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媒体的新闻与传播

2021-09-16 来源:步旅网


开场白

【网络主持人:邢立双】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第十三期马上就要开始了,我是网络主持人邢立双。今晚我们的谈话主题是:网络媒体的新闻与传播。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刘京林教授、陈卫星教授及嘉宾主持雷跃捷教授,我们欢迎他们的到来。今天是教师节,先祝三位老师节日快乐!然后我们请他们分别做个开场白吧!

【特邀嘉宾:刘京林】开场白:各位网友晚上好!今天能有机会到这儿和网友们讨论一下关于网络新闻的问题,非常高兴,关于网络新闻虽然说在我们国家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它在国民经济、在人的心理上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巨大,所以我们不断地来总结一下网络新闻发展的情况,对于网络新闻的健康发展非常有意义,我想这一次来这儿跟大家一起讨论同时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说句实在话,我对网络没有太深入的研究,所以有些东西也不是认识的很深刻,但是这次因为有这样一个任务,我就必须提前做一些准备,在这个准备的过程当中,我觉得还是有一些提高的。所以今天来跟网友们聊天,实际上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希望我们今后能够在网络新闻的发展上共同做贡献!

【半在空】刘教授您可真谦虚,您是第二次来了吧?呵呵,谢谢,辛苦了!

【s秋水伊人s】刘教授可是治学严谨啊,非常高兴再见到您。

【特邀嘉宾:陈卫星】开场白:各位网友晚上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一起聊天,也许我们能找到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来增进我们的相互了解,通过这么一个双向的传播,传播过程得以完成,而碰巧的是,我们这个传播过程是可以通过互联网这种最新的传播载体,通过网络的传播,已经成为我们存在的一种方式。下面就请各位准备好自己的信息,看看能不能产生信息碰撞,谢谢你们的合作!

【嘉宾主持:雷跃捷】开场白: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做客中央电视台的央视国际网站\"2003年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关于网络媒体新闻传播的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比如说关于网络新闻的真实性问题,还有关于网络媒体对受众有什么样影响的问题。网络媒体这种新媒体在采访、写作和传统媒体有着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我想这对于今后有致力于网络新闻传播职业和对网络新闻传播有兴趣的网民,可能会有一些启发的作用。另外,我想给大家提供一些信息,那就是我们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于2000年就已经成立了网络新闻系,开始了网络新闻人才的培养工作,我们现在已经招收了第二学士学位和本科专业的学生。如果大家有这方面问题的话,我也愿意回答这方面的问题。 对网络新闻的阐述

【网络主持人:邢立双】何谓网络新闻?至今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三位老师能给网络新闻一个定义吗?

【特邀嘉宾:陈卫星】在互联网页面上流动的有关事件的信息。网络新闻与传统

媒体诸如报纸、广播和电视的新闻相区别的特点在于及时性、滚动性、匿名性、超时空和超文本链接。

【特邀嘉宾:刘京林】网络新闻至今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但是有人总结了这样两种说法:1.网络新闻是指在互联网上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做的多媒体、全方位的报道;2.网络新闻指通过互联网发布传播的新闻,其途径可以是万维网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公告板(BBS)、网络寻呼等,手段的单一使用和复合使用,其发布者(指首发),转发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任何人。

【漫游世界】网络新闻发布者在受众心目中建立权威是十分重要的,这是获得更多受众所必须努力争取的。没有权威的新闻发布者,无疑不会有更多的受众。

【嘉宾主持:雷跃捷】就其特性来看,网络新闻是指在互联网上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作的多媒体、全方位的报道。

【漫游世界】也就是说网络新闻对人们的作用多是感官的传播作用。

【网络主持人:邢立双】网络新闻主要采用超链接方式,受众在网上所能看到的新闻,大部分需通过点击标题而进入正文,所以网络新闻的标题事关整个新闻写作是否成功的关键,请问老师:什么样的网络新闻标题更受大家欢迎?

【特邀嘉宾:陈卫星】网络新闻的特点是流量大和速度快,要抓住受众的视觉注意力,必须在相对较小的单位时间内吸引受众,标题制作要有爆炸性,突出事件性,必要时也可以从新闻本身引出的爆炸性和事件性来制作标题。

