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某校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 下列关于𝑥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的是( ) A.𝑥2+1=0
3. 已知𝑥1,𝑥2分别为方程2𝑥2+4𝑥−3=0的两根,则𝑥1+𝑥2的值等于( ) A.2
4. 如图,⊙𝑂的直径𝐴𝐵=4,点𝐶在⊙𝑂上,∠𝐴𝐵𝐶=30∘,则𝐴𝐶的长是( )
B.−2
C. 23
B.𝑥2+𝑥+1=0 C.𝑥2−𝑥+1=0 D.𝑥2−𝑥−1=0
D.− 2
3
A.1
5. 若关于𝑥的一元二次方程(𝑘−2)𝑥2+4𝑥+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𝑘的取值范围是( ) A.𝑘<6
6. 𝑃为⊙𝑂内一点,且𝑂𝑃=2,若⊙𝑂的半径为3,则过点𝑃的最短的弦是( ) A.1
7. 如图,在𝑅𝑡△𝐴𝐵𝐶中,∠𝐵𝐴𝐶=90∘,将𝑅𝑡△𝐴𝐵𝐶绕点𝐶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8∘得到𝑅𝑡△𝐴′𝐵′𝐶,点𝐴在边𝐵′𝐶上,则∠𝐵′的大小为( )
B.2
C.√5
D.2√5 B.𝑘≤6且𝑘≠2
C.𝑘<6且𝑘≠2
D.𝑘>6
B.√2
C.2√3 D.2
A.42∘
8. 如图,庄子大桥有一段抛物线形的拱梁,抛物线的表达式为𝑦=𝑎𝑥2+𝑏𝑥,小强骑自行车从拱梁一端𝑂沿直线匀速穿过拱梁部分的桥面𝑂𝐶,当小强骑自行车行驶10秒时
B.48∘
C.52∘
D.58∘
试卷第1页,总23页
和26秒时拱梁高度相同,则小强骑自行车通过拱梁部分的桥面𝑂𝐶共需( )
A.18秒
9. 当𝑘取任意实数时,抛物线𝑦=3(𝑥−𝑘−1)2+𝑘2+2的顶点所在的函数图象的解析式是( ) A.𝑦=𝑥2+2
10. 二次函数𝑦=𝑥2+𝑏𝑥的图象如图,对称轴为直线𝑥=1,若关于𝑥的方程𝑥2+𝑏𝑥−𝑡=0(𝑡为实数)在−1<𝑥<4的范围内有解,则𝑡的取值范围是( )
B.𝑦=𝑥2−2𝑥+1 C.𝑦=𝑥2−2𝑥+3 D.𝑦=𝑥2+2𝑥−3 B.36秒
C.38秒
D.46秒
A.𝑡≥−1
方程𝑥2=3𝑥的解为:________.
如图,𝐴,𝐵,𝐶是⊙𝑂上三点,∠𝛼=96∘,那么∠𝐴等于________.
B.−1≤𝑡<3
C.3<𝑡<8
D.−1≤𝑡<8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将抛物线𝑦=2(𝑥−1)2+3绕着点𝐴(2, 0)旋转180∘,则旋转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
如图,在△𝐴𝐵𝐶中,∠𝐵𝐴𝐶=52∘,⊙𝑂截△𝐴𝐵𝐶三边所得的弦长相等,则∠𝐵𝑂𝐶的度数是________.
试卷第2页,总23页
已知𝐴(𝑚, 𝑛),𝐵(𝑚+8, 𝑛)是抛物线𝑦=−(𝑥−ℎ)2+2019上两点,则𝑛=________.
在直角三角形𝐴𝐵𝐶中,∠𝐴𝐵𝐶=90∘,∠𝐵𝐴𝐶=30∘,𝐵𝐶=2,𝑃是𝐴𝐵边上一动点,则𝑃𝐶+2𝐴𝑃的最小值为________.
1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计72分)
根据要求解方程.
(1)𝑥2+2𝑥−4=0(公式法);
(2)𝑥2+4𝑥−12=0(配方法)
̂=𝐷𝐸̂,求证:𝐴𝐵 如图,射线𝐴𝑀交⊙𝑂于点𝐵、𝐶,射线𝐴𝑁交⊙𝑂于点𝐷、𝐸,且𝐵𝐶
=𝐴𝐷.
等腰三角形边长分别为𝑎、𝑏、2,且𝑎,𝑏是关于𝑥的一元二次方程𝑥2−6𝑥+𝑛−1=0的两根,求𝑛的值.
试卷第3页,总23页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𝐵(4, 2),𝐴(4, 0).
(1)画出将△𝑂𝐴𝐵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后所得的△𝑂𝐴1𝐵1,并写出点𝐴1(𝐴的对应点)、𝐵1的坐标;
(2)若点𝐵、𝐵1关于某点中心对称,则对称中心的坐标为________.
(3)连接𝐵𝐵1交𝑦轴于𝐶,直接写出△𝐴1𝐵𝐶的面积.
如图,台风中心位于点𝑃,并沿东北方向𝑃𝑄移动,已知台风移动的速度为50千米/时,受影响区域的半径为260千米,𝐵市位于点𝑃的北偏东75∘方向上,距离点𝑃480千米处.
(1)说明本次台风会影响𝐵市;
(2)求这次台风影响𝐵市的时间.
如图,在足够大的空地上有一段长为𝑎米的旧墙𝑀𝑁,某人利用旧墙和100米长的木栏围成一个矩形菜园𝐴𝐵𝐶𝐷.
