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七年级 共9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整式及其加减》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有字母表示数、代数式、整式、整式的加减、探索与表达规律。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但由于抽象思维水平有限,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认识还较浅显。基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教科书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重视代数式的解释,提倡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字母与代数式进行表示的
过程。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理解代数式的含义,能赋予一些简单代数式以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4)会求代数式的值,能解释值的实际意义,能根据代数式的值推断代数式反应的规律。
(5)了解整式的相关概念,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法则,并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6)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计整式加减运算,探索具体问题中的一般规律及解释具体问题中的现象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建立初步的符号意识,发展抽象思维。 (2)会进行简单的整式运算,发展运算能力。 (3)探索具体问题中的一般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进一步学习用类比、归纳、转化等方法进行思考与运算,发展运算能力,并进一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整式及其加减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勇于探究、质疑及合作交流的精神。
(2)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应课标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代数式,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2.能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会求代数式的值。
4.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
什么代数式?什么是整式? 代数式与整式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主题单元问
整式的加减都要经过哪些步骤?
题设计
在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怎样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一般规律? 专题一:代数式及整式的相关概念(4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整式的加减运算(3课时) 专题三:探索规律(2课时)
专题一 所需课
课内4课时
时
专题学习目标
代数式及整式的相关概念
一、知识技能:
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计算公式以及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及有关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 在代数式求值过程中,初步感受函数的对应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际情景中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代数式、整式的含义是什么?
专题问
代数式与整式有何联系、区别?
题设计
代数式的值与字母的取值有何联系?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 他 多媒体课件 电子白板 教室计算机,电子白板等 课本,本子,笔,木棒 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活动一:游戏导入:
利用班级多媒体播放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青蛙两张嘴,三只青蛙三张嘴,……”,然后让学生接着往下说。 提问:再往下说能说完吗?那怎么办?
引出:如果用n表示青蛙的只数,那么n只青蛙多少张嘴呢? 此处借助多媒体这一工具播放儿歌,顺其自然的引入了本节课的相关内容,这一设计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渴望。同时在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
以儿歌设疑作为教学的开始,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二:投影展示、发现规律:
(1)屏幕演示,用4根火柴棒摆出一个正方形。
(2)提出问题:摆2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那摆3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10个呢?请算一算。摆x个呢? (3)归纳:
法一:第一个正方形用4根,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增加3根,那么x个正方形就需要[4+3(x-1)]根。
法二:上面一排和下面一排各用了x个火柴棒,竖直方向用了(x+1)个,共用了[x+x+(x+1)]根。
法三:每个正方形用3根,第一个正方形多一根,共用[3x+1]根。 法四:每个正方形按4根计算,从第二个正方形到最后一个正方形都少一根,共用[4x-(x-1)]根。
这里借助多媒体课件这一工具,提前制作好火柴棒拼接成正方形的过程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可以很直观清楚的感受到火柴棒摆正方形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x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这一问题的探究。 活动三:
问题一:在上面的活动中,我们是怎样描述正方形个数和火柴棒之间的关系的?
问题二:在以前的学习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字母?这些字母表示什么含义?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第二课时:代数式(一) 活动一:回顾旧知,归纳特征:
回顾上节课若干实例,了解具体代数式所表达的含义并且归纳它们的基本特征。 通过以上内容的回顾,直接点出本节主题,降低了教学难度,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注意力集中前提下顺利过渡到本节知识内容。
活动二:创设背景: 例1列代数式,并求值.
参观花展:门票:成人10元/人;学生5元/人.
(1)一个旅游团有成人x人、学生y人,请你根据上图确定该旅游团应付多少门票费?(2)如果该旅游团有37个成人,15个学生,那么门票费是多少呢? 活动三:小组交流:
1、提出问题:前面10x+5y表示的是x个成人、y个学生进公园的门票费,那么它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思考后,写出一种或两种。 2、归纳: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或者任何一个量,“10x+5y”可以赋于很多的实际的意义。
第三课时:代数式(二) 活动一:创设背景,直奔主题:
经过这一问题,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求代数式值的过程和方法,理解代数式值的概念。可以分组进行比赛,看看哪组算的又快又对,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利用多媒体课件提前制作好一个数值转换机,然后在课堂上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非常直观的感受到数值转换机的工作原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数值转换机进行自主探究,先得出代数式,然后进行求值。从而进一步感受输入不同的x的值对应着代数式的值,在代数式求值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函数的对应思想。 这里活动一和活动二的设计,对课本的设计顺序做了相应的改动,这样改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先对代数式求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再通过自主探究数值转换机,对函数的对应思想有进一步的感受,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更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 活动三:提高升华:
通过三个练习题,层层深入,使学生对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意义有更深的体会,最后一题中涉及到合并同类项的内容,在课堂上老师适当引导,可以给以后的合并同类项埋下伏笔,制造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课时:整式 活动一:情境引入:
1、(1)如图,一个十字形花坛铺上了草皮,此花坛共有草地 平方米;
(2)当水结冰时,其体积大约会比原来增加1/9,x立方米的水结成冰后体积约为 立方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的箱子紧靠墙角,它的长、宽、高分别是a,b,c。这个箱子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是 ;
(4)某件商品的成本价为a元,按成本价提高15%后标价,又以八折销售,此件商品的售价为 元。
由四个小问题引入,通过列代数式,使学生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认识代数式的表示作用,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可以借此引出单项式、多项式及整式的概念,此处也对课本做了相应的处理。 活动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课前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制作,利用动画展示窗帘由第一种形状——第二种形状——第三种形状这一变化过程,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楚的分析以下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学生后面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自主探究。
1、小明房间的窗户如图所示,其中上方的装饰物由两个四分之一圆和一个半圆组成(它们的半径相同)。 ⑴装饰物所占的面积是多少?
⑵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窗框面积忽略不计)
2.小红和小兰房间窗户的装饰物如图所示,它们分别由两个四分之一圆和两个半圆组成(半径分别相同)。
⑴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分别是多少?(窗框面积忽略不计)哪个房间的采光效果好?
⑵上面的整式是单项式还是多项式?它们的次数分别是多少? 第1题是课本在本节课的引入问题,第二题是课本的议一议。这里讲着两个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采用小组讨论、班内竞赛的形式,有上一环节作基础,学生们可以顺利进行探究。这两个问题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对本节知识有所掌握,然后教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
1.能掌握代数式、整式的有关概念。
评价要
2.能判断出代数式和整式,并且会进行代数式求值。
点
3.能积极参加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知识,积极发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