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岭南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021-09-30 来源:步旅网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册美术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教材共设12课,其中包含有单元课和单位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调整课时。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利用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知识综合,使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效应得到加强。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相互合作的工作作风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健康。 2、注重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学生素质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43人,学生生源比较复杂。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同学们兴趣广泛,热爱大自然及生活中的景物。课中能认真观察、思考问题,积极参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在本学期的美术教学中,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家共同进步。 教学措施:

1、课前钻研湘版美术教材,认真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2、充分利用教材中有意味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倡以情导入,注重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3、注重多元性、开放性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热情。

第1课: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教学目的:

1.感知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在欣赏评述中,充分感受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历史再现。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品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艺术品的情感力量。 教学要点:

1.从作品的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涵(历史、文化、艺术、手法)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及审美经验的差距。 教学课时:2课时

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感知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在欣赏评述中,充分感受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历史再现。

教学要点:

从作品的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活动 1.欣赏作品 2.讨论

3.提出看法

二.学生活动:我能行

1.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和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人物中情感。 2.学生讨论:

你用什么方法临摹你感兴趣作品局部,或画出深厚中人物的某种情感?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中人物的那些方面(如表情、动态、)来表现情感的?请选择合适的语汇表达你的感受。 三.小组活动:

1.积极想象和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能与同学合作。 3.明确自己的任务。 四.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能选择适合的词汇表达作品中人物情感。

2.较高的要求:通过欣赏感受,能运用美术语汇个生动的语言文表述人物的情感。

3.个性探究:能临摹感兴趣的作品局部或画出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人物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美术表现的形式美。 2.在欣赏感受中发现绘画、雕塑的形式美与创造美,在细节描绘中体验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 教学要点:

1.与美术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与历史知识、以及声像欣赏的情景体验。 2.美术作品中的人物表情和人物动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课本中范图 3.了解课件中的意境 二.讲授新课

1.提问:谁说一说你欣赏课本中的插图后,你有什么的感觉?

2

2.欣赏《流民图》

3.提问:你从人物的表情中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画面给你什么感觉?(悲伤、愤怒、饥饿、无奈和反抗等)画面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中人物的那些方面(如表情、动态、)来表现情感的?请选择合适的语汇表达你的感受。

5.了解了人物不同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喜、怒、哀、乐”。 三.学生活动

学生想象与创作:1、能运用语言、文字和绘画形式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2、要有美观的造型、律动、柔和的色彩、特别的功能人物的表情画。 四.小结

五.作业自评:1、能画一个与众不同的表情画。2、要有色彩和功能。3、作品独特和发挥自己的个性。

第2课: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教学目的:

1. 欣赏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 初步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美。

3.通过欣赏,充分感受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精神状况。

4.通过欣赏、感受,从中了解美术语言的巨大表现力和艺术是无国界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要点:

1.欣赏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

解人物的真实情感。

2.人物丰富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是如何造型表现的。 3.外国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动态。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欣赏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初步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美。 教学要点:

欣赏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

人物的真实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课本中范图 3.了解课件中的意境 二.讲授新课

1..提问:谁说一说你欣赏课本中的插图后,你有什么的感觉? 2.欣赏《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油画)列宾(俄罗斯) 3.(1)教师简单介绍故事的经过。(2)细节欣赏启示:(3)明亮的眼睛,思

考的表情,可看出他冷静的神情和智慧的头脑。(4)双手捧腹,仰头眯眼,

3

是典型的开怀大笑神情。 4.提问:你从人物的表情中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画面给你什么感觉?(有尖刻、嘲弄、等的语言给苏丹回信)你能画面中哪些地方找到这些表情? 5.欣赏《加莱义民》:(1)教师简单介绍故事的经过(2)选介:细节欣赏启示:(3)严肃地下头,询问自己的灵魂,不迟疑,不恐惧,以长者的坚强鼓励着其他人。(4)双眼平视,若有所思、嘴角抿起,神情坚定,表达了义民坚韧刚毅的品格与悲愤的情感。

6.通过欣赏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中人物的那些方面(如表情、动态、)来表现情感的?请选择合适的语汇表达你的感受。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充分感受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精神状况。

2..通过欣赏、感受,从中了解美术语言的巨大表现力和艺术是无国界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要点:

人物丰富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是如何造型表现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作品 2.讨论

第3课:浩气长存

教学目的:

1.认识纪念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特征,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2.①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革命纪念性建筑和美术作品的意思特色。②在欣赏感受与分析讨论中,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能感受革命纪念性建筑和美术作品传达出的精神和意义,缅怀先烈。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要点:

1.认识纪念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特征与艺术特殊。 2.介绍史实、艺术手法的简明性,作业练习的可行性。

3.①历史事件的简述。②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设计风格。③考查家乡的伟人,英烈和发生在身边的重大历史事件。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纪念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特征,并能用恰当的

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2.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革命纪念性建筑和美术作品的意思特色。 3.教学要点:

认识纪念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特征与艺术特殊。

4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范画 3.了解课件中的意境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广州黄花岗公园供门牌坊七十二烈士墓》 2.教师教师简单介绍故事的经过。。

3.提问:欣赏感受: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该建筑是用什么材料来建成的?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材料?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4.教师讲授新课:

①教师简单建筑的特征。

②记念辛亥革命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雕塑及绘画作品,这些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历史记,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珍贵的遗产,也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的经典题材,是具有丰富人文性、教育性的的美术学习专题。

