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自己家乡环境变化论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谈一个国家的发展,自然是经济为主导。而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而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诸多问题,怎么样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加速乡镇企业的发展,成了中国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中国有八亿农民,这些人的发展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在我国农业的发展已进入到农产品供求相对过剩的新阶段的情况下,农村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是阻碍农业进一步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因此通过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迫切而重大的课题。而他们的收入往往很低,这与很多原因有关,我们这里谈一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国家的大政策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得到一定的支持。其中在十五届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就提出了“十五攻关计划具体目标”之一: 重点攻克一批对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推动作用的重大关键技术,到 2005年使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缩短5年,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这样的目标下,以农产品深度加工为切入点,攻克一批农业持续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提高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水平,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及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开发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农林业生物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化技术研究。等等,这些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可谓竭尽全力,但是收效甚微。为什么?下面请看一组数据。
【2001年,我国三大产业GDP构成比例为15.23%、51.15%、33.62%,呈现“二三一”的结构类型,第一产业即农业比重位居第三;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构成比例为50.0%、22.5%、27.5%,呈现“一三二”的结构类型,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位居第一。我国农村现已有31.62%的从业人员从事非农业劳动。2001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农业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下降了12.87%;2000年与1978年相比,农业从业人员占全国从业人员的比重下降了20.5%。】
这是中国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一个现状,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其中劳务输出大省的江西务农的农村户口比例很少。从三分之一的从业人员从事非农业劳动来看,大量的人才外流,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滞后这就是现状。
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方向发展,都必须在转发展经济方式的情况下进行。由于产业结构转换严重滞后,使我国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成为我国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小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程度不高。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在总量上供求虽已基本平衡,但在行业结构和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上不够合理和优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相对不高,农民收入和收支结构水平仍不高,近几年收入增幅减缓;农业信息化、产业化程度低,农户生产规模偏小,农业区域布局存在着“小而全”、“大而全”的现象,区域特色突出不够,大型农业产业带建设不够,各种专业化组织发展以及农村流通、信息组织与网络建设不健全,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乏力,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农业东、中、西部区域差别扩大;绿色农业尚待进一步发展和基础设施不强等。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认为在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上,确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即在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需求制约为主的阶段的情况下,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仅要加强对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规模经济结构、人才结构和外向度结构的调整,使农产品达到高产优质高效,而且还要加强对整个农村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不仅使农民的农业收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且使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得到更加快速的提高,扩大非农收入在农民收支结构中的比重,以达到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加快农业发展的目的。
农业历来在我国的发展中占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重视农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是国情与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对诸多的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我们政府需要支持,科学力量需要支持,人才与信息资源需要落实,当然也离不开农民兄弟的辛苦劳动。转变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式,集大成改小规模,加速东西部信息资源的调整,改变产业结构,人才结构。这样农业发展的大计,才得以在我们的经济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