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拟核DNA能复制并指导蛋白质合成 B. 动物细胞的膜蛋白都能够协助跨膜运输 C. 人体细胞核内的大分子物质均能通过核孔 D. 植物细胞中的多糖均是在叶绿体内合成 【答案】A
【解析】细菌拟核DNA贮存有遗传信息,能复制并指导蛋白质合成,A正确;动物细胞的膜蛋白,具有运输载体作用的膜蛋白能够协助跨膜运输,B错误;人体细胞核内的大分子物质不一定都能通过核孔,例如核DNA不能通过核孔,C错误;植物细胞中的多糖包括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淀粉的合成与叶绿体有关,D错误。
2. 洋葱的管状叶呈绿色,鱗片叶的外表皮呈紫色、内表皮几乎无色。下列以洋葱为材料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管状叶作材料提取并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 B. 用鳞片叶的外表皮作材料观察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C. 用鳞片叶的内表皮作材料观察DNA在细胞中分布 D. 用根作材料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 【答案】D
【解析】管状叶呈绿色,说明含有叶绿体,因此可以用管状叶作材料提取并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A正确;鱗片叶的外表皮呈紫色,是因为其中央液泡中的细胞液呈现紫色,用鳞片叶的外表皮作材料观察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实验现象明显,B正确;鳞片叶的内表皮,其细胞液无色,有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可以用作观察D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C正确;用根作材料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在制作临时装片的解离环节,导致细胞死亡,失去生命活动,因此不能观察到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D错误。
3. 研究发现,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促进细胞凋亡的一种关键蛋白质,正常细胞的Smac存在于线粒体中,当线粒体收到释放这种蛋白质的信号时,就将这种蛋白质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Smac与IAPs反应加强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减弱 B. Smac基因与IAPs基因的表达过程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C. 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速度与线粒体Smac释放速度有关 D. Smac释放到线粒体外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 【答案】C
【解析】Smac与IAPs反应加强促进细胞凋亡,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增强,A错误;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有的是细胞核基因表达的产物,有的是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依题意信息无法确定Smac基因与IAPs基因是属于细胞核基因,还是属于线粒体基因,因此不能得出“Smac基因与IAPs基因的表达过程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结论,B错误;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属于细胞凋亡,而Smac与IAPs反应可促进细胞凋亡,所以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速度与线粒体Smac释放速度有关,C正确;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大分子物质,是以胞吐的方式从线粒体释放到线粒体外,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D错误。
【点睛】本题以“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细胞凋亡、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抓住题意中的关键信息,诸如 “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细胞中一个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等等,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4. 同等小的适宜刺激刺激神经元时,胞外Ca2+浓度越高,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含乙酰胆碱的囊泡数越多,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电流越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纤维素组成的神经元细胞骨架与囊泡运动有关
B. 乙酰胆碱与树突或胞体上特异蛋白结合后,可引发神经冲动 C. 任意大小的刺激刺激神经元均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D. 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低 【答案】B
【解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A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一种特异蛋白)结合后,可引发神经冲动,而突触后膜是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构成,B正确;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才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C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高,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D错误。
5. 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如图表示甲乙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中乙为捕食者 B. 甲乙两种群均为“J”型增长,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 C. 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 D. O〜t时间范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 【答案】C
6. —个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胚胎畸形且无法存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此突变为隐性,则突变基因携带者均为雌性果蝇 B. 若此突变为显性,则在存活的个体中存在突变的纯合果蝇
C. 若此突变为显性,则突变雄果蝇和野生型雌果蝇杂交子代只有雄果蝇 D. 若此突变为隐性,两个突变基因携带者产生的子代中雌性个体占一半 【答案】D
......
...
