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学好文科最基础的科目,它的重要性正如数学在理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一样,但学好语文又是最难的。因为汉语既然为我们的母语,其命题可深可浅,一旦这个度把握得不准确,就会造成试题偏易或偏难。
高考语文试题,一般分为三大块,即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基本上涵盖了要求学生掌握的各个知识点,如基础知识题,一道题目可以涵盖多个知识点,一个点掌握得不好,整个题就不好做;又因为它基本上全是客观性选择题,不存在给一部分的问题,因此,要拿就必须全拿。
这部分知识的复习说难也不难,我一直认为学好语文最重要的不是读或背,而是长期形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度,例如病句一项,有些人可能读一遍就能辨析得出来,有的人钻研了好多遍还是不得要领,这就是一个素养的问题;加强语文素养,才能使语文成绩有所进步,而且它对阅读、对写作也大有好处。阅读又分古文阅读、说明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三项,由于阅读的文章都不是我们曾经见过的,因此做起来的确很有些难度。因此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应该多加强训练,有的人把阅读分解为若干小项,如古文分为实词、虚词、大意、翻译、主旨等等分点复习,我觉得这实在很不必要,其中要把一篇文章彻底读懂了读透了,什么样的题也是难不倒的,这也可适用于说明文阅读。
最令人头疼的莫过于现代文阅读了,现在题干设计朝主观化靠拢,这是好事,防止了客观题不会做胡猜的现象。为了使阅卷标准化,现在的题型大抵是从原文中找取若干关键词语,联缀成句。这样寻章摘句的做法是否能测试出考生的真实水平,我看很不一定;很多的时候,我能读懂文章,但题很可能做错;有的时候我读不懂文章,题目还有可能做对。不过再好的考试制度也难免有缺陷,相信,不久会有一种更科学的题型出现。
做这类题的关键是找出与题旨与题干联系密切的句子,提取压缩,精减字句,尽可能符合字数要求而又通顺。其实,高考语文最重要的是写作,一般人高考语文分数不过100分左右,而作文可能占据一半的分数,实在不能轻视。再者近来作文大多有两种文体写作要求,这样更有利于缩小分数差距,这样对后进生很有利,在自己较擅长的文体上要多拿分、不擅长的也要尽量缩小差距。
一般来说,高考作文不同于竞赛作文,它要求一个“稳”字,最好不要有过于奇异的写法出现,以防阅卷者目不能识,误为跑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概保守,在文章要求的限度内要尽可能的新颖,即使是陈旧的题材,也要努力翻出新意来。一篇题旨新颖而又有度的文章是很受阅卷者赏识从而判高分的。如今年高考作文题,考生们大多受陈规局限,于社会政治意义上大费笔墨;而在两幅漫画本身之异同上则惜墨如金,结果舍其本而逐其末,误入命题者之彀中。因此,作文要想拿高分,光有“稳”字是不够的,还须有一个“新”字。
秦珏(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贵州省高考文科第四名):
语文,可以说是最难考也最好考的一科,平时不理会它,也能才及格;平时下很大功夫,在考场上也未必能取得高分,不像英语、数学,考分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我建议不要放过多时间在语文上,不必去做大量的课外模拟题,只需做到两点即可:
一、跟着老师走,课堂上所做的那几套模拟题加上老师补充的诗词、文学常识知识足矣,千万别花时间再自己找题来做(找来的题对着答案看看即可);
二、在紧张的间歇,看一会儿报刊、杂志,背一些诗词、古文,且作休息。记得我高三时,就坚持看《语文报》、《读者》、《青年文摘》等,因为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正是靠在长期大量阅读中有意无意吸取的养分从而形成的语感来逐渐提高的,高考的紧迫不允许我们再读厚本的课外读物,但我们也不能因此一头扎入试卷中,再不理课外文章。《读者》等杂志可算作通俗刊物中的精品,其中不乏短而妙的文章,坚持看看,对你会有好处。记得我当时模拟考中,就有一篇现代文阅读—— 《戏如人生》就是从《读者》上摘录下来的。
吕雪梅(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四川省高考文科第五名):
对于语文,上了高中的人都感到颇为棘手,似乎考试的和课堂上所学的东西全然不是一回事儿似的。上课觉得无甚收获,可听可不听,但一经考试又觉得处处是漏洞,复习也不知从何做起。 因而从高二起我就坚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积累,二是课外阅读。积累主要是针对基础知识而言,例如生僻的字、词、读音,不熟的成语都一一抄记下来,其中有从课本上看到的,也有在报刊杂志中遇到的。我还曾计划将小字典和成语字典拿来翻一遍,可惜时间不够,未能实施,否则一定获益不浅。我还将名人名言、有哲理的话、诗词妙语积累起来,这些都是写作文的好材料。
当时我们班在教室后的黑板上开辟了一块园地,轮流由每个同学在上面写一些诗词警句,供大家在课间、休息时浏览学习。还有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词性的活用变化,我也按类分别进行了整理。我借助《中学生文言文字典》,里面的例句都来自课本,我查一个字的一个意项,就能顺带将其余意项也复习一遍。这些整理出来的东西,包括历史、政治中查出的阙漏,如果抄到专门的笔记本上,反而没有时间看,我一般都将其写在书皮上、扉页上,笔记本的封面或扉页,也将自己头脑中随时一闪而过的问题记下,这样随时都可以看到,随时都将它们温习一遍。
也许就在老师转身写黑板的一刹那,我都能记住一个生字的两个读音。课外阅读主要是利用周日和假期进行的。我从各种报刊杂志上获取了大量信息,这都是写文章的好素材。我还将一些短小精悍的时文、一些资料作了剪报,以备以后查找。我还看了一些小说如《红楼梦》、《穆斯林的葬礼》等。我尤其爱读的是《古文观止》,从中我感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中我学到了如何使文字具有表现力。我还坚持长期背诵诗词,这些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次读的虽不多,但集腋成裘,只要坚持,就有收获。当然,大量阅读必须建立在时间充分允许的情况下,如果时间是有限紧迫的,那么就应当考虑投入到能带来更多收益的地方,这也与个人兴趣有一定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