③尝试用临摹或绘画形式来表现革命记念性建筑及仁人志士形象或事迹。 ④上色

三.学生活动:

1、学生活动:我能行

2、让学生把自己在网络上找来的资料在小组进行讲说。

3、学生讨论:在伟人,英烈和发生在身边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中为你感动的事迹,用自己的语汇表达出来。

4、小组讨论: 5、各小组可由组长组织学生进行发言讨论,最后由组长或组员进行归纳总结。

综合各个小组的探讨结果,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和理解。

6、尝试用临摹或绘画形式来表现革命记念性建筑及仁人志士形象或事迹。

四.小组活动:

1.积极想象和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能与同学合作。 3.明确自己的任务。 五.小结

第4课:烽火岁月

教学目的:

1.①初步了解人类历史上有关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及影响。②能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来表达战争与和平的想法。

2.①收集和整理有关战争题材的艺术作品图片或影象资料等,供学生讨论学习。②在欣赏、感受、评述过程中启发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理解。

3.①在资料欣赏、分析、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精神。②培养学生

5

热爱和平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关和世界关。 教学要点:

1.能用绘画形式表现烽火岁月的英雄豪杰,或表达人们渴望和平的想法。 2.用什么的绘画语言表现战争与和平的思想。 3.①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欣赏。②不同表现体裁作品欣赏。③互动交流研讨有关战争题材的艺术作品或图片、影片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人类历史上有关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及影响。 2.能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来表达战争与和平的想法。

教学要点:

能用绘画形式表现烽火岁月的英雄豪杰,或表达人们渴望和平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范画 3.了解课件中的意境

二.讲授新课

1.欣赏:油画作品《淮海大战》 2.教师简单介绍故事的经过。

3.提问:欣赏感受,从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气氛如何?画面反映了什么?画家应用了哪些造型及色彩表现战争场面?你能说说自己欣赏后的感受吗?

4..教师讲授新课:

①教师简单介绍油画作品《淮海大战》

②让学生感受人民解放军的威武勇猛及雷霆万均之势的歼敌大场面,从中体验人民解放战争的强大力量与正义的伸张。画面构图饱满,动感强烈。 ③尝试用临摹或绘画形式来表现革命英雄形象或事迹。 ④上色

三.学生活动

尝试用临摹或绘画形式来表现革命英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革命英雄事迹。

四.小组活动:

1.积极想象和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能与同学合作。 3.明确自己的任务。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收集和整理有关战争题材的艺术作品图片或影象资料等,供学生讨论学习。 2.在欣赏、感受、评述过程中启发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理解。 教学要点

6

用什么的绘画语言表现战争与和平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教师活动:感受美、认识美、

活动一、想象美、欣赏美、 活动二、探索美、 活动三、表现美、 活动四、评价美

二. 学生活动

1.各小组可由组长组织学生进行发言讨论,最后由组长或组员进行归纳总结。

2.我能了解家乡不平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伟人、英雄。

三.评价目标:1、有创意 2、色彩美3、尝试用临摹或绘画形式来表现革命记念性建筑及仁人志士 形象或事迹。4、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这些建筑和美术作品的造型特征和艺术特色,能尝试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四.小结

第5课 我们爱和平

教学目的:

1.理解和平的意义,能用适当的意思手法来表现和平的主题。

2.①在欣赏与平述过程总中,感受画家的思想感情和对和平的向往。②在体验和创作过程中、尝试和学习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3.①体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热爱和平,反对战争。②感受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会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身边的社会与生活。 教学要点:

1.学习借助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或适当的技法来表现和平的美好生活。 2.如何表现热爱和平的主题。

3.举办“我眼中的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展、看谁的作品有创意。 4.和平的使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欣赏与平述过程总中,感受画家的思想感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2.在体验和创作过程中、尝试和学习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教学要点:

学习借助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或适当的技法来表现和平的美好生活。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播发战争电影片段和图片,感受战争场景的残酷、悲惨、再观察和平年代的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提出问题:战争带给人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珍惜和平?

7

2.学生思考,联系自己收集的新闻图片进行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说出对战争与和平的感想。

3.创设情境感受气氛,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发展

尝试用临摹或绘画形式来表现革命英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革命英雄事迹。

1.视觉感受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感和艺术特色。 2.领会美术作品所传达的精神。

3.尝试体验以和平为主题的美术创作。 4.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5.培养学生的审美认识能力。 6.学习艺术家的表现手法。 三.反思评价

1. 作品能否传达热爱和平的意愿?

