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角度指导《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两卷四十七章,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小说主要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这本书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的推荐阅读书目。笔者指导学生快读原著,然后从三个角度设计专题,开展师生共议,启发学生深度思考,探究这部小说的价值所在。
一、看情节设置,体会用悬念手法推进故事发展
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引起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它是记叙文写作、小说创作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海底两万里》中,通过设置悬念来推动情节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水下葬礼”中,1月18日,行驶在东经105度、南纬15度的海域,尼摩船长为什么久立不动,眼神没有离开过望远镜对着的那个方向?大副为什么也很激动?阿龙纳斯想用望远镜看时,为什么被尼摩船长愤怒地夺走?又如“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这个故事中,为什么尼摩船长在印度洋中奋不顾身救起一位素不相识、身份卑微的采珠人,而且送给他一袋珍珠?再如“克里特岛赠金”中,尼摩船长为何把重达一吨的金条给克里特岛附近的一个潜水者?尼摩船长哪来的这么多钱?等等。
针对这本书的特点,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笔者这样设计教学流程。首先,与学生一起分享交流这部小说中最吸引自己的情节,如“怪物之谜”“揭示怪物真相”“强制性睡眠”“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希腊群岛”“维哥湾的宝藏”等。其次,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小说的叙事手法,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小说能够深深地吸引我们一直读下去呢?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学生不难得出结论:设置悬念。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进一步思考,设置
悬念有什么作用。经过思考和探究,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设置悬念使情节环环相扣,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能更好地塑造人物,阐述主题。最后,请学生围绕这本书的悬念设置继续深度思考:如果让你给这本书设置悬念的方式分类,你会怎样分类?相比较前面的问题,这个问题更加富有挑战性,更加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学生认为悬念可以分为三类。有的悬念在后面的故事中予以解开,如“怪物之谜”“强制性睡眠”和“与战舰的战斗”。有的悬念在后文没有明白地解开,而是用暗示的手法,如尼摩船长在克里特岛给潜水人金条的原因,在“维哥湾的宝藏”中做了解答。他为什么愿意救助素昧平生的人,小说给出了多处暗示:尼摩船长对压迫者的愤恨和对被压迫者的同情,但并未交代确凿的原因。有的悬念,干脆就没有回答,如小说的尾声部分,凡尔纳先生设置了一系列悬念:“鹦鹉螺号后来怎么样了呢?它挣脱迈尔海峡的大漩流了吗?尼摩船长还活着吗?他是仍旧在海底进行他那可怕的复仇呢,还是在那次大屠杀之后已歇手不干了?海浪是否有一天会把那本记载着他全部生活经历的手稿带给我们呢?有朝一日我们能够知道他姓甚名谁吗?那艘沉没的战舰能够通过它的国籍让我们获知尼摩船长到底是哪国人吗?”
通过层层深入的探讨,学生不仅体会了什么是设置悬念,还认识到设置悬念的作用以及设置悬念的多种方式,对这一常见的表现手法有了更为透彻的认识。
二、看人物塑造,品鉴人物个性化特征
除了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首先,请学生梳理这本书的主要人物。然后,给学生四分钟跳读第八章《动中之动》,用笔画出描写尼摩船长的句子,读罢进行一系列交流活动。
1.猜人物:PPT展示文中的一段外貌描写,请学生猜是不是尼摩船长。2.猜年龄:有人
说“尼摩船长的年龄是38岁”,问学生是否赞同这个说法。3.摹外貌:请学生描述尼摩船长的外貌特征。4.说特点:阿龙纳斯第一次见到尼摩船长就发现他性格上的很多特点,请列举三个特点。5.辨人物:选取1954年在美国上映的《海底两万里》电影中四位主要人物的图片,根据书中对尼摩船长的描绘,请学生辨认哪位是尼摩船长,并说明理由。
在直观地感受了人物的外在形象和气质后,请学生梳理文中尼摩船长的故事,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展开小组合作,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通过梳理,学生不难发现尼摩船长博学机智、身世神秘的特点。
而后,引领学生继续品味文中的语言描写,以此进一步探寻人物的性格。首先从文中截取尼摩船长、阿龙纳斯教授、尼德·兰和康塞尔说的几段话,请学生分辨这些语言出自谁之口。
学生细细品味从阿龙纳斯、尼德·兰、康塞尔和尼摩船长口中说出的不同的语言,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尼摩船长身世的神秘,对待邪恶的刻骨仇恨。接着笔者又截取了一段尼摩船长说的话,带领学生精读,细细品味字里行间的意蕴。
“是的,他们为一切的人所忘记,但是除了我们,我们永不忘记他们!我们挖好了坟穴,珊瑚虫就把我们的死者永远封闭起来!”
船长突然用他痉挛的手,把脸孔遮住,他没法抑制他发出的哽咽。
对精彩段落的品读让学生更加细腻地体察了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不只读到了尼摩船长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还读到了他对朋友的爱,他天性中的善良和因善良与仇恨交织而无法言说的痛苦。至此,学生走入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更为深刻地认识了尼摩船长的矛盾纠
结,认识了尼摩船长性格的复杂性。
三、看叙事视角,探究独特视角叙事的审美效果
小说的视角是小说中故事叙述者的观察角度。本部小说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叙事,采用的叙事视角是限制叙事,即叙述者知道的和人物一样多,人物不知道的事,叙述者就无权叙述。
小说为什么采用阿龙纳斯教授的视角叙事?如果以尼摩船长的视角进行第一人称叙事如何?或者,用仆人康赛尔或者鱼叉手尼德·兰的视角来叙事,行吗?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阅读指导活动:请选取文中的任何一个故事,试着用尼摩船长或者仆人康赛尔或者鱼叉手尼德·兰的视角来叙事,写一写这个故事。
学生就不同的叙事视角展开探讨,发现如果以尼摩船长的视角来叙事,就无法营造整部作品的神秘感,少了很多吸引读者的力量。而且尼摩船长长期生活在海洋上,海洋中的很多景象对他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由此小说就无法铺开进行叙述和描写,而对大海中美丽、神奇景象的描绘,本身就是这部科幻小说非常突出的特色。同理,尼德·兰虽然是个热爱世俗生活的人,但他没有那么渊博的知识,没有那么敏锐的观察力,对生活和人性缺乏深入的思考。康赛尔虽然非常热爱生物知识,但是他更关注的是海洋中的生物,是照顾好自己的主人阿龙纳斯教授,对其他事物则并没有多少兴趣。
在比较分析中,学生发现以阿龙纳斯教授的视角来叙事,一方面保持了尼摩船长的神秘感,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作为生物学家,他对海洋充满兴趣,具备丰富的海洋知识,便于在小说中展现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介绍很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仅如此,阿龙纳斯教授还是一个对生活对人性有着深度思考的人文主义者,借他的双眼和他丰富的
内心世界,既表达了作者对尼摩船长悲惨身世的同情和理解,以及对他残杀无辜者的质疑,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度思考。
引导学生探究小说的叙事人称和叙述视角,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文学类作品叙事人称和叙事视角的讲究,感受到因叙述方式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审美效果。经过这样的指导,在阅读文学类作品时,学生们不仅仅关注文学类作品的情节、人物,同时还会关注作品所采用的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通过这样的研读,学生才会理解得更加深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