二、非选择题
7. 通常DNA分子复制从一个复制起始点开始,有单向复制和双向复制,如下图所示:
放射性越高的3H-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3H-脱氧胸苷),在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图像上,感光还原的银颗粒密度越高。请利用放射性自显影技术、低放射性3H-脱氧胸苷和高放射性3H-脱氧胸苷,设计实验以确定大肠杆菌DNA复制的方向,简要写出: (1)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
【答案】 (1). 复制开始时,首先用含低放射性3H-脱氧胸苷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转移到含有高放射性H-脱氧胸苷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复制起点和复制起点两侧银颗粒密度情况 (2). 若复制起点处银颗粒密度低,一侧银颗粒密度高,则DNA分子复制为单向复制;若复制起点处银颗粒密度低,复制起点的两侧银颗粒密度高,则DNA分子复制为双向复制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和图示信息准确把握实验目的(确定大肠杆菌DNA复制的方向),从中挖掘出隐含的信息:①利用H-脱氧胸苷使新合成的同一条DNA子链上出现低放射性区段和高放射性区段;②利用放射性自显影技术,通过观察复制起点及其两侧银颗粒密度情况来判断DNA复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1)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确定大肠杆菌DNA复制的方向。实验原理是:①放射性越高的3H-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3H—脱氧胸苷),在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图像上,感光还原的银颗粒密度越高。②3H-脱氧胸苷
3
3
是DNA复制的原料;依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利用3H标记的低放射性和高放射性的脱氧胸苷使新形成的同一条DNA子链上出现低放射性区段和高放射性区段。③利用放射性自显影技术,检测子链上银颗粒密度的高低及其分布来判断DNA复制的方向。综上分析可知该实验思路为:复制开始时,首先用含低放射性H-脱氧胸苷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转移到含有高放射性3H-脱氧胸苷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复制起点和复制起点两侧银颗粒密度情况。
(2)依据实验思路可知:若DNA分子复制为单向复制,则复制起点处银颗粒密度低,远离复制起点的一侧银颗粒密度高。若DNA分子复制为双向复制,则复制起点处银颗粒密度低,复制起点的两侧银颗粒密度高。 【点睛】该实验思路也可以是:复制开始时,先用含高放射性3H-脱氧胸苷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转移到含低放射性H-脱氧胸苷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复制起点和复制起点两侧银颗粒密度情况。此种情况下,预测的实验结果和得出的结论是:若复制起点处银颗粒密度高,一侧银颗粒..............密度低,则DNA分子复制为单向复制;若复制起点处银颗粒密度高,复制起点的两侧银颗粒密度低,则DNA分子复制为双向复制。
8. 当C02浓度增到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升高,这时的外界C02浓度为C02饱和点。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水稻的CO2饱和点大于玉米的CO2饱和点。回答下列问题:
(1)超过饱和点时再增加C02浓度,光合作用便受抑制,①从暗反应的角度分析:C5再生速率慢,没有足够的C5用于__________;②从参与反应的酶角度分析:可能由于_____________。
(2)在适宜温度下,当外界C02浓度等于玉米的C02饱和点时,限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 (3)当外界C02浓度等于水稻的C02饱和点时,适当提高C02浓度______(填“能”或“不能”)提高玉米固定CO2速率,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CO2的固定 (2). CO2浓度升高,使pH降低,导致参与反应的酶活性降低 (3). 光照强度 (4). 不能 (5). 因为水稻的CO2饱和点大于玉米的CO2饱和点,当外界CO2浓度等于水稻的CO2饱和点时,已达到玉米的CO2饱和点,所以适当提高CO2浓度不能提高玉米固定CO2速率
【解析】试题分析:明确“C02饱和点”的含义,以题意信息“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水稻的CO2饱和点大于玉米的CO2饱和点”为切入点,围绕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1)当C02浓度超过饱和点时继续增加,光合作用不再随之增加,究其原因有:①从暗反应的角度分析: C3被还原生成C5的C5再生速率慢,没有足够的C5用于CO2的固定;②从参与反应的酶的角度分析:可能由于CO2浓度升高,使pH降低,导致参与反应的酶活性降低。
(2)在适宜温度下,当外界C02浓度等于玉米的C02饱和点时,C02浓度不再是限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此时限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3
3
(3)依题意可知:水稻的CO2饱和点大于玉米的CO2饱和点。当外界CO2浓度等于水稻的CO2饱和点时,外界CO2浓度早已达到玉米的CO2饱和点,此时C02浓度不再是限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所以适当提高CO2浓度不能提高玉米固定CO2速率。
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RNA病毒,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受体识别T淋巴细胞并侵染进入细胞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写出HIV进入T淋巴细胞与钾离子进入T淋巴细胞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 (仅写一项)。 (2)HIV侵入人体后一段时间,HIV浓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T细胞在接受HIV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
(3)科学家正研究将病毒引诱到导致其死亡的“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他们用CD4受体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引诱HIV识别并侵染,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请简要说明其机理:_____________。
