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银行贷款风险的分类控制

2020-10-28 来源:步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经济师)2008年第l期 摘 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过高已经是 一●金融研究 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而对信贷业务的风险控 制不力则是产生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文章针 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不力的问题,利用博 银行贷款风险的分类控制 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分析商业 银行如何控制不良贷款的对策,提出应对商业 银行贷款风险进行分类控制,对高风险企业贷 款、低风险企业贷款和个人信用贷款分别采取 不同的措施,并指出对低风险企业建立贷款第 一责任人制度的必要性。 关键词:银行信贷风险控制 逆向选择个人信用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O1—261—02 一、导论 当前,我国的不良贷款数额过高已经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严重问题, 如何控制银行的信贷风险正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对商业 银行贷款风险控制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金融环境方面,认为宏 观的金融制度不够完善和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是导致银行大量不良 贷款的主要原因,只有从根本上改善整个金融环境才是解决不良贷款 问题的唯一出路。这种说法确实没有错误,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宏观金 融制度的改善绝非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变革才 能逐渐完善。所以在我们能拥有一个完美的金融体系和道德体系之 前,仍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对具体的贷款业务进行风险控制,以遏制住 不良贷款的继续产生发展。 目前的银行贷款风险控制理论还很薄弱,由于国内银行业起步较 晚,加上缺乏技术创新,多数理论方法是直接由外移植而来,缺乏系统 性和适应性。缺乏合理的理论引导使得银行风险控制不力,进而导致 我国信贷业务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近年来对于银行应如何进行风险 控制的问题研究不少,陈晖、单国莉(2006)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角 度分析银行贷款风险,提出信息分布的非对称是引发中小企业贷款难 的主因。陈华(2007)从制度缺陷角度分析我国商业有银行道德风险, 论证制度的稀缺是银行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源。冯涛(2007)则用博弈的 方法,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对银行贷款风险进行研究,指出惩罚机制的风 险防范作用。 以上这些研究都在理论上提出了可以较好地克服银行贷款风险的 方法,而且在实践中商业银行也都有所应用,但不良贷款还是有增无 减,这是为何?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种种方法规避掉的风险,但在实际 操作中却往往由于实施成本过高而虎头蛇尾。因为按照以上的三种应 对策略,对同一笔贷款既要在事先了解足够的信息,再经过严密的审 核,对内部信贷人员施以足够的奖惩机制,并对贷款的走向进行严格监 控。这事实上是一项成本过高难以完成的任务,结果就是虽然有好的 对策却无法彻底贯彻实行。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徒有对策却难以实行的现状?笔者认为最可行 的办法就是改变商业银行对各种贷款风险控制“一刀切”的做法,将贷 款风险分类,按贷款风险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就可以有效 地降低成本,使得难以实行的风险防范方案变得可行。比如对于风险 较小的企业,银行根据以前的信用记录确定其风险较小后,就没有必要 对其过于严密地审核,只需在贷款发放后加强监控就可以。这样就能 节省人力物力、降低成本。在改变了“一刀切”的策略后,就不需要对每 笔贷款都采取所有的风险防范措施,而是各有其侧重点地应对不同种 类的贷款,这样就可以使每笔贷款的工作量减少1/2到1/3,使银行避 免虽有控制方法却无实施能力的尴尬。 