【嘉宾主持:雷跃捷】在网络多如牛毛的海量信息中,新闻标题对读者阅读的引导作用自然不言而喻。所以,网络新闻标题首先要做到抢眼。但光有抢眼还不够,还必须做到准确、简洁、鲜明、生动。这是新闻报道对标题制作用的最起码的要求。当然光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因为要吸引网民去点击新闻,那么新闻的标题确实非常重要。用新闻界的一句行话来说:标题是报纸的眼睛,同样标题也是网络新闻的眼睛,如果这双眼睛是非常漂亮的话,那么当然就会吸引人们的注意。所以制作标题应该是网络新闻传播工作者的一个基本功。就我阅读网络新闻的习惯而言,应该是简洁、明了,而且能够揭示新闻的实质,并且富有文采。这样的标题一般来说就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再加上网络的新闻是一种多媒体传播的方式,它可以借助于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方法,让网络标题能够气韵生动、神采飞扬。但是特别要注意,目前网络新闻标题上绝大部分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也应该警惕的是一些网络新闻的标题为了吸引眼球,不惜强调其不健康,甚至是低级趣味的东西,这样就背离了网络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要求,这是不可取的。 【网络主持人:邢立双】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力,也是决定受众对新闻媒体信任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而互联网的特性最容易使新闻失真,二位老师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嘉宾主持:雷跃捷】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主参与性,新闻发布者身份的不确定性和虚假性给新闻真实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多数网站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新闻专业训练,甚至连新闻的特点和基本要求都搞不清楚,随意删改稿件,其新闻真实性和可靠性很值得怀疑;受利益的驱动,一些网站经营者有意制造假新闻,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很大的威胁;片面追求\"快\"而使新闻不\"全\",很容易造成新闻不真实。一段时间来,假新闻的不断出现,对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把握好新闻的真实性,不仅关系到舆论导向是否正确,关系到新闻报道是否成功。那么,到底如何把握好新闻真实性呢?首先,要绷紧“政治家办网”的这根弦,遵守党的新闻宣传纪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学习和掌握一些网络信息资源真假鉴别判断方法,对于正确认识新闻的真实性是很有帮助的;第三,认真进行核实是杜绝假新闻的有效途径。

【特邀嘉宾:陈卫星】由于在我国新闻环境中,新闻事件的身份往往和社会舆论的波澜乃至政府权威的公信力相关。为正确引导舆论,新闻传播的制度环境要上升到法制建设的高度,对颁布假新闻和隐匿新闻事实的传播者要有切实的行政和法制措施,经过调查核实和民意投票,根据传播假新闻或者隐匿新闻事实对社会和政府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罚直至绳之以法。

【特邀嘉宾:刘京林】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等同媒体出现以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什么叫\"媒体等同理论\"?斯坦福大学的两位传播学者:巴伦·李维斯和克利夫纳斯教授通过十年的研究做了大量原创性的心理实验,得出媒体等同结论,意思是人们像对待真人真事一样对待电脑,电视和新媒体,人们把媒体世界和真实世界混为一谈,媒体等于现实生活,这就进一步说明,媒体中特别是新闻信息出现不真实的虚假的东西,对于人们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当受众并没有意识到这点时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更难根除。怎样解决失真问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根本在于新闻传者的自律,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良心、责任心。

【半在空】非典事件中,网络的确出现了不少假新闻,之所以有人被欺骗我觉得也是由于主流媒体的缺失,在受众最需要信息的时候主流媒体沉默了,而这个空缺正好被网络填补。虽然网络消息不确实,但也有可能会有真信息,受众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会自己对信息作出选择,在主流媒体公开报道后,马上就把受众\"抢\"了过来。我想提出,公信力不等于责任感,关于网络与传统媒体在这点上两位老师如何看?

【特邀嘉宾:陈卫星】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只有有责任感,才会产生公信力,在这一点上,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都有成败的例子。

【猫咪mm】请问嘉宾老师,网络新闻的丰富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那么网络媒体该如何运用,才算是用好了这个大资源库呢?

【特邀嘉宾:陈卫星】两个方面,第一,跟传统媒体一样,也是通过网上调查来了解网民对新闻的需求及其表达方式。第二,网络新闻的采编发布要有跟传统媒体同样的传播权力。

【真情握手】我们的网络媒体,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大众将像离不开电视一样,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前景将大大超过传统媒体。老师们是如何展望的呢?

【特邀嘉宾:刘京林】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网络媒体肯定会越来越多,而且在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但是这个进程究竟多快,现在很难预料,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东西,中国还有很多贫困地区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想整个解决这个问题,取代传统媒体不是很短时间能完成,比如东西部的差异,我们现在在首都,网络没觉得多大困难,可惜想想西部,很多地方的人生活还是比较贫困,他们要想走到这个层次,首先得把吃穿解决了,而且得有钱购买,所以到今天为止,我们的网民7千万左右,中国人13亿,这个比例还差很远。所以想要让网络媒体代替传统媒体,一个是时间上不可能,另外,即使到最后人人都有一个计算机的话,传统媒体都不见得完全消失,从以前的发展可以看到,电视出现的时候有人惊呼广播完了,实际上呢,这都是共存的,而且是互补的,他们各自的特点绝对要扬长避短,而不是取而代之。

【真情握手】刘老师,我非常赞同你的看法和观点,您身在校园,了解的国情又这样的客观,实事求是的看待和分析我们的现状,不愧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谢谢老师们!

