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科教案
[ 20 – 20 学年度 第__学期 ]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赤壁赋》教学设计
襄阳市田家炳中学中学 王义芝
一、教学目标:
1、 欣赏苏子与客泛舟赤壁的美景。
2、 品读苏轼复杂而多变的情感及其深邃的哲思与感悟。 3、 感受苏轼随缘自适、超然物外、乐观旷达的精神情怀。 4、 学习本文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
品读苏轼复杂而多变的情感及其深邃的哲思与感悟。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美音导入:
(播放王菲《明月几时有》)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朗诵一首最有名的中秋词,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那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音乐声中师生齐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大文豪苏轼似乎对月亮情有独钟,当然也包括对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赤壁的月亮。
二、美文同读
今天苏轼来到赤壁的古战场,面对浩渺的江水和皓皓的明月,思绪万千,《赤壁赋》横空出世,用最优美和最纯正的文字,最诗意最灵动的赋体,演绎成千古华章。现在让我们共同走近苏轼,赏读美文,欣赏苏子月下夜游赤壁的几个场景。(师生同读美文)
三、美文共赏
(一)月下赤壁
苏子笔下的月下赤壁是怎样一幅美景,诵出第一段中有关文字,轻轻地朗读,慢慢地体会,美美地描述。(背景音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在清风中饮酒作乐,是人生的快乐的事。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还有月亮好像有感情,呼之欲出,月亮像个美人,羞答答的。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在朦胧的月色中,人仿佛凌空而起,乘风飘去。飘向没有约束,没有烦恼的天上。
清风明月交织,露珠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赤壁水月生成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表现出柔和之美,欣赏之乐。(课件展示)(集体朗诵第一节) (二)月下美声 1、 歌声
身披月光,朗诵明月,但朗诵还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内心,于是苏子还要歌唱,深情地歌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唱,这是典型的宋朝好声音,还是美声唱法!(且听吟唱)
苏轼相当牛,作词,作曲,演唱都是一个人,苏轼是相当精通音律的,当个中国好声音的评委绰绰有余。
男生(苏子)美美地吟诵,哪个女生(女子)美美地向往,走进苏子的歌声里,用你的“金口玉言”描述苏子的“隽言妙语”?
苏轼想起了他的美人!美人是谁啊?谁是美人?(美人意象)
这里的美人不是美人,在中国第一位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中出现大量的美人和香草,于是美人就不是美人了 ,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美人”在楚辞里指国君,这里大概是苏轼还想回到朝廷为国效力的想法,美人还是个男人呢。想美人其实就是想皇帝,想朝廷。但美人想他吗?(看背景“坎坷苏轼” 运气不好,被诬入狱,屡遭贬谪。命运坎坷。还远贬海南岛,倒霉透了。当时海南岛不是现在的旅游度假胜地,是蛮荒之地,再贬就出国了。苏轼被贬的第一站是湖北黄州。)美人却不想他,美人就像是水中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及,而是抛弃了他,伤害了他。苏轼似乎有些一厢情愿。人生的悲剧就是这四个字。你能理解吗?有“钟子期”这样的知音理解苏轼吗? 2、箫声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苏子唱歌,朋友伴奏,朗读有关箫声的句子。
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侧面描写,传达了箫声的悲伤压抑之情,尤其是在月亮升起的晚上, 触景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政治上的残酷斗争,让苏轼心有余悸,处境何其悲凉!凄婉的箫声引发了苏子的身世之感。苏子“愀然”即:容色改变的样子,忧惧严肃的样子,忧愁凄怆的样子。(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余秋雨的《东坡突围》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幽默者,是天真烂漫的赤子……林语堂《苏东坡传》) (三)月下情怀
那么苏轼面对赤壁的江水与明月产生了哪些感慨?是怎样抒发情怀的?请看三四段,小组选择喜欢的语句,诵读、解读、交流,3分钟。 1、历史之悲:(三个反问句)英雄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匆匆过客,烟消云散了,一切建功立业的伟人们也跳不出生死大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人生之悲:(寄、渺、哀、羡)人生很短暂,就像蜉蝣朝生暮死,人生很渺小,就像沧海一粟不足挂齿,哀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奈,在辽阔的天地间,人的脆弱和渺小。 3、宇宙永恒:(变与不变)在强大的时空面前个体更得脆弱和不堪一击。但个体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看出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4、随缘知足:(清风明月)江山无尽,天地无私,风月长存,声色具美,人世间的一切荣辱、得失、忧乐甚至生死,已然置之于身外,回到大自然去吧,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可以寻得精神上的超脱。
生:他认为水与月亮都有变与不变的一面。 师:你怎么理解变与不变?
生:逝者如斯,是说水在不停的流动,在变化,但不变的还是水和长江 生:月亮有阴晴圆缺,但月亮的本身没有变化。
生:人的生命有长有短,从不变的角度看,人和万物一样都是无穷无尽的。 师:长江还是那条长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还是 生:那颗星星 师:我还是 生:那个我
所以我是永恒的。何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这种观点表明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肯定。
生: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人应该知足,不应该占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生:每个人的能力有限,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过度追求事业和长生不老是不切实际的。 师:是说是我的总归是我的,不是我的 生:不必强求。 师:生活中我们不要太勉强自己,不要奢求,知足常乐。那怎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和幸福呢?这就是第三层,又提到了清风与明月——
生:清风明月江水是可以消除烦恼,净化心灵。
生:并且自然界馈赠的美景是免费的,是无穷无尽的。人可以随时拥有。 生:人要回归自然,享受自然,
听清风习习,看明月溶溶,是对清风明月的哲学思考,让苏轼从那种压抑和痛苦中冲杀出来,从被贬的失落和怨恨中挣扎出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突围,苏轼终于选择了一种快乐的生活状态,他要快乐的活下去,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光。
齐读最后一段“喜”。
世间荣辱,仕途进退,人生得失,在这里都消失了,黄州的长江还在滚滚流逝,赤壁的月亮还在深情的凝视,一场精彩的赤壁盛宴过去了。苏子的人生与水、月一般永恒,成为我们中国人心中永恒的经典。所以有一个女作家写到《来生嫁给苏轼》,我想说,小女子我今生有幸认识苏轼,这节课我们有幸随苏子游赤壁,我希望前世今生来生相伴苏轼!
四、美文拓展
《来生嫁给苏轼》
板书:
赤壁赋
苏轼
月下赤壁: 清风、明月 乐 月下美声: 歌声、箫声 愀
历史 人生 悲
月下抒怀: 永恒、知足 喜
2015/3/30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