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
2、“艺术教育”的概念: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
3、艺术才能,是指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能力,它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训练培养相融洽而形成的艺术创造力。
4、所谓的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5、艺术传达活动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话,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艺术风格就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6、所谓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7、所谓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8、关于审美性: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妹和形式美得统一
9、所谓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活动。
10、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在设计等。
二、简答
1、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1、 客观精神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2、 主观精神说 这种观点认为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3、 模仿说或再现说 西方文艺思想史上,“模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2、“艺术生产”理论究竟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 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第二, 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 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3、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起源于“游戏”、艺术起源于“表现”、艺术起源于“巫术”、艺术起源于“劳动”、多元决定论。
4、艺术这种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①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绝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和训诫。
②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在这种作用下形成的思想情操,常常具有更强的稳固性和延续性。
③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就是把思想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
5、怎样理解艺术教育的任务?
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6、艺术家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
第一, 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
第二, 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第三, 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第四, 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造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五, 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7、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形成原因:
第一,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造个性
第二, 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炼和艺术追求。
第三,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
8、艺术意蕴的理解:
第一, 艺术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
第二, 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包含着普遍。
第三, 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意见纷纷、各说不一,甚至有时连艺术家自己也说不明白。
第四, 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而是一种更加形而上的东西。
第五,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
9、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活动主要体现在?
第一, 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题的审美再创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第二, 鉴赏主题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第三, 从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10、艺术修养与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尤其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 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
第二, 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第三, 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第四, 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
第五, 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节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11、艺术批评的作用?
艺术批评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帮助人们更好地肩上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艺术批评的第二个作用就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艺术批评的第三个作用就是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三、论述
1、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三者的关系?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而揭示出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艺术创作是艺术的“生产阶段”,是创作主体对创作客体能动反映的过程。艺术作品是艺术生产的“产品”。艺术鉴赏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在欣赏客体的相互作用之中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在艺术生产的全过程中,生产作为起点,具有支配作用,消费作为需要,又直接规定着生产。因而,艺术生产必须适应欣赏者的消费需要;同时,艺术欣赏反过来又成为刺激艺术生产的动力,推动着艺术生产的发
展。
2、艺术与道德、宗教的关系?
艺术与道德的这种紧密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另一方面是艺术影响道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