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更新理念创新技术打造亮点全面提升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管理能力

2020-08-06 来源:步旅网


更新理念 创新技术 打造亮点

全面提升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管理能力

——在老东山隧道现场观摩会暨隧道施工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今天能借观摩会的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隧道施工管理技术。

老东山隧道全长7578m,为广昆铁路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之一,其施工难度和风险目前正逐步被各方所认可。经过三年的努力,广昆铁路一标老东山隧道保持了稳定的施工生产态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面对现实,找准问题,提前做好思想准备

老东山隧道位于三个断层的夹持地带,地质变化频繁、地下水丰富且不可控、围岩风化差异明显,主要施工难题是:围岩地质判识、初支变形开裂整治、突水突泥处理及安全预防与减灾。上述难题对隧道安全施工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架子队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工期、施工成本、效益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尤其是老东山隧道的施工安全,关系到项目的存亡,企业的信誉,稍有闪失,就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1

自2009年以来,受异常复杂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先后遭遇塌方1次、突水涌泥3次、变形、开裂30余次。频繁的变形开裂、涌水突泥处理、超常规的支护参数动态调整及大量的超前地质探测、预报作业,严重制约了老东山隧道的正常施工。开工三年来,停工累计达到508天,占到总日历天数1130天的45%,劳务人员累计替换220人以上。变形开裂几乎贯穿了整个施工过程,为了控制变形,所有能够想到的办法都在尝试,施工工序不断出现严重失衡,“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的优势不断被弱化,致使隧道的施工组织极为困难,施工中计划往往赶不上方案的调整,大大增加了管理难度。由于我们提前认识到老东山隧道面对的现实和难题,虽然施工中遇到不少困难,但在项目部勇挑重担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确保了隧道安全平稳推进。

二、转变思路,超前谋势,实现安全质量可控

由于老东山隧道地质多变且无明显的规律,隐伏的各种可能造成初支变形开裂的不利因素就象悬挂在头上的利剑,一旦爆发随时会对施工带来安全威胁,如何解决好隧道安全施工,成为摆在项目部面前最棘手的问题。安全问题不解决,保证工期的目标和效益便无从谈起,为此,确保安全是老东山隧道施工的重中之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制定一套可行可靠的预防、预报、预警的保障措施。

针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形开裂、突水涌泥以及坍塌现象,昆明铁路局和参建四方以及我公司的相关领导都高度重视,包括昆明铁路局吴副局长、韩副局长在内的相关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同时吴副局长要求在施工现场成立督察小组,长驻工地解决问题;建设指挥部先后3次组织铁道部、鉴定中心和昆明局内部专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处理方案;我公司的宋总、和副总和王副总等内部专家先后五次到现场参与方案的制定;我们广泛吸纳各方提出的

- 2 -

宝贵意见,在设计与实际地质偏差巨大、变更设计参数相对固定、各方面都极为困难的条件下,顶着资金紧张和面临巨大投入潜亏的风险,按照动态施工的理念、先声夺人地采取强硬支护手段,积极推行试验段的方式,大胆创新,有效抑制了变形开裂的发生;截至目前,老东山隧道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现场安全质量全面可控。我们把“以人为本,安全重于泰山,责任高于一切”的管理理念贯彻于施工过程中,为老东山隧道施工综合管理确立了精准的工作定位。

1、强化全员安全意识,配强生产要素,重抓落实到位

我们从加强全员安全培训入手,针对老东山隧道强富水、变形开裂频发和局部突水涌泥、溜塌现象普遍的特点,进行了隧道安全防护知识的专题培训,实施了隧道塌方应急预案的模拟演练,使洞内作业人员达到“三知三会”,即:知地质状况、知风险点、知灾害后果和会防范、会救援、会逃生;做到进洞人员人人懂得安全自救、自管的方法。

同时,我们严格落实超前地质预报工序化,配齐配强各种设备,公司检测中心为我们的地质预报工作大开绿灯,随叫随到;利用XY-2PC地质钻机、MG-50型钻机和TY-28型风动凿岩机等钻探设备进行水平钻探、周边钻探以及每循环5m超长炮眼伞形钻探,尤其在超前探测工序中的作业频率、搭接长度、探测数量和精度,确保落实到位,做到谁打眼、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截至2010年11月20日,已进行TSP203探测58次累计探测长度7800米,高密度电法1440米,各种地质雷达探测3700米,各种超前钻探28000米。洞内增设报警器、应急灯、安全救生管、应急箱等安全救援物资100多件套,应急预警设备实行洞内外联动,各项措施细化到掌子面,使应急措施切实有效。为解决抽排水问题,在斜井位置铺设抽水管路4趟,安装110kw、45kw 、30kw、22 kw等各类水泵15台,并成立了专门的抽排水工班。排水系统成功的运行,有效化解了安全隐患,截至目前累计抽排水717万多立方。

