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
1.《蝈蝈与蛐蛐》是____国 ____ 主义诗人______的作品。 2.《夜》是____国诗人______的作品。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按拼音写汉字。
栖息 ( ) 欢嚷 ( ) 树篱 ( ) 消逝( ) ....播撒 ( ) yōu( )暗 沉jìn( ) 微yàng( ) .4.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 ) (2)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 ) (3)一旦唱的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 )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整体感知
1.《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是生命的歌吟。诗人通过对_____和_____的描写,赞美“____________”。
2.《夜》着力展示夜的静谧及_______,传达出诗人对__________的热爱和___________的心情。
(二)问题研究
1.《蝈蝈与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的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
2.请你说说这两首诗通过什么自然之物感悟到了什么。
三、自学检测(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1.《蝈蝈与蛐蛐》一诗中分别描写了盛夏和冬夜哪些富有特色的景物?这些景物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盛夏的景物:
作用: 冬夜的景物: 作用:
2.怎样理解《蝈蝈与蛐蛐》一诗中“它(蝈蝈)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
3.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是何其美妙的意境,尝试品味 《蝈蝈与蛐蛐》文中的这种意境。
.
4.《夜》的第二节写美丽的月色,而第四节又写到了月色的美丽,且用的是第二节的原话,
这是不是重复?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课外链接,直击中考)
(甲)夜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乙)夜 李小雨
岛在棕榈叶下闭着眼睛, 梦中,不安地抖动肩膀, 于是,一个青椰子掉进海里,
静悄悄地,溅起 一片绿色的月光,
十片绿色的月光, 一百片绿色的月光, 在这样的夜晚,
使所有的心荡漾,荡漾……
1.甲、乙两诗分别上怎样写夜的静谧的?它门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甲诗: 乙诗: 相同之处:
2.我们经常用到“夜色”这个词,甲、乙两诗分别是怎样写夜的色彩的?它门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甲诗:
乙诗:
不同之处:
3.甲、乙诗分别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举例说明。 甲诗:
乙诗:
【参考答案】
一、1.英 浪漫 济慈 2.俄罗斯 叶赛宁 3. qī rǎng lí shì ǎ yōu jìn yàng 4. (1)拟人 (2)拟人 比喻 (3)拟人
二、(一)1.盛夏“蝈蝈的乐音”,冬日“蝈蝈的歌儿”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2.大自然 安适、宁静
(二)1.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地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2.《蝈蝈与蛐蛐》 自然之物;蝈蝈、蛐蛐 感悟:大自然美好如诗,歌声不断,充满生机
《夜》 自然之物:河水、松林、夜莺、长脚秧鸡、溪水、月光、青草等。 感悟:安适、宁静
三、1.骄阳,阴凉的树林;新割的草地
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 严霜、炉、暖气
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冬夜“蛐蛐的歌儿”的动听 2.这句诗渲染了“蝈蝈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情感氛围。
3. 示例:夏日的草地、篱笆和浓郁,冬夜令人昏昏欲睡的温暖的炉火,把大自然引入静谧安详的境界,这时传来的蝈蝈和蛐蛐的声音,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真可谓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起到以动衬静的效果,能唤起读者亲切的回忆。
4.不重复。以反复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从而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令人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动和律动。
四、1.甲诗第一节通过描写万物归于沉寂来描写夜的静谧,第二节以只听见溪水轻轻歌唱来写夜的宁静。
乙诗以鸟儿的“闪着”“抖动”的动态描写来反衬夜的静谧。 相同之处:都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2.甲:反复写月色的银辉 乙:以绿写夜
不同之处:甲:全篇写眼前的实景 乙:写景中更多加入主观感受,诗意朦胧,给人更多遐想 3.甲:拟人 乙:反复、拟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