(1)如图1,已知矩形菜园的一边靠墙,且𝐴𝐷≤𝑀𝑁,设𝐴𝐷=𝑥米.
①若𝑎=20,所围成的矩形菜园的面积为450平方米,求所利用旧墙𝐴𝐷的长; ②求矩形菜园𝐴𝐵𝐶𝐷面积的最大值;
试卷第4页,总23页
(2)如图2,若𝑎=20.则旧墙和木栏能围成的矩形菜园𝐴𝐵𝐶𝐷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米2.
在△𝐴𝐵𝐶中,∠𝐴𝐵𝐶=60∘
(1)𝐴𝐵=𝐴𝐶,𝑃𝐴=5,𝑃𝐵=3
①如图1,若点𝑃是△𝐴𝐵𝐶内一点,且𝑃𝐶=4,求∠𝐵𝑃𝐶的度数. ②如图2,若点𝑃是△𝐴𝐵𝐶外一点,且∠𝐴𝑃𝐵=60∘,求𝑃𝐶的长.
(2)如图3,𝐴𝐵<𝐴𝐶,点𝑃是△𝐴𝐵𝐶内一点,𝐴𝐵=6,𝐵𝐶=8,则𝑃𝐴+𝑃𝐵+𝑃𝐶的最小值是________.
已知抛物线𝑦=𝑥2−(𝑚−3)𝑥+𝑛与𝑥轴交于𝐴、𝐵两点(点𝐴在点𝐵的左侧),与𝑦轴交于点𝐶.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𝑥=2,𝐴 (1, 0)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1,若点𝑃是(1)中𝐵点右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𝑃,使得∠𝐶𝐴𝑃=∠𝐶𝐴𝑂,若存在,请求出𝑃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若抛物线𝑦=−
1𝑚−𝑛
𝑥2+1与过原点的直线交于𝐸、𝐹两点,求
𝑂𝐸⋅𝑂𝐹𝐸𝐹
的值.
试卷第5页,总23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某校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答案】 B
【考点】 中心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解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解答】
解:𝐴、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𝐵、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 𝐶、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𝐷、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𝐵. 2. 【答案】 D
【考点】 根的判别式 【解析】
计算出各项中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值,找出根的判别式的值大于等于0的方程即可. 【解答】
解:𝐴,这里𝑎=1,𝑏=0,𝑐=1, ∵ 𝛥=𝑏2−4𝑎𝑐=−4<0,
∴ 方程没有实数根,本选项不合题意; 𝐵,这里𝑎=1,𝑏=1,𝑐=1,
∵ 𝛥=𝑏2−4𝑎𝑐=1−4=−3<0, ∴ 方程没有实数根,本选项不合题意; 𝐶,这里𝑎=1,𝑏=−1,𝑐=1, ∵ 𝛥=𝑏2−4𝑎𝑐=1−4=−3<0, ∴ 方程没有实数根,本选项不合题意; 𝐷,这里𝑎=1,𝑏=−1,𝑐=−1, ∵ 𝛥=𝑏2−4𝑎𝑐=1+4=5>0,
∴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𝐷. 3. 【答案】 B
试卷第6页,总23页
【考点】
根与系数的关系 【解析】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直接求解. 【解答】
解:𝑥1+𝑥2=−=−2.
24
故选𝐵. 4. 【答案】 D
【考点】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圆周角定理 【解析】
先根据圆周角定理证得△𝐴𝐵𝐶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𝐴𝐶的长. 【解答】
解:∵ 𝐴𝐵是⊙𝑂的直径,
∴ ∠𝐴𝐶𝐵=90∘.
在𝑅𝑡△𝐴𝐵𝐶中,∠𝐴𝐵𝐶=30∘,𝐴𝐵=4, ∴ 𝐴𝐶=2𝐴𝐵=2. 故选𝐷. 5. 【答案】 C
【考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根的判别式 【解析】
由二次项系数非零结合根的判别式△>0,即可得出关于𝑘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 关于𝑥的一元二次方程(𝑘−2)𝑥2+4𝑥+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𝑘−2≠0
∴ { , 2
△=4−4(𝑘−2)>0解得:𝑘<6且𝑘≠2. 6. 【答案】 D 【考点】 勾股定理 垂径定理 【解析】
试卷第7页,总23页
1
先作出最短弦𝐴𝐵,过𝑃作弦𝐴𝐵⊥𝑂𝑃,连接𝑂𝐵,构造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求出𝐵𝑃,根据垂径定理求出𝐴𝐵即可. 【解答】
过𝑃作弦𝐴𝐵⊥𝑂𝑃,则𝐴𝐵是过𝑃点的最短弦,连接𝑂𝐵, 由勾股定理得:𝐵𝑃=√𝑂𝐵2−𝑂𝑃2=√32−22=√5, ∵ 𝑂𝑃⊥𝐴𝐵,𝑂𝑃过圆心𝑂, ∴ 𝐴𝐵=2𝐵𝑃=2√5, 7. 【答案】 A
【考点】 旋转的性质 【解析】
先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𝐴′=∠𝐵𝐴𝐶=90∘,∠𝐴𝐶𝐴′=48∘,然后在直角△𝐴′𝐶𝐵′中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𝐵′=90∘−∠𝐴𝐶𝐴′=42∘. 【解答】
解:∵ 在𝑅𝑡△𝐴𝐵𝐶中,∠𝐵𝐴𝐶=90∘,
将𝑅𝑡△𝐴𝐵𝐶绕点𝐶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8∘得到𝑅𝑡△𝐴′𝐵′𝐶, ∴ ∠𝐴′=∠𝐵𝐴𝐶=90∘,∠𝐴𝐶𝐴′=48∘, ∴ ∠𝐵′=90∘−∠𝐴𝐶𝐴′=42∘. 故选𝐴. 8.
