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能训练专业发展的研究
2020-10-08
来源:步旅网
第37卷 第5期 辽宁体育科技 Vo1.37 No.5 2015年l0月 LIAONING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et.2015 ・学校体育・ 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能训练专业发展的研究 牛雪松 ,白烨 (1.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辽宁沈阳110102;2.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辽宁沈阳110102) 摘要: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能训练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符合我国 体育院校体能训练专业发展的策略,旨在为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院校体能训练培养体系、提升我 国体 ̄k-i)tI练科研实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能训练专业;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204(2015)05—0081—03 The reaserch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ysical training professional in our national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IU Xue—song ,BAI Ye (1.Spots Training Institute ofShenyang Sp0n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2.Graduate Department of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 10102,Liaoning,China) Abstract:Analysis of our country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hysical train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stirction factor,draw lessons from foreign experience,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the conform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physical stamina training,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our countyr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physical training system,improve the scientiifc research strength of physical training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 words: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hysical training professional;development;research 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不仅可以帮助运动员提升运 领域。核心区力量训练、Plyometrics训练、PNF、运动 动能力、提高身体机能,还可以改善身体形态,同时对 链、功能训练、离心训练、FMS及MTT等概念逐渐进入 运动员伤病的预防及疲劳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可 我们的视线,引发了传统体能训练的一些变革。新的 见先进的体能训练理念越来越受运动队的重视。自 体能训练理念、方法更注重针对性训练,它强调在提高 2006年开始,北京体育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上海体育 质量的情况下增加负荷,强调多关节、多运动平面下对 学院、南京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等 身体重心的控制,强调对动态平衡、身体稳定性、肌肉 多所体育院校相继开设了体能训练相关课程,培养了 和关节的灵活性以及对本体感觉的充分调动,强调在 很多各级体能训练专业人才,但却很难适应国内高水 训练的过程中兼顾伤病的预防和有效的动作模式。 平运动队要求,这说明,我国体育院校体能训练专业培 目前,我国体育院校和科研机构对不同项目的体 养体系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本文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能 能指标体系、体能系统的影响机制、体能结构模型及体 训练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发 能水平的评价与诊断缺少理论的深入研究,还未能针 展策略,旨在为提升我国体能训练科研实力提供参考。 收稿日期:2015—06-09;修回日期:2015—09-28 1我国体育院校体能训练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基金项目: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1起步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沈阳体育学院体能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UP. RP20140333);沈阳体育学院重点学科资助项目《体能训练理论与方 近年来,随着竞技体育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很多 法》(项目编号:xKFX1508)。 先进的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已引入我国竞技体能训练 作者简介:牛雪松(1971一),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能训练理论 与实践。 ・ 81 ・ 2015年第5期 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能训练专业发展的研究 总第191期 对不同专项的体能训练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的应用研 究,没能形成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不同专 上,而在于实施训练时对训练强度的把握。很多教练 员机械地认为数量的堆积是获得训练质量的前提,简 项体能训练理论,缺乏多学科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 和康复训练理论的综合研究,还没有形成从少儿到成 年的一个完整的专项体能训练理论体系。 1.2方法研究欠缺专项化、精细化和个性化 单地将由训练量引起的机体疲劳作为衡量训练效果的 指标。这种以量为主构成的训练,即使运用了非常专 项化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也不可能提高专项所需要竞 技能力。可见训练负荷的把握和控制是运动训练过程 中的关键因素。 1.4缺乏完善的培养体系,缺少现代化的实训基地 体能训练方法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和专项技术特 点、技术训练特征、比赛规则和参赛方式紧密结合,符 合专项技术的用力结构和能量代谢特点,及专项技术 所需要的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深入研究每个运动员 的技术特点和体能特征,这样设计出训练方法才更能 现代体能训练中的许多理念和方法是目前我国运 动训练理论和实践中所不具备的,这些新的体能训练 方法的实施,并非只是理念和方法的提升,还要有与之 相适应的硬件设施,每一种新的体能训练方法都有与 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我国很多项目的体能训练 方法和手段的专项化、精细化、个性化程度与世界强国 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之相配套的新的训练设备的支持,如对核心区动态平 衡、稳定的训练常常需要借助不稳定的平面,需要配备 如动态平衡训练器、力量训练震动平台等设备。各个 项目的专项要求是有区别的,先进设计理念的训练设 备要满足各项目对体能训练的要求。在体育院校中建 设功能全面的、设施先进,与国际体能训练前沿理念相 体能训练方法必须建立整体的理念。