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本评价

2022-05-14 来源:步旅网
对《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 教师指导手册》(中班 下册)的

评价

教科09级学前教育 刘璐 2009050424

《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 教师指导手册》(中班 下册)(一下简称《手册》)是一本单元主题活动设计,其中包含了五个单元主题活动,分别为“我真能干”、“桥这一家子”、“花儿朵朵”、“我想飞”和“花木兰”五个主题。

单元主题活动是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组织教育活动。目前,单元主题活动更是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形式。下面,我将主要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幼儿园课程目标以及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组织这三方面来分析评价这本书。

一、目标的评价

(一)概述

1996年3月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其身体和谐发展”。2001年6月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把幼儿园的课程分为健康、社会 、语言、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有明确的目标。

幼儿园课程目标与中小学课程目标相比,更具有整合性,目标对幼儿更具一般发展性。

幼儿园课程目标确立的基本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和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根据以上三个依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则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现有水平以及社会生活需求,更多地去关注学科知识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能促进幼儿那些方面的发展。

在《手册》中,其课程目标基本是符合三个依据的。书中的课程目标均遵循了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他们的现有水平,联系幼儿社会生活实际,以促进幼儿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

(二)目标的结构与层次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布鲁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曾以儿童身心发展的整体结构为框架,为教育目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比较规范、清晰的形式标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类。而且每一类又按其性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分为若干层次。

《手册》中所制定的每一个活动目标便是根据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来制定的,不仅包含了这三个方面,而且做到了循序渐进。《手册》中后期活动的目标难度叫前期活动目标难度要高,这说明在制定目标时是随着幼儿的发展而逐步提升的,在幼儿达到第一层之后再提第二层的目标,以此循序渐进。

(三)目标的表述

《手册》中的所有的目标均是从幼儿的及角度来表述的,这样可以促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学什么”与“怎么学”,关注有人的学习方式,关注幼儿学习的效果,促使教师更多地“以学定教”,避免单纯的“以教定学”

《手册》中,多用“能…….”、“知道……”、“会……”等形式的句子表达认知、动作技能上的目标,多用“乐意……”、“享受…….”、“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等类似的句子来表达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每一个具体活动都包含着行为目标与一般性目标。因此,《手册》在课程目标制定上做到了明确行为目标与一般性目标这一前提。

而且,《手册》中目标表述均简单、明确、明了,没有冗长拉杂。

(四)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手册》中的目标覆盖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方面,注意要培养、发展幼儿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2.系统性原则

这一原则在《手册》中体现并不明显,可能是因为是单元主题活动的缘故。但是在每一个单元中,还是注意到前后的衔接、巩固、提升,例如在“桥这一家子”这一主题中,从一开始的“关注生活中的桥的形态与作于”到“对桥的功能和意义有更深的体会”再到“进一步理解桥的意义”,从认识桥到初步的知道一些桥的科学原理再到自己设计并造桥,这些目标都是逐步巩固、提升的,他们之间存在着衔接关系。

3.可行性原则

《手册》中的目标是符合可行性原则的。虽然有些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一起来做是可以实现的,例如在“假如我会飞”这一活动中,要“幼儿大胆想象和参与创编‘假如我会飞’的诗歌或散文”,中班幼儿语言在语言方便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但是还没有达到能想象画面没有表现的情节、对话的程度,所以这一目标是很具有挑战性的,但是,如果教师引导幼儿联想已经接触过的关于飞的经验,集合幼儿集体的想象,让幼儿集体来完成,而不是让幼儿单独来做,还是能实现的;另外,一些科学原理方面的目标看似困难,但是并未要幼儿真正掌握科学化的物理或者其他方面的知识、概念,而是让幼儿通过感性的观察体验来接触、认识。

4.时代性原则

《手册》亦涉及到对时下的超级模仿秀、人行天桥、外星人、“神州六号”等较为“fashion”的事物或现象的初步了解

5.缺失优先原则

缺失优先即是说幼儿理想的发展所需的、现实又特别缺乏的品质提供学习经验。

《手册》中目标提出的乐于分享、关心他人、互相帮助等都是属于缺失优先的原则,而且这些内容在本书中多次被提出,反复培养、巩固。

二、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的评价

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和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1

1

: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96

幼儿园课程内容必须涵盖知识、态度、行为三方面的内容,缺一不可。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是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组成部分。具体说来即是: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

