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学院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研究——以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为例
2021-07-21
来源:步旅网
◎讲师论坛 琼州学院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研究 以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为例 ■张艳军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在我国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进程中提出来的。它主要从社会需求的 角度来考量本科院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着眼社会对音乐人才的实际需求,本文首次提出应用型音乐人才应该 具备:“唱,奏、舞;教 排,创”的复合音乐能力。还结合琼州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 革措施。 【关键词】:本科院校;应用型音乐人才;人才培养;音乐学 琼州学院是一所省市共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为应用型 大学,着力为海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与其它地方本科院 校相同,它是我国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即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 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近年来,这类院校通过整合、新建等措施 扩大了占地面积,在校学生数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基本符合了大众 化教育的要求。但是,也带来了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体 现在就业率和质量偏低。其原因在于,大众化教育仅停留在形式与 规模上,没有在培养内容上得到真正的体现,导致教育过程与社会 需求不接轨。在这种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 为讨论的焦点。 一共中央、国务院2OlO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2OlO一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之后,没有根据最新《纲 要》精神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大部分教师没有亲身经历过培养应用 型人才的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摆脱精英教育的影响,新的应用型 教育模式正处在进一步的探索阶段。基于此背景下本校的音乐学专 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如下: (一)本科专业开办时间晚、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艺术学院2004年开办音乐教育专科,2007年升格为音乐学(教 师教育)本科,同时面向全国招生。招生人数从最初的40多人,发 展到现在的1 lO人左右。大部分学生报考本专业的理由是,艺术类专 业文化课要求低。这就造成学生入校前的音乐学习经历差别很大, 以及掌握音乐知识的能力良莠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在高考前 突击学习了几个月,只会唱一首歌或只会演奏一首曲子。仅有个别 学生有过从小学习音乐并一直坚持下来的经历。 ,应用型人才的概念 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即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界定 具备某种能力的“人才”。在培养人才之前,首先考虑的是,社会 所需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指标。然后,大学才根据这些需求指标进 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应用型人才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实践操作能力 强,适应工作环境快,具有一定的创造力。正如潘懋元教授所讲: (二)学生就业意识淡薄、入职前无充分准备 学生入校后不考虑入校前的音乐专业水平以及学习音乐的时间 经历等情况,过早的确定专业方向。大学四年里只是单一主攻声乐演 唱或钢琴演奏,没有考虑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能力要求。所学知识或所 具备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标准和多样性无法接轨,导致毕业生学 无所用,胜任不了用人单位的工作。由于对就业形势不了解,毕业之 际仓促面对就业市场,出现了对应聘岗位期望值过高的情况。在应聘 中小学教师、公务员等事业单位岗位失败后,才愿意面对私立学校或 其它与音乐有关的工作岗位。由于不能够正确估计自身能力与社会需 求之间的关系,使大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失去了信心。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 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 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u =.