【答案】 【考点】
二次函数的应用 【解析】
10秒时和26秒时拱梁的高度相同,则𝐴,𝐵一定是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据此即可确定对称轴,则𝑂到对称轴的时间可以求得,进而即可求得𝑂𝐶之间的时间. 【解答】 如图所示:
设在10秒时到达𝐴点,在26秒时到达𝐵, ∵ 10秒时和26秒时拱梁的高度相同,
∴ 𝐴,𝐵关于对称轴对称.则从𝐴到𝐵需要16秒,则从𝐴到𝐷需要8秒.
试卷第8页,总23页
∴ 从𝑂到𝐷需要10+8=18秒. ∴ 从𝑂到𝐶需要2×18=36秒. 故选:𝐵. 9. 【答案】 C
【考点】
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二次函数的性质 【解析】
根据抛物线的顶点式,写出抛物线𝑦=3(𝑥−𝑘−1)2+𝑘2+2的顶点坐标,则𝑥=𝑘+1,𝑦=𝑘2+2,消去𝑘得到𝑦与𝑥的关系式即可. 【解答】
∵ 抛物线𝑦=3(𝑥−𝑘−1)2+𝑘2+2的顶点是(𝑘+1, 𝑘2+2), 即当𝑥=𝑘+1时,𝑦=𝑘2+2, ∴ 𝑘=𝑥−1,
把𝑘=𝑥−1代入𝑦=𝑘2+2得𝑦=(𝑥−1)2+2=𝑥2−2𝑥+3, 所以(𝑘, −3𝑘2)在抛物线𝑦=𝑥2−2𝑥+3的图象上. 10. 【答案】 D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解析】
根据对称轴求出𝑏的值,从而得到−1<𝑥<4时的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再根据一元二次方程𝑥2+𝑏𝑥−𝑡=0(𝑡为实数)在−1<𝑥<4的范围内有解相当于𝑦=𝑥2+𝑏𝑥与𝑦=𝑡在𝑥的范围内有交点解答. 【解答】
解:对称轴为直线𝑥=−2×1=1,
解得𝑏=−2,
所以二次函数解析式为𝑦=𝑥2−2𝑥, 𝑦=(𝑥−1)2−1, 𝑥=1时,𝑦=−1,
𝑥=4时,𝑦=16−2×4=8,
∵ 𝑥2+𝑏𝑥−𝑡=0相当于𝑦=𝑥2+𝑏𝑥与直线𝑦=𝑡的交点的横坐标, ∴ 当−1≤𝑡<8时,在−1<𝑥<4的范围内有解. 故选𝐷.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答案】 𝑥1=0,𝑥2=3
【考点】
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试卷第9页,总23页
𝑏
【解析】
首先把方程移项,把方程的右边变成0,然后对方程左边分解因式,根据几个式子的积是0,则这几个因式中至少有一个是0,即可把方程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解. 【解答】
解:移项得:𝑥2−3𝑥=0, 即𝑥(𝑥−3)=0,
于是得:𝑥=0或𝑥−3=0.
则方程𝑥2=3𝑥的解为:𝑥1=0,𝑥2=3. 故答案为 :𝑥1=0,𝑥2=3. 【答案】 132∘ 【考点】 圆周角定理 【解析】
在优弧𝐵𝐶上任取点𝐷,连接𝐵𝐷、𝐶𝐷,依据圆周角定理可求得∠𝐷的度数,最后,在依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解答】 如图所示:
∵ ∠𝛼=96∘, ∴ ∠𝐷=48∘.
∴ ∠𝐴=180∘−∠𝐷=132∘. 故答案为:132∘. 【答案】
𝑦=−2(𝑥−3)2−3 【考点】
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解析】
根据抛物线的顶点变换规律得到新抛物线解析式的顶点坐标,由此写出旋转后的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解答】
抛物线𝑦=2(𝑥−1)2+3的顶点为(1, 3), 设绕着点𝐴(2, 0)旋转180∘得到(𝑥, 𝑦), ∴
1+𝑥2
=2,
3+𝑦2
=0,
解得𝑥=3,𝑦=−3,
∴ 绕着点𝐴(2, 0)旋转180∘得到(3, −3),
故旋转后的抛物线解析式是𝑦=−2(𝑥−3)2−3. 【答案】
试卷第10页,总23页
116∘
【考点】
