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1. 化学进化观点
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漫长的化学进化过程,逐渐演变而来的。
原始大气层包含的气体:①水蒸气②氢气③氨④甲烷⑤硫化氢⑥二氧化碳。与现在大气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氧气。 2.
a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原始生命的摇篮是原始海洋。 b .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c.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4.独立体系不断完善,一旦它们能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便意味着原始生命诞生了。 5.米勒首创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S.L.Miller)进行了模拟实验,开辟了通过实验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径。 沸水相当于原始海洋,火花放电相当于闪电,密闭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冷却水模拟降雨过程,从取样活塞处取出的溶液中含有有机物即多种氨基酸。 (1)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 (2)他做出的假设是原 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 ; (3)他搜集到的证据是 实验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生成了原先不存在的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4)他得出的结论是 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出有机小分子。 6.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7.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利用简单的有机物,人工合成了组成生命的另一种很重要物质——核酸。
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动物的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 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英国学者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该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被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 长颈鹿的祖先有颈长和颈短之分。这是变异现象。
3. 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容易得到食物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有利的变异。 4. 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高处的枝叶,生存下来的机会就比较小,这是不利变异。 5. 环境的不断选择使颈长的长颈鹿被保留下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6. 由于生物的过度繁殖,使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为了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 7. 生存斗争包括: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 8. 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9. 人工选择: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 10. 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都是对野生动植物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举例:我国的花卉、金鱼等品种很多
重点:自然选择的决定因素是自然环境,而人工选择的决定因素是人。
1
11.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的结果.。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12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原因是过度繁殖;手段是生存斗争;基础是遗传和变异;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外在动力:环境的变化 13、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 十一、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内容 生命的起源 生物进化的原因 [2009年]
29.1965年9月,我国科学家首先在世界上成功地实现了人工合成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的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40.右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C.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2010年]
17.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视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B.伦敦桦尺蠖黑化现象是煤烟熏黑的结果
C.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是病原体对青霉素选择的结果 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因而颈和前肢都很长 [2011年]
33.按照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 ) A.原始大气 [2012年]
33.小明家一直用某种杀虫剂消灭蚊子,开始效果不错,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对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蚊子是活化石,适应能力特别强 B.这种杀虫剂使蚊子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C.这种杀虫剂的性能不稳定D.蚊子抗药性的增强是杀虫剂对蚊子不断选择的结果 [2013年]
34.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增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C.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z122--125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水分和土壤等;例如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探究的是光照因素对生物的作用(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还有兰花在春天开放。 黄粉虫幼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环境,是光对它的影响
水是一切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 光对植物有决定性的影响 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影响植物的生长、开花等
2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生物间即有互助又有斗争,不同种间的互助、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彼此依存。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 :如睡莲的根和茎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以满足呼吸的需要。仙人掌的叶退化可以减少水分散失的面积。
2 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在可生殖范围内,某生物的个体数量最多。 3 生物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 二.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1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2蚯蚓能改良土壤,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3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大气中的氧含量,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湿度。 4细菌等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尸体促进物质循环。 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每种生物都以不同的方式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举例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
2
B.原始海洋
C.原始森林 D.原始陆地
2009 3+0 2010 1+0 2011 1+0 2012 1+0 2013 1+0 合计 7 1. 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环境。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
(1)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 (2) 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的全部生物。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
(4) 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根据食性,可以分为三类: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5)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6) 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第二节食物链和食物网