应用型音乐人才的界定 在界定应用型音乐人才时,还是先从社会需求入手。目前社 会提供给音乐人才的岗位有:中小学音乐教师、各级音乐表演者、 社会音乐培训班教师或管理者、琴行员工、街头艺人、演艺公司组 织或策划人、酒吧音乐人、企事业单位文艺骨干、电(视)台音乐 编辑、音乐制作、调音师、录音师、以及文化旅游领域的文艺表演 者等。这些职业需要的都是“多能一专”的复合型音乐人才,需具 (三)课程表被固定 学习被计划、因材施教难实施 第一学年开设的“基础乐理”以及“视唱练耳”采用集体授课 备一定的表演能力,即:唱歌(唱)、乐器演奏(奏)、舞蹈(舞) 等;并且具备一定的教学、组织、创作等能力,如:运用科学的方 法传授(教)音乐知识,编排(排)中小型集体文艺节目(如:合 唱、乐队、伴舞等),以及创作(创)简单的音乐作品等。总而言 之,应用型音乐人才应该具备“唱、奏、舞:教、排、创”的复合 能力。 的形式,无法照顾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进度。因为有的学生“基础 乐理”可以免修,而有的学生连五线谱都不懂。这种统一时间、进 度、地点的教学效果就是:到大二,相当一部分学生听不懂“和声 课”。“视唱练耳”课的情况也是如此,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入校前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培训,视唱基础几乎为零,在这样的情况下, “视唱练耳”盲目的采用“固定唱名法”,在短时间内无疑给学生增 加了学习的难度,并且没有真正的实用性。这样四个学期过后,大 部分学生视唱视奏能力仍然很低。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不 了,为后续课程,如“曲式分析”、“作曲理论”、以及“即兴伴奏” 等课程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琼州学院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我院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2004 年12月29日由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 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制定的。在中 -EⅡ黄河之声2o13年第4期 投稿热线:01 0-6358573f\B35830I 3 投稿邮箱hhzBzzs@8iaa COITI 由于公选课、必修课所占比例过大, 导致每学期的课程表实际上是固定的,那些 少量的选修课的选择空间,甚至被指定开设 利走上社会服务于大众,并有良好的发展空 成绩。这样程度好点的学生就可以直接选择 高级课程,程度低的学生也有选择初级课程 的权利。一方面缓解了教师不好安排教学进 度的问题,另一方面把进度控制权交给了学 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间,是高师音乐教育面对的重要课题。’,【2_ 围绕这一课题,本文作者在探索阶段首次提 出应用型音乐人才应具备“唱、奏、舞”, “教、排、创”的复合能力。下面就在此基 选修课所代替。本来二十门选修课的选择空 间,结果被指定本学期只开几门,学生不选 也不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 主学习的能动性,又回到了“填鸭式”的教 学模式。 (四)实践教学少.理论课程多 i0级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 置部分规定,学生本科四年需要取得17o个 学分才算修满学分。笔者做了一下统计,其 中包括声乐基础、钢琴基础和其它所有实践 课程或环节在内,学生大学四年总共才需修 34个学分,只占总学分的20%左右。这就是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在实践课程本来就很少的情况下,一 些实践性的课程没有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操 作能力,如“合唱与指挥”课过分注重学 生唱合唱(唱),忽略了培养学生作为指 挥编排(排)合唱的实践能力。而在《方 案》里规定“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 法”(教)应该开够6个课时,但是在我院 制定的培养方案里却只有2个课时,造成学 生在校缺乏教学实践和学习相关实践知识 的机会。“声乐”(唱)“钢琴”(奏)等技 能课程却过分追求专业性,从而忽视了学 生的入校水平和将来就业所需的复合音乐 能力的培养。“曲式分析”“和声”“作曲” 等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音乐综 合能力与知识全面。但是,由于基础课程 不过关,到高年级即使学生想学,却已 经听不懂了。老师讲的深入了,学生觉得 太深奥,讲的浅显了,教师完成不了教学 计划,学生完成不了规定的学习任务等问 题。关键是这些较高深的音乐知识,在用 人单位来看,实际运用的机会甚少。 (五)配套实验室 实验设施不完备 目前配合“唱、奏、舞”的实验室基 本齐全,但是对“教、排、创”的实验室还 不够完善。如,没有教学法实验室和乐队排 练实验室,音乐制作实验室的设备还不能够 完全满足教学要求等。 四.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的改革措施 目前,关于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的课 题还在进一步的讨论中,正如杨国立所讲: “如何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 的现代化教学理念,把音乐教学模式、课程 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学生就业、发展相链接, 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音乐人才,让学生顺 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更新观念,调整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要求 各高校“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全面 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 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 准。