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前后统治者对道教的利用
2024-03-10
来源:步旅网
对州 神州文化 唐代前后统治者对道教的利用 郭晓灵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41 0081 摘要:唐朝统治者终朝都对道教进行扶植利用。来巩固和 的安定。在唐高宗时期,就意识到佛教的问题,到唐太宗时更 维护其统治。在唐代前期主要以政治利用为主,将道教改造成 是深知其中的危害。唐太宗与傅奕谈论佛教时,奕指出“‘佛乃 皇族宗教,用神权强化李唐政权的合法}生;并吸收老子无为而 胡中桀黠,诳耀彼土。中国邪僻之人取庄、老之谈,饰以妖幻之 治的思想来治国,利用道教打压佛教,来维护其政治经济利 益;用道教教义和经典来教化民众,维护其统治秩序。在唐代 后期经过安史之乱之后,统治者的崇道活动因动乱而有所减 少,对道教的政治利用也减弱。但是,对神仙方药的迷信却加 剧,信奉祈禳之术。 关键词:道教老子神仙方术 唐朝是道教的鼎盛时期,地位得到空前提升并与佛教相 抗衡。在唐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中道教始终得到扶植和崇奉,成 为与李唐统治者关系密切的皇室宗教。但是唐朝统治者对道 教的崇奉,主要是出于政治利用,个人信仰因素很少。而且在 唐代前期和后期统治者对道教利用的侧重点也发生变化。 一、唐朝前期对道教以政治利用为主 在李渊起兵前后,他就利用道士制图作谶,为他大造舆 论,俘获人心。“李代将兴,天祚有应”,使起兵反隋成了“历数 有归,实惟天命”奉天承运的事。李渊通过制造道教神话,更是 与道教教主老子攀上了亲戚关系,以老子为其先祖。并且为老 子立庙,“武德七年。冬十月……癸酉,幸终南。丙子,谒老子 庙。”这就造就了君权神授的舆论,达到神化李唐皇室的政治 目的。这一政治策略同时为唐太宗所继承,他在与太子争夺皇 位时也利用道士制造舆论。唐高宗李治为维护唐王朝的统治, 也利用道教。尤其是他给老君上尊号“玄元皇帝”,这也开了以 后唐玄宗屡次册封老君尊号的先河。天宝二年,玄宗追尊“玄 元皇帝”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天宝八年,加封为“圣祖大道玄 元皇帝”;天宝十三年又加号为“大圣祖上金阙玄元天皇大 帝”。这些封号不仅用来鼓吹唐皇室的“圣祖”,也是为了抬高 唐宗室的社会地位,为其政治统治服务。 唐代崇道的最大特点就是崇老,统治者不仅追溯老子为 族祖,还把他的思想运用到治国理身的实践中。在唐代前期, 唐高祖、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他们都重视老子清静无为的思 想,并将它作为治国的理论策略。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王朝的 经验教训,在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清静”作为政治指导方针 治理国家。他认为“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弟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 遂至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 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这对于唐初政治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唐玄宗对老子也十分的推崇, 他亲自为《老子》注疏,并积极从中探索治国修身的方法。 唐朝前期,统治者扶植和利用道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利用道教抑制佛教,因为当时佛教的盛行直接损害了国家的 利益。隋代时扶植起大量的佛教势力,在唐初这些佛教势力依 然存在,并且在战乱中大量增收僧尼,收敛民财。这严重影响 力唐初的财政收入和士兵的来源,僧人的流动,还影响了社会 12 语,用欺愚俗,无益于民。有害于国。’帝颇然之”。武则天时, 欲代唐为帝,就利用佛教来制造舆论,采取抑道扬佛的政策, 贬低老子的形象,从而达到削弱和打击唐皇室的政治目的。所 以在唐玄宗时,大力推行崇道抑佛的政策,一方面是需要继续 用老子教主旗号来神化唐皇室;另一方面也是消除武则天崇 佛的影响。唐代在抑制佛教发展过程中,在利用行政手段的同 时也采用抬高道教地位的方式到达贬低佛教的目的。唐代初 期佛教和道教之间争辩激烈,尤其是在争论宗教活动序位谁 先谁后时,道教得到唐皇室的支持,明确规定先道后佛。唐朝 统治者在利用道教抑制佛教的过程中,客观上促进了道教的 发展。但这不是他们所乐见的,他们不想也让道教发展到像佛 教一样,危害到自己的统治利益。所以唐前期诸帝都适当的推 行崇道政策,对道教的发展也有所防范,他们崇道的出发点还 是以政治利用为主。 