圆心角、弧、弦的关系 垂径定理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
先利用⊙𝑂截△𝐴𝐵𝐶的三条边所得的弦长相等,得出即𝑂是△𝐴𝐵𝐶的内心,从而,∠1=∠2,∠3=∠4,进一步求出∠𝐵𝑂𝐶的度数. 【解答】
∵ △𝐴𝐵𝐶中∠𝐵𝐴𝐶=52∘,⊙𝑂截△𝐴𝐵𝐶的三条边所得的弦长相等, ∴ 𝑂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即𝑂是△𝐴𝐵𝐶的内心,
∴ ∠1=∠2,∠3=∠4,∠1+∠3=(180∘−∠𝐴)=(180∘−52∘)=64∘,
2
2
1
1
∴ ∠𝐵𝑂𝐶=180∘−(∠1+∠3)=180∘−64∘=116∘. 【答案】 2003
【考点】
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
由𝐴(𝑚, 𝑛)、𝐵(𝑚+8, 𝑛)是抛物线𝑦=−(𝑥−ℎ)2+2019上两点,可得𝐴(ℎ−4, 0),𝐵(ℎ+4, 0),当𝑥=ℎ+4时,𝑛=−(ℎ+4−ℎ)2+2019=2003; 【解答】
∵ 𝐴(𝑚, 𝑛)、𝐵(𝑚+8, 𝑛)是抛物线𝑦=−(𝑥−ℎ)2+2019上两点, ∴ 𝐴(ℎ−4, 𝑛),𝐵(ℎ+4, 𝑛),
当𝑥=ℎ+4时,𝑛=−(ℎ+4−ℎ)2+2019=2003, 【答案】 2√3 【考点】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解析】
可以在△𝐴𝐵𝐶外作∠𝑀𝐴𝐵=∠𝐵𝐴𝐶=30∘,过点𝐶作𝐶𝐸⊥𝐴𝑀于点𝐸,交𝐴𝐵于点𝑃,𝐸𝑃=
12
𝐴𝑃,
1
当𝐶𝑃⊥𝐴𝑀时,𝑃𝐶+2𝐴𝑃=𝑃𝐶+𝑃𝐸的值最小,最小值是𝐶𝐸的长. 【解答】 如图,
在△𝐴𝐵𝐶外作∠𝑀𝐴𝐵=∠𝐵𝐴𝐶=30∘
试卷第11页,总23页
过点𝐶作𝐶𝐸⊥𝐴𝑀于点𝐸,交𝐴𝐵于点𝑃, ∴ 𝐸𝑃=𝐴𝑃
21
当𝐶𝑃⊥𝐴𝑀时,𝑃𝐶+2𝐴𝑃=𝑃𝐶+𝑃𝐸的值最小, 最小值是𝐶𝐸的长,
在𝑅𝑡△𝐴𝐶𝐸中,∠𝐶𝐸𝐴=60∘,𝐴𝐶=4 ∴ 𝐶𝐸=𝐴𝐶⋅sin60∘=2√3. ∴ 𝑃𝐶+2𝐴𝑃的最小值为2√3.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计72分) 【答案】
∵ 𝑥2+2𝑥−4=0,
∴ 𝑎=1,𝑏=2,𝑐=−4, ∴ △=4+16=20, ∴ 𝑥=
−2±2√521
1
=−1±√5;
∵ 𝑥2+4𝑥−12=0, ∴ 𝑥2+4𝑥+4=16, ∴ (𝑥+2)2=16, ∴ 𝑥=2或𝑥=−6 【考点】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 【解析】
(1)根据公式法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配方法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
∵ 𝑥2+2𝑥−4=0,
∴ 𝑎=1,𝑏=2,𝑐=−4, ∴ △=4+16=20, ∴ 𝑥=
−2±2√52
=−1±√5;
∵ 𝑥2+4𝑥−12=0, ∴ 𝑥2+4𝑥+4=16, ∴ (𝑥+2)2=16, ∴ 𝑥=2或𝑥=−6 【答案】
证明:连𝐵𝐷、𝐶𝐸.
̂=𝐷𝐸̂, ∵ 𝐵𝐶
̂+𝐵𝐷̂=𝐵𝐸̂=𝐷𝐸̂+𝐵𝐷̂,∴ 𝐶𝐷̂, ∴ 𝐵𝐶
∴ ∠𝐴𝐶𝐸=∠𝐴𝐸𝐶, ∴ 𝐴𝐶=𝐴𝐸.
̂=𝐷𝐸̂, ∵ 𝐵𝐶
∴ 𝐵𝐶=𝐷𝐸.
∴ 𝐴𝐶−𝐵𝐶=𝐴𝐸−𝐷𝐸,
试卷第12页,总23页
即𝐴𝐵=𝐴𝐷.
【考点】
圆心角、弧、弦的关系 【解析】
̂+𝐵𝐷̂=𝐵𝐸̂=𝐷𝐸̂+𝐵𝐷̂,推出𝐶𝐷̂,推出∠𝐴𝐶𝐸=连接𝐵𝐷、𝐶𝐸.由已知条件得到𝐵𝐶
∠𝐴𝐸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𝐴𝐶=𝐴𝐸.于是得到结论. 【解答】
证明:连𝐵𝐷、𝐶𝐸.
̂=𝐷𝐸̂, ∵ 𝐵𝐶
̂+𝐵𝐷̂=𝐵𝐸̂=𝐷𝐸̂+𝐵𝐷̂,∴ 𝐶𝐷̂, ∴ 𝐵𝐶
∴ ∠𝐴𝐶𝐸=∠𝐴𝐸𝐶, ∴ 𝐴𝐶=𝐴𝐸.
̂=𝐷𝐸̂, ∵ 𝐵𝐶
∴ 𝐵𝐶=𝐷𝐸.
∴ 𝐴𝐶−𝐵𝐶=𝐴𝐸−𝐷𝐸, 即𝐴𝐵=𝐴𝐷.