网络新闻的传播特点

【网络主持人:邢立双】人们的求知欲和相互间沟通的欠缺,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全面的满足和弥补。网络对所有的传播模式进行了整合,这种整合也可以说是信息渠道流向的多向化。请问老师,在互联网时代,究竟谁是传者,谁是受众?与其它媒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特邀嘉宾:刘京林】在互联网时代究竟谁是传还是授。理论上,很多人都在讲传和授在网络上界限模糊。事实上,我个人认为在目前中国传和授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远远没有做到合二为一。从主导上来讲,仍然传者是主导,比如刚才我提到传统媒体办的网站,即使像新浪、搜狐、网易主要还是用的传统媒体的资料。在西方的网站,实际上虽然说网民可以随便登一些东西,比如前媒体总统克林顿的绯闻,后面还是有政治背景的,实际上是两党之争的曲折反映,表面上看起来是网民把某一个材料给登出去,实际上官方某一派势力支持,最后还是达到党派的利益。所以我觉得从中国的情况来讲,目前在某一级,网络传播最高层次,就是发布新闻无论是原创新闻,还是传统媒体的新闻还是传,广大的网民还是受,但是当这个新闻被网民选择,然后网民之间进行讨论的时候,才表现出来不传和受的模糊。网民作为一个传把自己的态度打出来了,那么别的也打出了自己的态度,他们之间互为传授。这个情况才出现所谓的传和授概念的模糊。所以,传统媒体是点到面的传播,有人认为网络是点到点的传播,我觉得第一个层面仍然是点到面的传播,下一个不同层次网民和网民才是点和点的传播,基于这样的分析,我觉得在中国新闻网站。

还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传和授的界限还是比较明显的,只有什么时候网民可以随便建立个人网站(现在咱们国家还不可以),他随意发布新闻的时候,那个时候才可以出现真正的传授界限的消失。

【漫游世界】网站主要还是传的角色,网民主要还是授的角色,即使有时角色可以变换,但各自的角色定位是不会变的。

【嘉宾主持:雷跃捷】网络时代的到来曾被很多人认为是真正民主化的开端。的确,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各取所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传授双方的即时互动成为可能。网络的这种开放性和互动性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受众接近媒介的权利。在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受传者的地位大大提高,而传统大众媒介的力量有所削弱;同时受传者在很多时候行使了传播者的权利,充当了其他大量受传者的信息源。在因特网上,由于技术特点而带来的权力分散、个人发送信息的便捷、高度互动性等前所未有的条件,受传者的地位也前所未有的提高,接受信息时拥有更多主动性和选择余地。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充当传播者的角色。在网站的论坛和聊天室里,在Newsgroup、BBS(Bulletin Board System)中,在一些原创性站点上,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特邀嘉宾:陈卫星】结构主义有一个观点,就是意义来自于符号之间的差异。现实世界不大像人们在麻将桌上可以摸出清一色,社会的发展乃至历史的进程或者今天所说的开放、接轨、全球化等等,都是强调如何把人与人、人与物的差异通过交流和交换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当然这也绝对是一个参与者之间按照规则和意愿进行博弈的过程。

互联网的普及为技术扩散意义上的信息民主化提供手段,在万维网上,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人们不会仅仅根据自己的制度身份去接受或传播某一类信息,而是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或者自我表达的激情去进入网络传播的社区。在信息多元化的趋势下,网络传播更容易实现的传播多元化对传统媒体提出强烈挑战,因为传统媒体对大千世界的格式化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和传播意愿,这不仅是媒体生态结构的变化,也会使得媒体市场的格局发生相应变化。

【网络主持人:邢立双】互动是网络的一大优势,网络可以把新闻事件通过论坛发帖子的形式,发表评论,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其他新闻媒体所做不到的。请问老师你们能从受众心理角度来阐述为什么人人都想愿意成为评论员?

【嘉宾主持:雷跃捷】网络新闻媒体在传者与受众两个主体的关系上,受众的主体意识增强,受众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获取新闻信息,并且自主地形成对于新闻信息的判断,而不再是被传者的\"灌输\"的支配。受众对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的判断能力也增强,因为既破除了对媒体的迷信和依赖,又有很多途径可以对其真实性权威性进行评估,比如通过比较其他信息源的信息、搜索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参与讨论、发送E-mail求证等。

【特邀嘉宾:刘京林】我觉得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的视野开阔了,经济发展以后物质生活基本上得到满足,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必然有高层次的需求,

比如求知、自我实现这样的需要,特别是个性的张扬、表现自我,这方面既有时间也有条件了,他也有这种愿望,可是过去的时候传统媒体不太容易解决每个受众的个性张扬问题,没有渠道,他想表现自己