2. 作品的构图,色彩、形式美感如何? 四.课后延伸

举办“我眼中的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展,看谁的作品有创意。 参考报纸,以有关战争的新闻报道为题材背景,创作一幅反战争的漫画。

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体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2. 感受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会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身边的社会与生活。 教学要点:

如何表现热爱和平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教师活动:感受美、认识美、 活动一、想象美、欣赏美、 活动二、探索美、 活动三、表现美、 活动四、评价美

各小组可由组长组织学生进行发言讨论,最后由组长或组员进行归纳总结。 我能了解家乡不平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伟人、英雄。 2.学生活动

评价目标:1、有创意、2、色彩美、3、尝试用临摹或绘画形式来表现革命记念性建筑及仁人志士形象或事迹。

3.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这些建筑和美术作品的造型特征和艺术特色,能尝试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尝试用临摹或绘画形式来表现革命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事迹。 二.小结

教师讲评:①画面简洁、概括、清晰、色彩协调、②临摹或绘画形式来表现革

8

命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革命英雄事迹。

第6课:做个胸卡送老人

教学要点:能从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进行大胆创新制作。 教学目的:

1.①了解胸卡的用途,学习制作胸卡的方法步骤。②结合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等要素进行大胆设计制作。

2.①组织交流、讨论、了解老人的生活及人生经历。②通过欣赏、学习、掌握胸卡设计的基本要素。

3.通过做胸卡献给老人,培养学生关心人、尊重人的良好品德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①胸卡制作的实用性和多样性。②自己做小设计师、为爷爷奶奶制作胸卡的过程。③小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和文字。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胸卡的用途,学习制作胸卡的方法步骤。 2. 组织交流、讨论、了解老人的生活及人生经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课本中范图 3、了解课件中的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做个胸卡送老人)

2、提问:谁说一说你欣赏课本中的插图后,你有什么的感觉? 3、欣赏自己收集的各种胸卡制品

4、教师讲师制作方法:①设计外形②剪贴、装饰、③书写文字,正面写出老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联系人的电话。反面写出老人的身体健康的情况和什么样的血型等事情。

5、用美术的术语语言表达出自己对胸卡制作过程。 三.学生活动:我能行

讲述身边爷爷奶奶的故事,体会老一辈对下一代成长付出的辛劳,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爱之情。

四.学生讨论:你用什么方法和材料制作胸卡,并让老人喜欢。 说一说,你准备制作一张怎样的胸卡送给爷爷奶奶。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结合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等要素进行大胆设计制作。 2.通过欣赏、学习、掌握胸卡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要点:自己做小设计师、为爷爷奶奶制作胸卡的过程。 教学过程:

9

一.导入

1、欣赏作品

2、讨论

3、提出看法 二.学生活动

学生想象与创作:1、能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有外形、色彩、图案、文字等特色的胸卡。2、送自己的爷爷奶奶。 三.小组活动:

1.积极想象和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能与同学合作。 3.明确自己的任务。 四.学生活动

学生想象与创作:1、能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有外形、色彩、图案、文字等特色的胸卡。2、送自己的爷爷奶奶。 五.小结

六.作业要求:

1.能从胸卡的外形、色彩、于案、文字进行大胆创新制作。

2.较高的要求:能够从人物的年龄、性别及个性要素设计出精美的胸卡通。 3.个性探究:能尝试探索应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表现,体现设计的个性和创新性。

第7课: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教学目的:

1.学习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的空间关系。

2.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与体验,理解透视现象及其基本特征。 3.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要点:

1.学会运用透视的基础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3.在透明胶片或玻璃片上观察和画出某处景物的空间感。

观察画中水果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的空间关系。

2.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与体验,理解透视现象及其基本特征。

教学要点:

学会运用透视的基础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感受气氛,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发展

尝试用临摹或绘画形式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1.视觉感受美术作品的立体感、空间感、美感和艺术特色。 2.领会美术作品所传达的精神。

10

3.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认识能力。 5.学习艺术家的表现手法。 三.反思评价

1.作品能否传达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2.作品的构图,色彩、形式美感如何? 四.课后延伸

1.举办课室或校园某一景物的美术作品展,看谁的作品有创意。 2.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要点:

在透明胶片或玻璃片上观察和画出某处景物的空间感。 观察画中水果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颗

1.教师活动:感受美、认识美、 活动一、想象美、欣赏美、 活动二、探索美、 活动三、表现美、 活动四、评价美

各小组可由组长组织学生进行发言讨论,最后由组长或组员进行归纳总结。

我了解什么是“斜线法”、“垂线法”、“明暗法”、“投影法”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与画面的空间感。

2.学生活动

评价目标:1、有创意、2、色彩美、3、尝试用临摹或写生的方法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

3.能画出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4.能自主表现生活中的画面,较准确地画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二.小结

教师讲评:①画面简洁、概括、清晰、色彩协调 ②能自主表现生活中的画面,较准确地画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第8课:不同物象的表面特征

教学目的:

1.观察不同物体的表面特征,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与色彩表现各种物体的表现特征。

2.①在欣赏中分析细而尖的线、方直线、波浪线等线条表现对象。②在尝试利用线条、色彩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中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与成功感。

11

3.①通过欣赏、体验与尝试,养成勤于观察生活,善于表现生活,勇于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②积极观察,主动探索,互相交流,勤于表现,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要点:

1.学习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来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

2.如何运用平滑、粗糙、流畅、生涩、轻快、厚重、柔和、硬朗等不同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表面现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观察不同物体的表面特征,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与色彩表现各种物体的表现特征。

2.①在欣赏中分析细而尖的线、方直线、波浪线等线条表现对象。②在尝试利用线条、色彩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中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与成功感。 教学要点:

学习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来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课本中范图 3、了解课件中的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

2、提问:谁说一说你欣赏课本中的插图后,你有什么的感觉? 3、欣赏《呆呆地走着》《红壶》

4、提问:你从作品中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如玻

璃的光滑、皮毛的柔软、钢铁的坚硬等)使画面更加鲜明生动。

5、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自己的感受?怎样用线条表现(长段线、点等)方法表现。