【答案】
∵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①𝑎=2,或𝑏=2,②𝑎=𝑏两种情况, ①当𝑎=2,或𝑏=2时,
∵ 𝑎,𝑏是关于𝑥的一元二次方程𝑥2−6𝑥+𝑛−1=0的两根, ∴ 𝑥=2,
把𝑥=2代入𝑥2−6𝑥+𝑛−1=0得,22−6×2+𝑛−1=0, 解得:𝑛=9,
当𝑛=9,方程的两根是2和4,而2,4,2不能组成三角形, 故𝑛=9不合题意,
②当𝑎=𝑏时,方程𝑥2−6𝑥+𝑛−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6)2−4(𝑛−1)=0
试卷第13页,总23页
解得:𝑛=10, 综上所述,𝑛=10. 【考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解析】
由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①𝑎=2,或𝑏=2,②𝑎=𝑏①当𝑎=2,或𝑏=2时,得到方程的根𝑥=2,把𝑥=2代入𝑥2−6𝑥+𝑛−1=0即可得到结果;②当𝑎=𝑏时,方程𝑥2−6𝑥+𝑛−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由△=(−6)2−4(𝑛−1)=0可的结果. 【解答】
∵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①𝑎=2,或𝑏=2,②𝑎=𝑏两种情况, ①当𝑎=2,或𝑏=2时,
∵ 𝑎,𝑏是关于𝑥的一元二次方程𝑥2−6𝑥+𝑛−1=0的两根, ∴ 𝑥=2,
把𝑥=2代入𝑥2−6𝑥+𝑛−1=0得,22−6×2+𝑛−1=0, 解得:𝑛=9,
当𝑛=9,方程的两根是2和4,而2,4,2不能组成三角形, 故𝑛=9不合题意,
②当𝑎=𝑏时,方程𝑥2−6𝑥+𝑛−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6)2−4(𝑛−1)=0 解得:𝑛=10, 综上所述,𝑛=10. 【答案】
如图,△𝑂𝐴1𝐵1为所作,点𝐴1的坐标为(0, 4)、𝐵1的坐标为(−2, 4); (1, 3)
∵ 𝐵1𝐴1 // 𝐵𝐷, ∴
𝐴1𝐶𝐶𝐷
𝐵1𝐴1𝐵𝐷13
24
12
===,
23
∴ 𝐴1𝐶=×2=,
∴ △𝐴1𝐵𝐶的面积=2×4×3=3.
1
2
4
故答案为(1, 3). 【考点】
作图-旋转变换
试卷第14页,总23页
【解析】
(1)利用网格特点和旋转的性质,画出点𝐴、𝐵的对应点𝐴1、𝐵1,从而得到△𝑂𝐴1𝐵1,然后写出点𝐴1(𝐴的对应点)、𝐵1的坐标; (2)连接𝐵𝐵1,然后写出其中点坐标即可;
(3)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计算出𝐴1𝐶,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 【解答】
如图,△𝑂𝐴1𝐵1为所作,点𝐴1的坐标为(0, 4)、𝐵1的坐标为(−2, 4); 如图,点𝐵、𝐵1关于点(1, 3)中心对称; ∵ 𝐵1𝐴1 // 𝐵𝐷, ∴
𝐴1𝐶𝐶𝐷
𝐵1𝐴1𝐵𝐷1
24
12
===,
2
∴ 𝐴1𝐶=3×2=3,
∴ △𝐴1𝐵𝐶的面积=×4×=.
2
3
3
1
2
4
故答案为(1, 3). 【答案】
作𝐵𝐻⊥𝑃𝑄于点𝐻. 在𝑅𝑡△𝐵𝐻𝑃中,
由条件知,𝑃𝐵=480,∠𝐵𝑃𝑄=75∘−45∘=30∘, ∴ 𝐵𝐻=480sin30∘=240<260, ∴ 本次台风会影响𝐵市.
如图,以点𝐵为圆心,以260为半径作圆交𝑃𝑄于𝑃1,𝑃2,
若台风中心移动到𝑃1时,台风开始影响𝐵市,台风中心移动到𝑃2时,台风影响结
束.
由(1)得𝐵𝐻=240,由条件得𝐵𝑃1=𝐵𝑃2=260, ∴ 𝑃1𝑃2=2√2602−2402=200,
试卷第15页,总23页
∴ 台风影响的时间𝑡=
20050
=4(小时).
故𝐵市受台风影响的时间为4小时. 【考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方向角 【解析】
(1)作𝐵𝐻⊥𝑃𝑄于点𝐻,在𝑅𝑡△𝐵𝐻𝑃中,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𝐵𝐻的长与260千米相比较即可.
(2)以𝐵为圆心,以260为半径作圆交𝑃𝑄于𝑃1、𝑃2两点,根据垂径定理即可求出𝑃1𝑃2的长,进而求出台风影响𝐵市的时间. 【解答】
作𝐵𝐻⊥𝑃𝑄于点𝐻. 在𝑅𝑡△𝐵𝐻𝑃中,
由条件知,𝑃𝐵=480,∠𝐵𝑃𝑄=75∘−45∘=30∘, ∴ 𝐵𝐻=480sin30∘=240<260, ∴ 本次台风会影响𝐵市.
如图,以点𝐵为圆心,以260为半径作圆交𝑃𝑄于𝑃1,𝑃2,
若台风中心移动到𝑃1时,台风开始影响𝐵市,台风中心移动到𝑃2时,台风影响结
束.
由(1)得𝐵𝐻=240,由条件得𝐵𝑃1=𝐵𝑃2=260, ∴ 𝑃1𝑃2=2√2602−2402=200, ∴ 台风影响的时间𝑡=
20050
=4(小时).
