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轶
【期刊名称】《浙江经济》 【年(卷),期】2016(000)016 【总页数】1页(P63) 【作 者】高轶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 文
“取譬有行媒之称,杂物成文,撮合语言眷属”
第一次读《围城》是初中,看到苏小姐和方鸿渐掰了,就如同是自己失去了恋人,便将其弃之一边。第二次读《围城》是大一,看得也是昏昏沉沉,觉得节奏太慢,不过就这么迷迷糊糊的倒也读了下来。正值杨绛先生离世,自己也正毕了业进入到社会这座大围城之际,便拿起这本在东西方都被奉为经典的巨著重温一回。 《围城》素有“新儒林外史”之称,整部小说是一种诙谐幽默的格调,而且《围城》的幽默是语言的幽默,其语言的幽默源于作品中多种语言的表达手段,如语音、修辞格、成语以及各种语用原则的成功灵活运用。
比喻手法是本书当仁不让的最大亮点。钱钟书先生曾说:“取譬有行媒之称,杂物成文,撮合语言眷属。”钱先生颇乐为语言“做媒”之道。“围城”这个题目本身就是一个比喻,婚姻就好比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围城》中最常见的辞格就是比喻,整部作品中比喻的数量也是非常可观,在25万字的书稿中,比喻修辞就超过了500处,且形式变化多端,明喻、暗喻、
借喻、反喻各类手法层出不穷。
比如:“她仿佛跟鸿渐抢一条绳子,尽力各拉一头,绳子迸直欲断的时候,她就凑上几步,这绳子又松软下来。”钟书先生在这里可以说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为我们在语言领域描绘了一幅平常夫妻吵架的生活画。以一个非常常见的日常琐事“抢绳子”为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了鸿渐与柔嘉吵架时的场面:二人经常争吵且互不相让,但每到鸿渐真生起气来,柔嘉就会主动做出让步,让双方关系缓和下来,想必这也是他和杨绛女士共同生活时的真实写照吧。
又如:“这东西跟蚊子臭虫算得小饭店的岁寒三友,现在刚是深秋天气,还显不出它们的后凋劲节。”将蚊子、苍蝇、臭虫比作形影不离的“岁寒三友”,很是高明,戏剧性地讽刺了小餐馆的卫生状况,暗喻的手法将诙谐的气氛烘托得格外明显。 再如:“辛楣教训了李梅亭一顿,鸿渐背后对辛楣道:‘那雌老虎跳出来的时候,我们这方面该孙小姐出场,就抵得住了。’”直接用“雌老虎”这个喻体,来说那个厉害的苏州寡妇,这个借喻,非常形象地说明了那个苏州寡妇的彪悍,如同雌老虎一般,仿佛面前就有一个凶神恶煞的女子,双手叉腰地盯着你看,准备随时对你进行精神攻击一般。
钱先生的外语能力十分了得——在西南联大授课时只用英文,在翻译外国诗句时,特别注重外来诗句的中国化外形,每篇文章都力争“译文合韵”,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如鲍小姐纤腰一束,正合《天方夜谭》里阿拉伯诗人所歌颂的美人条件:“身围瘦,后部重,站立的时候沉得腰肢酸痛。”“重”“痛”押韵,将一个“瘦腰、肥臀”的女人形象跃然纸上。
夸张作为可以产生壮美的风格效果、制造幽默阅读环境的修辞手法,在这本鸿篇巨制中自然也少不了它的身影。钱先生深谙夸张的这一功用,在幽默诙谐的气氛中,将夸张的对象推向了极致,如“鸿渐的脸红得像有103度寒热的病人。”将方鸿渐的脸发烫的程度夸张到103度,可说是热到了极点,呈现在读者面前一付因为
说谎而脸红的窘态。又如:“方鸿渐忙说,菜太好了,吃菜连舌头都吃下去了。”显然,钱先生在这里是故意夸大其词,有意赞美汪太太家菜好吃的一种幽默说法,让读者也不得不佩服了一把方鸿渐的口才。
另外,对比、双关、通感等诸如此类的修辞手法在这本小说中也层出不穷,让读者捧腹大笑之时,也为钱先生的丰厚的生活经历和高超的文学技巧顿首称赞。 读罢整本书,我不禁回想,在那个风烟弥漫的动荡年代,生存首先就难上许多,在努力生活之余,去学习、钻研、求知、写作,更是需要无比的坚韧意志和耐心。钱先生于这样的环境下创作出的《围城》,却风趣诙谐,笑料十足。再看当下,人人都可吃饱穿暖,有条件的还可以旅个游、度个假,社会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一副欣欣向荣之势,然而我们似乎走得太快,丢失了生活中本应存在的笑声与活力,这难道不应该发人深省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