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提纲

2023-02-10 来源:步旅网


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原是一首歌曲的名字,作者借来作为标题,而且贯穿全篇,引起每一层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用一首人们比较熟悉的歌曲的名字作标题,通俗形象,又吸引人;②以“红”借代花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含蓄有味;③结构上串联全篇,使结构严谨。

2、课文标题的艺术:一是抓住人们熟知的花的特征(红)提出问题,有助于提示中心;二是设疑激趣,有吸引力;三是与文章主体部分六个方面开头相应,使文章脉络清楚,节奏明快,增添艺术情趣。

3、课文标题借用了《冰山上的来客》中一首插曲的名字,你认为这样拟题好吗?为什么?

(一是提示课文要说明的内容;二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

4、从文中找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这些原因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

(课文从六个方面说明原因,即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这些原因不能颠倒顺序,因为是按由主到次,由内到外的顺序排列的。)

5、“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中“大自然的杰作”和“人工培育的成果”两者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大自然的功劳和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比较起来,前者显示作用缓慢,后者成果显著,所以先用“是”,再用“更是”表示递进。)

6、昆虫在花色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昆虫给话花完成传粉受精的任务;昆虫参与自然选择,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

7、“蜂争粉蕊蝶分香”引用温庭筠《惜春词》中的句子,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

(①突出昆虫在花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②使文章说明更形象生动。③增添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8、文章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①“例如牡丹,……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举例子,以牡丹在人工选择下的变化为例,具体的说明了人工选择比自然选择的进程快而且成果显著;作比较,将自然生长与人工培育的牡丹花在生长时间长短、花的外形及品种的多少优劣等方面做了比较,突出了人工选择的显著成就。

②“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列数字、举例子,说明了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花红的进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果。)

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题目是个设问句,它起着三个方面的表达作用。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红”)提出问题,有助于提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

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

(二)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一段 第二部分:第2-10段 第三部分:第11段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第二部分分两层:

第一层(第2-6段)以横向说明的逻辑顺序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二层(第7-10段)以纵向说明的顺序从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重点语句点拨:

(1)第二段:“不论……还是……都……”的无条件复句(条件复句的一种)具体说明这个物质基础就是花青素。

(2)引用诗句“蜂争粉蕊蝶分香”点明昆虫在被子植物的花的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自然引起下文。

3、主题:本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有关花朵为什么呈现红色和其他颜色的科学知识,重点说明花朵的红色是它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求,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对它的作用而形成的结果,赞颂了人类创造性地劳动。

4、写作特点:

(1)结构严密而精巧。全文紧扣标题,按“设疑——解释(分说)——小结(总说)”的方式巧妙地安排材料。

(2)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文中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3)语言准确严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区检测P49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从花儿的物质基础的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红”意思是什么?为什么?

指各种颜色。因为这段文字中谈到了多种色彩的花。所以这里“红”指各种颜色。

3.选文第1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内容呢?

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花青素这一物质基础,对花朵呈现红色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4.选文第2、3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两段内容照应了第1段的哪句话呢?

举例子、作比较。照应了第一段的“首先有它的物理基础”

5. 为什么要把“添色木芙蓉”放在说明红色、黄色和橙色、白色的三类花的物质基础之后说明呢?为什么把“添色木芙蓉”放在白色一节讲呢?

显示了说明的周密,将变色花“添色木芙蓉”,放在白色一节讲,是因为这在初开放时是白色的,从大范围可列入白花。

6.“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中“首先”二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首先“表示最主要的意思,从而清楚的说明花儿物质基础的重要性,去掉后就不能突出它的主要意思。

7.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注意,突出所说明的内容,即花儿红的首要因素是物质基础

总结书上笔记

1.共有六处写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用是什么?

每转换一个说明角度,就以此句开头,对下文起提示作用。使文章层次清楚,中心突出,富有较强的节奏感和语言美感,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色彩。

2.“有些白花,例如菊花”此句运用什么修辞?画线的词有什么作用?

“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会变色,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变色的一个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 画线的词有什么作用?

“特殊”修饰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的变色现象是极个别的。

4. “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来渐渐褪色。” 画线的词有什么作用?

