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柴宗龙
(二〇一二年一月六日)
尊敬的各位企业界人士: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宣化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以介绍,请在座的各位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
宣化镇共有17个行政村、1个开发区,121个村民小组、4436户、1.7万人,耕地面积6.6万亩(其中农户承包面积4.2万亩,开发区农场43个、面积2.4万亩)。近年来,宣化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方向,把握宏观形势抢机遇,围绕结构调整抓增收,夯实经济基础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保和谐,全镇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2011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13亿元,增长 16.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76元,比上年增加631元,增长11.3%。
一是抓特色,建基地,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坚持把特色产业培育作为助农增收的关键举措,按照“强龙头、扩规模,抓特色、稳基地,签订单、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布局,以制种、瓜菜、棉花、草畜、番茄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并发展壮大。2011年共种植经济作物5.23万亩,其中:玉米制种35000亩、瓜菜制种2300亩、露地瓜菜5423亩、温室蔬菜1041亩、番茄402亩、棉花2317亩、其它作物5719亩。同时,以牛、羊养殖为重点,加快草畜产业发展,2011年共建成千只羊场2个,新增各
- 1 -
类养殖大户88户,总量达1130户,牛、羊、猪的饲养量分别达到1.1万头、4.2万只和3.2万头。
二是抓科技,建组织,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累计建成科技示范点18个,种植、养殖示范点26个,试验、示范和推广农、林、牧、农机新品种、新技术100多项,全镇良种面积占到总播面积的96%。同时,按照“突出特色,镇村引导、群众自主,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要求,建成东庄西甜瓜、乐丰棉花、王马湾宣农蔬菜等专业合作社5个,带动农户1100多户,大大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三是抓品牌,强培训,劳务经济提质增效。在建筑企业和外出创业人员的组织带动下,我镇劳务经济发展不断壮大,“金张掖宣化金瓦刀”劳务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劳务输出的组织形式实现了由季节性、分散型输出向常年性、成建制输出的转变,每年劳务输出人数保持在6000人以上,劳务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同时,高度重视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每年组织培训技能型劳动力1200人以上,完成资格认证600人以上,劳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有了明显提高。
四是抓项目,多争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坚持把基础设施改善作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积极争取各类项目,累计投资6600多万元,新建成通村油路和水泥路10条、28.8公里,铺垫通社砂石路31.45公里;完成全镇17个村的人饮工程,解决了1.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沼气1100户、沼气服务网点6个;普及太阳灶2808户;新打机井25眼,衬砌各类渠道76条、62公里,配套各类建筑物113座。新建蒋家庄、宣化等9个村级活动场所,先后建成镇综合文化站、计生站、畜牧站、汽车站、供电所等基层服务单位。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项目实施,完成荒滩造林补植补造600 亩、农田林网更新170亩,重点公益林保护2306亩,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 2 -
五是抓编制,提水平,集镇建设稳步推进。以建设环境优美、独具特色中心集镇为统揽,立足区位、交通优势,不断加快集镇建设步伐。组织编制了《宣化镇小城镇建设规划》,将小城镇北延、东扩、南拓,集镇面积不断增加。近年来,建设集镇道路1.5公里,硬化集镇中心广场5000平方米,完成了健身器材、活动设施的配套,改造完成沿街房屋40多户,小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同时,编制完成了站南、站北、台子寺等7个村的村庄规划,建成利丰、宣化、站南等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576户,其中,建成农民公寓楼5栋、120户。
六是抓宣传,建机制,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严格按制度办事,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机补贴、两免一补等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运行规范。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大病救助等各项制度全面贯彻执行。2011年共落实粮食农资直补、良种补贴、农村低保等各项惠民资金762万元。全镇526户1158名困难群众享受了农村低保,126名群众享受了农村五保;发放困难群众救灾救助资金8.9万元;落实大病医疗救助44户,发放救助资金30.2万元。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等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完善,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
七是抓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在教育工作上,加大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投资120万元,完成利丰、站南小学危房改造,教育设施不断改善。文化工作上,建成农家书屋17个,广播电视和电话入户率均达99.5%;成功举办了秦腔艺术节。在卫生工作上,投资126.5万元,完成宣化中心卫生院和5个村卫生所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以上;建成农村卫生厕所1485座。在社会保障工作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参保率达到96.6%,为2026名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养老金 55.72 万元。在计划生育工作上,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政策,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殊困难家庭救助、特别家庭扶助制度,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安全生产工作上,认
