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资料

2021-04-08 来源:步旅网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资料

第1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自然科学的先驱波兰人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托勒玫地心说

2、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获得天体运转的结果获得天体运转的结果,积极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3、了不起的英国物理学家、理学家牛顿公了牛顿三小定律。4、爱因斯坦创办了《相对论》5、玻尔就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观点的过程中,亲自试验,证明自己观点的恰当,因此,伽利略被后人喻为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8、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2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2、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叙述方法:挑选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恒定时被视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设一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针对同一个研究物体,挑选出相同的参照物,所得出结论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相同。(3)运动和恒定就是相对的。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mm、um、m. (2)折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nm=109μm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3、用刻度尺测长度 (1)选,挑选量程最合适的刻度尺

(2)放,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3)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4)念,读数时必须估读至分度值的之下一位,并记下单位(为了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通常使用多次测量挑平均值的方法)

(5)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或数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就是则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维持维持不变的直线运动。(2)变速箱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计算时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总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v=s/t计算。(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v2。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实验程序:明确提出问题、展开实验、搜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第3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出现:声音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物体表达意见则物体一定在振动,物体振动

了就一定会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依靠介质传播。真空无法传声。通常我们听见的声音就是依靠空气响起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v固>v液>v气)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

1vt2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就是指声音的大小,主要与表达意见体的振幅有关,还与声源与听者的距离存有关系。(3)音色:充分反映声音的特点,也叫做音品。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7.人类可听声的频率范围: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不好、反射能力弱、声能较分散。具体内容应用领域存有:声呐、b逊于、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冲压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4章光现象科学知识概括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光的色散证明太阳光就是由红、橙、徐、蓝、蓝、靛、紫共同组成的。3.光的三原色就是:白、蓝、蓝;颜料的三原色就是:白、徐、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光滑介质中就是沿直线传播。(影子的构成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88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m/s。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②法线在同一平面上③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同居法线两侧④反射角等同于入射角。⑤光路就是对称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等距);②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等大);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④像与物体的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⑤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对称)。

7.平面镜应用领域:(1)光学;(2)发生改变光路。(所有平面镜阿芒塔的像是都就是虚像)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可以导致光污染。

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科学知识概括:

1.定义: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通常发生偏折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等物质时);④入射角增大(减小)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减小);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⑤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存有汇聚促进作用,所以也叫做会聚透镜。凸透镜光学特点: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5)在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凸透镜靠近的过程中,所成的像是一直增大的★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规范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后,光线一定是平行射出的(8)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像成在视网膜之前),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像成在视网膜之后),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第5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kg)。其他有:吨(t),克(g),毫克(mg),1t=103kg=106g=109mg(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左物右码);(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物体=砝码+游码)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kg/m3,(还有:g/cm3),1g/cm3=103kg/m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

单位是m3(还有l、ml)。1l=1dm3,1ml=1cm3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形态下密度也不相同,例如水与冰)9.水的密度ρ=1.0×103kg/m3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质量:m=ρv。(3)求体积:第6章力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方法。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常量:g=9.8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