此外,唐前期统治者还十分重视和利用道教经典和教规 教义来教化民众,促进社会安定,维护其统治秩序。其中最突 出的就是对《道德经》的推崇和利用。唐高宗时,武后奏十二条 请王公百僚皆习《老子》,每岁依《孝经》、《论语》例试人。武后 称帝后罢习《老子》,改习《臣轨》。但是不久唐中宗即位后。命 贡举人仍习《老子》。到唐太宗时,《老子》被尊为《道德真经》。 唐玄宗尤其推崇,他还亲自注解《道德经》以颁示天下。玄宗于 开元二十一年令士庶家藏《老子》一本,贡举人金《尚书》、《论 语》两策,加策《老子》。并在开元二十七年,令天下观寺每六斋 El宜转读经典,惩恶劝善,以阐大教。“玄宗诏报说:‘朕虔守 宗祧,祗膺历数……留意典粪。以为道者玄妙之宗,德为教化 之本,讲讽微旨,稽详秘文,庶无为而政成,不宰而物应。’对之 所以要讲论老庄道教之术的政治目的毫不隐晦,于此也可以 看出玄宗崇道的用心所在。” 唐代前期统治者对道教的崇奉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他 们的个人信仰因素较少。这一方面是李唐家族有信佛渊源,另 一方面也是出于当时政治、经济的需要。还有就是他们吸取历 史经验教训,采取崇道而不信道德态度。 ■、唐后期统治者更加看重道教的神仙方术 唐代后期统治者仍然崇奉道教,但是因为藩镇割据,社会 动乱,唐皇朝的权力日益缩小,财政更加困难。所以当时的崇 道规模不大,影响亦较小,多是一些斋醮祈禳活动。相对于唐 前期对到道教的政治利用,唐后期对道教统治者来说,他们更 加看重道教的神仙方术,以满足他们长生不死的愿望。 唐代炼养术有较快的发展,例如司马承祯的《服气精义》、 《修真精义论》等都是当时著名的修炼理论。唐代后期诸帝大 都相信服用金丹可以长生延年,于是就不惜投入大量的财力 物力命道士制炼金丹。唐代后期的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 宗之死均与服用金丹有关,由此可见唐后期诸帝对道教神仙 神州文化 方术的热衷。而且他们大都始于中、晚年时期,渐渐痴迷于此。 例如,唐宪宗早年对神仙之事并不相信,但是到了晚年也爱好 起长生不死,他不顾谏官的劝阻重用道士为其采仙药,终因 “服饵过当”致死。唐穆宗在其父宪宗中毒死亡后即位,开始他 也知道服食丹药的危害,但是到最后却又因亲服金石之药而 丧命。这说明帝王贪求长生的欲望竟然到了这么糊涂的地步。 他们利用自己的政治权威访求天下异人,不仅宣传有方术的 道士得到优宠,而且为皇帝提供线索的百官公卿都得到晋升 和奖赏,许多大臣也因为上书劝谏遭到贬斥。唐穆宗宝历元 年,“八月,遣中使往湖南、江南等道及天台山采药。时有道士 刘从政者,说以长生久视之道,请于天下访求异人,冀获灵药, 仍以从政为光禄少卿,号升玄先生。”“开成五年,九月,……帝 在藩时,颇好道术修摄之事,是秋,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 人禁中,于三殿修金策道场,帝幸三殿,于九天坛亲受法策。右 拾遗王哲上疏,言王业之初不宜崇信过当,奏疏不省。”“会昌 元年,三月壬申,……以衡山道士刘玄靖为银清光禄大夫,元 崇玄馆学士,赐号广成先生,令与道士赵归真于禁中修符篆。 左补阙刘彦谟上疏切谏,贬彦谟为河南府户曹。唐后期统治 者们不仅自己追求长生不老,而且还经常赐给大臣丹药,这也 推动了唐代金丹术的兴旺。 唐后期统治者除了利用道教求神仙丹术来炼丹合药外, 还用它搞了许多的斋醮祈禳活动。唐代宗李豫在位时就大搞 祭祀活动;唐武宗李炎时大力崇奉其“大圣祖”,并且恢复用大 祠之礼祀九宫贵神。唐僖宗时,主要是利用道士置金篆斋祈 (上接第11页) 对州 雨。在爆发农民起义时,又企图求助于老子,编造老子显灵的 神话,命在观中设醮。但这是已经是强弩之末,无力回天了。武 宗时也曾发动废佛,但是这时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这与道士 的鼓动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利用道教打压佛教这点不明显。唐 后期的统治在祈求自己圣寿无疆的时候,也祈求天下太平,国 祚延长。他fl']N用道教仪式大搞斋醮祈禳和崇老活动,宣扬符 瑞的出现等等,也具有深化唐皇室的政治目的。但是这不是其 主要方面,统治者们这时还是重视对道教神仙方术的利用。 唐代统治者对道教的崇奉,最主要还是为王朝的政治统 治服务。由于政治历史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道教对唐王朝 的政治利用价值也发生变化。这就使统治者对道教的政策不 断改变,道教要想始终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和扶植就需要不断 地改造和发展自身。同时,统治者的扶植也提高了道教的地 位,使道教获得了政治支持和财政保障。 