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黑体 小二 粗体 居中)
作者名(楷体 小四 粗体 居中)
摘要(黑体 五号 粗体):内容(宋体 五号)
关键词(黑体 五号 粗体):内容(楷体 五号 关键词间空两格)
正文(宋体 五号)
1.第一级标题(宋体 小四 粗体)
内容(宋体 五号)
1.1第二级标题(宋体 五号 粗体)
内容(宋体 五号)
1.1.1第三级标题(宋体 五号 粗体)
内容(宋体 五号)
(1)第四级标题(宋体 五号)
内容(宋体 五号)
① 第五级标题 (宋体 五号)
内容(宋体 五号)
(正文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处使用上标标识,如 [ 1 ])
参考文献(黑体 五号 粗体): 内容(楷体 五号)
[序号]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 (图书格式) [序号]作者名.论文题目.刊物名.期数/日期 (期刊格式) [序号]作者名.论文题目.网址 (其它格式)
1
城市设计概论结业论文
基于生态型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探索
——以淮安生态新城城市设计为例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全球产业面临新一轮结构大调整,信息产业、绿色产业、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城市的发展不应再以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而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生态城市的发展之路。依靠技术进步和资源整合,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生态型城市设计则是在生态城市发展趋势下的一项跨学科活动,它应遵循紧凑性、适宜步行、多样性等原则,应从生态视角、生态策略、生态技术三个方面设计城市空间。综合考虑生态型城市的具体要求,构建多重网络体系,参照细胞体组织形式营建新的邻里关系,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利用生态策略和生态技术等。本文以江苏淮安生态新城为例,提炼出生态型城市设计的关注重点,力求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推广、可实施的生态型城市设计之路。
关键词:生态型城市 城市设计 低碳 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球范围内环境与生态危机正初显端倪,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是人类目前面临的 最大矛盾。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各地城市为促进社会经济与人口、环境、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均在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在淮安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战略的背景下,其生态新城的规划发展备受关注,它的开发模式、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布局等是规划的重点。淮安生态新城城市设计项目基于生态型城市设计理念,对发展生态型城市综合居住片区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1.生态城市的理念与内涵
1.1 生态城市的提出
生态城市是一个蕴涵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起源于19 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的田园城市。197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首次提出“生态城市”。1996 年,雷吉斯特领导的“城市生态学” 组织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十项原则。生态城市的“生态”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等多方面,是复合生态,体现城市与其周边整体环境的一种共生关系,其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概言之生态城市应该是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 1.2生态城市内涵与特征
2
城市设计概论结业论文 (1)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仅所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人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文化是生态城市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乃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2)高效性。生态城市一改现代工业城市“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优化配置,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各部门之间通过共生关系进行协调。
(3)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兼顾不同时期、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人及后代人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保证城市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4)整体性。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效益,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5)区域性。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的统一体,
其本身即为一个区域概念,是建立在区域平衡上的,而且城市之间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 1.3建设生态城市的意义
建设生态城市是对传统的城市规划不合理理念的摒弃,强调城市规划要以生态学为理论指导,以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视角来规划城市系统,从规划层面摈弃交通拥挤等各种城市病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缓解全球生态危机。通过生态城市建设,根据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对城市的经济和产业结构进行重构,从而建立起一种生态环保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遵循生态理念,树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以改变当前的发展方式,促进城市发展与资源保护的相互平衡,形成一种良好的发展格局。
2.生态型城市设计实践——淮安生态新城城市设计
2.1项目背景