故𝐵市受台风影响的时间为4小时. 【答案】 𝐴𝐷的长为10𝑚; ②设𝐴𝐷=𝑥𝑚,
∴ 𝑆=2𝑥(100−𝑥)=−2(𝑥−50)2+1250,
当𝑎≥50时,则𝑥=50时,𝑆的最大值为1250;
当0<𝑎<50时,则当0<𝑥≤𝑎时,𝑆随𝑥的增大而增大,当𝑥=𝑎时,𝑆的最大值为50𝑎−2𝑎2,
综上所述,当𝑎≥50时,𝑆的最大值为1250𝑚2;当0<𝑎<50时,𝑆的最大值为(50𝑎−
12
11
1
𝑎2)𝑚2;
900
试卷第16页,总23页
【考点】
二次函数的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解析】
(1)①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即可得到𝐴𝐷的长;
②设𝐴𝐷=𝑥𝑚,利用矩形面积得到𝑆=2𝑥(100−𝑥),配方得到𝑆=−2(𝑥−50)2+1250,讨论:当𝑎≥50时,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得𝑆的最大值为1250𝑚2;当0<𝑎<50时,则当0<𝑥≤𝑎时,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得𝑆的最大值为50𝑎−2𝑎2; (2)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
①∵ 𝐴𝐷=𝑥𝑚,则𝐴𝐵=(100−𝑥)𝑚,
21
1
1
1
根据题意得𝑥×(100−𝑥)=450,解得𝑥1=90,(不合题意舍去),
2
1
𝑥2=10,
答:𝐴𝐷的长为10𝑚; ②设𝐴𝐷=𝑥𝑚,
∴ 𝑆=2𝑥(100−𝑥)=−2(𝑥−50)2+1250,
当𝑎≥50时,则𝑥=50时,𝑆的最大值为1250;
当0<𝑎<50时,则当0<𝑥≤𝑎时,𝑆随𝑥的增大而增大,当𝑥=𝑎时,𝑆的最大值为50𝑎−2𝑎2,
综上所述,当𝑎≥50时,𝑆的最大值为1250𝑚2;当0<𝑎<50时,𝑆的最大值为(50𝑎−
12
11
1
𝑎2)𝑚2;
设四边形𝐴𝐵𝐶𝐷的面积为𝑊,𝐴𝐷=𝑥,则𝐴𝐵=60−𝑥, ∴ 𝑊=𝑥(60−𝑥)=−(𝑥−30)2+900(10<𝑥<60), ∴ 当𝑥=30时,矩形菜园𝐴𝐵𝐶𝐷面积的最大值是900𝑚2. 故答案为:900. 【答案】
在△𝐴𝐵𝐶中,∠𝐴𝐵𝐶=60∘,𝐴𝐵=𝐴𝐶, ∴ △𝐴𝐵𝐶是等边三角形,
①如图1,将△𝐴𝐵𝑃绕点𝐵顺时针旋转60∘得到△𝐶𝐵𝑃′,连接𝑃𝑃′,
∴ 𝐵𝑃=𝐵𝑃′,∠𝑃𝐵𝑃′=∠𝐴𝐵𝐶=60∘,
试卷第17页,总23页
∴ △𝐵𝑃𝑃′是等边三角形; ∴ 𝑃𝑃′=𝑃𝐵,∠𝐵𝑃𝑃′=60∘, 由旋转的性质得,𝑃′𝐶=𝑃𝐴=5,
∵ 𝑃𝑃′2+𝑃𝐶2=32+42=25=𝑃′𝐶2, ∴ △𝐶𝑃𝑃′是直角三角形,∠𝐶𝑃𝑃′=90∘,
∴ ∠𝐵𝑃𝐶=∠𝐵𝑃𝑃′+∠𝐶𝑃𝑃′=60∘+90∘=150∘;
②如图2中,以𝐴𝑃为边向上作等边△𝑃𝐴𝐸,作𝐸𝐹⊥𝐵𝑃交𝐵𝑃的延长线于𝐹.
∵ ∠𝐸𝐴𝑃=∠𝐵𝐴𝐶=60∘, ∴ ∠𝐸𝐴𝐵=∠𝑃𝐴𝐶,
∵ 𝐴𝐸=𝐴𝑃,𝐴𝐵=𝐴𝐶, ∴ △𝐸𝐴𝐵≅△𝑃𝐴𝐶(𝑆𝐴𝑆), ∴ 𝐵𝐸=𝑃𝐶,
∵ ∠𝐴𝑃𝐸=∠𝐴𝑃𝐵=60∘,
∴ ∠𝐸𝑃𝐹=180∘−60∘−60∘=120∘, ∵ 𝑃𝐸=𝑃𝐴=5,
∴ 𝑃𝐹=𝑃𝐸⋅cos60∘=2,𝐸𝐹=𝑃𝐸⋅sin60∘=∴ 𝐵𝐹=𝐵𝑃+𝑃𝐹=3+2=
5
112115
5√3
, 2
,
5√32)2
∴ 𝐵𝐸=√𝐵𝐹2+𝐸𝐹2=√(2)2+(∴ 𝑃𝐶=𝑃𝐸=7. 2√37 【考点】
三角形综合题 【解析】
=7,
(1)①如图1,将△𝐴𝐵𝑃绕点𝐵顺时针旋转60∘得到△𝐶𝐵𝑃′,连接𝑃𝑃′,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𝐶𝑃𝑃′是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
②如图2中,以𝐴𝑃为边向上作等边△𝑃𝐴𝐸,作𝐸𝐹⊥𝐵𝑃交𝐵𝑃的延长线于𝐹.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𝐵𝐸=𝑃𝐶,解直角三角形求出𝐵𝐸即可解决问题.
