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型城镇化对于金融支持提出的新要求 (一) 金融需求总量大幅增长
作为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金融在城镇化进程中对完善基础设施建 设、支持城镇化过程中实体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未来我 国的城镇化建设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金融的需求也将不断释 放、发展和变化。根据
2010年发布的《中小城市绿皮书》推测,到 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
左右。这意味着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 城镇工作生活。保守估计到2030年社会保障和市政公共设施支出资 金需求将达到40万亿。这些资金如果仅仅依靠财政是远远不足的。 与此同时,财政资金的来源也逐步萎缩,主要依靠廉价征地获取财政 收入的方式不具备持续性,同时2012年底中央为控制地方债务风险 严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总量,这都将加大财政支持城镇化建设 的难度,那么,新型城镇化中的金融支持在未来则将扮演一个更为重 要的角色。
(二) 金融需求主体呈现多元化
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农村人口的城市转移必然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 展,金融需求主体必然呈现多元化趋势。一方面金融需求主体己从传 统农民扩大到农村中小企业、种养殖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 业主体;另一方面需要金融支持的项目日益增多,如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这些主体和项目对金融服务需求存在较 大差异,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元的金融服务。
二、当前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不足
城镇化意味着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如住宅、学校、医疗机构、公共设施 等,建设这些项目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必不 可少。但从当前实际来看,与城镇化相适应、相匹配的金融体制还不 完善,绝大多数金融资源、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集中在重点区域和中 心城市,众多小城市、乡镇和农村地区长期处于金融服务链的末端,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力量薄弱。
(一) 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目前在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中,缺 乏对小城镇建设有效的信贷指导和协调。还没有建立城镇化信贷操作 的制度和方案,也没有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相匹配的专项贷款,更缺乏 支持城镇化信贷投放的外部激励和风险补偿的长效机制。与农村金融 发展相联系的土地制度改革、投资环境、司法环境、信用环境、公共 基础设施服务建设等改革尚未到位。金融在支持城镇建设方而仍处于 零星、散乱和自发状况,支持力度非常有限。
(二) 金融机构市场定位与城镇化发展战略存在矛盾。大企业和优质 客户是各商业银行争相竞争的对象,支持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 营则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这远不能满足城镇化发展需求。并且,大型 商业银行实施的集约化经营发展战略也直接导致乡镇级银行机构网 点缺失,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存在资金供给不足、金融工具同质化问 题突出、产品开发针对性不强、金融服务能力薄弱不能满足城镇化过 程中的多样化需求等问题。
(三) 城镇化建设中的信贷需求难以获得满足。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 服务需求特别是起步阶段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 设、公共设施建设、住宅建设等方面,这些需求一般都存在着选择承 贷单位难、担保难、
还款来源受限制等不利因素,城镇化建设中的贷 款需求与优质信贷客户相比缺乏竞争力,很容易在银行机构信贷审批 时被淘汰。城镇化需要有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的支撐,但银行业对创 新型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却相对不足,针对农业科技、农产品开发、 水利设施、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基本处于空白。此 外,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程度提高,农户对信贷需求不 断增加,但因信用缺失、抵押担保资源匮乏等因素,农户期望的贷款额 度往往远远高于农村金融机构给了的授信额度。
(四) 城镇化建设融资结构严重失衡。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巨大的 资金量,无论是城镇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中小企业发展都离不开 充足的资金支持。但城镇化建设融资方式过于倚重传统的银行信贷手 段,间接融资居主导地位,直接融资比重较低,仅凭信贷融资难以满足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对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而且降低了金融资源的 配置效率,抑制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五) 金融产品的单一不足以满足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需求。目前我 国城镇化的金融支持过度依赖于传统的银行信贷,而新型城镇化涉及 众多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和各类不同的经济活动,包括不同层次的农 业产业化需求、产业集群发展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等。 传统金融产品缺乏针对性的金融创新,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化多元化的 资金需求。可见,金融支持我国城镇企业发展的力度有待加强。 三、金融支持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 参与城镇化发展