不太好表现,最多打个热线电话或者投稿,可是网络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任何一个人只要能上网,想说什么只要不出格就可以说。而且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个性的变化还是比较明显,比如说过去的时候接热线电话的时候经常是老太太,她特别紧张,半天说不出话来,通过很长一段时间,次数多了以后,我发现现在普遍的受众面对媒体的从容不迫,不慌不忙,都训练出来了。这也跟沟通交往比较多,机会比较多,所以我感觉过去说中国人含蓄,实际上中国人现在很多都变得外向,爱说话,他要争取有他的话语权,想表达自己的心声,网络是最好的渠道。比如一件事情出来以后,我打一下就出去的,别人跟我互动,实际上我是得到一种满足,因为我把心里话有地方说了,所以他愿意当评论员,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反映。

再从一个比较深层次来看,马克斯认为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本质,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最后一段话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我觉得他敢于说自己的话,实际上也是他自由发展的一个表现,我们大家都这样做了,实际上就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还能表现出任的一种本质的东西。

【特邀嘉宾:陈卫星】评论是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是属于人的自由的本质表现之一。按照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观点,人对自由的追求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每个个体的高度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

【嘉宾主持:雷跃捷】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网站和新闻网站都设置了新闻频道,但整体来看,存在相互雷同的现象,如何把新闻网站的新闻频道办出特色,请二位老师谈谈看法?

【特邀嘉宾:陈卫星】由于目前网站的新闻采编在现行的传播体制当中还有一些制度性的障碍,所以,不管是商业网站或是新闻网站都不会把网络采编作为主攻方向,对商业网站来说,新闻信息只是吸引用户的一种手段,而对于新闻网站来说,往往容易成为传统媒体的电子版,当然这里面可能还会有一些在管理上的问题,比如重不重视通过新闻网站来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特别是是在传统媒体无法覆盖的时空;其次,有没有一批专业素质出色的网络新闻从业人员;第三,在资金和技术上面有没有足够的投入力度。

【特邀嘉宾:刘京林】这也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不用说网络新闻,现在的传统媒体,像报纸、电视栏目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重复的,所以别看报纸多,一般只要看几份就可以了解到当天主要的新闻信息,比如看一份人民日报、再看一份北京青年报,中央的和地方的、正面的和负面的信息基本上就能了解了,当然他们还是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作为党报、人民日报以正面宣传为主,可信性、权威性高,而北青报作为都市报,有相当多的社会新闻,有一些是负面的信息,当然不是指负面影响,这两个结合我们就能对社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有研究者认为,网络新闻目前处于初级阶段,不收费,是低成本整合可能是符合网络传播规律的模式,所以目前网站以整合新闻为主,不少网站没有或很少有自己的网

络记者,主要靠的是传统媒体,因而进行原创性困难,怎么改进呢?是不是可以打出自己的拳头产品。现在许多新闻网站大同小异都属于分类组合,这些网站没有特定的对象群定位,可不可以考虑有些网站在这方面下一些功夫,大家都是一样编排方式,一样的内容,就没有自己的特殊性。对外整合信息也有整合的不同方式,也不要千篇一律。

【s秋水伊人s】雷教授,您认为从传受关系上看,网友媒体的特征有多元性、自由性和个性化,请问这些特点对网络新闻传播会起到促进作用吗?

【嘉宾主持:雷跃捷】我认为网络媒体的多元性、自由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对网络新闻的发展肯定能够起到作用。原因是网络媒体的多元性是指传播主体的多元性,这种传播主体的多元化是对于过去传统媒体而言的,比如说传统媒体的传播主体是代表新闻媒介的职业新闻工作者,网络媒体由于它具有双向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它打破了传者和受者的界限,那么受众既是传者又是受者。这样就给新闻报道提供了丰富的新闻来源,同时,它也有助于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最早报道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莱温斯基性丑闻的新闻,并不是大的新闻机构,而是一个名叫马特·德鲁吉的年轻人开设的个人网站

www.drudgereport.com。1998年1月18日,德鲁吉得知《新闻周刊》一记者写了一篇关于克林顿与莱温斯基有暧昧关系的报道,但编辑部在即将发稿时把它撤了下来,他立即将此消息抢先在自己的网站上向全世界公布,而其他众多媒体对此加以公开报道已经是两天以后的事情了。从此以后,德鲁吉的名声大振,尽管其网站的新闻报道为追求时效而失实的事时有发生,但包括许多权威大报在内的美国媒体也时刻盯着他,以防漏掉任何突发性新闻。 这说明认识网络媒体的这些特点,掌握网络媒体传播规律,不断的开发网络媒体的功能,将会更大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