架彻底脱节,或者使它 再生,然后中国将不再是中国,中国人也不再是中国人。中 国本身并没有第二套体系可替代旧的,结果旧体系的崩溃不 可避免地造成解体和混乱。总之,如果人类丧失道,在他们 最彻底地实践神圣的经典时,根据经典,灾难和衰亡也必然 降临,如果它在世界秩序中在劫难逃,那么可怕的破坏就将 纳入正常轨道,这样,中国古代大同文化的寿日便屈指可数 了。那么,至少不会让数百万民众随着大同文化的末日而一 起归于灭亡,这些人早已被外国势力置于不幸之中了。 雅 斯贝尔斯肯定了科技的重要性,轴心时期的中国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为人类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经典的意象。雅斯贝尔斯 对中国悲剧思想的解读,对人类文明的解读,其建设性是值 得世界去深思和研究的。 注释: ①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魏楚雄,俞新天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58. 参考文献: 【1】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M】.高湘泽译.袁义江校.1980. 【2】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魏楚雄,俞新 天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雅斯贝尔斯.悲剧的超越fM].亦春译.光子校.工人 出版社.1988. [4】陈少华.论雅斯贝尔斯的中国之思卟广东社会科 学,2001(5). 【5李明军,熊元义.王国维的中国悲剧观之演变Ⅱ]51.平 顶山学院学报,2014(1). [6]王芳恒.存在主义哲学与尼采哲学之关系考察田.贵 州民族学院学报,1994(4). 【7】马美宏.挫折与超越——雅斯贝尔斯悲剧哲学探究 卟江苏社会科学,1992(3). ・2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