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14)

2024-03-25 来源:步旅网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 期末检测 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4页,“答题卷”4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②___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④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⑤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⑥_________________,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 ①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视觉听觉,描写了桃花源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诗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 南宋哲学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读书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子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yáo的滋味,甚至可能会因噎废食。数学家华罗庚也说:“学习上切忌好高鹜远,急于求成。学得不扎实,你想来得快些,结果反倒慢了。”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熟( )读 .菜yáo( ) 扎( )实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2分) (3)“因噎废食”中“废”的意思是( )(2分) A.停止 B.忘记 C.不再继续 D.荒芜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傅雷经常给儿子翻译音乐家资料,下列不属于被他翻译的音乐家是( )(2分) A.肖邦

B.莫扎特

C.贝多芬

D.舒伯特

(2)保尔被疾病击倒后,朱赫来作为党代表来到工地视察,他马上得到这样的结论,这里的青年都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2分)

这里的“钢铁”是指________;“这样炼成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实践活动(12分)

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4分) (3)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4分)

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②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____________处,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处,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阅读老臣的《拱桥》一文,完成5~9题。 (一)(19分)

①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②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③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 其实,校长、老师也就是他一个人。

④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

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说:“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⑤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

⑥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

⑦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

⑧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

⑨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沟上没有桥,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⑩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

⑪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着着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着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解。校长已垂着弯背,哗啦哗啦蹚水过来了。他浑身透湿,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⑫“来吧。”他蹲下来,袒给我一面弓形的脊背。

⑬“不!”我拒绝,说,“我敢过。”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晕眩,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

⑭“来吧,孩子。”他又说说。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 ⑮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⑯“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

⑰我闭上眼睛,趴上了那座“拱桥”。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迈下水去。浪声灌满双耳,我却趴得紧紧的,与那面脊背紧紧箍在一起。

⑱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板着我。“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

⑲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脸,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桥。

⑳喘吁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不是走的,是爬。”“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踹了他一脚。

㉑那年秋天,我转学了,校长也走了,他实在再也教不动书了。小学校便黄了数年,直到盖起希望小

学。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说:“盖座拱桥吧!”于是,通往学校的沟上就有了座石桥……

㉒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有删改)

5.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写出“拱桥”在文中蕴含的三层含义。(3分) 6.校长怎样惩罚犯错的男生?为什么要这样惩罚?(4分)

7.文章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校长的“老”,试举两例简要说明。(4分)

8.从叙事安排角度来看,文章划线句中“爬”这个动作,是否显得突兀?为什么?(4分) 9.这座“拱桥”具有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这座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4分)

(二)好沉的一抔土(21分)

石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是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甲】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乙】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孱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丙】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

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丁】一时竟合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⑪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⑫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略有删改)

10.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3分) 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1.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2.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的句子。(4分)

13.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①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14.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6分)

(三)文言文(15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遂得道 .

(5)不难师于老马与蚁 .16.翻译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17.【甲】文主要写法是________,“千里马”喻指________。(2分) 18.【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4分) 三、写作(55分)

19.声音无处不在,美妙的风声、浙淅沥沥的雨声、爽朗的笑声、优美的歌声、悠悠的劳动的号子声、电话那头的叮嘱声……总有一种声音在你耳畔响起,牵动你的心灵。

请以“有一种声音牵动我的心灵”为题作文。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或:___________ 食:___________ 策:___________ 遂:___________ 师: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君子好逑 ②坐观垂钓者 ③ 其翼若垂天之云 ④山光悦鸟性 ⑤心忧炭贱愿天寒 ⑥无意苦争春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 (1)(3分)熟(shú)

yáo(肴)

扎(zhā)

(2)好高鹜远,正确写法是好高骛远(2分) (3)(A)(2分) (4)比喻(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C)(2分)

(2)革命意志:战火的洗礼和痛苦的磨练。(2分) 4、综合实践活动(12分)

(1)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4分)

(2)①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②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4分) (3)(1)②去掉“都”(将“双升”改为“上升”)。(2分)(2)③将“而是”改为“而且是”。④在“在于”后面加“是否”(将“能否”改为“能”删去“能否”)(2分)选两处作答即可。 二、阅读(55分) (一)(19分)

5.(3分)“拱桥”的三层含义:①校长年老,脊背弯曲,形如拱桥(1分);②校长背学生过河,仿佛一座血肉拱桥(1分);③校长教书育人,是孩子成长的桥梁(1分)。

6.(4分)①他用长满硬扎扎胡茬的下巴蹭男生的手背(2分)。②这样做既有所惩罚又不太重(2分)。 7.(4分)

①肖像(外貌)描写(1分)。“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用满脸皱纹直接描绘校长的老态(1分)。

②语言描写(1分)。“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用他自己大不如前的感叹突出他的年老力衰(1分)。

③动作描写(1分)。“趔趄”“瘫坐”“爬”背学生过河的动作十分吃力勉强突出了校长的年老力衰(1分)。(答细节描写或间接描写,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8.(4分)①不突兀。因为前有伏笔(2分)②如“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或:(他)“瘫坐在地,

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2分)。(如果从“炼字”的角度回答,不给分)

9.(4分)①这座“拱桥”有“宽厚、踏实、温热”的特点(2分)。②校长对教育的奉献精神、对学生的关爱,让“我”永难忘怀、终生受益(2分) (二)(21分) 10.(3分)

11.(4分)紧承上文:(1分)欲扬先抑:(1分)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1分)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1分)

12.(4分)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满;(1分)“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高粱的壮硕。(1分)

13.(4分)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1分)新中国治黄成绩显著;(2分)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1分)

14.(6分)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2分)凝结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2分)历经淘滤,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2分) (三)(15分)

15.(5分)(1)或:有时 (2)食:同“饲”,喂 (3)策:用马鞭驱赶 (4)遂:于是 (5)师:向……学习

16.(4分)(1)尚且与普通的马一样都办不到(2)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 17.【甲】托物寓意,“千里马”喻指人才。(2分)

18.(4分)【甲】文:统治者的“不识马”是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乙】文: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翻译】

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象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可是今天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也不愿向别人学习,不是错得很厉害吗? 三、写作(55分)

19.作文批阅参照安徽中考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