从《手册》的内容来看,每一个单元都包含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在“我真能干“这一单元中,就有单和双、日用品的分类、植物的生长等基本知识,也有运动、用筷子、做小主人等基本行为,还有有勇气、懂得关心他人、交朋友、好奇等基本态度。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类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在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手册》中提供的都是单元主题活动,并没有明确地显示出是属于哪一个领域的活动,但是在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就是有所侧重的。例如“我想飞”这一主题中,“谁会飞“、“小鸟醒来了”等活动侧重艺术领域,、;“会飞的音乐盒”、“开飞艇的小熊”等活动侧重语言领域;“天外来客—外星人”、“看谁飞得高”等活动侧重科学领域。 而且,虽然每一个活动各有侧重,又并不是单一的属于某一领域的活动,也穿插、融合了其他领域的内容,例如社会、健康领域的内容就在每一活动中有所体现。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课程内容是实现可课程目标的手段,内容必须紧紧围绕目标来选择,否则将会偏离方向,造成课程的无效。

《手册》中虽然提供的是单元主题活动,但是大部分主题还是遵照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普遍目标来选定,是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顺应中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内容。

再者,《手册》中的课程内容全面,不但包含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内容,而且每一方面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的内容也样样具备。这一点我在讲述内容的范围时便已阐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手册》在课程内容上还注意到了再全面的前提下,要有优先。我们知道,4—5岁的幼儿个性越发张扬、膨胀,他们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创造意识会逐渐凸显;他们乐于与他人交往,却有常常苦恼于交往中的纷争;他们乐于为他们服务,但又缺乏恰当的表达方式。学会与人交往、乐于为他们服务等内容都是幼儿理想发展所需的,也是他们所缺乏的,因此,根据中班幼儿则以心理特点,《手册》选择了“我真能干”这一主题,围绕“我自己”、“我在集体中”、“我在家里”三个层面逐步开展。

2.适宜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是在园幼儿的课程,幼儿的特点、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其课程内

容不用于其他任何教育阶段。一方面要适宜幼儿的需要,一方面要促进你幼儿的发展。也就是说“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2。就课程内容而言,我们认为在“最近发展区”的内容是适宜的。

《手册》中的课程内容是基本符合这一原则的,例如创编歌词、设计风筝、学会做简单的实验等内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但是并未超越幼儿现有水平很多,在幼儿动手动脑、努力思考后是可以掌握的内容,也就是是最近发展区的内容。

3.生活化原则

幼儿的学习特点是以无意学习为主,直接学习,其认识依赖于他们亲身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因此,在选择课程内容是,就要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让他们可以较容易地感知事物的特征、理解一些规律,进而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获得基本态度、基本行为方面的发展。

“我真能干”这一单元主题活动课程生活化很好的例子。幼儿呱呱坠地来到世间,从牙牙学语、蹒跚踱步、感受家人之爱,到琅琅趣语、一路小跑、感受与同伴之情。伴随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他们的各种意识都逐渐突显出来,让幼儿从他们自己、他们在集体中、他们在家庭中,这些他们所处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去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初步地学会自我保护,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做一个小主人,学会用筷子等等,这些幼儿生活中及其熟悉但自己又不太能做到的内容正是很好的幼儿园课程内容。

4.兴趣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基于幼儿学习成效的一种考虑。如果幼儿的兴趣与教师所选择的内容相一致,兴趣就会大大促进内容的学习。

《手册》中的“我真能干”、“桥”、“花”、“我想飞”、“花木兰”这些内容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而且,根据这些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拆分为多种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进步。

5.基础性原则

正如新《纲要》所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事实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幼儿课程学习的就是最基础的东西,例如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的欲望和能力、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 而且,基础性原则还必须涵盖课程内容的文化性,课程内容应反映和传递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手册》是做的比较好的,每个主题下的活动均注意到了这一原则,并未过高地去要求幼儿,同时,我认为最好的是做到了反映和传递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例如,在“桥这一家子”这一主题中,就有“赵州桥、茅以升、鹊桥”等蕴含中国特色文化的内容;再如在“花儿朵朵”这一主题中,欣赏古诗、中国民间刺绣等活动;又如最后一个主题“花木兰”,更是囊括了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其中。这些活动既蕴含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并未要求幼儿真正去掌握这些较为困难的东西,只是让幼儿去欣赏、感受,能喜欢上我们中国的优秀文化。

2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6.兼顾“均衡”与“优先”的原则 课程内容的“均衡”,值得是构成课程整体的各个部之间的比例要适当。这就要求没想课程目标要有相关的内容与之相对应,以保证它的实现。例如“寻找春天的花”这一活动,其目标为“感受大自然中的春天气息;观察花朵多姿多彩的形态”,其内容为“教师和幼儿一同到户外观察,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各种现象等,然后带领幼儿去寻找春天的花,请幼儿找出自己喜欢的花做朋友。” 不难看出,活动的内容是与目标相对应的。 其次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比例要恰当。 《手册》中五个主题 的内容均各有侧重,且每一主题活动下的具体活动中也安排有各个领域的活动,并未出现单一方面的内容。