三.学生活动:我能行

1.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和工具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

2.学生讨论:在尝试利用线条、色彩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中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与成功感。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怎样用什么方法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 在尝试利用线条、色彩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中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与成功感。

四.教师小结

能运用不同的线条与色彩表现各种物体的表现特征。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体验与尝试,养成勤于观察生活,勇于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2.积极观察,主动探索,互相交流,勤于表现,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12

教学要点:

如何运用平滑、粗糙、流畅、生涩、轻快、厚重、柔和、硬朗等不同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表面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作品

2、讨论

3、提出看法 二.学生活动 学生想象与创作:在尝试利用线条、色彩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中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与成功感。

三.小组活动:

1.积极想象和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能与同学合作。 3.明确自己的任务。 四.小结

评价目标:1.有创意2.能表现出物体的表面特征。

作业自评:1、能用线条表现(长段线、点等)方法表现。2、要有色彩

和功能。3、作品独特和发挥自己的个性。 五.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能画出物体的外形特征和表面特征。

2.较高的要求:能选择恰当的线条,色彩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

3.个性探究:能根据物体的质感,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表现方法,画出其表现特征。

第9课 用线条、色彩画感觉

教学目标:

1. 学习以线条与色彩进行造型表现的基本知识;

2. 学会用线条与色彩的美妙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养成积极观察自然、传达情感和表现美好生活的良好习惯; 4. 培养细心欣赏、善于想象、大胆表现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能运用不同的线条或色彩画出自己的感觉;能运用线条或色彩的美妙组合表达感觉。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线条或色彩的组合与搭配进行有主题的造型表现。运用线条与色彩的组合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感受。 课前准备:

有关表现自然景物和水果的图片以及绘画资料,多幅线描与色彩的抽象画。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习以线条与色彩进行造型表现的基本知识;

13

2. 学会用线条与色彩的美妙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寻找身边和大自然中的线条与色彩。(出示图片)

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小组讨论线条和色彩的种类。 二、 讨论线条与色彩的组合给人的感觉。 画一画,自己熟悉的线条与色彩。

演一演,用身体动作演一演,对线条或色彩的感觉。 说一说,对自己所画的线条与色彩组合的感受。 三、观赏、发现感受教材中的线条与色彩。 《春潮》 树枝、树叶与花朵分别用线条和点来表达,半抽象的画面表达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元曲

流动的波浪线条,概括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形态。 《腰鼓舞》

流畅而简练的线条,传神地表现出舞者的动感。 《风的感受》

风的感觉是流动,是速度,使迎风起舞。 寒冷刺骨的感受是难受,是压迫,是紧缩和哆嗦。 《无题》

火红的色彩、流动的水迹,摇曳的绿色的笔触,使人感到生机勃勃、气氛热烈和情绪激动。 《盛夏的感觉》

主要通过色相的变化表达各种抽象的画面和不同的感情色彩。 照片

红叶和雪山的色彩形成了暖与冷的鲜明对比。

一小组为单位对书中画家(小画家)的作品进行各种线条与色彩的比较、讨论,然后各小组汇报。

画家想表现什么感觉?他们运用什么线条或色彩的组合画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养成积极观察自然、传达情感和表现美好生活的良好习惯; 2. 培养细心欣赏、善于想象、大胆表现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表现感受:选择线条或色彩表现感受

1.临摹画家作品中的线条与色彩(可想象变化),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 2.把你对某种十五的感觉用不同的线条或色彩的组合画出来。 二、 讨论线条与色彩的组合给人的感觉。

画一画,自己熟悉的线条与色彩。

演一演,用身体动作演一演,对线条或色彩的感觉。

14

说一说,对自己所画的线条与色彩组合的感受。 三、小组评价

1能说一说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感觉。

2.能运用不同的线条组合,表现出自己的感觉。 3.能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表达感觉。

提示:积极向上、热烈、宁静、温暖、寒冷、欢乐、痛苦、轻松、躁动

第10课 变幻的色彩

教学目标:

1.掌握色彩退役的三种方式。

2.应用色彩退役的设计手法去装饰常见的器皿或包装盒。 教学重难点:

1.运用色彩退役方式,装饰一件常见的器皿或一个包装盒。

2.有规律地排列色彩,根据不同的装饰对象选用不同的色彩退役方法去设计。

课前准备:

有关色彩退役的十五和图片,纸杯或包装盒、笔、颜料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色彩退役的三种方式。

2.应用色彩退役的设计手法去装饰常见的器皿或包装盒。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图片,画面上出现了哪些景物? 2.找出其中任一景物或物体,说说画家用的是什么色彩来表现的?有何规律? 3.画家巧妙地运用色彩退役的方法,描述了怎样的一个世界? 4.你从画中学到了什么? 二、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 色 彩 的 意 义 色 彩 红 橙 黄 绿

意 义 热情、艳丽、兴奋、喜庆、高贵、奋进、血液、注目、火焰、恐怖 光明、温暖、愉快、激烈、活跃、甜美 阳光、食欲、妒嫉、疑惑 明朗、希望、贵重、愉悦、黄金、收获 华丽、富丽、警惕、猜疑 活力、舒适、和平、新鲜、青春、温和、和平、春天、无知、平凡 15