(2)如图3中,将△𝑃𝐵𝐹绕点𝐵逆时针旋转60∘得到△𝐵𝐹𝐸,作𝐸𝐻⊥𝐶𝐵交𝐶𝐵的延长线于𝐻.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𝐸,𝐹,𝑃,𝐶共线时,𝑃𝐴+𝑃𝐵+𝑃𝐶的值最小,最小值=𝐸𝐶的长,解直角三角形求出𝐸𝐶即可. 【解答】
在△𝐴𝐵𝐶中,∠𝐴𝐵𝐶=60∘,𝐴𝐵=𝐴𝐶, ∴ △𝐴𝐵𝐶是等边三角形,
①如图1,将△𝐴𝐵𝑃绕点𝐵顺时针旋转60∘得到△𝐶𝐵𝑃′,连接𝑃𝑃′,
试卷第18页,总23页
∴ 𝐵𝑃=𝐵𝑃′,∠𝑃𝐵𝑃′=∠𝐴𝐵𝐶=60∘, ∴ △𝐵𝑃𝑃′是等边三角形; ∴ 𝑃𝑃′=𝑃𝐵,∠𝐵𝑃𝑃′=60∘, 由旋转的性质得,𝑃′𝐶=𝑃𝐴=5,
∵ 𝑃𝑃′2+𝑃𝐶2=32+42=25=𝑃′𝐶2, ∴ △𝐶𝑃𝑃′是直角三角形,∠𝐶𝑃𝑃′=90∘,
∴ ∠𝐵𝑃𝐶=∠𝐵𝑃𝑃′+∠𝐶𝑃𝑃′=60∘+90∘=150∘;
②如图2中,以𝐴𝑃为边向上作等边△𝑃𝐴𝐸,作𝐸𝐹⊥𝐵𝑃交𝐵𝑃的延长线于𝐹.
∵ ∠𝐸𝐴𝑃=∠𝐵𝐴𝐶=60∘, ∴ ∠𝐸𝐴𝐵=∠𝑃𝐴𝐶,
∵ 𝐴𝐸=𝐴𝑃,𝐴𝐵=𝐴𝐶, ∴ △𝐸𝐴𝐵≅△𝑃𝐴𝐶(𝑆𝐴𝑆), ∴ 𝐵𝐸=𝑃𝐶,
∵ ∠𝐴𝑃𝐸=∠𝐴𝑃𝐵=60∘,
∴ ∠𝐸𝑃𝐹=180∘−60∘−60∘=120∘, ∵ 𝑃𝐸=𝑃𝐴=5,
∴ 𝑃𝐹=𝑃𝐸⋅cos60∘=,𝐸𝐹=𝑃𝐸⋅sin60∘=
25
5√3
, 2
∴ 𝐵𝐹=𝐵𝑃+𝑃𝐹=3+=
2
511211,
5√32)2
∴ 𝐵𝐸=√𝐵𝐹2+𝐸𝐹2=√(2)2+(∴ 𝑃𝐶=𝑃𝐸=7.
=7,
试卷第19页,总23页
如图3中,将△𝑃𝐵𝐹绕点𝐵逆时针旋转60∘得到△𝐵𝐹𝐸,作𝐸𝐻⊥𝐶𝐵交𝐶𝐵的延长线于𝐻.
∵ ∠𝐴𝐵𝐶=60∘,∠𝑃𝐵𝐹=60∘, ∵ ∠𝐴𝐵𝑃=∠𝐸𝐵𝐹,
∴ ∠𝐸𝐵𝐹+∠𝐵𝐶=60∘, ∴ ∠𝐸𝐵𝐶=120∘,
∵ 𝑃𝐵=𝐵𝐹,∠𝑃𝐵𝐹=60∘, ∴ △𝑃𝐵𝐹是等边三角形, ∴ 𝑃𝐵=𝑃𝐹, ∵ 𝑃𝐴=𝐸𝐹,
∴ 𝑃𝐴+𝑃𝐵+𝑃𝐶=𝐶𝑃+𝑃𝐹+𝐸𝐹,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𝐸,𝐹,𝑃,𝐶共线时,𝑃𝐴+𝑃𝐵+𝑃𝐶的值最小,最小值=𝐸𝐶的长,
在𝑅𝑡△𝐸𝐵𝐻中,∵ ∠𝐸𝐵𝐻=60∘,𝐸𝐵=6, ∴ 𝐵𝐻=𝐵𝐸⋅cos60∘=3,𝐸𝐻=𝐸𝐵⋅sin60∘=3√3, ∴ 𝐶𝐻=𝐵𝐻+𝐶𝐵=3+8=11,
∴ 𝐸𝐶=√𝐶𝐻2+𝐸𝐻2=√112+(3√3)2=2√37. 【答案】
对称轴为𝑥=2=(𝑚+3),解得:𝑚=7,
21
将点𝐴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并解得:𝑛=3, 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𝑦=𝑥2−4𝑥+3…①; 过点𝐶作𝐶𝐺⊥𝐴𝑃于点𝐺,延长𝐶𝐺交𝑥轴于点𝐻,
∵ ∠𝐶𝐴𝑃=∠𝐶𝐴𝑂,∴ 𝐶𝐺=𝐶𝑂,𝑂𝐴=𝐺𝐴=1, 设𝐴𝐻=𝑥,则𝐺𝐻=√𝑥2−1,
则𝑅𝑡△𝐶𝑂𝐻中,由勾股定理:(3+√𝑥2−1)2=9+(1+𝑥)2, 解得:𝑥=4,故点𝐻(4, 0),
试卷第20页,总23页
5
9
则直线𝐶𝐻表达式中的𝑘值为:−,则直线𝐴𝑃表达式中的𝑘值为,
3
4
4
3
则直线𝐴𝑃的表达式为:𝑦=4𝑥+𝑏,将点𝐴的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 直线𝐴𝑃的表达式为:𝑦=𝑥−⋯②,
4
4
3
3
3
联立①②并解得:𝑥=1(舍去)或4, 故点𝑃(4, 16);
过点𝐸作𝐸𝐻⊥𝑥轴于点𝐻,
1533
15