- 3 -
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全镇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土地资源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率保持在85%以上。在司法信访工作上,“五五”普法成效显著, “法德进家”、“法律七进”和人民调解员海选活动深入实施,民情报告单、“一庭三所”联动调处机制、社区矫正工作逐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加大,全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2011年镇村两级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25件,成功调处124件,成功率99%;确定重大社会矛盾积案4件,目前已全部结案。在环境治理工作上,结合柴草集中清理,对“三乱”进行了彻底整治,督促各村成立了由各村低保户、分散供养五保人员组成的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制定了环境整治村规民约,形成了长效机制,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改善。
虽然,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宣化的发展与兄弟乡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群众思想观念保守,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和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二是农业内部结构较为单一,设施农业发展缓慢,温室蔬菜、露地瓜菜和瓜菜制种等高新、精细作物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7%,73%的面积仍然以玉米制种和粮食作物为主,农民增收的潜力还未得到充分挖掘。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集镇建设上,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街道美好、绿化投入不足,集镇服务功能亟待加强,严重影响了集镇的进一步发展和宣化的对外形象。水利建设上,宣化地处四大干渠下游,全镇500公里渠道,目前衬砌170公里,仅占30%,水资源利用率低,抗旱能力差,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交通上,全镇共有通村通社道路70条约76公里,目前硬化了35公里,硬化率仅为46%。四是镇级债务负担重,累计达742万元,严重制约了政府在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以及产业发展激励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关于2012年的工作
- 4 -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也是推动文化大繁荣的起步之年,更是抢抓机遇,推动宣化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立足实际,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把自身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客观分析镇情村情,我们认为,宣化有四大优势。一是务工人员多。宣化素有“建筑之乡”的美誉,现有二级资质建筑企业2家、三级资质建筑企业5家,每年以建筑业为主的劳务输出人数保持在6000人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 %来自劳务输出,“金张掖宣化金瓦刀”劳务品牌已成为我镇的一张名片。二是土地面积多。全镇耕地面积6.6万亩,特别在开发区有农林场42家,耕地面积2.4万亩,具有发展规模种植和养殖得天独厚的优势。三是致富能人多。目前宣化资产相对较多的致富能人有80多人,涉及建筑、建材、餐饮、商贸、贩运等多个行业,所创办的企业分布在张掖、酒泉及新疆部分地区,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大量资金。四是旅游资源多。境内有大湖湾旅游风景区,高台地名的由来之处台子寺遗址,沿黑河面积约3000亩的湿地资源。同时还有据考证有600多年历史,被称为“天下第一”戏班的名为“乐善忠义班”的秦腔班。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推动宣化经济社会发展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
2012年,我们将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县党代会、人代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走好产业富民、项目强镇、能人带动三条路子,做强制种产业,做响劳务产业,提升草畜产业,发展瓜菜产业,培育旅游产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镇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着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效益调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按照“稳定番茄、棉花面积,扩大瓜菜、制种面积”的思路,积极引导群众种植高效精细作物,发展现代农业。一是着力发展设施农业。把现有温室的提质增效作为工作重点,通过采取衬砌多孔砖、铺设U型渠、加装卷帘机等措施,挖掘现有温室发展潜力,2012年改建日光温室 150座。同时,通过优惠政策推、能人大户带、观摩学习引、经济效益拉,因势利导,
- 5 -
积极鼓励群众加快发展钢架大棚,力争新建钢架大棚80座。二是积极推行订单生产。按照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进一步推行订单生产,增强群众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2012年制种、番茄、棉花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7万亩、2000亩和3000亩,蔬菜面积达到8000亩,其中高原夏菜5000亩以上。三是规范玉米制种市场。成立宣化玉米制种协会,由协会具体负责,统一规范玉米制种市场, 引进有资质、信誉高、实力强、技术好的企业发展玉米制种,切实保护好群众的利益。全镇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同时,积极发展蔬菜、花卉等精细制种,优化制种结构,提升制种经济效益。四是稳步推进土地流转。通过乡村能人流转、企业基地流转、合作组织流转、亲友托管流转等模式,大力推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走土地集约高效经营的路子,把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产业,增加农民收入。2012年力争流转土地5000亩以上。五是扶持做强合作组织。以壮大主导产业为目的,积极引导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外联市场,内联农户,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个。同时,着重抓好东庄西甜瓜专业合作社的规范提高,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打造“一村一品”的发展典型。2012年合作社计划流转土地100亩,建立西甜瓜生产示范基地1个。