(1). 需要消耗能量 (2). 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3). 与被HIV入侵的宿主细胞密【答案】
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 (4).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结构,病毒无法在其中增殖 【解析】试题分析:理清免疫系统的功能、细胞免疫的过程、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等相关知识,从题意中提取诸如“HIV是一种RNA病毒,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受体识别T淋巴细胞并侵染进入细胞内”等关键信息,以此作为解题的突破点,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
(1) HIV是一种RNA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以胞吞的方式进入T淋巴细胞,需要消耗能量;钾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T淋巴细胞,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可见,HIV进入T淋巴细胞与钾离子进入T淋巴细胞的共同点是均需要消耗能量。
(2) HIV侵入人体的初期,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导致HIV浓度下降。T细胞受到HIV的刺激后,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被HIV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
(3)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结构,HIV病毒入侵后不能在成熟的红细胞中进行核酸的复制以及蛋白质的合成,导致HIV病毒无法在其中增殖。
10. 芦花鸡的性别可通过肉眼直接分辨。某养鸡场中的芦花鸡出现了一种遗传性的疾病,严重影响鸡的产蛋量。发现有3只公鸡携带有该致病基因,当这3只公鸡与多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母鸡交配时,得到的224只幼鸡中有56只患病,且患病个体均为母鸡。回答下列问题:
(1)该致病基因是________(填“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Z染色体”)。
(2)仅考虑该遗传病的基因,公母鸡的基因型总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种。
(3)工作人员要淘汰掉致病基因,在表现型正常的168只幼鸡中,①哪些个体可以放心的保存____________?②哪些个体应该淘汰,如何淘汰____________?
【答案】 (1). 隐性 (2). Z染色体 (3). 5种 (4). 表现型正常的母鸡可以放心保留 (5). 剩余表现型正常的公鸡待它们长到性成熟,与多只表现正常的母鸡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子代中出现患病个体的亲本,可以直接淘汰;子代均为正常个体的亲本保留
【解析】试题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3只携带有该致病基因的公鸡与多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母鸡交配,得到的子代中,公鸡均正常,患病个体均为母鸡,说明相关基因位于Z染色体,且亲本正常母鸡的Z染色体含有的是显性基因,因此该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在此基础上自设基因符合,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围绕“伴性遗传”的知识,结合题意分析作答。 (1) 3只携带有该致病基因的公鸡与多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母鸡交配,得到的224只幼鸡中有56只患病,且患病个体均为母鸡,说明该致病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为伴性遗传,位于Z染色体上,且亲本正常母鸡的Z染色体含有的是显性基因,进而推知:该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NNNn(2) 仅考虑该遗传病的基因,假设该遗传病基因用n表示,则公鸡与母鸡的基因型总共有5种,即ZZ、ZZ、
ZnZn、ZNW、ZnW。
NnN(3) 综上分析,亲本中携带有该致病基因的公鸡的基因型为ZZ,多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母鸡的基因型为ZW,
进而推知:在表现型正常的168只幼鸡(子代)中,它们的基因型为ZNZN、ZNZn、ZNW。可见,若要淘汰掉致病基因,表现型正常的母鸡(ZW)可以放心保留,而剩余的表现型正常的公鸡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携带有该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因此还需将这些剩余的表现型正常的公鸡待它们长到性成熟后,与多只表现正常的母鸡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如果子代中出现患病个体,则表现型正常的亲本公鸡携带有该致病基因,可以直接淘汰;如果子代均为正常个体,则表现型正常的亲本公鸡为纯合子,不携带有该致病基因,应予以保留。
【点睛】本题的难点与关键点在于对(1)题的解答。①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是否一致判定基因位置: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可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有关,则可确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②性别决定为ZW型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将Z染色体遗传给子代的雄性个体,将W染色体遗传给子代的雌性个体,据此依据亲本和子代患病个体的性别,进一步判断相关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显隐性。
11. 纤维素分解菌是人们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微生物,其中含有的纤维素酶(蛋白类物质)能够分解纤维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N
(1)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__________________。在某真菌细胞中与纤维素酶合成分泌直接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是__________。
