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发展的政治逻辑分析
2022-01-12
来源:步旅网
lL Lun—Tall Suoi童 === 宜、动员、围观、游戏、挑战等民间性社会特质。 通人群的行动空间。微博政治势必成为社会政治发展 和革新的场域,更快速地促进互动政治的分化和发 展。特别是在转型的陷阱中,面临各类权力关系越发 网络化和圈子化的情况下,集体作弊的制度之恶往往 政治生态指的是政治系统中诸要素的互动而形成 会表现得变本加厉,但微博政治的崛起有利于遏制这 的结构、功能、秩序等整体性状态。微博通过增权、 全域政治和行动参与的方式,重塑了中国政治生态, 显示了其自身的发展价值。 1.微博增权与政治控制能力 种制度之恶。总体上,微博行动实践跨越了政府机 构、工作场所、地方社群,在政治、经济、文化、社 会等领域时有表现。因此,微博政治是一个开放性的 全域政治。甚至,国家发展的理想(中国梦)和现实 依照政治文明发展的认知,人与国家的关系因为 人的社群性,往往会转化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而民 主首要的就是要解决它们之间最基本的关系。“至于 这种人与国家的关系如何在国家制度形式上得以有效 呈现,则不取决于国家,而是取决于人的发展。人在 现实中获得与国家相对的自主性,人也就获得了控制 的表现等应然与实然议题,都被热烈地卷入到不同年 龄群的微博议程中。 3.微博参与与社会整合 微博政治参与对于协调社会转型(社会分化和市 场化)背景下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同样具有创新的意 义。 “参与不仅是一种更为直接、有效的约束机制、 利益表达机制,而且对于一个日益分化的社会来说, 它还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机制”[6]。这种整合不仅 是基于利益的整合,而且是社会风险责任的整合。作 国家的地位与空间,从而可能将体现民主的人与国家 的关系在现实的政治实践和政治生活中得以制度化地 呈现出来”_4_。但人及其社会的自主性的成长来自于 外在赋权和内在增权。其中,外在赋权表现为制度赋 为社会风险语境下的社会治理,认同社会整体存在一 定程度的分化,因此主张社会建构关于风险的社会共 识,以更好地对社会风险中的冲突进行控制。但社会 权和技术赋权。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于以技术赋 权的方式成就了微博人的主体地位,进而以直接或间 接的方式改变着国家与社会之问的互动关系。而内在 增权表现为通过发展人的政治能力,使其变得卓越, 从而实现对自我及其社会政治环境的控制能力。但外 共识的建构并非出于让一些统治集团受益,一些较弱 势的社会群体成员受损的目的,有意让特定的思想、 利益与价值仿佛具有普适性进而让其具有共识的权威 性。相反,它是依托于整体社会(或者是围绕相关问 题的利益人群)共同参与建构而形成的认同。这种风 在赋权和内在增权又存在一定关联。如在微博传播实 践过程中,借助传播舆论形成的压力性关系一旦促成 社会变迁,就可能在外在制度赋权和内在增权两个方 险共识一旦形成就可以作为利益协调的基础,成为相 关主体共同的期望,成为主体行动的规范指南,从而 能够一起面对风险并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 当一些人在担忧中国90后“缺乏理想,没有责 任”的时候,需要辨识清楚的恰恰是:好的责任不是 强加于其身的,而是以共识为基础,实现的最佳途径 则是他们的社会参与。因此,微博参与下的社会整合 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带来外在的利益博弈增量 机制,并提升内在的政治效能感。为此,可以看到微 博正以更大的吸引力卷入包括青年农民工在内的泛社 会公众、组织机构等各类行动者。 2.微博政治与全域政治 来自微博的质疑很大程度上指向了公权力,并产 生了一定的拆解不合理权力的瓦解效应。这一切,容 易使得人们将微博与政治的关联简化为微博问政。但 “微博问政问的还是行政,或者说主要属于行政范畴。 不是传统的支配性控制目标的实现,而是以共识一责 任互为依托的方式实现“我参与、我承诺”的积极公 民方式谋求解决各类问题。 网络互动时代的基本政治轮廓——从政府的角度讲是 开放透明和承担责任,从社会的角度讲是公共理性的 建立,在制约政府的同时节制自我。从行政到政治, 这不仅是认知上的提升,也是涵义上的深化”l5]。因 此,微博政治不只是以促进权力合理化使用和效率化 微博政治的发展依赖于其自身的主体性发育程 度,也受制于所嵌入的宏观社会背景。为更好地思考 微博的发展,首先需要对中国改革以来的政治图景进 输出为主旨的行动政治;微博政治也是实现政治价 值,即促进公正等理念逐步确立的价值践行行动;微 博政治不仅向官僚阶层、社会精英阶层开放,也是普 行合理判断。总体上, “修复性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具 有突破性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保证了经济社会的 中国直年研究一10/2013 \t'R/ LLi—L',111 T一 arl Suo氅===== ■ , 性主义者选择的确定性标准的那种知识”[13],另一 频曝光,微博政治大放异彩,更是引发了耐人寻味的 担忧。