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内涵及实践路径
2020-09-22
来源:步旅网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内涵及实践路径摘要:作为推进现代社会人类文明建设和科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重要手段,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当今社会显得愈发重要。对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文章首先剖析了其内涵,明确建设主体和服务目标,其次分析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探究国外先进的公共服务模式本质,制定了有利于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长期有效发展的实践路径。关键词:公共文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这两项法律法规的出台,标志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为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的文化建设搭建了新平台、开启了新阵地,日渐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内涵关于公共数字化服务的内涵,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诠释:第一,公共文化服务指的是什么?第二,数字文化指的又是什么?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其本质逃不开以下几点:政府为实施主体,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是具有非营利性质的服务。综上,我们认为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以保障公众文化权利、满足对文化产业的需求、提高文化素养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的非营利性的文化服务,该服务为文化产品、服务行为和整个系统体系的总称。公共文化服务涉及诸多文化领域,包括图书馆、互联网、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如今,互联网凭借着强大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存储技术,已不仅仅是人们娱乐的工具,还负担着传播信息的任务。从互联网中吸收信息和知识已成为当代人的习惯,于是越来越多的文字和图画被数字化,越来越多的传统信息传播媒介(报刊、书籍、图册等)被数字化,形成了全新的文化存在形态,即数字文化。简言之,数字文化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文化在其中以数字化的形态传播与发展的新型文化形态。从公共文化服务和数字文化的以上内容我们了解到,政府才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绝对主导,运用计算机技术,通过网络这一载体传播数字化的资源,从而达到保障公众文化权利、满足文化需求、提高文化素养的目标,向大众提供非营利性的文化服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包括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新型文化传播形式的推广工作,以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相关工作。(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特点和类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属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范畴,虽然改变了传播形式,即由传统的传播媒介变为数字化传播,但依然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人性化、均等化、公益化的特点。我们尤其要注意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本质为公共文化,不可把“数字”当为宣传噱头。一味地追求新技术、宣传大数据等时髦技术词汇,只会误入歧途,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重点不是“数字”而是“文化”,要时刻谨记数字化只是信息的传播途径,重点是有助于大众提高文化素养的知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类型有多个维度。从传播平台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包括公共数字媒介,即移动设备等,以及公共数字文化网站,即数字博物馆资源共享等;从服务主体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对象包括儿童、妇女、老年人等;从服务区域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包括全国普及化、城镇普及化、农村普及化等;从服务内容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包括校园化、企业化等。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现状和瓶颈(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现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开展以来,实施了文化内容资源共享工程、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重要工程。现如今,文化信息实时共享数字资源量达到108TB,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达到560TB,实现了全社会的文化知识共享。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代表,如今迈入了信息时代,数字图书馆转而变成了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全新方式。数字图书馆保留了传统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保障公民文化权利、传播文化信息等功能,同时结合数字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的远程网络传输、多媒体存取和智能化检索。数字图书馆成为了传统图书馆的终极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与信息均等化。现如今,地市级以上图书馆80%联网,县级图书馆入网率达30%,同时,各大高校也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库。(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瓶颈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表现为中西部地区相比于东部地区较为落后。各阶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基層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同时缺乏专业人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技术支持不足。部分偏远地区的硬件等基础设备不配套,网络设施建设落后、缓慢,不能提供流畅的全覆盖网络,甚至无法提供计算机和移动设备,严重阻碍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这些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一直以来需要解决其标准化问题,由于没有通用的完善的标准流程和指导,导致各个地区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不统一、操作不统一、监管不统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服务模式亟待改进。首先,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服务能力需要得到提高,由于很多基层百姓无法明确表达自己对信息的需求,所以需要配置面对面解决问题的专业信息服务人员,他们需要随时随地地给社会大众提供服务,增强人民群众对服务的满意度。其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也要求更多的推广与宣传活动,虽然国家有关单位大力倡导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但是大多数普通群众对此并不十分了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有效投入应用依赖于前期的推广宣传,只有开展更科学、更专业的推广宣传活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才能得到更好的普及和应用。最后,社会大众缺少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应用辅导,在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同时还需对人民群众进行专业的操作辅导,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大众对当前不知从何下手的僵局,发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价值并实现对其最大程度的利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资源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和浪费。首先,部分数字资源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符,目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立了大量的数字资源库,涵盖了科技、自然、人文、天文等诸多领域的知识,但缺乏贴合百姓生活、符合基层大众需求的知识信息,且资源库中的很多信息时效性差、实用性不高,各个资源库内容之间又大量重复,造成大量数字资源库的闲置与浪费。其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空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且有效的利用,有些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空间仍停留在“一房、一屋、一室”之内,限制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推广和利用,这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不符。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没有形成该有的发展规模。至今,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建设仅靠政府一方的投入和支持,闭门造车的模式难以形成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公益单位和市场之间没有形成融洽的供给链条,与高校、企业、科研单位之间缺少必要的合作与交流,这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推广、普及和在群众中的广泛利用不利,势单力薄的发展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实施路径(一)国外公共服务的实施模式美国政府通过市场机制,将政府权威和市场特有的交换功能结合起来。这样一来,政府确定的公共目标不一定需要亲自实现,可由非政府部门来完成,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供给者需通过同行间竞争才能长期存在,消费者可以选择公共服务。美国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模式为国家不干预市场能够满足的社会需求,如果需求无法自发形成,则进行干预,并且该干预由专业团队操作,国家政府不直接介入其中。法国十分重视文化事业,把文化权利作为一项福利提供给公民,法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政策:法国文化和通讯部统一对全国文化事业实行直接管理;法国的各个大区等都有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预算,在遗产保护、开展专项活动和支持创作上投入巨大;普及文化是法国政府的一项主要任务,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文化普及活动,努力把享受文化的权利培养为公民意识,尤其针对社会地位低、收入低的人群。法国的文化设施会定期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时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开展文化活动,支持人民喜爱的文艺形式,创办各大文化场所并举办艺术节,尽最大可能号召全民参与文化活动。(二)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实施路径完善相应规章制度。需制定对应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发展策略,要扩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覆盖面,提高建设标准,完善后续服务;要弥补诸如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上的不足;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开展更多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公共图书馆、影视放映厅、信息资源共享站等;政府财力在一定程度上向县级以下级别的基层单位倾斜;鼓励各文化单位向农村流动,支持农村举办文化汇演,加大农村网络基站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文化服务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完善对文化人才的培养,鼓励其投入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建设中。完善现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要确保数字资源无障碍传播,各服务平台和客户端要引进相应的人才和技术,确保数字图书馆等实现资源共享,确保提供的服务面向社会大众,同时增加新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注重用户体验,增强用户满意度。要改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文化共享进入家庭,同时打造特色数字信息资源库,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资源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源库、针对少数民族建立的资源库等。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公益单位可与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合作,以此提高公共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效率,摆脱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单枪匹马发展的局面。同时,加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宣传力度,开展更多的文化活动,只有社会大众都了解它并学会应用它,才能实现最终目标。四、结语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是我国针对国民文化教育的一项重要策略,由于科技不断更新和人民需求的不断变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只有不断探索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探求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资源数字化,实现文化资源全民共享,缩小城乡文化鸿沟。参考文献:[1]肖希明,郑燃.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以图书馆博物馆为例[J].图书馆,2013(6):41-43.[2]韦楠华,吴高.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现状、障碍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8(9):18-26.[3]張琰楚,文一.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发展设想[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8):179-181.[4]李晓东.“数字鸿沟”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学刊,2011(1):18-20.作者单位:河南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