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深深触动了我。它让我明白,远处,还有不一样的童年存在!这 就是我观看《他乡的童年・日本篇》的最真切感受。
现在,让我们随着镜头,进入日本孩子们的世界,了解日本孩子的童年生活 吧。 首先去的是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岩松花果的家庭。早晨,她的妈妈轻轻的唤她 起床,她没有一丝起床气就起来了,然后很自然的自己踩着小板凳刷牙洗脸,洗 漱完,她会检查水龙头有没有关紧,然后整理毛巾。接着便自己叠睡衣、穿衣服。 在整个过程中,她的妈妈没有帮任何忙。穿完衣服,小花果坐到桌子前写妈妈为 她四处搜寻的小课题,这些课题没有固定的形式,是不同于小学知识的。她安安 静静的坐着写题,同时,她的妈妈帮她梳头发。妈妈做好饭端到餐桌上,她会非 常有礼貌的说:我要开动啦。而且,整个过程不需要妈妈帮忙。这让我不禁感叹 一个四岁孩子的自理能力是
如此的强,乂让我想到,如果是我们的孩子,可能会 是妈妈包办一切吧。 紧接着是去上幼儿园,这所幼儿园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莲花幼儿园。 在小朋友们去幼儿园之前,老师们已经在做准备工作了。在入园的过程中,我注 意到,去上学的孩子们都是自己拿着袋子,背着小书包的,没有爸爸妈妈帮忙。 园里的孩子有些也会哭闹,但是没有一位家长逗留学校。其实送孩子去幼儿园, 不仅仅是考验孩子,更是考验家长。这个幼儿园之前还让孩子四季赤裸上身锻炼 身体,但是后来迫于舆论压力,便废除了这一传统。我个人觉得这项传统挺好的, 解放孩子,给他们更多的自山。晨练时,孩子们会把鞋子放好,然后在沙地上玩 耍、奔跑。园里的孩子都大声喊叫,以至于整个园里都很吵闹,但是老师们并不 阻止。此外,老师们还训练孩子们用腹部发声,这样会使孩子的情绪饱满、表达 自己的情绪。活动结束,孩子们还会跪在地上大声的说谢谢老师,态度非常诚恳, 非常有礼貌。
做操时,孩子们会和老师一起,把园里的器材挪走,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跑 步、做操、呐喊。孩子们的运动量很大,但是他们并不觉得疲惫,而是开心、愉 悦的“累师生互相问好点名答到上课时,老师们的语速非常的快,并不会因 为教育对象是孩子而过于缓慢。这样会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让孩子觉得更加有 趣。
园长每周都会自己写口号挂在园里,比如:孩子是大人的父母。在他眼中, 父母与孩子不是支配的关系,父母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也获得了成长。
看着这些可爱而乂认真的孩子们,我不禁乂想到我身边的小孩子,他们在幼 儿园里都学的什么呢?下午时我刚好碰见邻居家的两个孩子,一番亲近之后,我 便开始套话:你们在幼儿园里都学什么呀?他们说:学加法减法,一加一等于二, 二加二等于四。我乂问:你们还学什么呀,他们说:学di, ei, ui。听到这, 我觉得很难过,才四五岁便已经要学这些抽象的东西了吗?我接着问他们:你们 学不学唱歌呀,他们说学呀,会唱“小星星”呢。我说那你们唱唱我听听好吗? 他们说好。但是刚唱了两句,有一个孩子就跟不上了,开始乱哼哼。山此可见, 他们所在的幼儿园侧重的还是学习小学知识,而不是发展孩子的各个领域。现在 很多幼儿园都小学化严重,在这点上,我们更应该向日本幼儿园学习。
日本不仅重视集体秩序,还重视妈妈这一角色。第二个走进的家庭是三岁的 太和田一平的家庭。他的妈妈在两岁时为他做了一间小厨房,我觉得这是很多家 长都做不到的地方,我们很多家长都以工作忙没时间这些字眼来敷衍孩子,周末 时也只会丢给孩子电脑手机让他们玩耍,因为这样孩子便不会哭闹,不会影响自 己做其他的事情了。但是日本妈妈无论工作再忙,都会亲自动手为孩子制作玩具, 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直被重视,并且会觉得妈妈无所不能。小一平玩了玩具 之后,妈妈还会鼓励他自己收拾玩具,培养他的动手能力,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 做这一道理。 小一平所在的幼儿园是藤幼儿园,他们的学校以圆形设讣出名,班级之间没 有障碍,让孩子们自主选择想要交往的同伴,而不是被安排。老师还带领孩子们 爬树,家长不会因为危险而阻止孩子。幼儿园的草地也不是很平整,会给孩子带 来不方便,面对不方便,孩子们便会思考,形成他们自己的理解,并且会让孩子 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