如今年年初福建漳州、江苏盐城等地加紧出台 房屋信息查询规范,在敏感时刻对以人查房作出约束 的重申。须知,如果不能更好地在约束和公开之间寻 方面主张政治行为的利益价值。这种滥觞容易导致对 信仰价值、道德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忽视,造成方法和 思考维度的狭隘,并导致对微博政治的科学解读能力 找到新的平衡的话,类似的制度外胜利将成过眼云 烟,民众的社会政治效能感也势必被严重削弱。甚至 不能排除,社会政治心态从对个人、阶层的怨恨发展 下降。实际上,如果排除不利他就会损害己的情形, 利益本身无法说明为何人们要利他。特别是在公共利 益增长与少数私利攫取同步增长的时候,利益逻辑的 认知缺陷将暴露无疑,因为从理性来说,它已经增加 为对制度的怨恨。而对受传统居家文化以及现实偏好 选择影响至深,甚至于未来被房子绑架的青年群体来 说,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微博的高房 价话题论争中侵润的无奈和制度怨恨。 了彼此的收获,有何不可呢?同样,它更无法理解当 下微博社会政治冲突中为尊严而激烈抗争的情形。 目前,有观点将微博在内的媒介政治逻辑理解为 “从议题设置到政治文化塑造的一个有序的逻辑链 条”l 。严格地说,该观点提及的主要是作为“结果” 1\ 融 |镰 谖 微博发展的政治逻辑分析,以微博作为切人点把握 的政治影响(功能)表现,但对作为“过程”的政治 的内在逻辑缺乏更充分的说服力。简言之,把握微博 发展的政治逻辑还需要进行更具动态的分析,显然这 政治之征象,它体现了研究的微观分析特征,也顺应了 后现代政治哲学发展路径。 “后现代社会政治哲学的微 观分析注重社会历史发展的非理性(女口心理、情感、意 义、道德和信仰等)、非西方、边缘、它者、另类、弱 势群体、底层群众、日常生活、微观事物(如生活风 是一个与本文议题相关但尚须继续完成的任务。■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微博参与社 会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编号:1 3YJC860036); 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 ((微博传播与北京社会管理创新 研究》 (编号:11SHC023);国家广电总局社科基金项 目《微博传播与广播电视舆论引导力建设研究》 (编 号:GD1 1 71)的阶段性成果;并受到中国传媒大学培 育项目的资助。] 格、语言、躯体、性、交往等)、突发事件、妇女、个 人、枝节等等”[1 2l。但微观分析并非碎片化所能涵括, 顶多算是以碎片为起点的研究。或者可以说那只是现 象,实质是对元叙事统一l生的反动,进而发掘出新的叙 事可能。因此,与微博有关的政治议题也并非小资意义 上的,而是社会政治问题的发现和重新表达。 对于微博政治,人们也不宜将之作为政治技术和 功利政治加以过度解读。因为此类解读本身就是理性 的滥觞,它一方面强调“技术知识似乎是唯一满足理 参考文献: [1]刘德厚.关于社会政治的一般理论[I].武汉大学学报,2000(5):593. [2]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冲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6. 谢进川:中国传媒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博士,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珑玲 [3]谢进川.关于微博政治传播的几个问题分析[I]冲国青年研究,2012(9):36. [4]林尚立.建构民主的政治逻辑[I]_学术界,2011(5):7. [5]徐百柯.微博从政治层面改变中国[N]冲国青年报,2012—5—16(9). [6]李路路.社会结构阶层化和利益关系市场化[1jl社会学研究,2012(2):17. [7]冯宏良.改革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生态分析[I].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1):54.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g][M].人民出版社,1993.176. [9]谢进川.媒体改革运动: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实践性考察….国际新闻界,2010(6):55 [1()]彭勃,邵春霞.改革后中国社会转型的政治逻辑….浙江社会科学,2009(9):58 [11]周华蕾.给官员们讲政治[N].南方周末,2010—10—22. [12]李福岩.现代性社会政治哲学的发展理路检视[1].理论与改革,20ll(1)26—27. 『13]f英]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M] 张汝伦上海译文出版社,2(104.12 『14]刘文科.论大众媒体的政治影响力[I1.政治学研究,2()12(2):37 中国青午研究?lOl2013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