青 蓝 紫 白 灰 黑 清泉、凉爽、安宁、秀气、高洁、沉静、清淡、轻柔、淡漠、酸涩 冷静、深远、透明、开朗、理智、天空、海洋、智慧、严厉、凄凉 高贵、庄严、神秘、豪华、思念、温柔、女性、朝霞、忏悔、悲哀 纯洁、洁净、明朗、透明、纯真、简洁、白银、清爽、投降、失败 阴天、烟雾、随便、沉着、平易、暧昧、抑郁、普通、消极、失望 黑夜、深沉、庄重、成熟、稳定、压抑、消极、沉没、悲感、死亡 色 调 的 意 义

相同色相的颜色在变化时,可看到变淡、变灰、变深时不同效果。 色 调 淡色调 亮色调 鲜色调 深色调 暗色调 灰色调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运用色彩退役方式,装饰一件常见的器皿或一个包装盒。

2.有规律地排列色彩,根据不同的装饰对象选用不同的色彩退役方法去设计。 教学过程

一.孟 塞 尔 体 系

1.孟塞尔(Albert H. Munsell 1858-1918)美国色彩学家。他的这一体系经过美国国家标准局和光学学会的反复修订,成了色彩界公认的标准色系之一。

16

意 义 温和、愉快、轻柔、 优美、清澈、清朗、透明、简洁、娇柔、柔弱 明快、纯粹、高贵、浪漫、鲜明、昂贵、光辉、华丽、新鲜、魅力 新鲜、艳丽、热闹、华美、活泼、外向、兴奋、热情、刺激、浪漫 奥秘、深沉、高深、理智、高尚、深邃、简朴、传统、忧郁、无聊 坚硬、持重、刚毅、 朴素、坚强、沉着、刚正、无私、消极、沉默 稳重、质朴、 老成、消极、成熟、平淡、含蓄、沉着、顺服、中庸 2.孟塞尔色立体简图 孟塞尔红色区剖面图

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可调出世界上所有的色彩。 冷 暖 色 系 的 划 分 色 彩 调 和 论

色光的混合 色料的混合 色彩三要素、色调

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在色彩学上也称为色彩的三要素。熟悉和掌握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即指各种色彩的相貌,也是区别各种色彩的名称。如红、橙、黄、绿、蓝、紫等。

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色相由光的波长决定。一般是以色相环上的纯色为准。通常色相环有12色、20色、24色、40色等色组成。培养识别色相的能力,是准确表现色彩的关键。 2、明度

明度又称亮度、光度、深浅度。明度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物体都存在着色彩的明暗状态。一般说来,色彩浅其明度就高,色彩深明度就低一些,见表5-1

服装设计中,服色的明暗差别是配色的关键。明度差别大小,在色彩学中称明度对比。 3、纯度

纯度是指颜色的纯粹程度,也称饱和度,即指不搀杂黑、白、灰的颜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纯度越高,颜色越鲜明。当一种色彩加入黑、白或其他颜色时,纯度就产生变化。加入其他色越多,纯度越低。人眼对色彩纯度的感觉能力较强。 色调

制色彩外观的重要与基本倾向。色调由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而决定。

从色相方面来分,有红色调、黄色调、绿色调、蓝色调、紫色调等。 从色彩的明度来分,有明色调、灰色调、暗色调等。把明度与色相结合起来,又有对比强烈色调、柔和色调、明快色调等。

从色彩的纯度来分,有清色调(纯色加白或加黑)、浊色调(纯色加灰)。把纯度与明度结合起来,有分明清色调、中清色调、暗清色调。 二、欣赏课本范画,表现。 装饰画

太阳是由红到黄的色相推移构成;“伞形树”是由紫到白的明度退役构成;“铅笔形塔”身世由黄道率的色相退役构成;大地主要由“黄—橙—红—紫”的色相推移构成,其纯度也从高到低起了变化。 感受学生作品:

有平面装饰、立体装饰,单独或综合地运用了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等原理和手法。

17

三、表现

自己设计作品,运用色彩推移的方法设计。 四、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作品,评出优秀作品。

第11课 重复与渐变

教学目的:

1.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 2.运用重复与渐变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城府于渐变的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加深对上述构成原理的理解。 2.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课前准备:

有关重复、渐变的实物和图片,手提袋、画笔、颜料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 2.运用重复与渐变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大自然造物鬼斧神工,物象千奇百怪,生活中的物象常常会呈现出有趣的排列现象。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也会把这种现象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斑马:

斑马身上的线状条纹反复出现(重复)与从疏到密排列(渐变),表达了由节律的美感。 圆的渐变:

感受凹凸变化的“圆”世界,原点的大小、形状、间隔变化,产生了体积感、空间感和光影感。

感受生活中的装饰设计:

由小贝壳按现行、十字形排列的花边,使重复构成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后提袋、包装和上的团, 是由平行四边形(其中有两个圆角)重复排列形成的。

二、共同学习美术知识,表现:

出示图片和概念,小组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 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骨格与基本形具有重复性质的构成形式,称为重复构成。在这种构成中,组成骨格的水平线和垂直线都必须是相等比例的重复组成,骨格线可以有方向和阔窄等变动,但亦必须是等比例的重复。对基本形的要求,可以在骨格内重

18

复排列,也可有方向、位置的变动,填色时还可以“正”、“负”互换,但基本形超出骨格的部分必须切除。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重复中的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运用城府于渐变的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加深对上述构成原理的理解。 2.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重复的类型:

1.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例如:高楼上的一个个窗子。 2.骨格的重复: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就是一个重复的骨格,重复的骨格是规律的骨格的一种,最简单的一种。 3.形状的重复: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变动。

4.大小重复: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

5.色彩重复: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 6.肌理的重复: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动。 7.方向的重复: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 二.渐变的类型:

1.形状的渐变: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完整的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象。

2.方向的渐变: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

3.位置的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因为基本形在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

4.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 5.色彩的渐变: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以出渐变效果,并会产生有层次感的美感。

6.骨格的渐变:是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使基本形在形状、大小、方向上进行变化。划分骨格的线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线、折线、曲线等个总骨格的渐变。渐变的骨格精心排列,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有时还会产生错视和运动感。

三、评讲作业:

组织“手提袋”展销会,以自我介绍来推销自己的设计意图,运用了重复与渐变的什么构成原理,效果怎样。

19

第12课 线材与面材的立体造型

教学目的

1.通过线构成的制作使学生认识到,用常见的普通的线材料可创造出美丽的艺术品。

2.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点、线、面的造型原理和方法,并给以心灵手巧的训练。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线构成的制作使学生认识到,用常见的普通的线材料可创造出美丽的艺术品。

2.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点、线、面的造型原理和方法,并给以心灵手巧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重要部分。

本课是用平常的细线按照某种规律缠绕在底板上,设计出具有韵律感的平面构成的作品。在平面构成中,线构成属线材工艺范畴,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时可以看到这种线材构成的形式,如课本列出的照片,把细竹枝捆扎在一起,再以螺旋状扭转散开竖放在地,就会出现这种具有韵律感的构成形式。在现代社会中,不少新型建筑物前面也安置上用金属线材造成的现代雕塑,与现代建筑物成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和现代感。

二.右下图是三件学生作品,是根据课文提出的方法制作而成的形象。图1底板是深蓝色的圆形,使用单纯的橙色(浅色)线绕成,因有交叉重叠,所产生的色彩及肌理变化与底板形成强烈对比。图2是四边形浅色底板,用两种色相深浅不同的色线交织而成,取得了不同的效果。图3是在三角形底板上用色线绕成,绕线法不同便构成另一种形式。三件作品分别用了三种不同的绕线法:

三.圆形各点间的连接; 四边形对边上点的连接; 三角形邻边各点的连接;

只要顺着直线看去,很容易找出相对连接的两个点。制作步骤向我们清楚地说明了整个伤口设计和制作的过程,只要精心细致地工作,便可设计出美丽的线构成。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线构成的制作使学生认识到,用常见的普通的线材料可创造出美丽的艺术品。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点、线、面的造型原理和方法,并给以心灵手巧的训练。 课前准备

20

教师制作示范教具(或选用优秀学生作品)。

教师统一准备学生作业用具:稍厚的咭纸两小块(不同颜色),色线三至五种(采用稍粗的缝衣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线构成的范作,结合课本图例,说明什么是线的构成,指出其装饰作用。出示学生作品,诱发学生的兴趣。 二.观察发现

讨论制作方法:先把剪好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等各种几何图形贴在黑板上,是什么几何形(底板的纸材要较硬,经得住线的拉扯而不变形)。然后按照课本上的步骤图演示制作过程:

剪一小块几何形,在相对的边上分出数量相等的小格,格数要多,距离不能太宽,剪刀剪的深度要统一.

将两边的小格找出相应的点,从相反方向绕线.拉线时应从最靠近边的点开始.同时介绍课本提出的三种常见的绕线法.线的粗细要适中,线与底板的色彩关系也要考虑.

线头、线尾要固定,把线拉紧在剪出的缺口处即可,最好能一次完成。若反复拉、更改多了,会把缺口拉松,这样完成的构成也变得不精巧了。此外,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整洁。 三.教学提要

引入新课:出示插接造型范品,让学生谈论好看与否。

讲新课:讲解什么是插接造型,使学生认识到,一些很简单的材料,通过插接构成形式的制作,可以设计出成功的艺术品。

根据课本内容范围说明插接造型的制作步骤,先设计插接造型的基本部件,插口与插片要互相吻合,基本部件可随意增减。出示插接硬片给学生看,然后教师将预先准备好的两款示范作品分解开来,着重讲清纸片形状的设计(见教材分析),并作插接演示。 四.总结

第13课 生动的纸造型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浮雕”是雕塑的一种,并能够区分几种不同的艺术创作形式 2.运用剪贴、卷曲、折叠、雕空及压线屈折等技巧制成纸浮雕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现纸张的特性,增强对雕塑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纸浮雕的五种基本造型方法塑型,并能对其进行综合运用 2.能够发挥纸张的特性,做出多样化的“浮雕”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的演示、作品范例 剪刀、胶水、美工刀、彩色纸 教学过程:

一. 教授雕塑的基本知识,引出课题

21

1.看图片,猜一猜(游戏)导入新课

①显示多张雕塑的图片,请学生猜哪些是圆雕,哪些是浮雕? ②指导区别浮雕和圆雕

圆雕是立体的,可以从四面八方看

浮雕是平面的,表面有凹凸感,只能从正面看,是雕塑中的半立体作品。 3.了解浮雕制品的材料(金属、塑胶、石料、木、纸……) 同学们说得真好,在那么多的材料中,老师最喜欢用纸来做浮雕, 因为这种材料制作时最方便,价格也是最便宜的。 4.出示课题:纸浮雕 二. 教授新课

1.欣赏台湾著名插画艺术家的纸雕作品《十二生肖》和《虎姑婆》 2.教授5种制作纸浮雕的方法

①媒体演示“剪贴法、卷曲法、折叠法、雕空法及压线曲折法”的基本造型 ②学生挑选自己熟悉的方法进行介绍 ③教师具体介绍雕空法和压线曲折法

实物投影仪演示方法完成后的效果,教师引导提问:是什么方法令平面突起呢?