1.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写法: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终点为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2. DDT是一种有机杀虫剂,极易溶于脂肪。一旦被生物吸收,就难以分解,会不断积累。
3. 生物富集: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
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
4.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5.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网就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6.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 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 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 生产者 。 3.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
4.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起点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5.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6. 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
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能量流动方向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高级消费者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例如 在绿色植物→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猫头鹰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绿色植物___Kg。至多需要消耗绿色植物___Kg(X×20%×20%=1Kg x=25Kg y×10%×10%=1Kg, y=100Kg)
有一食物网如图1所示。假如猫头鹰的食物2/5来自兔子,2/5来自老鼠,其余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要增加20g体重,最多消耗植物多少克?消耗最多按最低效率计算兔占80g鼠占80g蛇占40g最多要消耗植物800g最多要消耗植物800g最多要消耗下一营养级400g
鹰20g最多要消耗下一营养级200g总共最多消耗植物5600g最多要消耗植物4000g3
关于能量流动计算规律总结1.正推类型:A B C D若A总重1000KG体重,至少(或最多)能使D增重多少千克?解题思路:至少按最小效率(10%)计算最多按最大效率(20%)计算2.逆推类型:A B C D若D增重10KG,至少(或最多)消耗A多少千克?解题思路:至少按最大效率(20%)计算最多按最小效率(10%)计算
3.上述能量传递效率是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比例,一般为10%—20%,若题目中给出具体值,则按具体值计算。若在食物网中有:A BC在计算时,应将B、C看做同一营养级来对待,流向B、C的总量占A的10%—20%A→B →C →D4 100kg植物AE能使消费者D最多增重多少kg、最少增重多少kg
7.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建沼气池
8.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就完成了一个
循环过程,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 物质循环特点:周而复始的 9、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5
都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是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过程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类型
1. 自然生态系统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
2. 陆地生态系统又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多种类型。 3. 水域生态系统又可以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4. 在自然条件下,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尤其是温度和降雨量,决定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类型。
5.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6. 草原生态系统以草本植物为主。草原能调节气候、防风固沙,还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7. 人工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农田、人工林、人工草场、鱼塘和城市等。
8. 农田是栽培某种作物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会退化。
9. 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不能给居民和某些动物提供足够的物质和能量,所以对其它生态系统具
有很大的依赖性。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 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能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调节方式----自我调节机制。
4
2、调节能力
(1)一般地说,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 (2)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外来干扰超出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遭到破坏。
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根据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以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目的 十二、生态系统 [2009年]
5.(10分)下面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由 条
食物链组成。该食物网和 一起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2)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正常情况下,图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这是因为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 ,上一营养级只能把其获得能量的 传给下一营养级,由此可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 (4)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 之中。其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 能力。
(5)若该生态系统受到DDT污染,则在图中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 。 [2010年]
20.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全球瞩目,“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②减少大气中的CO2 C.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4.(8分)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化农业,下图是生态农业模式图之一,请分析作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图中的食用菌属于 者。 (3)从食物关系看,在此生态系统中具有 条食物链。 (4)该生态系统的自动 能力较小,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生物各类少, 简单。 (5)该生态农业比传统耕作农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能量角度看,是因为① ② [2011年] 34.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B.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是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的
C.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也能较快必得 D.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 44.(7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全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
(2)图中的①是指 (填生理过程),完成过程①的生物是 。 (3)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是从 到 。
(4)近些年全球气候呈现变暖的趋势,这与图中 (填序号)过程加强有关。
(5)低碳生活意味着低成本、低消耗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从低碳生活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多吃 食物。 A.甲 [2012年]
B.乙 C.丙
D.丁