笔者认为,就我国目前而言,可以将银行贷款的风险分为以下三类 区别对待:即高风险企业贷款、低风险企业贷款和个人信用贷款。这里 的高风险和低风险企业的区分主要根据企业以往的资信状况和企业信 用评级等级来区分,而个人信用贷款则包括个人借贷业务与助学贷款 等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贷款。 二、高风险企业的风险防范 对高风险企业的贷款,应当主要采取加强信息搜寻和信息传递以 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防范措施,防止其逆向选择,将主要精力放在贷款前 ●王庆皓 的审核上。银行借贷市场上企业的逆向选择指的是:那些最可能造成 不利结果的借款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找贷款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拿到 贷款的人。逆向选择的普遍存在是源于银行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由 于借贷市场上众多企业风险程度各不相同,当银行不能观测到项目投 资风险或确定风险成本太高时,银行就只能根据平均风险状况来决定 贷款利率。于是低风险企业选择退出,而只有高风险企业才愿意支付 高利率获取贷款,最终使贷款整体风险水平提高。所以我们可以看出: 对于高风险企业防范逆向选择是第一要务,因为风险越高的企业越会 去寻求贷款。那么如何防范逆向选择呢,当然是从逆向选择的源头:信 息不对称问题人手。 引发逆向选择的主要因素就是信息不对称,只要消除了信息不对 称,逆向选择就会自然消失。而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当事人双方都有一 些只有自己知道的私人信息。对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我们认为他有 信息优势,另一方则没有信息优势。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签约前有 意隐藏信息就会导致逆向选择的发生。从理论上看,商业银行与企业 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必然存在的。因为银行搜寻及获取企业信息是有成 本的;在贷款过程中为达成契约所进行的谈判、监督也是需要成本的; 而对企业的信息进行的信息筛选、信号传递和信息分析也是需要成本 的,故而银行和企业双方总是存在信息不对称。而即使是微弱的信息 不对称,也足以对银行和企业间的贷款博弈造成重大的影响,银行可能 就会将一个弱还贷能力类型的企业误判断为强还贷能力型,进而做出 错误的贷款决定。 那么,银行应当如何减少对贷款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呢?信息经济 学认为,市场交易的参与者可以根据信息结构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 消除信息不对称。而比较常见的措施包括信息搜寻和信息传递。信息 搜寻指委托人自己或通过专业的机构更充分有效地搜寻信息(如专业 评级公司对企业类型的分类);信息传递指委托人或代理人通过信号发 送或信息甄别方式传递信息(企业通过披露财务状况证明自己的还贷 能力)。银行又应如何进行信息搜寻和信息传递呢?一方面银行需要 自己主动地去搜索贷款企业的信息,另一方面需建立起企业信息公开 披露制度,让企业在贷款计划中向银行披露自身的赢利水平、资源禀 赋、经营管理状态等方面的内容,并在贷款发放后配合银行方面贷款责 任人的工作,主动告知贷款资金的流向和投资渠道。通过增加贷款企 业的信息透明度,使银行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有了足够的了解,银行 就可以很从容地判断是否对企业贷款,使高风险企业贷款风险大大降 低。 三、低风险企业的风险防范 对低风险企业的贷款,主要应当加强银行内部人员控制,在贷款发 放后应保持监控其资金走向,防止委托人一代理人问题。而在贷款审 核和信息搜寻方面则无需投入过多人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些 低风险企业往往都是银行的优质客户,以前的信用多属于良好类,银行 因此没有必要去获取更多信息来决定是否贷款,而应该将精力放在贷 款后的资金监控上,只要保证这些低风险企业不用贷款资金去做较高 风险的投资即可放心地发放贷款。因此对于低风险企业贷款而言,最 应当防范的就是银行内控出现漏洞,即委托人一代理人问题。 银行内部的委托人一代理人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 员工与企业勾结,帮助高风险企业伪装成低风险型,从而轻易获取贷 款;二是在贷款发放后,银行员工的不作为不监控,造成银行贷款资金 被企业用于不恰当的方向。银行之所以会产生委托人一代理人问题, 是因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职员和银行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银行员工 是银行业务的代理人,承担收集客户信息、在把握风险的前提下为客户 提供信贷服务的职责。