(二)抢抓机遇抓大户,做大养殖产业。充分发挥桔杆资源丰富的优势,抢抓县上被列为省级养牛大县和积极建设全省养羊大县的机遇,动员群众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努力提高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一是培育养殖大户。把培育养殖大户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政策推动、外出观摩、典型宣传等方式,积极引导鼓励发展规模养殖,培养骨干,培育大户,树立典型,力争新增养殖大户100户以上,其中规模养殖户4户:百头牛场1个,千只羊场3个。二是建设养殖小区。坚持人畜分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推进的原则,以牛、羊、猪为主攻方向,通过招商引资和大户扩建,大力建设养殖小区,力争建成2~3个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区),带动全镇畜牧业再上新台阶。三是推广实用技术。把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作为发展牛、羊产业的基础,加大新品种的引进和玉米秸
- 6 -
秆青贮氨化、草粉加工发酵等技术的推广,用科技的力量实现最大的效益。同时,严格落实防疫责任,使畜禽防疫密度达到三个百分之百,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2012年奶肉牛、羊和生猪的饲养量分别达到1.1万头、4.2万只和3.2万头。
(三)重塑品牌树形象,提升劳务经济。借助“建筑之乡”的优势,进一步加快发展以建筑业为重点的劳务输出,切实把“金张掖宣化金瓦刀”的品牌做精做响,扩大社会影响力。一是建组织,组团发展。成立宣化建筑业联合会,以社会团体的组织形式为企业搞好服务,为合作搭建平台,为共赢创造机会,为发展提供支持,不断增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抓培训,强能增技。同企业加强合作,重点培训建筑市场急需、技术含金量较高的工种,提高务工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力争每年培训建筑工500人(次)以上。三是搞竞赛,做响品牌。每年适时开展“金瓦刀”建筑技能大比武活动,评选出砌筑、电焊等工种的金牌选手,授予“金瓦刀”荣誉称号,扩大社会影响力。通过品牌的提升、典型的引领,实现以品牌带动输出,以输出实现增收的目的。力争输出劳务6000人以上,劳务总收入在1亿元以上,真正把劳务输出培养成我镇的重要经济支柱。
四)多措并举求实效,加快新村建设。按照“四化”要求,精心谋划,循序渐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抓好住宅小区建设。按照周边村向集镇集中、边远村向中心村集中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规划农民住宅小区,多方征求意见,反复酝酿讨论,做到成熟一个,建设一个。2012年重点抓好“新城家园”住宅小区建设,新建住宅6栋200户,将站南、站北、蒋家庄、宣化等村有意愿住楼的群众集中在这一小区,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二是加快集镇建设步伐。多方争取项目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铺设集镇污水管网4公里,更新路沿石4.2公里,架设路灯50盏,栽植风景树600株,全面改造集镇面貌,实现集镇的绿化、美化和亮化。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抓好道路交通、能源电力、文化卫生、环境整治、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争硬化通村道路20公里,衬砌各类渠道30公里,林网改造8条2.4公里,新改建农电线路3公里;
- 7 -
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个、村卫生室2个、文化体育广场1个。
(五)发挥优势挖潜力,推动旅游开发。抢抓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深入挖掘我镇特色文化潜能,推动民俗文化旅游,不断探索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和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一是抓好台子寺重建。抢抓大湖湾影视城建设项目机遇,积极做好台子寺重建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挖掘台子寺的历史文化和传说故事,做好广大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规划台子寺新村建设,为重修台子寺,恢复“西寺崇台”美景搞好服务。二是传承乐善文化。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主打“古戏”、“古树”、“古建筑”三张牌,通过招商引资,复原戏台、牌坊、楼阁等古迹,修建仿古商业街,着力打造“民俗文化广场”, 逐步形成集听古戏、看古树、吃农家饭为一体的旅游文化格局。三是开发生态旅游。在保护好湿地资源的前提下,科学规划设计,吸引客商投资,在北片五个村沿黑河一带探索开发湿地垂钓休闲游、渔家体验游等休闲旅游项目,切实把生态观光旅游打造成农民增收新亮点。
(六)激发热情再创业,实施带动战略。宣化创业能人是宣化的宝贵财富,是实现跨越发展依靠的重要力量。一是搭建交流平台,加强沟通合作。每年召开宣化籍企业人士座谈会,加强沟通交流,搭建合作平台,发挥能人优势,捕捉发展商机,借助外力加快发展。二是宣传能人典型,点燃创业激情。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能人的创业历程、创业精神、事业成就、社会贡献,提高能人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加大帮扶力度,营造良好环境。力所能及帮助企业人士解决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精神奖励和政治待遇上更多地关心照顾创业能人,努力营造亲商、爱商的氛围,进而吸引更多的能人回乡创办经济实体,特别是发展建材业、轻工业和旅游餐饮服务业,带动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力争帮助创业能人建成投资500万元和1000万元的工业项目各1个,带动我镇经济多元化发展。
- 8 -
各位企业界人士,宣化的发展离不开在座的各位。你们是宣化的精英,更是宣化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我们衷心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真心欢迎大家为宣化的发展建言献策,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热切期盼你们能够以返乡创业、捐资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家乡的经济建设中来,给予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大的关心和更多地支持,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推动宣化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谢谢大家!
- 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