所谓“优先”指课程设计者对某些内容和活动(包括媒介)作价值比较,决定是否纳入课程及其比重和先后秩序。例如“桥这一家子”这一主题中,“各种各样的桥”占的比重最大,且由于这是最基础的内容,所以放在最前面;其次才是了解一些“桥的道理”,且对于幼儿来说了解桥的科学原理并没有太大必要,只是粗浅地感受一下,所以这一部分所占比例最少;最后一部分为“我心中的桥”,这一部分作为整个主题的提升部分所以放在最后,这一部分重视让幼儿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与创造,因此,比上一部分所占比例更大。

(三)课程内容的组织

1. 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① 连续性

这是指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操练同样的技能。例如《手册》中语言能力方面的训练上,就注意到不断鼓励幼儿去表达、表述。

② 顺序性

这一原则强调的是后续的学习与先前的经验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桥这一主题中,这一原则就体现的很明显,先认识各种各样的桥,再来了解一些桥的原理,最后再升华到幼儿自己的感情、设计桥、造桥上面。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以前期的经验为基础来进行后续的学习。

③ 整合性

这一原则是指加强课程内容之间、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经验之间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帮助儿童把从各领域学到的知识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其目的在于加强儿童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手册》中的每一个主题都是分成了三个部分的,而且最后一部分都是安排的要求将前两部分所学内容运用起来的内容,这就充分体现了内容组织的整合性。

2.课程内容组织的方式

《手册》中均为单元主题活动,并没有明显的某一领域的活动,采用的都是横向组织法,即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已有的经验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帮助儿童统整和贯通知识与经验。

三、单元主题活动的评价

我们知道,所谓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

择的主题组织教育活动。设计单元主题活动首先就要选定主题,然后确定主题目标,再设计单元活动内容。

在选定主题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影响因素,一个是给主题定名。 影响因素主要有:儿童、主题自身特点、教师、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已经开展过的主题、学科知识。 我这里主要从第1、2、6点来谈。

不难看出,《手册》中的五个主题都是幼儿感兴趣、已有一定经验、生活、需要的东西;且所选的主题均有其教育价值在其中,每一个主题所涵盖的教学内容也比较丰富、全面;另外,在《手册》的活动中,并未弃学科知识于不顾,而是使其保持在隐性地位上。例如每个主题中的仍涉及到科学、数学、社会等方面的活动,但并不明显表示这就是一个某一学科的活动。

《手册》中做的很好的一点便是主题命名。主题名称其实很重要,既要避免过于成人化,又要便面过于平淡,要让幼儿感兴趣、熟悉、喜欢、易记,容易让幼儿感觉到自己与这个主题是有关系的,是自己的事,而不是老师布置的任务。例如《手册》中的“我真能干”、“我想飞”等等。

在确定单元主题互动目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分析主题潜在的多种价值,包括教育价值与发展价值,例如“我想飞”主题,至少具有三方面的潜在价值,即科学、艺术和社会方面。在具体活动中,就可以以其中一方面为主、其他方面为辅,再综合考虑幼儿的兴趣与水平等因素,进而确定相应的目标。例如“我想飞”主题中的“绳子拉的桥”相应的活动目标为:知道用悬和拉的办法来造桥;享受想象和探究的乐趣。

在设计单元活动内容是,则要根据单元主题活动的目标、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等因素设计一系列活动内容。如“我想飞”主题,就围绕主题确定了谁会飞、我想飞、一起飞等三方面的内容。

四、总结

根据以上种种分析,我认为《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 教师指导手册》(中班 下册)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这本教材的课程从幼儿活动方式的视角出发,以幼儿为本,以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幼儿感兴趣、需要、可实现的、有挑战性的目标,以促进幼儿发展。

其课程内容选择上丰富、全面,符合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各项原则。 在课程内容编制上竭力避免明面的领域课程分割,采用了单元主题活动的方式,采用横向组织法。整体上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兴趣和兴趣的主题单元;具体下来,主题中的每一个具体活动不直接以学科或领域知识为线索,而首先以围绕幼儿这一课题可能发生的体验、探究和交往活动为线索来选择内容;同时,也兼顾每一个具体活动主要涉及的学科或领域的相关知识、技能。 每一个具体活动不是简单地对应于某一学科或领域的内容,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在不同层面通过幼儿的体验、探究、交往互动整合起来,避免了“拼盘”现象的出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