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以:因为。
于 :(前一个)介词,对。(后一个)介词,
引出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贰于楚:书下。第一句:介宾后置句
军:驻军。
两分句“军” 后都省略了“于” ,都是省略句。
翻译:因为郑国曾经对晋国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第二段: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宾后置。
1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译文
若:如果。 使:派遣。 师:军队。
之:佚之狐的建议。
辞曰:”臣之壮也:省略句。 之:取独。 壮: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壮年。
犹:尚且。 已:同“矣”。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是:这。
然:然而。
焉:助词。
之:劝说秦伯这件事。
翻译: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遣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撤退。”郑伯听从了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伯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劝说秦伯这件事。
第三段: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2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译文
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夜缒(之)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省略句。
既:已经。 亡:使动。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
鄙:名词意动,以…为边邑。
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
焉:哪里、怎么。 以:来。 陪:增加。
之:取独。 邻之厚,君之薄也:书下。
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主人
行李:古:书下。今:
共:同“供”。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物资。供其乏困:书下。
害:动词作名词,害处。
且:况且。
3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译文
为:给予。 赐:恩惠。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书下。
许君焦、瑕:省略句。 焉:助词。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
封:书下,动词。 焉:哪里。
以:相当于“而”。
惟:希望。
图:名词作动词:计划考虑。
之:指“厥秦以利晋”这件事。
说:同“悦”。
盟:名词作动词,结盟。
翻译: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
4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译文
烦麻您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是很困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在东边把郑国当作晋国的边境,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的土地,晋国将从哪里取得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第四段: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之:代秦军。 微:没有。
夫人:那人,指秦穆公。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书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书下。
因:依靠。
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5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译文
与:结交、亲附。
知:同“智”。 易:代替。
其:还是。
去之:离开郑国。
翻译: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不会到达这个地步。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