为此,训练 方法和手段的设计不仅要针对项目特点、技术特征和 个体差异,还要重视改善不同功能肌肉力量的均衡程 度,注意改善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之间的均衡程度、本 体感觉的能力、不同运动员能力的薄弱部分以及不同 专项运动员身体用力链各环节力量的最佳比例。 在体能训练过程中,要把握住每个时期、每个阶段 负荷的动态变化,对每个训练阶段的负荷和训练方法、 手段及时进行反馈、监控,并对负荷结构进行调整,要 力求对整个训练过程负荷的动态变化实现合理、有效 的把握。运动员疲劳的适时恢复是影响训练质量的一 接轨的体能训练实训基地,对于提升我国竞技体育体 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将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为提 高我国体能训练专业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科研能力 以及理论与专项紧密结合的研究等方面都会提供重要 支持平台。 2我国体育院校体能训练专业发展的策略 2.1优化课程设计与课程结构 个重要因素,尤其是神经对肌肉支配能力要求很高项 目来说更为重要。因此,训练过程进行科学监控,及时 调整训练负荷,避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负面效应,可以 课程设计和课程结构最优化是从实际出发,探求 课程的最大价值,取得课程设计和课程安排的最佳效 果。从实际出发,就是根据我国各级不同运动项目训 练和不同大众人群健身的实际情况,运动员运动技能 发展和大众人群健身需求的现状进行课程设计和课程 促进运动员疲劳的有效恢复,从而提高体能训练的效 果。 1.3注重外在形式,忽视内在力度 从体能训练原理——运动适应理论分析,影响训 练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负荷,其中 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确定了机体接受刺激的部位,而 训练负荷则决定了对机体刺激的程度,它们从内外两 个方面确保了机体能力沿着预定的训练方向发展。然 结构安排。探求课程的最大价值,是在我国各级不同 运动项目训练和不同大众人群健身的现实条件下,按 照体能训练专业发展和体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提供学 生最有价值的体能训练理论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课 程的初步选定获得最必需的运动技能和实操能力,以 及体能教练员基本的职业素养、敬业品质和创新意识 的培养。 2.2加强对外学习交流,注重自主创新 而,我国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只注重专项训练的外在 形式,而忽视内在力度的问题。教练员往往易于选择 那些与专项相近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但对某一个专项 练习的负荷,尤其是负荷强度缺乏科学的安排,在训练 强度、训练密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反映或突出专项的 体能训练要重视理念和方法的创新,理念的创新 特点,致使那些主要由负荷强度确定的机体能力得不 到有效刺激。目前,我国体能训练与国外先进水平相 方面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目前,我国已经逐渐形 成一个体能训练中外交流机制,通过这样的机制来学 一习、参观、访问、学术交流、派遣留学生和翻译相关文 比,其差距并不完全在于练习方法、手段的专项化程度 ・ 献,更大程度地吸收国外体能训练的先进理念,训练方 82 ・ 2015年第5期 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能训练专业发展的研究 总第191期 法手段以及筹建先进体能训练实验室和体能训练中心 的建设经验。另一方面,要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在学 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同时,要 过多注重专项训练外在形式,而忽视专项训练所需要 的科学负荷强度,是制约我国体育院校体能训练专业 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更加深人地认识体能训练的本质和规律,注重我国传 统体能训练方法、手段和国外先进体能训练方法、手段 3.2体育院校缺乏系统的、完善的体能训练专业人才 培养计划和培养体系,缺少具有“教学、训练、科研、评 估、康复”多位一体功能的现代化体能训练实训基地。 3.3体育院校体能训练专业的发展要优化专业课程 设计与课程结构,加强体能训练专业对外学习交流,深 相结合,创新设计更符合人体竞技能力发展规律的体 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深入探索高效能的体能训练恢复 体系,深入研究最佳的训练负荷结构理论,在训练实践 中探索科学的专项训练强度理论。 2-3加强培养高层次人才,建立训练科研团队 目前,我国缺少自主培养的高水平专业体能教练, 缺乏一支高水平、高学历的体能训练科研队伍。为此 我国体育院校在加强体能训练理论研究,形成科学化, 系统化的理论研究体系的同时,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体 能训练团队和科研队伍,加强体能训练团队、科研队伍 与运动训练一线之间的合作,优势互补,理论与实践紧 密结合,促进我国体能训练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提 高我国体能训练的理论水平。 2.4 完善体能教练员培养机制 在学习美国体能教练员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建立 并逐步完善我国体育院校体能教练员方向的培训和培 养机制,参加每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和竞体 司组办的体能教练员考核,也可以选派我国体育院校 培养的体能训练专修学生参加美国体能教练员的培训 和考核,为我国各级运动队、健身机构、科研院所及高 校等部门培养和培训专职的体能教练员和体能科研人 员,从而提高我国各级不同运动项目、健身机构、科研 院所及高校的运动训练及大众健身的科学化水平,促 进我国体能训练专业的发展。 3结论 3.1 体能训练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训练方法的专项 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研究程度不深人,体能训练实践中 入进行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自主创新,培养 高层次体能训练人才,建立体能训练科研团队,建立和 完善我国体育院校体能教练员方向的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宋旭峰.我国体能教练专业化培养体系研究[D].石家庄:河 北师范大学,2010. [2】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聂惠敏.体育院校体能专业方向《运动素质训练》课程的设 计及实施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4]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S Professional Standards&Guidelines Task Force[M].Strength and Condi. tioning Professional Standards&Guidelines.2001. [5】姜立嘉.我国学校竞技体育教练员培训及认证系统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f6 肖秋平.6J对体能训练方法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J].南京 体育学院学报,2008,22(2):101-104. 【7]李 刚.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能训练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开 设情况调研报告[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4):24-57. 【8】黄瑞苑.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探讨[J】.湖 北体育科技,2011,30(1):92—93. 【9】徐佰奎.山东警察学院体能动1练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 学,2013. 【1O]侯向锋,马凯.我国竞技体育体能训练创新的对策研究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63-65. ・ 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