“一般”修饰花,表示特殊情况除外,“大都”表示除各别情况。

七、文章主旨

本文以大量的数据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远丧失一大批动植物物种,而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又将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形成一系列恶性的连锁反应,甚至可能

会导致地球经历第6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八、结构分析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雨林正在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文章开篇的第一句就出现了引资料、列数字、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以有力的资料说明了雨林正在遭受彻底毁灭的现状。第二句,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进一步说明雨林遭到彻底毁

灭的速度之快。第三句,引用斯科特的话,向世人发出警告。

第二部分(第2~5段),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些物种,同时揭示了雨林遭

到摧毁的原因。

第2段,首句,说明了2~3段的主要内容。第二句,用“濒临灭绝”突出物种丧失的严重态势。第三句,进一步介绍现在的严重态势“现在就遭到危险”。最后两句,举橙色皮毛

的猩猩的例子说明“很多物种现在就遭到危险”,“濒临灭绝”。

第3段,首先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无法知道到底有多少其他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所以如果听任雨林消失,就意味着人类将失去许多。接着引用了大量的资料加以证明:第一段侧重说明热带雨林中的动植物是丰富的药物资源;第二段侧重说明热带雨林中的动植物是人类获取更多食物的宝贵资源;第三段侧重说明热带雨林中的植物是人

类各类日用品及工业原料的珍贵资源。

第4、5段,说明雨林遭到摧毁的原因。一是伐木销售。用数字说明伐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惊人危害;二是伐木兴建牧场。用列数字和作比较强调这种做法的“效率极低”。而这种做法的危害还在于,毁林兴建的牧场很短命,对此牧场主的做法是“放弃原有的牧场,去

寻求新牧场”,这样无疑是新一轮的破坏,是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第三部分(第6~10段),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这

是一种连锁反应。

第6段,承上启下,是这一部分的总说。第一句承接上文,概括第二部分的内容。第二、

三句,启下交待第三部分说明的中心。

第7段,解释说明绿色植物和海藻在给人类提供食物和氧气的同时,还能提高空气中的氧

气含量。

第8段,说明树木,特别是热带雨林的树木,能有效地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促进

光合作用。

第9段,解释说明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的危害,以及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必要性

(避免全球气温升高)。

第10段,利用“刀耕火种”兴建牧场的双重后果。这段采用了总分总的顺序。第一句,总说。第二、三句分说“双重后果”:减少光合作用,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放火毁林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第四、五句,总说,强调双重后果带来

的严重灾难:气候变化、动植物死亡。

第四部分(第11~13段),警告人类:如果雨林遭到完全的毁灭,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

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第11段,第一句是全段的总说。第二、三句分别举例说明,以“最近的”一次物种灭绝和“最严重”的一次物种灭绝.告诫人类要保护雨林,珍惜物种。举例中还采用了列数字

的方法,使物种灭绝的例子更加触目惊心。

第12段,在11段回顾过去的基础上预见未来,指出“如果雨林完全的毁掉,到下世纪中

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举达尔文蛾和草蛙灭绝的例子,简单说明物种

灭绝的可怕后果。

第13段,引用查尔斯·威廉·毕比的话,再次告诫人们: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九、重点语句分析

1.刘易斯·科斯特的《雨水》一书列出的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

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作为开篇的第一句,就采用了引资料、列数字、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以《雨林》中有力的资料说明了雨林正在遭受彻底毁灭的现状;使用“每分钟27万平方米”这样的数据来说明雨林遭到彻底毁灭的速度;同时为了使读者对“27万平方米”有个形象的概念,即在括号中以“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作比较,给人以直观、形象和深刻的感受。文章的第一句就综合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给读者以触目惊心之感,并能留有深刻的印象。

2.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远不止毁灭无数动植物物种。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

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

第6段中的这两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承接上文,概括第二部分的内容。说明砍伐和焚烧雨林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生活于其中的物种的毁灭。第二句,启下交待第三部分说明的中心,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更大的灾难——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遭到破坏。

3.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险家查尔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如果某种生物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

引用了著名学者的话作结尾的议论,更具有警示作用。更能让人在思考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在这句话中,查尔斯·威廉·毕比实际上在告诫人类,我们失去的每一个物种,都不可能再出现在我们的世界里,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物种,

保障它们的生存空间。

十、写作特色

1.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应用。

文中大量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以使说明的事理更严密、更科学、更有说服力。本文更为突出的特点是将列数字和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结合使用,使对事理的说明更清楚、明白、透彻。如文章的第一句“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使用了“27万平方米”和“40多个足球场”这样的数字来说明雨林遭到彻底毁灭的速度,同时为了使读者对“27万平方米”有个形象的概念,即在括号中以“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作比较,给人以直观、形象和深

刻的感受。

2.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阐释事理。

文中多次采用说明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方式阐释事理。几乎在文章的每一部分的开头和结束都穿插了议论。特别是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分别引用了著名学者和科学家的话作议论,更具有警示作用。这样的议论,能让人在思考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

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

3.说明语言的严谨。

“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数字说明可以使说明的事理更严密、更科学、更有说服力。当由于某些原因不能精确表达某个数字时,可以用“大约”、“多”、“左右”、“估计”等来表示这个数字只是一个“约数”。当数字可以确定是精确的时,就直接使用数据,这样的数字叫做“确数”。约数和确数的使用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客观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