而银行又难以了解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于是 只得采用以贷款数量判断员工努力程度的办法,结果导致员工在发放 --・——26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金融研究 贷款时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在发放出贷款后对贷后管理工作置之不理、 监管不力、不能主动发现企业存在的现实的或隐性的风险,于是就滋生 出了委托人一代理人问题。 要防止银行内部的委托人一代理人又应由何做起?对委托人一代 理人问题的解决办法主要是靠对代理人实施足够的奖惩机制,只要奖 励所得足可使其提高努力水平,惩罚所失可震慑其不敢越轨,那么委托 人一代理人问题自然不复存在。具体到银行,可知其问题在于贷款是 否偿还与内部人员自身利益不挂钩,所以审核和监督不完善。对此可 以靠建立起第一责任人体系来解决问题。 《经济师))2008年第1期 生的成本一收益角度分析:如果按约还贷,其收益是获得信任,成本为 贷款还款;而违约不还贷,收益是贷款资金,成本为信用损失。而我们 可以看到,在目前的助学贷款发放后,因学生不还款而实施的惩罚机制 是少之又少的,即因为失信而使大学生受到的实际损失其实是微乎其 微。所以要改变助学贷款的现状,就应当从完善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 人手,通过重视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和加强对失信者的惩罚机制的方 法让个人信用“值钱”起来。 如何使个人信用更“值钱”?首先,银行应当加强对不还贷大学生 银行贷款的第一责任人体系,要求对于低风险企业的贷款,尤其是 审核时并未仔细查验的优质企业客户贷款,都必须拥有该笔贷款的第 责任人。第一责任人除了要对贷款的发放进行最后把关之外,还负 有跟踪监控该笔贷款资金流向、保证贷款按期归还的义务。第一责任 人应该对贷款采用跟踪检测的方式,定期对自己负责的贷款进行适度 调查,对贷款的用途、效益和风险要一一检测清楚,对于可能出现的风 险一定要防范于未然。而第一责任人拥有的相应权利为:可监控贷款 企业的运作情况,拥有对企业风险投资的监督权,有权禁止企业将银行 贷款投入到风险过高的项目中。银行则对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分阶段进 行考察,调动第一责任人监督企业的积极性。同时使用奖惩机制,对于 到期时企业不能偿还贷款的情况第一责任人应负相应的责任,还将受 到贷款数额一定比例的惩罚;而对能保证多笔贷款顺利偿还的第一责 任人则实行足够的奖励。只要完善第一责任人体系,银行就可以在节 省大量成本的情况下,控制住低风险企业贷款风险。 一的惩罚机制:通过对个人助学贷款资料进行整理收集汇总后输入银行 信用系统,并连接到学校和企业,以资源共享的方式使大学生助学贷款 的信用记录能够传递到其用人单位,使其成为一个伴随终身的信用记 录。而企业则根据其信用水平决定是否录用,银行也以此为参考决定 住房贷款的发放与否。同时,学校也要从思想上对个人借贷者进行教 育,培养大学生的个人信用意识。在大学里应当把诚信教育作为一门 重点课程。学校要针对当前信用缺失的现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把学 生诚信教育中提到主导地位,充分认识到“信”的理念在塑造学生人格 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惩罚机制和道德教育这样的双管齐下,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助学贷款还款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改变对各种贷款风险控制一刀切的做法后, 通过将银行贷款分为高风险企业贷款、低风险企业贷款和个人信用贷 款三类区别对待,分别采用加强信息搜寻和信息传递、建立第一责任人 体系和完善个人信用机制的方法来控制其风险,便可以有效地降低成 本,提高风险监管效率,抑制住不良贷款的产生和增长。 参考文献: 四、个人信用贷款的风险防范 目前的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多为抵押贷款,由于个人贷款额有 限,即便到期还不上来也可以用抵押的车、房来充数,因此个人贷款相 1.陈晖,单国莉.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大学数 学,2006(6) 对企业贷款而言风险是较小的。但个人贷款业务中也有部分无抵押担 保的贷款,如国家助学贷款其还款情况就不尽如人意了。国家助学贷 款是纯粹靠个人信用维持的贷款,由于其无担保、靠信用维持的特征, 滋生出了大量的违约逃债事件,其欠款不还的比例已经接近10%,远远 高于个人消费贷款群体中千分之一的不还贷比例,以至银行纷纷对助 学贷款“惜贷”。