3

坚持进洞登记制度,完善安全人员巡视排险报警程序和频率。为准确掌握每日洞内工作人员的人数、姓名等,项目部在洞口值班室安装了人员监控识别系统,所有人员进洞前必须佩戴监控芯片方可进洞,下班出洞后监控系统自动为其消号。同时洞内每班增加安全管理人员,不仅负责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排险工作,还负责对已揭示的变形开裂位置加强巡视等。

为保持施工架子队人员稳定,项目部及时疏导、沟通,困难时期积极想法设法保证其工资到位,有效规避了队伍风险。目前,老东山隧道工地的管理及施工人员共计478人,满足施工现场的需要。

2、超探先行、方案可靠、工序紧跟、防掘并举

成立技术方案论证小组,及时根据专家意见,不等不靠,认真围绕设计资料,结合地质钻探情况,及时召开技术方案论证会,积极加强与业主、设计、监理单位沟通,认真分析研究确定每个特殊地质段落的施工处理方案。简要总结老东山隧道控制变形的主要施工手段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初期支护的强度和刚度,依靠强硬的支护手段来抵抗围岩的强挤压作用,并做到边放边抗;二是在施工中采取控制措施,减少诱发围岩产生变形的不利因素,控制围岩的变形发展。坚持的原则是:“方案不失误、工序不失衡、量测不造假”;控制变形的施工方法是:首先应从保护围岩的角度出发,采取超前预支护和减弱振动爆破,减少诱发围岩产生变形的不利因素;其次是采用强硬的支护手段,并尽可能及早发挥初期支护抵抗变形的能力;然后通过一些辅助的施工措施,加强并改善围岩的性能,增强围岩自身抵抗变形的性能;最后是通过加强施工控制,在围岩已发生部份变形的情况下采取更为刚性的二次衬砌结构,最终控制围岩的变形,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截至目前,先后采取加大预留沉落量、掌子面超前探孔排水、初支表面钻孔排水、钢架纵向连接筋的加密等等措施,成功规避多起变形开裂事件,为

- 4 -

确保施工安全、缓解工期压力、减轻施工成本创造了条件。项目的做法也得到了业主与专家的肯定。

3、诚实产生信誉,实干产生效果

老东山隧道洞内频繁变形开裂,导致两个工区交替停工,施工极其不正常;一线员工时常经受着被突发性突水涌泥淹没的考验,施工环境恶劣,一到雨季每逢降大雨,每个人员精神都异常紧张。面对如此高风险的施工环境,艰难的施工条件,必然导致少数技术管理人员信心不足。虽然从项目开工到今天,内部技术管理人员先后有多人私自脱离项目,但在绝大多数有智慧、有奉献精神、责任心强的技术管理干部精心工作和共同努力下,克尽职守,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业主和铁道部的施工管理要求,规范施工,不折不扣地抓安全落实,抓质量落实,确保业主满意。在他们的带动下,不论是部门管理,还是现场组织施工、技术资料的签认都能及时完成,务实见效。同时也培养造就出多个在业主、集团公司都被称赞的业务能手和管理能手。成就了项目自上而下形成的困难面前不弯腰、问题面前不甩手,诚实守信干实事的团队作风。项目部在连续五次荣获全线信誉评价第一的同时,也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称赞。每当隧道遇到险情,遇到涌水,指挥部所有干部、职工与民工,冒着对生命的威胁团结一心,一起抢设备、抬钢管、码沙袋,堵水排水。我们在用实际行动捍卫企业的信誉。

三、正视前进中的困难,打好老东山隧道剩余施工任务的攻坚战

老东山隧道施工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到今天能依然保持紧张有序的施工态势,成绩来之不易,是各级领导理解和支持的结果,是在座的各位同行热情关心和帮助的结果,是坚守在老东山隧道的全体员工团结奋斗的结果。去年苦乐参半,今年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

5

存,老东山隧道正在艰难中前行,剩余地段将要穿越官村至白云寺F2断层,根据前期的施工经验判断,剩余任务可能面临的困难将更大、情况将更加复杂;一旦判识错误或处理不当,其危害性远大于已施工地段,处理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容不得丝毫松懈。

首先,要继续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努力抓好方案、工序、监控、操作等关键环节,确保万无一失,制度要求“宁严勿松”;二是继续贯彻“方案不失误、工序不失衡、量测不造假”的施工原则,做精做细物探和钻探工作,认真分析每循环的地质变化情况,不放过每一个疑点,从细节规避施工风险;三是强化技术质量管理措施,施工中质量“宁强勿弱”;四是稳扎稳打,确保安全,工程进度“宁稳勿抢”。五是认真做好维护稳定工作,为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总之,我们有信心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各位同行的热情关心、帮助下,继续发扬“攻坚克险、顽强拼搏”的精神,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技术,打造亮点,安全完成老东山隧道的剩余施工任务。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