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升练(十一)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山西孝义摸底)老子的名言有“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治国如同烹小鱼,不能急,不能用大火,不能总翻个,要用慢火适当烹饪。这反映了老子( ) A.以德治民的思想 C.休养生息的思想
B.向往小国寡民的生活 D.反对社会变革和战争
解析 据材料“不能急,不能用大火,不能总翻个,要用慢火适当烹饪”即无为而治,故C项正确。以德治民是孔子(儒家)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老子的治国理念,不是老子的社会理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要用慢火适当烹饪”,并不等同于反对社会变革和战争,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9·湖南永州模拟)孔子曾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孟子也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董仲舒也认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据此可知,三人都( )
A.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B.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 C.承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
D.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解析 据材料“何莫由斯道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人者,明其道不计其功”结合所学可知,三人都是强调仁义是正道,故C项正确。 答案 C
3.(2019·百校联盟摸底考试)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
识( )
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 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
解析 材料“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强调了君主的地位,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故B项正确。 答案 B
4.(2018·安徽皖江最后一卷)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禅宗的概念澄清化(理论思维顿悟)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全息结构模型),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这一观点( ) A.背离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 B.准确评价了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 C.有益于拓展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 D.夸大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作用
解析 “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禅宗的概念澄清化”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故C项正确。 答案 C
5.(2019·百校联盟摸底)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断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主要是由于,汉代儒学( ) A.讲究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B.崇尚天人合一
C.倡导大一统的政治伦理观 D.主张君权神授
解析 “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
不断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体现了“大一统”的伦理观,故C项正确。 答案 C
6.(2019·湖南长郡中学联考)下表是西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
时期 类别 博士 师从名师或 入太学者 未任博士 的名儒 合计 在文化状态可考公卿中所占比例(%) A.学校教育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 B.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 C.儒学并未取得思想的统治地位 D.官吏从政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解析 从西汉初年到东汉时期,博士、师从名师或入太学者、未任博士的名儒、在文化状态可考公卿中所占比例都呈上升趋势,可见由于汉代尊儒措施的实施,汉代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故B项正确。 答案 B
7.(2018·百校联盟联考)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出自《旧唐书》)思潮,对唐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这说明唐代( ) 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西汉初年(高帝—景帝) 1 - 西汉中期(武帝—宣帝) 4 3 西汉后期(元帝—平帝) 8 8 东汉(光武—献帝) 12 18 合计 25 29 - 1 1 8 5 21 37 67 43 97 2.7 15.7 32.3 30.3 25.9 B.儒学趋向平民化发展
C.儒学的神秘化得到加强 D.儒学理论有待于重构
解析 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的先声,与材料中“对唐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9·百校联盟摸底)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 ) A.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C.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B.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D.是理学思想的创新
解析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打破了尊卑贤愚不可逾越的界限,“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表明强调的是自我价值,故A项正确。 答案 A
9.(2019·山东青岛调研)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 )
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 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B.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 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
解析 “图一到图二”反映思想家的出生地,图二大部分属于明清时期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故A项错误;因为“图二”主要体现了明清时期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抨击儒学的道统,故B项错误;由图一到图二,体现了从宋明理学到明清民主启蒙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故C项正确;图一图二均与近代民主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
10.(2019·广东百校联考)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
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解析 结合所学,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由材料“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可知政府由君、臣构成,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故C项正确。 答案 C
11.(2018·广西梧州摸底)王夫之说“理欲皆自然”,“理”与“欲”都存在于人的自然状态之中。即“理”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属性,而“欲”则为人的主观欲求。由此可知,他( )
A.要求明确工商业合法地位 B.反对宋明理学“禁欲”思想 C.具有民主启蒙的意识导向 D.全面阐述了主客观辩证关系
解析 据材料“‘理欲皆自然’,‘理’与‘欲’都存在于人的自然状态之中。即‘理’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属性,而‘欲’则为人的主观欲求”可知王夫之反对宋明理学“禁欲”思想,故B项正确。 答案 B
12.(2019·福建漳州模拟)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 ) 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
解析 “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山西太原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孔孟荀到董仲舒,儒学完成了由平民儒学到官方儒学的第一次转型和跨越,自此以下,两千多年间,儒学一直充当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角色。儒学由民间进入宫廷后,借助强大的国家机器,尤其是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使儒学得以广泛传播和普及,并不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渗透。然而,官方化儒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儒学发展的同时,也腐蚀着儒学的机体,曲解了儒学的精神,扼杀了儒学的创造力,甚至败坏了儒学的声誉。
——颜炳罡《民间儒学何以可能?》
材料二 元初统治者对文教、科举的不重视,大量的知识分子不能进入仕途,他们或从事底层教育(书院、私塾),或进入底层政治系统,他们将理学的精神渗透在教育理念和地方政治治理中;还有一部分人因无法进入仕途,或选择隐逸著述,或选择创作杂剧糊口度日,他们在信仰上虽然出现危机,但是仍在一定程度上坚持着儒家信仰,理学在他们的作品,诸如诗词、杂剧、元曲中得到体现。仁宗延佑元年(1314年)科举恢复,程朱理学的典籍尤其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必备书目。
——朱军《元代理学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完成由民间进入宫廷的第一次转型的背景和表现。(1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及其成因。(12分)
答案 (1)背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吸收阴阳、黄老、法家思想而进行自我调整。
表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重用儒者参政;设五经博士,宣扬儒家思想;中央到地方设立学校,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育内容。 (2)现象:理学的民间化、社会化。
原因:宋代理学的兴起,影响逐渐扩大;知识分子仕途受阻;市民文化的繁荣;底层教育的发展;儒者的社会责任。
14.(2019·山东枣庄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 (产生) 民间是主要源头,民间书院是士人的私人治学组织,传道授业,服务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官府书院是学术文化机构,主要职责是“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 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一体化,书院制度的形成并完全确立。朝廷振兴官学,建立官府控制的教育学术系统。书院数量猛增,分布多在南方。 官方力量超过民间力量。书院涉足地方文化建设,用儒学教化百姓,移风易俗,有了平民化特色;民间书院的士人品评人物,讽议朝政,社团化、政治性的倾向加强。明朝后期朝廷屡次禁毁书院。 官方强力进入书院建设,官办书院成为学术教育中心。民间书院致力于普及乡村文化教育。道光以来,将西学、新学引入其中,形成了新式书院,又出现了教会书院、华侨书院。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 ——摘编自邓洪渡《中国书院史》
两宋 (发展) 明朝 (繁荣) 清朝 (普及 和流变)
上表为中国书院的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 论题:专制主义的发展对书院发展的影响
阐述:唐宋以来,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政府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控制。两宋时期,儒学进一步发展,理学的统治地位确立;政府由原来的鼓励民间书院到振兴官学,强化对书院的控制。明清时期,厉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政府屡次焚毁民间书院,大力干预书院建设。官办书院成为教育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