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性贷款会落到如此尴尬的局面, 其中缘由值得深究。所以在这里就以助学贷款为例,分析一下个人信 用贷款的风险防范问题。 为何助学贷款的还贷率会如此不理想?从博弈的角度看,这是因 为对于贷款学生而言,不还贷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占优选择。从贷款学 (上接第260页)可行性研究的简单重复。两 者的区别表现在:一是评估方式不同。可行性 研究是对多方案的比选和判别,而项目贷款评 估是对可行性研究比选出的最后方案进行的 再评估,只是单方案的评估。二是行为的主体 不同。可行性研究一般是贷款企业委托设计 院进行的,项目贷款评估一般是由银行自己实 施的。三是立足点不同。可行性研究是从企 2、陈敏,刘海莉.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失信惩罚机制构建分析.黑龙 江高教研究,2006(2) 3.冯涛.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博弈论分析.经济研 究导刊,2007(2) 4.陈建斌.商业银行信贷道德风险的类型、特征与控制.经济师, 2007(4) (作者为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江西南昌 330013) (责编:若佳) 改进盈利能力分析方法——内部收益率法的 修正。对于非常规投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修 法。由于敏感性分析没有考虑各因素对各评 价指标的实际影响程度,为弥补敏感性分析的 不足,提出敏感极差分析法。敏感极差分析法 将各因素实际变化状况与其对平价值的敏感 程度结合起来分析,尤其是考虑了风险因素导 致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其分析结果比敏感 性分析更全面、客观;在不确定性分析指标中 引入一个新概念——动态盈亏平衡分析。动 态盈亏平衡分析考虑了项目初始投资中资金 的时间价值,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忽略时问价值 而对项目风险大小错误判断的出现。 正有三种参考方案:一是资金流量转换法,二 是外部收益率法,三是修正内部收益率法。前 两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在这里只详细介绍修 正内部收益率法。修正内部收益率的具体方 法是:以基准收益率为折现率,将所有的净现 金流出折成现值(初始投资),将所有的净现金 流入折成项目经济寿命期期末的终值(最终收 益值),是最终收益值折现后与初始投入值相 业角度,更多考虑的是项目的自有资金内部收 益率,项目贷款评估是站在银行角度,更多关 心的是项目整体的收益情况和偿债能力,即全 部资金的内部收益率。四是侧重点不同。可 行性研究对技术上的可行性论证较细,市场的 等时的折现率,即为修正内部收益率。修正内 论证则较粗略,而项目贷款评估却较注重市场 方面的可行性,在技术部分只对可行性研究中 的疑问和薄弱环节进行评价。五是作用不同。 可行性研究的结果服务于企业是否进行项目 部收益率计算过程简单,同时避免了传统内部 收益率法可能出现的无解或多解的问题,且利 用该方法进行评价,避免了利用试差法计算带 来的误差,所以该方法在对非常规项目评估时 完全适用。(3)改进偿债能力分析方法。由于 项目建设期各年借款的偿还期长短不一,建议 采用各笔借款偿还期的加权平均值.作为项目 2.商业银行项目贷款评估体系完善。(1) 建立完善的评估数据体系。必须加强项目评 估基础性工作的建设,特别是包括市场信息在 内的贷款评估所用的数据库的建设。因为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变得令人难以捉摸.而 要想提高项目贷款评价质量,就必须大量收 集、整理与分析各类信息。为评估工作提供有 价值的参考数据,尽快建设较完整的评估数据 体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则有赖于以计算中心各 类数据库的建设与开发利用。(2)结合项目贷 款后评价。项目建成后银行应进行贷款项目 后评价,把项目贷款后评价与贷前的项目贷款 评估组成一个体系,通过项目贷款后评价结果 投资,项目贷款评估的结果是服务于银行,是 银行据以做出是否贷款决策的依据。六是时 序不同。可行性研究发生在前,项目贷款评估 发生在后。因此,'3银行在进行项目评估的时 -候,决不能简单地用可行性研究代替项目贷款 评估,必须真正站在银行角度,为银行项目贷 款的本息回收能力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价。(2) —--——整体的借款偿还期,其中权数为每笔借款金额 占借款总额的比例。借款偿还期改进的基本 思路实现分别计算每笔借款偿还期,在加权计 算项目整体借款偿还期,这种改进方法对于反 映项目的真实偿债能力,完善项目贷款评估方 法具有实际意义。(4)改进不确定性分析方 2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