参考文献: [1]《旧唐书》卷一,《本纪第一》,中华书局,1989年 【2]《贞观政要》卷一,中华书局,2009年 【3][4]任继愈著,《中国道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生 [5】《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唐纪八》 【6]卿希泰著,《》中国道教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7]中国道教协会教研室编,《道教史资料》,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1年 【8]李养正,《道教概说》,中华书局,1996年 则独善其身”的气概。对于后来续弦的妻子大萍,起初大先生 视而不见,后来这大萍,在浑然不觉,却把这个家,这个宅院, 用悉心悉意的日子填成了实心。“石头终于说话了,铁树终于 开花了!”,大先生终于接受、认同、善待了这个贤惠、善良的女 人,与她相敬如宾,相互扶持的过着夫唱妇随、母慈子孝的生 活,尤其是在战争年代里,他们共同含辛茹苦的把四个孩子拉 扯成人。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大先生仁爱、宽容、正义、古朴的君 子情怀。 现代文学史形成了以个性解放为标志的爱情描写模式, 使那时的爱情依附了太多的新文化色彩和进步的意义,他们 对传统的知识分子进行尖锐的批判,并彻底的抛弃传统。蒋韵 在这里,仿佛要借大先生这一形象,表达她对一直以来新文学 所贬抑的儒雅传统的知识分子的一种认同。蒋韵挖掘大先生 性格最深处的传统优秀品质,用行动告诉我们,“旧式”文人并 非一概“落后”于时代,并非一无是处。他们身上的品质在现代 的社会依然是难能可贵的。 (二)大萍 面对梅巧的背叛,大先生感到悲痛、耻辱,以致谁也不敢 在他面前提续弦的事。善良体贴的姑母却为他找了一个能心 疼他的人来——大萍。“这大萍,一切都和从前的那女人反着 来。从前那女人是女秀才,女先生;这大萍,没上过学,没念过 书,斗大的字不识一筐;从前那女人,巴掌大的小脸,杨柳细 腰;这大萍,却是脸若银盘,肥臀粗腰,墩墩厚厚,磨盘一样撼 她不动。”从这里看,大萍可谓是典型朴实的乡村妇女,是能过 踏实日子的传统女人。起初,大先生对她当做不存在,但是她 对丈夫死心塌地的照顾,对寻常日子的悉心悉意经营,对毫无 血缘关系的四个孩子的疼爱与关心,却是实实在在的。虽然倔 强的凌香只爱自己的亲生母亲,从没叫过她一声“妈妈”,但是 当她得伤寒,高烧不退时,大萍在她身边衣不解带的照顾。对 于一个家庭,她是一个完美的贤妻良母。还有在饥饿困难的时 期对梅巧的悄然相助,显示着乡野之人自有的行为美德,那是 千百年来不为庙堂,广场所正视的愚民们的文化逻辑和生存 智慧,似大树般茁壮健硕遍布浓荫,以母亲般宽厚踏实的丰乳 肥臀,给风雨飘摇的家庭带来和平,让饱受创伤的心灵获得安 宁。也许“傻女人”大萍意识里没有现代人的爱情观念,却自有 股把日子一点一滴过下去的原始动力,就是这种动力,温暖 了受伤的心灵,凝聚了一个完整的家。 大萍,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固守者,传统品质的代表者。 她没有像梅巧、张君和凌香那样,有大的追求和梦想。她只是 个“傻女人”,只知道让一家老小过上舒心的日子。她不如梅巧 那么会打扮自己,也不比凌香那样有“心计”,只喜欢实实在在 的干事,她“挖山药”、“下地开荒”、“养奶羊”、“织布”……,她 把这个家,这个宅院,用悉心悉意的日子填成了实心。这样的 妻子,才是稳稳当当过日子的女人。她守护着中华民族传统的 美德,体现着传统的民风习俗,她为这些“大文化”作了最好的 诠释,为这些“大文化”保留了一片栖息的净土。 大萍和梅巧是两种不同文化倾向的代表者,在人生的图 画上,涂抹的是两种不同的色彩。虽然我们歌颂那些豁出去, 敢于追求外面世界的人,但是我们依然也要赞美,赞美那些默 默固守,辛勤耕耘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 三、结语 《心爱的树》是对被遗忘、被边缘品质的传统反拨,是对纯 爱的赞美。大先生和大萍身上有着传统的质朴、善良、厚道、宽 容、仁爱的品质,它们朴实无华,却闪耀光芒,给这现代社会一 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如蒋韵自己在获奖感言中所说:“这世界 上总有一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这个亘古不变大的大概就是 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优良品质。 参考文献: [1】蒋韵.我其实是写了一个君子 】.深圳晚报,2007—10— 一29(14). [2】蒋韵.心爱的树『J】.北京文学,2006(5). 【3]梁艳芳.守护人心温暖的品质——蒋韵《心爱的树》 的叙事伦理意义【J】.当代文学,2008(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