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的读后感
本书是第一本风靡亚太地区、终结数学忧郁症的学习宝典!谁都能当数学天才,谁都有能力拿100分!大家都知道数学很重要!但你是否一看到数学就头昏脑胀?一想到做题就苦不堪言?一遇到考试就欲苦无泪?要和数学这个“可恨的”科目纠缠10多年,难道就注定要这样痛不欲生吗?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学好数学吗?
我们从小就认为,数学是反映智力水平的一门学科,越是能做出难题,越表明你的聪明。“聪明不聪明”,是小孩子最在意的事情之一,兹事体大,岂敢怠慢。于是乎,大家从小学开始就一个劲的做偏题怪题难题,初中时愈演愈烈。到了高中,其实我们都感到这种方法有些不对头了,但是在强大的高考压力下,我们不得不继续咬牙坚持。到了大学,压力不再存在,而学习方法的荒谬性已经显露无遗。于是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动力没了,而兴趣则完全没有,再加上大学的数学越来越抽象,逐渐变成了天书奇谈,让人恨之入骨的东西。我们小时候花了无数的时间学数学,到了我们工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了。我们小时候作了无数的难题,而如今许多人却连最基本的概念都像一样茫然不知。看到许多对自己子女高要求的家长对小学数学题都稀里糊涂,真是……
数学学习也要系统地进行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不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即使在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换来的也往往是微不足道的效果。适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系统的学习方法,与不走弯路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不可或缺的。
本书将这种学习计划按照大家的水平分成了5个阶段,如下:
第一,要具备学好任何学科的品质素质。如自信,坚毅,踏实,勤奋。而这些品质的迁领就是兴趣。有了兴趣,一切都好说,,学习的苦与累在学生眼里都是快乐。
2016 1 / 2
精品文档
第二,注重基础知识。要学一元二次不等式,连一元二次方程的根都不会求,能学会才怪呢。《千》中提出一追本溯源法,看起来费时,时间长了就会有很大进步。还建议把低年级的书带在身边。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教师要多注重学生的理解,不能忙赶进度,而忘了学生知识的吸收。适当的放慢进程,甚至拿出一两节课复习以前的课程,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都是很有益处的。
第三,题的选择。学生有个习惯,总觉得把本单元上所有的练习题做了才算真正的掌握知识。殊不知,只要能把基础题都做对就能拿到很高的分数。难题上耗费很长时间,实在是得不偿失。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曾经的我用这种方法复习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常因为个别题而放慢了复习的进程,而这些题考的可能性很小!为此,学生找一些基础题库,多练练,思考的错误的原因,有针对的练习,远远比题海战术要好得多。对于《千》中的习题集学习法,我是深有体会和赞同。
第四,注重解题的题意的理解。我经常和学生说的一句话是,你做不出题,肯定是题中的条件没有完全利用上,或它的深层次含义没看出来。这一点也正是数学严谨性的体现。在解题时,我会和学生花很长时间分析条件。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第五,注重题型总结和错题总结。把学生复习前把题型和错题原因加以总结,岂不比一页页的看书更合理?
教书的过程,我从令一个角度体会了学习的方法。让我在教学中能加以注意。
2016 2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