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体系,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 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及“加大应 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力度。” 与此同时我校也提出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定位,“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 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牢、应用能力 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 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 人才。”原来依据教育部《方案》制定的音 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一 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 作者”,应该依据以上文件精神进行修改, 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唱、奏、 舞;教、排、创”复合能力的高级应用型音 乐人才。 (二)尽早提供就业指导课程 学生入校的第一天就应该明确学习目 的,即就业方向。通过讲座、参观等形式, 宣传介绍社会给我校音乐专业学生可能提供 的就业岗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有针对性 的学习态度。每学年均提供到实验基地参 观、学习的机会,不断拉近教学与岗位之间 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 生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如计算机、外语、 导游证、驾驶证等。 (三)提供学生自己计划学习进度的 空间 对音乐理论课程、音乐技能课、音乐 实践课程采取主题多样化,任课教师多元 化,学生自主选课,自主计划学习进度的办 法。尽快形成“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自主学 习模式。”拿“基础乐理”课举例说明:每 学期这门课可由两个以上的教师同时开设, 且进度分I、II、III、IV个级别。学院只是 总体规定进入大三之前必须拿NIV级的合格 (四)增加排练能力的训练。汇报演 出以学生为主 《意见》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对于本专业来讲,应该增加学生自主进行乐 队、合唱等集体节目的排练环节,增加教学 法课程的课时。定期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汇报 演出,使每个学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让 学生自编、自导、自C'14,型音乐剧,以便适 应社会对音乐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在实践过 程中培养学生多能一专的社会服务能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及设施,尽 快完善相关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使“唱、 奏、舞;教、排、创”的训练有充分的活 动空间。 (五)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应用型人 才音乐复合能力的培养 音乐技能课,如声乐、钢琴等,是本 科院校音乐专业的技能课程,一直沿用音乐 学院的教学方法,将演唱和演奏的技术能力 以及对音乐作品的处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 容,模糊了培养音乐表演人才和音乐应用型 人才的界限。所以,应该强调学生对初、中 级音乐作品的学习,并且把这些作品作为排 练和教学的内容,即在实践中深入学习掌握 音乐作品。 我国参与合唱活动的人数居世界第一 位,社会对能够胜任合唱排练的人才需求量 大。可以在教学中,把喜闻乐见的群众合唱 曲目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声乐教学不能 只以美声、民族唱法作为学习内容,还应该 顺应社会需求,增强对流行唱法的重视。钢 琴学生不能沿用专业音乐学院的方法教学, 即重点学习巴洛克、古典、浪漫、现代时期 的作品。针对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的目的, 应该注重中国作品的学习,如《浏阳河》、 《茉莉花》、《晚会》、《晓风之舞》、《二泉 映月》、《夕阳箫鼓》、《百鸟朝风》等。同 时,还应该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为以 后更好的胜任用人单位的各种需求打下扎实 的基础。 (六)根据市场需求增设新的课程 市场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往往是多样化 的,高校应该根据这一特点及时调整开设的 新的课程,如流行音乐方面增设流行音乐演 唱和音乐制作,调音课程和舞台策划等课 黄河之声2ol3年第4期田 ◎讲师论坛 建国后阮独奏作品的创作发展概况 ■祝杭红 【摘要】:建国至今,阮独奏作品的创作经过了改革探索初期、繁荣创作期.多元化创作期三个阶段,逐步从伴 奏乐器成为独奏乐器。本文以建国后的阮独奏作品创作为主要阐述对象,对其发展及特点进行概述。 【关键词】:阮;独奏作品;发展;创作 阮,作为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源 于秦汉,兴于魏晋,盛于唐宋,衰落于明清。在历史上曾有不同的 名称,如琵琶、秦琵琶、汉琵琶、直项琵琶等等,直到唐朝武则天 时期,为区分由西域传入的曲项琵琶(今天的琵琶),人们把晋“竹 林七贤”中的阮咸所使用的琵琶命名为“阮成”(同时又称为月 低阮),并为改革乐队中的系列阮创作和改编的试验音响的作品,如 以系列阮演奏为主的《笙阮六重奏》(用柴可夫斯基的《小骑兵与 木偶兵》钢琴小曲配器),但是没有创作独奏曲。而中国广播民族 乐团的王伸丙先生,在张子悦先生研制的“张氏系列阮”基础上将 面板上的月牙音孔改为圆形音孔等改良,成功研制出新一代的阮并 参加1956年的全国第一届音乐周中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举办的改革、 改良民族乐器展览,得到行内人士好评。阮乐器的改革成功推进了 阮独奏曲的创作。为了阮乐器的推广,王仲丙先生编创了《瑶族长 鼓舞》、《引水上山坡》、《不唱山歌心不爽》(后改名为《山歌动心 琴),简称“阮”,而流传至今。阮虽然在魏晋至唐宋一千多年的历 史中曾涌现出多如繁星般的演奏名家,留下很多乐谱。如:宋代郑 樵《通志.秘书目》一书中记载的就有蔡逸撰《阮成谱》一卷;未著 撰人的有《阮谱》一卷、《阮咸谱》二十卷、《阮咸弄调》二卷、 《琴阮二弄谱》一卷等等。但是这些曲谱都已失传。在明清阮只是 作为伴奏乐器存在,在乐器工艺与演奏技法较唐宋盛期有明显衰 落。将故宫博物馆收藏的清代阮与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唐代阮相 比较,可以直接观察到阮乐器的退化:音箱缩小、音柱只有8个、四 条弦定为双弦同度实际只起了两条弦的作用。这样的阮音量变弱、 音域变窄,无法担任独奏。阮的真正发展是在i949年建国后,随着 阮乐器的改革成功才出现阮独奏曲的形式,阮这个乐器才从幕后走 到前台真正被世人所熟知。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阮的独奏曲目创 作也从最初的简单移植发展到流行与传统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多 弦》)、《拉萨舞曲》、《秋思一忆甲子》、《流水颂》等大阮独奏作品 广为流传。这些乐曲不仅改善提高了阮的演奏技巧和水平,还使阮 从原先的伴奏乐器变成独奏乐器真正被世人所熟知。 2.阮学科的专业建设下的繁荣创作时期。 8O、9O年代阮独奏曲目创作十分繁荣,这与专业院校阮专业 学科的设立密切相关。由于阮以前是以伴奏形式为主,并没有专业 的演奏员,随着阮的乐器改革成功,阮在民族乐队中的地位日趋提 高,各大文艺团体急需从事阮演奏的专业人才,这促使了阮专业学 科的成立。从I978年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率先设立阮专业 后,各大音乐院校都成立了阮专业学科。随着学科的建立,需要大 量的阮独奏曲目作为教材使阮进入正规、系统、科学化的专业人才 培养领域。由于阮曲谱在古代已经流失,需要大量新创作的独奏曲 目来进行教学,因此出现了林吉良、宁勇、刘星等优秀的阮演奏家 自己创作曲目并进行教学。他们创作了大量阮独奏乐曲,为阮的专 业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如1983年4月林吉良先生在人民音乐出版社 重创作思维构成多种创作题材、体裁、创作手段极好地促进了阮演 奏技法的发展,推进了阮作为专业学科的发展。因此,笔者将建国 后至今近六十年的阮独奏作品创作发展概况进行梳理,希型能对阮 学科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从历史背景看阮独奏曲目创作发展历程 建国后的改革探索初期 1、早期因为阮作为伴奏乐器存在,琴在形制、声音上有很大缺 陷,很多音乐家为此动了很多脑筋。早在上个世纪3O年代“上海大 同乐会”的郑觐文先生就仿古代阮对阮进行了改革,并且应用于 出版了中阮独奏曲《赞歌》,这是第一首正式出版的阮独奏乐曲,而 后他创作了大量阮独奏作品收录在《林吉良阮拨弹法》与《林吉良 阮曲集》两本书中;宁勇先生1982年在其毕业音乐会上演奏了其创 作的大阮独奏曲《丝路驼铃》,后创作了《望秦川》、《蓝关雪》等曲 目收录在《长安古风阮曲二十首》,还出版了《阮演奏法》《宁勇阮 《春江花月夜》的合奏曲中:5O年代当时还在中央音乐学院就读的 张子悦先生研制了第一代的“张氏系列阮”(小阮、中阮、大阮、 程,开设钢琴调律、乐队伴奏等方向。上海专家曾讲:“毕业生就 业工作呼唤通用人才、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学校课程设 工作浅析[J].艺术教育,1996,4:19 置……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 教,2009,1:7-10. 作者简介: 张艳军,男,出生于1973年7月,籍贯:河南安阳;民族:l7又;学 历:博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单位:琼州学院 (三亚校区)艺术学院。 [2]杨国立.高师音乐专业教育与学生就业、发展之链接[J].艺术 教育,2004,2:36. [3]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办公室供稿.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 (本文被评为海南省高等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2年优秀教学 研究论文二等奖) (琼州学院艺术学院) 田黄河之声20l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