④教师演示过程,并出示用这两种方法制作完成的作品,学生交流讨论 ⑤教师出示用综合法完成的作品,学生交流 3.教师布置作业要求

a.学生准备彩色纸,定出作品主题

b.多所学的5种方法综合运用、做出凹凸效果 c.小组成员集中作品,进行拼帖,并命名 d.小组代表交流

三.学生在规定的五段音乐中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醒:A 安全使用工具 B 合理运用对比色进行创作 C 找出满意构图再拼

四.学生代表交流小组作品,教师讲评,并及时鼓励 五.学生最后完成“我学会了”和“自我评估表”

第14课 别致的灯饰

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立体纸工,运用剪切卷接的造型手法,制作出多变的柱体纸工, 2. 培养他们现代设计意识和严格、精巧的手工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基本的立体造型技术,设计制作一件漂亮的灯饰。

2.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恰当地把不同形体进行组合,设计出新颖别致的灯饰。

课前准备

22

教师的范品两三件及课堂演示用品(展示图),界刀,直尺,铅笔。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立体纸工,运用剪切卷接的造型手法,制作出多变的柱体纸工, 2、培养他们现代设计意识和严格、精巧的手工制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前一课学习用纸制作浮雕。用什么手法使平面的纸产生凹凸的立体感?出示范品,指出这是用纸制作的纸工柱体设计。 板书课题:立体纸工(制作) 二、讲新课:

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灯饰,感受美化生活的学习目标。 对比观察比较两组灯饰:感受不同造型的灯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作灵感。

指导学生观赏丰富变化的立体纸工(教师的范品,课本中的图例),感受其奇妙多变的艺术美。

说明这种立体纸工可以面面观,与纸浮雕对比,使学生认识这种柱体是圆雕的一种。提问:用什么方法才能制作也这种立体纸工?(答案:方法很简单,用卷接法。)

解设计制作步骤:用一张平面的纸能制成柱体吗?在纸平面上画上曲线、弧线、折线、并用割、切、折的加工方法制作及卷接后,便产生多变的立体纸工(如课本中的图例及教师的示范作品)。

学生参照课本的展开图或随意设计简单的展开图,尝试制图及用刀切割成型的方法。设计纸工制作稿时,凡要切割的,用实线,要折的,用虚线。使用界刀进行切割时,应注意这些线,要紧靠直尺,沿线切割,收刀位置要同位,不要把纸条切断,手指按尺时要注意安全。 讲述设计方法(讲演结合):

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展开图,准确地在纸上画出间距相等而又平行的折线、弧线,并用虚、实线明示加工的方法,然后按图加工。 强调说明在设计时要注意纸片边缘连接都要吻合,最好在平等线外留出粘合的接口,卷接时要注意切割出来的纸条不能在拼接时重叠——将切割好的展开图卷接成型时,认真观看接口的情况。

在接口涂上粘合剂,然后卷接,用小铁夹在两端夹牢,待牢固后再除下夹子。 三.学生作业:本课完成设计柱体展开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基本的立体造型技术,设计制作一件漂亮的灯饰。 2.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恰当地把不同形体进行组合,设计出新颖别致的灯饰。

23

教学过程

一、检查设计展开图的情况,教师作点评。

学生继续制作。要求学生用割、切、折、卷的方法精心按图制作,因为艺术效果有一半是来自制作工艺的精致程度的。 二、讲评:

1.掌握加工手法情况。 2.设计能力。 3.艺术效果。

第15课 博古架

教学目标

1. 了解博古架的历史渊源、独特的文化品味、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 2. 学校“多宝格”的成型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设计制作一个结果别致的博古架。 教学重点

1.学习(纸制)博古架的几何图形组合造型设计的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别致的博古架。

2.用纸袋刻制、插接成型的技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具准备

用纸袋刻制成型的、插接成型的、组合成型的博古架作品各一个。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了解博古架的历史渊源、独特的文化品味、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 2. 学校“多宝格”的成型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设计制作一个结果别致的博古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评述。

欣赏中国不同年代博古架作品,了解博古架艺术发展历程,感受中国博古架独特的文化品位、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造型美。博古架的造型美体现在哪里?有什么特色? 2、 实用美。它们有什么作用?