内容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2009 0+10 2010 1+8 2011 1+7 2012 0+8 2013 0+8 合计 43 44.(8分)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对秸秆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包含 条食物链。蛇能获得最多能量的食物链是 。 (2)家畜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 营养级。 (3)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食用菌属于 。
5
(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 开始。一般情况下,随着营养级的升高,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这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若制止人们捕杀蛇,发现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试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原理是:该举措可以 。 (5)与该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很大,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 。 [2013]
43.(8分)下图为渤海生态系统简化食物网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 ,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 和 。
(2)图示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有 。
(3)若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食物1∕2来自浮游动物食性鱼类,1∕4来自虾蟹类,1∕4来自底栖动物食性鱼类,则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能量每增加1千焦,最多消耗浮游植物 千焦。 (4)2011年渤海湾发生严重溢油事故,原油中的有害重金属如镍、钒、铅等进入此生态系统,通
过 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 。事故对渤海湾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附加: 在一片水稻田的生态系统中,昆虫以水稻为食,青蛙以昆虫为食。三者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图中各长方形的长度分别表示上述三种生物的数量,长方形越长,表示该生物的数量越多。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生物:A ;B ;C 。(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
(3)如果大量捕食青蛙,该生态系统中数量会明显增加的生物是 ,明显减少的生物是 。 一、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 生物多样性的构成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生态系统。 2、 生物多样性包括 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物种的多样性 我国的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种类总和居世界第三位。 我有有“裸子植物之乡“的美誉。
脊椎动物中的鱼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种类都位于世界前列 我国特有的种类:大熊猫、白鳍豚、银杉等 我国古老的种类:银杏、鹅掌揪、扬子鳄等
(2)遗传的多样性:也叫基因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使用价值
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1)、主要原因: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2)、其他原因:人类活动,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开垦草原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城市化建设 环境污染、酸雨以及外来物种入侵。 2、保护对策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就带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四、发酵技术
1、乳酸发酵 (1)概念:利用乳酸菌对某些食品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一种技术
(2)原理: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的条件下大量繁殖 ,将葡萄糖生成乳酸 (乳酸菌)乳糖——————→乳酸
40℃、无氧
(3)应用:制作酸奶、酸泡菜、酸黄瓜、奶酪等
2、酒精发酵 (曲霉、毛霉 ) (酵母菌) 淀粉———→葡萄糖— —→酒精 30℃ 无氧
(1)概念:酵母菌的发酵作用。 (2)原理: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糖转化成酒精。 (3)应用:酿酒 注:1、白酒的酿制首先要用霉菌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然后再用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
2、白酒的酿制过程中要先通入空气,是为了让酵母菌大量繁殖,以后再隔绝空气,是为了让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五、食品贮存
1、原理 (1)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2)贮存原理: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果蔬冷藏降低呼吸作用
2、方法 (1)传统方法:盐渍、糖渍、干制、酒泡 (2)现代方法: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6
第七单元生物技术
第二章现代生物技术 第一节基因工程 1、基因工程原理
各种生物的DNA在组成方式上是相同的,遗传密码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是相通的,一种生物的基因在另一种生物体内同样可以得到表达。 (1)概念: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
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巧妙的进行拼接组装,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从而改变其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我们多需要的新品种。
(2)转基因生物:含有非自身基因的生物
(3)举例:把美洲拟蝴蝶鱼的抗冻基因转入番茄细胞中,获得转基因抗冻番茄
2、应用 (1)定向改良作物和家畜品种①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如抗虫棉②转基因技术也可以用于改变作物的营养成分。如把豆科的蛋白基因转移到马铃薯细胞中,培育富含蛋白质的“马铃薯”。 (2)生产某些药物
3转基因工程的优点:冲破物种间的鸿沟,使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生物间也能进行基因交流,为人类创造了许多生命的奇迹。
4 转基因工程的安全性:为了控制基因工程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了一些生物技术安全方面的法规和条例。国际经济与合作组织在1992年签署的两个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生物多样性公约》,均专门提到生物技术安全问题;我国在2001年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条例》。。 七、克隆技术
1、原理: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叫做克隆,属于无性生殖 “多利”的遗传物质来自单一的亲本,它几乎就是其原本个体的复制品
2、应用(1)快速培育具有优良品质的作物和家畜品种 (2)用于药物生产 (3)为拯救濒危动物开辟新途径。 3 2001年11月25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克隆出人类胚胎。 2002年2月,英国政府对克隆人类胚胎亮起了绿灯。
重点:有性生殖能够丰富后代的基因组成,增加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而克隆人却是基因的单性复制,这会导致遗传上的退化。 十三、生物技术 [2009年]
30.中国科学院上海遗传所和复旦大学合作,已培育出5只含有人体某种基因的羊,这些羊的乳汁中含有能治
有性生殖的(亲代是两个),既遗传又会变异;而无性生殖的(亲代只有一个),遗传物质来自单一的亲本,这几乎是亲本的复制品。
内容 基因工程 克隆技术 2009 1+0 2010 2+0 2011 1+0 2012 1+0 2013 1+0 合计 6 疗血友病的珍贵药物。这一成果的取得利用了当今全球普遍关注的哪项生物技术 A.转基因技术 B.组织培养 C.杂交 D.克隆技术 [2010年]18.科学家将一只苏格兰雌性白脸羊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到黑脸羊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植入另一只黑脸羊的子宫内,该黑脸羊产下的小羊的脸色和性别分别是 A.黑色 雄性 B.黑色 雌性C.白色 雄性 D.白色 雌性 19. 科学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创立了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
A.定向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B.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C.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D.定向提取生物体的DNA分子 [2011年] 35.从生殖方式的角度来看,“克隆”实际上属于( ) A.无性生殖B有性生殖 C营养繁殖 D孢子生殖
[2012年]34.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的生长激素的生物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组织培养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细胞核移植技术 [2013] 35.目前人们不能完全接受转基因食品的主要原因是( )
A.转基因食品的质量差 B.担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C.转基因食品的味道不好 D.转基因食品营养物质含量低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