一是发挥政策性金融在城镇化过程中先导作用。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 措施,促进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有针对 性的贷款,也可以成立新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专门满足城镇化中基础 设施建设的贷款需求。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 业银行应主要在健全城镇功能和发展城镇社会服务中寻求商机。例如, 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主要在发展城镇经济、促进社区服务水平 提高上开展金融服务,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结构调整、农产 品深加工、运输、储存等,同时积极支持面向城镇社区服务的各类服 务机构,特别是有需求潜力和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促进城镇第三产 业发展。三是发挥保险机构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应有作用。具体而 言,就是要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承保理赔、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专业 优势,鼓励保险公司经办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小额保险、计划生 育保险等保险业务,为失地农民提供意外、养老、医疗、生育等多层 次、多类别的保障,切实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要加快发展农 业保险,支持保险业提供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产品,有效化 解、转移土地集中耕种、种养业规模化、农业现代化的自然和市场风 险。要大力支持有实力的商业保险企业投资城镇化重点建设项目,允 许保险企业根据保险资金特点,创新股权投资产品,发展夹层基金和 FOFs (基金的基金)等。四是发挥信托机构在城镇化建设的应有之力。 发挥信托的横跨资木市场、货币市场、产业市场的优势,可充分引导 民间资木、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参与各地水利、电力、路桥、 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农村土地流转,为城镇化建设发挥更 大的服务价值。五是建立和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农村 合作金融机构服务县域小企业的
生力军作用,努力推动地方中小银行 发展成为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有序扩大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 新型金融组织试点。同时,大力引导国有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信贷 专营机构。六是改变市场准入条件,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机构打开方 便之门。
(二)调整优化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银行信贷政策体系
一是重点支持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化、现代物流和服务业、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等领域,尤其要加大对城乡一体化中产业融合的金融支持力 度,逐步出台差异化的区域信贷政策。二是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充 分考虑低碳和环保因素,促进资金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转移到低碳 产业,引导信贷资源投向符合国家政策的新兴、先进、绿色产业,推动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支持生态化城镇建设和发展。三是创新服务产 品,提升服务层次。从信贷、结算、理财等方面开展“一站式”服务, 满足企业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股权质押贷 款、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等品种。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 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贷产品,大力运用林权抵押贷款、订单农业 贷款等信贷新模式促进农业规模经济效益的提升。支持城镇居民就业 创业,灵活运用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农民工创业贷款、扶贫贴息 贷款、联保贷款等模式,扶持城镇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创业就业,有效 提高小城镇建设的金融服务覆盖而和满足率。
(三) 加快城镇化中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创造良好的 金融环境
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同时可以引入发展城镇建设融资BOT和 TOT模式,推广发行市政府债券等新型融资模式。逐步完善投资者权 益保护制度,
引导保险公司等各类基金对城镇化建设进行投资,不断 拓宽城镇化的融资主体和融资方式。在引导各类资金进入的同时,必 须要确保拥有良好的金融环境。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贴息水平、减税免 税等方式,发挥财政投资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民生、基础建设 领域作为一块业务重点,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流向这类领域,建立金融 支持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信用和风险机制,例如政府 组建完善的政策性保险体系以及担保组织,完善城镇化建设的信用体 系,提高融资能力。另外,可以将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的 资产纳入担保范围,提高项目的保障性以吸纳更广泛的资金来源。 (四) 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
推动金融产品创新能够优化金融的资金优化配置功能。从目前来看, 资产证券化无论从融资需求和投资需求上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通过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可以为城镇化进程提供更有效率的市场机制,解决 当前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产生的制度性障碍和约束。此外, 大力发展资木市场,特别是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在金 融市场的比重,能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资金支持。 (五)满足新增城镇人口的金融需求
一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城镇保障房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对 保障房建设的信贷投入在规模、利率优惠、审批等方面予以倾斜。二 是支持新增城镇人口的住房需求。降低住房信贷门槛,严格执行差别 化住房信贷政策,努力满足新增城镇人口的首套住房刚性需求。三是 加大城镇转移人口在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方而的金融支持力度。顺 应信息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新趋势,加快电子渠道建设,重视网络 金融、移动金融、自助金融
等新型服务渠道,扩大有效服务覆盖,改善 客户体验,逐步推进农村金融结算服务现代化。
木文作者:裘兆宇工作单位:光大金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