3、 装饰美。找一找架格是怎样排列与装饰的(高低、大小、方圆之间错落间隔)?有什么图形(方形、圆形)?美在哪里(造型、色泽、漆工)? 4、 审美价值与文化传承:教师总结。 二、感受与启发。

1、 教师出示博古架纸立体作品,让学生摸一摸,感受纸作品的艺术魅力。 2、 启发学生思考:

A. 这些博古架作品都是由哪些形状组合而成的呢? B. 想一想,它们都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呢?

24

C. 它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组合成型法、接插成型发、纸袋刻制成型法)?

D. 你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吗? 三、学习与尝试。

1、 教师示范用纸材制作博古架模型的步骤与方法,并引导学生学习思考。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制作方法的学习与尝试。 3、 交流学习体会,探索新的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制)博古架的几何图形组合造型设计的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别致的博古架。

2.用纸袋刻制、插接成型的技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过程

一、表现与创新。

1、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利用纸材,设计制作一件博古架模型。 2、 教师鼓励学生创新,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表现。 二、学习与尝试。

1、 教师示范用纸材制作博古架模型的步骤与方法,并引导学生学习思考。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制作方法的学习与尝试。 3、 交流学习体会,探索新的制作方法 三、欣赏与评价。

1、 展示各小组的博古架模型,全班同学互相欣赏作品。

2、 开展评价:A.介绍自己的作品。B.评一评,谁的作品做得好,为什么?C.能为别人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吗?

第16课 我为奥运做贡献

教学目标

1了解奥运会的历史及意义;

2学习设计制作奥运会场馆或其它设施、纪念品模型的方法技能。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制作模型的造型方法,体验制作乐趣。 2.体育场馆模型的组合成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奥运会的历史及意义;

2学习设计制作奥运会场馆或其它设施、纪念品模型的方法技能。

25

教学过程

一、影像导入,感知奥运。

1、 通过观看奥运会录像或欣赏奥运图片,让学生感受奥运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介绍奥运会的历史知识和中国人民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过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入学习的主题。 二、学习设计,了解奥运。

1、 欣赏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了解标志的由来及设计意义。

2、 欣赏历届奥运会代表性场馆建筑、设施、吉祥物、纪念品图片,并引导思考:

A. 你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B. 它的造型像什么?由哪些色彩组成的? 3、 欣赏教材上的图片,开展教学讨论。

A. 你心中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怎样的?谈谈你的设想。 B. 你能未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设计点什么?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制作模型的造型方法,体验制作乐趣。 2.体育场馆模型的组合成型。

教学过程

一、设计制作,贡献奥运。 1、 你为奥运会设计什么? 2、 用哪些材料制作? 3、 怎样分工与合作?

(教学仲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设计制作活动,可以集体合作,可以分小组竞赛,亦可以单独探究,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奥运精神。)

二、展示成果,颂扬奥运精神。

1、 将学生们制作的作品展示出来,供同学们欣赏、评价。 2、 师生在快乐仲分享学习成果, 颂扬奥运精神。 3、 开展互动评价,表扬鼓励做得好的学生。

4、 学习延伸——了解奥运、参与奥运、贡献奥运。 三.总结

26

第17课 群居的动物模型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手拉手的动物的设计和制作技能,设计出新颖可爱的立体造型作品。

2.通过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设计、描绘、剪裁、插接等制作方法。

2.动物形象设计和插口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排用具。

二.引入新课

1.出示范作。欣赏,体会结构的新奇巧妙 揭示课题——手拉手的动物

2.手拉手的动物,是一组形象重复的立体造型,由三只形象相同的动物经立式

插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整体造型作品。

三.新课教学

1.各种动物都可以制作成手拉手的动物。

2.仔细观察单个动物的造型,特别要看清插口的设计、插口的形状、开口的方向、插口的深度、插接方法。 3.制作方法

(1) 取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卡纸。 (2) 设计动物形象,如:企鹅、熊猫等。 (3) 设计立式插口。

在双翅与身体之间画一个垂直的十字形,在双翅的每边设计一个垂直插口,

开口的方向相反,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插口画到十字垂直线的横线上, 这样左右插口的高度保持相同,插接后形体不会歪斜。 (4) 剪裁。

将三张卡纸重叠在一起,一次剪出企鹅的形象,同时也剪开插合。 (5) 分别描绘企鹅的形象,同时话上眼、嘴、翅。 (6) 按顺序插合。 四.作业

1.用卡纸制作一个手拉手的动物。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业讲评

学生作品展示,互相讲评。

27

第18课 活动彩车模型

教学目标:

1、了解车的类型、结构、功能等,并学会运用多种媒材制作造型美观的车。

2、掌握制作车的基本方法。

3、在实践操作中感受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材料制作车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1.利用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材料,制作汽车。 2.车型设计新颖美观,结构合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明确目标

1、欣赏萝卜汽车和拖鞋汽车,并分析其制作材料的特殊性。 2、板书课题。

二、交流讨论,呈现问题

1、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你会选用哪些材料,制作汽车的哪个部分呢? 2、师生互动探讨:恰当、巧妙地选材。

(了解学生的创作想法与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 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1、运用媒体,将实物图片进行恰当的组拼,提示学生选择材料要合理、巧妙。 2、教师示范,学生参与讨论,提示学生制作“汽车”要美观。 3、对比欣赏学生作品。

(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帮助学生解决选材、制作、装饰等问题。并指导学生欣赏作品。)

四、学生自主表现,教师指导

1、提出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材料,制作一辆你喜欢的汽车。 2、学生作业。

3、学生在玩耍中展示“汽车”。

(明了作业要求,引导学生在愉悦中积极的实践探索、创作表现。) 五、赏析评价,课题延伸 1、作品自评、互评、师评。

2、欣赏能动的“汽车”,教师小结全课。

(通过评价与赏析,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表现。激发学生进一步创作和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