淮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淮安生态新城位于江苏省淮安市中心位置,北依主城区,南邻楚州古城,地跨淮安市清浦区和楚州区,处于城郊结合部. 其规划定位是将新城打造为绿水生态之城、活力商务之城.以居住、行政办公功能为主的生态新城。总规划范围29.77平方公里,人口规模 30 万人,是未来淮安市的经济和行政中心,同时也是江苏省首批设立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江苏省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先导区。
2.2城市设计概况与规划思路
3
城市设计概论结业论文
淮安生态新城的规划实践建立了以低碳专项规划为引领,以产业经济、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能源供应、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等多个规划分项为主体,以协同学理论为指导的,协同高效的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模式。“协同高效”包含两个方面的探索目标:一是“低碳、低冲击、低排放”的技术协同目标,二是“可操作、可考核、高效共赢”的管理协同目标。在关键资源配置方面,协同规划模型引入循环经济理念,探索以“循环”促“低碳”的资源配置协同优化模式,并着重建立能源利用、水资
源利用和物资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置)环环相扣的循环——低碳生态链,促进“低碳、低冲击、低排放”的技术协同目标的实现。 2.3生态型城市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体现
(1)产业经济。淮安生态新城将以房地产业为先导,传统服务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
为核心,静脉产业为延伸,农业产业作反哺,全面构建“循环-低碳”型产业生态链。预计到规划末期(2020年),新城服务业占GDP比重≥ 70%;现代服务业比重≥ 70%。
(2)城市空间布局。淮安新城的空间结构规划通过点线面要素的穿插组合,重点打造了“以一岛、一城、双核、一轴、一廊为特征的结构形态” 。一岛:即“芯动三淮”的都市心脏。从功能到形态上独一无二、统摄全局的“芯岛”,其功能上承载了全市行政、文化、商贸、商务等核心功能,形态上强调则水绿相绕、相对独立。一城:即体育驱动的活力动城。集“运动、活动、
脉动”于一身的河西副中心与城南动感城区。双核:即虚实相依的功能双核。河西片区因柴米河改造拓宽而形成的生态绿核,还有河东片区因高层集聚开发而形成的商务硬核。一轴:即连横东西的四心一轴。沿枚皋路将市级以上的科教、体育、行政、文化四大中心和东西两大片区串接缝合的交通轴、功能轴及景观轴。一廊:即合纵南北的黄金走廊。以运河为依托而构筑的大淮安公交出行、公众活动与城市公园系统性集聚的黄金水岸与水陆两
4
城市设计概论结业论文
栖走廊。亮点在于地下空间的规划,充分促进了城市用地集约利用,而地下交通系统促进绿色出行、减少交通碳排放,地下市政设施提高了能源、资源供应安全性,地下防空防灾系统提高了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3)绿色交通。淮安新城的干线道路网络由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组成,规划形
成了“以快速路为基本骨架、主次干路为主体”的网络体系。其中,快速路承担淮安新城过境交通、对外交通及内部长距离交通出行的功能,在布局上紧密依托宁淮城际铁路和新长铁路,形成“一纵一横”的T宇型结构:而主干路规划呈“四纵两横”布局结构,四纵为承恩大道、翔宇大道、体育大道和通甫路,两横为梅皋路和海天路。其中多模式绿色交通子系统规划、
新能源汽车的大量使用和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是绿色交通的主要体现。
(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新城采用低能耗建筑技术的集成优化,并且有严格的建筑准入机制,其中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将重点提出。预计到规划末期,新建建筑中低能耗建筑比例100%;其中公共建筑绿色建筑比例100%,居住建筑绿色建筑比例80%;新建商品住宅全装修及一体化施工比例100%。
(5)能源综合利用。新城采用地块能源利用设计指引,以常规能源的梯级利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为措施,再辅以能源监管系统的建设。生态技术层面上充分利用清洁能源,
如太阳能,将其主要应用在非关键领域,如加热水、园林灯光照明、景观动力等。
5
城市设计概论结业论文
(6)水资源综合利用。完善生态水系,片区水系包括自然河流和人工生态水网。自然河流主要为临河自然水体。人工生态水网的水源为自然河流,利用水力推动的
河水泵送系统将河水送入岸边的水塔,再从水塔注入人工生态水网中,作为片区园林流水、喷泉及灌溉用水。该系统不仅利用了生态可再生能源,而且也充分发挥了水资源效益,在创造优良景观的同时,也改善了城区的小气候。另外,城市设计充分考虑了模块化收集、储存、回用雨水,以作为景观、浇灌和消防用水,同时在单个项目的开发中引导雨水的利用。在保留山体周边建设雨水沟,收集从山上流下来的、污染较少的雨水,在无雨的时候可收集山体流下来的泉水,这些水将成为城市生态水系的第二大水源。
(7)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在单个项目中对废水进行处理,并回用在项目中。同时,在片区内建立资源化处理中心,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系统,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加以回收利用,并对全生命周期GHG排放进行监测。预计到规划末期,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效率≥60%;生活垃圾处理系统GHG减排率≥100% 。
(8)景观生态。构筑绿色空间,淮安新城的水体、绿地系统规划结合利用现状生态资源,营建了“整体十字廊轴、河东水绿双环、河西一核四纬的系统”。城市的发展就是建筑不断侵占森林和绿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保持生态的环境,途径只有一个:把森林和绿地重新带入城市。淮安新城城市设计通过打造绿色公园网络,将山体景观、公园绿地用生态绿廊连接起来,形成绿色网络。同时,建筑设计强调建筑屋面和墙体绿化,引入空中花园、城市农场的概念,在屋顶上部分或全部用土壤或其他生长介质来覆盖,以提供绿色环境、种植蔬菜瓜果、隔热降温等。
3.结语
生态型城市设计以实用低碳技术为技术主体;以教育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产业主体;以产 居混合为主导的土地利用为开发主体;以轨道交通、公交、自行车、步行等绿
6
城市设计概论结业论文
色交通为交通
主体;以绿色建筑为建筑主体;以生态和可持续为目标主体, 探索在科教创新区生态环境可 承受的条件下保护所有现存的生态特征,平衡开发强度与土地生态承载力的关系;优化能源 效用,实现低水平能量消耗,使用可更新能源、地方能源产品和资源再利用技术;创造安全、 健康的居住、工作和游憩空间,因地制宜,突出淮安本土特色,为中国的生态型城市设计做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鲍健强,黄海风.循环经济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阿里·迈达尼普尔 著,欧阳文 梁海燕 宋树旭 译,城市空间设计——社会—空间过程的调查研
究[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润 敏.生态城市论与新城市主义[J],规划师,2005,(10):8-10.
7
城市设计概论结业论文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