(2)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人们发明了_______染色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_______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3)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某纤维素分解菌后,如何从其中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生产用菌种?请简要写出: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②从突变的不定向性角度,预测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提示:培养基中纤维素被降解后,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将会出现明显的透明圈):___________。
【答案】 (1). 葡萄糖 (2). 内质网、高尔基体 (3). 刚果红 (4). 颜色反应 (5). 将诱变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在含有纤维素和刚果红的培养基中,选出透明圈大的菌株为产生用菌株 (6). 在培养中可能有透明圈较大的菌株,也可能有较小的菌株
【解析】试题分析:熟记并理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等相关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信息并进行作答。
(1)组成纤维素的单体(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某真菌细胞中合成的纤维素酶属于分泌蛋白,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通过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其中细胞膜不属于细胞器,核糖体没有膜结构。可见,在某真菌细胞中与纤维素酶合成分泌直接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
(2)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素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颜色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据此,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人们发明了刚果红染色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3)结合对(2)分析可知:欲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在加入刚果红、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鉴别培养基中培养相应的微生物,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透明圈进行筛选,且透明圈越大,分解纤维素能力越强。可见,从经过人工诱变处理的某纤维素分解菌中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生产用菌种,其实验思路为:将诱变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在含有纤维素和刚果红的培养基中,选出透明圈大的菌株为产生用菌株。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在培养中可能有透明圈较大的菌株,也可能有透明圈较小的菌株。
12. PCR技术现在已经应用到临床诊断、法医鉴定、分子生物学、农牧业等领域。凡是涉及到DNA分子操作的研究工作,几乎都需要用到PCR技术。下图为某同学实验中,所用引物与模板配对情况。回答相关问题:
(1)在DNA复制中引物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若所用引物为Ⅰ和Ⅱ进行扩增可以获得______种序列不同的产物;若用引物Ⅱ和Ⅲ可以获得_______种序列不同的产物。
(2)PCR技术中,复性是指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复性温度过高会引起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导致______牢固结合,DNA扩增效率下降;复性温度过低会造成引物与模板的结合位点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非特异性产物增加。
(3)利用DNA的哪一特点进行DNA含量的测定?_________________。
(1). 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ˊ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2). 2 (3). 5 (4). 引物不【答案】
能与互补DNA链(模板) (5). 增加 (6). DNA在260nm 的紫外线波段有一强烈的吸收峰
【解析】试题分析:明确PCR的原理、过程等相关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据此,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 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DNA的3ˊ端延伸DNA链,因此在DNA复制中引物所起的作用是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ˊ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ˊ端向3ˊ端延伸。 若所用引物为Ⅰ和Ⅱ进行扩增,则新形成的DNA子链中不存在与引物Ⅰ和Ⅱ互补配对的碱基序列,因此可以获得2种序列不同的产物。若用引物Ⅱ和Ⅲ进行扩增,因新形成的DNA子链中,有的含有与引物Ⅱ互补配对的碱基序列,有的含有与引物Ⅲ互补配对的碱基序列,则至少在连续扩增3次后可以获得如下图所示的5种序列不同的产物(蓝色的线段表示扩增过程中新形成的DNA子链,Ⅱ和Ⅲ表示引物)。
(2) PCR技术中,复性是指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复性温度过高会引起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导致引物不能与互补DNA链(模板)牢固结合,DNA扩增效率下降;复性温度过低可造成引物与模板错配,导致引物与模板的结合位点增加,非特异性产物增加。
(3) DNA在260 nm的紫外线波段有一强烈的吸收峰,峰值的大小与DNA 的含量有关。可以利用DNA的这一特点进行DNA含量的测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