𝑚−𝑛=4,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𝑦=−4𝑥2+1…③, 𝐸𝐹直线的表达式为:𝑦=𝑘𝑥…④, 设点𝐸、𝐹的横坐标分别为:𝑥1,𝑥2, 联立④③并整理得:𝑥2+4𝑘𝑥−4=0, 则𝑥1+𝑥2=−4𝑘,𝑥1𝑥2=−4,
𝑥2−𝑥1=√(𝑥1+𝑥2)2−4𝑥1𝑥2=4√𝑘2+1, 由直线𝐸𝐹表达式知:𝑘=tan∠𝐸𝑂𝐻=tan𝛼,则cos𝛼=则𝑂𝐸=cos𝛼=−𝑥1√𝑘2+1,
同理𝑂𝐹=𝑥2√𝑘2+1,𝐸𝐹=(𝑥2−𝑥1)√𝑘2+1, 则
𝑂𝐸⋅𝑂𝐹𝐸𝐹
𝑂𝐻
1√𝑘2+11
,
=
𝑥1𝑥2(𝑘2+1)(𝑥1−𝑥2)√𝑘2+1=1.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解析】
(1)对称轴为𝑥=2=2(𝑚+3),解得:𝑚=7,将点𝐴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并解得:𝑛=3,即可求解;
(2)过点𝐶作𝐶𝐺⊥𝐴𝑃于点𝐺,延长𝐶𝐺交𝑥轴于点𝐻,∠𝐶𝐴𝑃=∠𝐶𝐴𝑂,则𝐶𝐺=𝐶𝑂,𝑂𝐴=𝐺𝐴=1,设𝐴𝐻=𝑥,则𝐺𝐻=√𝑥2−1,则𝑅𝑡△𝐶𝑂𝐻中,由勾股定理:(3+√𝑥2−1)2=9+(1+𝑥)2,解得:𝑥=4,故点𝐻(4, 0),即可求解;
试卷第21页,总23页
5
9
1
(3)由直线𝐸𝐹表达式知:𝑘=tan∠𝐸𝑂𝐻=tan𝛼,则cos𝛼=
1√𝑘2+1,则𝑂𝐸=
=
𝑂𝐻cos𝛼
=
=
−𝑥1√𝑘2+1,同理𝑂𝐹=𝑥2√𝑘2+1,𝐸𝐹=(𝑥2−𝑥1)√𝑘2+1,则1. 【解答】
对称轴为𝑥=2=2(𝑚+3),解得:𝑚=7, 将点𝐴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并解得:𝑛=3, 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𝑦=𝑥2−4𝑥+3…①; 过点𝐶作𝐶𝐺⊥𝐴𝑃于点𝐺,延长𝐶𝐺交𝑥轴于点𝐻,
1
𝑂𝐸⋅𝑂𝐹𝐸𝐹
𝑥1𝑥2(𝑘2+1)(𝑥1−𝑥2)√𝑘2+1
∵ ∠𝐶𝐴𝑃=∠𝐶𝐴𝑂,∴ 𝐶𝐺=𝐶𝑂,𝑂𝐴=𝐺𝐴=1, 设𝐴𝐻=𝑥,则𝐺𝐻=√𝑥2−1,
则𝑅𝑡△𝐶𝑂𝐻中,由勾股定理:(3+√𝑥2−1)2=9+(1+𝑥)2, 解得:𝑥=4,故点𝐻(4, 0),
则直线𝐶𝐻表达式中的𝑘值为:−,则直线𝐴𝑃表达式中的𝑘值为,
3
4
4
3
5
9
则直线𝐴𝑃的表达式为:𝑦=4𝑥+𝑏,将点𝐴的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 直线𝐴𝑃的表达式为:𝑦=𝑥−⋯②,
4
4
3
3
3
联立①②并解得:𝑥=1(舍去)或4, 故点𝑃(, );
4
161533
15
过点𝐸作𝐸𝐻⊥𝑥轴于点𝐻,
试卷第22页,总23页
𝑚−𝑛=4,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𝑦=−𝑥2+1…③,
41
𝐸𝐹直线的表达式为:𝑦=𝑘𝑥…④, 设点𝐸、𝐹的横坐标分别为:𝑥1,𝑥2, 联立④③并整理得:𝑥2+4𝑘𝑥−4=0, 则𝑥1+𝑥2=−4𝑘,𝑥1𝑥2=−4,
𝑥2−𝑥1=√(𝑥1+𝑥2)2−4𝑥1𝑥2=4√𝑘2+1, 由直线𝐸𝐹表达式知:𝑘=tan∠𝐸𝑂𝐻=tan𝛼,则cos𝛼=则𝑂𝐸=cos𝛼=−𝑥1√𝑘2+1,
同理𝑂𝐹=𝑥2√𝑘2+1,𝐸𝐹=(𝑥2−𝑥1)√𝑘2+1, 则
𝑂𝐸⋅𝑂𝐹𝐸𝐹
𝑂𝐻
1√𝑘2+1,
=
𝑥1𝑥2(𝑘2+1)(𝑥1−𝑥2)√𝑘2+1=1.
试卷第23页,总2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