幼儿园门口会放一些蔬菜昆虫,用这种原生态的东西更好的发展孩子的视 觉、听觉、触觉,让他们体验到不同的生活乐趣。教室的门把手是关不上的,需 要仔细的关,不然就会留有缝隙,刮风会很冷,这是教育孩子做事情要做彻底, 培养孩子做事情的严谨性,并且不能给别人制造麻烦。在孩子吃饭时,会有老师 弹琴给大家,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进餐氛圉。孩子们的饭可以自己带,也可以 吃学校的配餐,大家会把各种饭菜分享着一起吃。在吃饭的过程中,园长会去“捣 乱”,假装去吃孩子的东西,这时孩子都会拒绝他。这是教育孩子要保护好自己 的东西。如果是我们的孩子,这样做会被贴上“自私”的标签。
园里的水龙头是没有水槽的,这样是为了教育孩子节约用水,如果不及时关 上水龙头,就会打湿自己的衣裤。如果被打湿,园长会向家长解释这是没关系的, 一会儿就干了。家长们也很理解。如果是我们的孩子,家长估计就要来园里闹事 To园里还有两匹小马,小春和小俊。配上马鞍的小春会给当天过生日的孩子们 骑着走上两圈。孩子们看到真实的东西会更有生活感。
在日本,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不能流泪这一观念,他们觉得这是耻辱,特别 是在别人面前,老师会组织一些活动让大人们哭出来,发泄他们的情绪。让大人 们意识到,不能一味压抑孩子,应该让他们适度发泄情绪,痛哭一场然后继续前 行。 总之,这部纪录片带给我很多触动,对我未来从事幼教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至少,我会让我的孩子们,感受到他乡孩子的幸福!
教育,是中国各个阶层共同焦虑的话题,无数家庭穷尽所有把孩子送去国外, 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常年报道国际新闻 的记者周轶君感受到同样的焦虑。轶君走访芬兰、日本、印度、以色列及英国等 五个国家,最后回到中国,踏上一趟关于教育哲学的思考之旅。没有竞争的芬兰 教育,怎样告诉孩子什么是成功或失败?贫富差距极大的印度,怎样用网络教育 弥合孩子之间的差距?集体意识浓厚的日本怎样让孩子理解个人和团队的平衡? 影片从小孩的角度去体验课堂,从家长的角度去感受不同的教育方式,也从不同 社会的文化、历史出发,去对教育作一个深刻思考。探寻的旅途上,轶君同时回 忆起自己的童年,也经历了一次重新审视自身的旅程。
今天看了第一集,日本篇,纪录片选取了三个幼儿园,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 的教学理念和突岀特色。有的鼓励小朋友大声喊出来,每天大量时间在户外运动。 有的训练孩子的秩序感和集体感。有个在园内设计各种圆形,鼓励孩子玩,通过 设置一些障碍,给孩子养成做事情做彻底的习惯。
节目的后面着重介绍了一个催泪活动,因为日本人过于考虑他人的感受,长 期压抑自己,给孩子不能流眼泪的心理暗示,所以很多成年人流不出眼泪,一个 催泪老师根据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催泪方案,鼓励大家流眼泪,释放自我。
我对日本人的生活很好奇,好奇他们怎么做到那么干净,把室内室外都弄的 那么干净,应该是比较花时间的,比如一个房间,即使很注意的维护,还是容易 弄脏变乱。也好奇日本人的坚持忍耐精神。在家庭和工作中,都有极強的忍耐力, 精益求精。
我以前做过专利的工作,即使是一篇低质量的专利,写一篇也很费脑细胞, 而日本人的专利质量全球第一,图片做的特别细致,里面的那么多图,单是一个 图片,就能让我很头疼。所以对他们的工作状态充满好奇。
日本人的克制,忍耐和坚持,是从小培养的,家里和学校都是刻意去培养这 种特质,但是这些精神都是反自我的,都是有点压抑的,人在完全舒展的情况下 长大的话,就像自山生长的树,姿态是千姿白•态有美有丑的,日本的教育有点削 弱孩子的个性,隐藏真实的自我。这样环境下长大的人,虽然外表整洁,做事一 丝不苟,但是内心不容易获得幸福感。计较极端的情况是岀现一些报复性反弹, 即家里弄的极度脏乱不堪,也有人为了保持自己最舒服的姿态,选择宅在家里不 社交不工作。 甘蔗没有两头甜,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日本的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合的人才,但是在人性方面被压制了。
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