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2005年)
撰稿:袁锦才
提 纲
概述(1)
2—4) 1、文化局沿革 2、文化局主要科室 3、文化局管辖单位 4、文化局党团工会组织 4—5) 5—8) 1、群众文化活动周 2、广场社区活动 3、文化下乡
4、创建省群众文化先进活动 8—13) 1、民间艺术 2、少儿书法 3、溧阳市文艺成果奖 4、艺术生产代表作品
一、文化局机构(二、文化设施建设(三、群众文化工作(四、艺术生产(五、文化馆、站(13—16) 1、文化馆 2、文化站
六、图书馆事业(16—18) 1、“红读”活动 2、图书流动服务 3、电子信息平台 4、乡镇图书馆(室) 5、基层单位图书馆(室) 七、电影事业(18—20) 1、人民电影院
2、送电影下乡和周末电影 3、乡镇影剧院、电影队 八、锡剧团(20—22) 1、创作演出剧目 2、演出流动区域 3、大众影剧院 九、文博事业(22—24) 1、新四军江南指挥部 十、文化市场(24—25) 1、文化市场管理 2、文化市场现状
溧阳文化事业发展概况
(1986—2005)
溧阳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即有伍员投金濑、欧冶子铸剑坑等史迹。秦、汉以来,经济文化逐步发展,唐、宋、元、明、清各代文人辈出,着作颇丰,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据清嘉庆《溧阳县志·艺文志》的不完全记载,经部作品有41部,史部有31部,子部有27部,集部有133部。唐代诗仙李太白等名人,都曾来过溧阳,撰写诗文。民国期间,县内的报纸出版和戏曲演出等日渐兴起。抗战时期,溧阳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艺活动颇为活跃。建国以后,人民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民间文艺活动一派生机,在省、市群众文艺会演中多次获奖。同时,在全县范围内还进行了文物普查,对重要文物加以保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前提下,溧阳的文化事业有了质的转变量的发展。溧阳文化事业展现出新的面貌。
一、文化局机构
文化局沿革:1951年5月,溧阳县政府教育科改称文教科;1955年6月,溧阳县文教科撤销,分建教育局和文化科;1957年9月,溧阳县教育局和文化科合并,改称溧阳县文教局;1963年4月,溧阳县文教局和卫生局合并成立溧阳县文教卫生局;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机构陷于瘫痪;1968年3月,文化工作由溧阳县革委会政工组统管;1975年6月,文化工作由溧阳县委宣传部主管;1981年7月,成立溧阳县文化局;1984年3月,文化局与广播事业局合并成立溧阳县文化广播电视局;1989年9月,文化广播电视局分设为文化局和广播电视局;1990年12月,溧阳撤县设市,县文化局改称市文化局至今。
市文化局主要科室:社文艺术科(创作室)、组织宣传科、文物科(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新闻出版科(市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室。
市文化局管辖单位:市图书馆、市文化馆、水西纪念馆、市影剧公司、市锡剧团、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市新华书店(1999年5月与文化局脱钩直属省新华书店集团公司,党组织关系为市委宣传部管理)、市骏马五金工具厂。
市文化局党团工会组织:中共溧阳县文化局党组于1983年6月建立;1990年12月建立中共溧阳市文化局委员会,同时建立中共溧阳市文化局纪律检查委员会。溧阳市文化局党委下设:机关党支部、图书馆党支部、锡剧团党支部、文化馆党支部、影剧公司党支部、五金工具厂党支部。文化局设共青团溧阳市文化局委员会。下设:图书馆团支部、文化馆团支部、影剧公司团支部、锡剧团团支部、五金工具厂团支部、文化局机关团支部。文化局设溧阳市文化局工会委员会。下设:图书馆、文化馆、影剧公司、锡剧团、五金工具厂、局机关6个基层工会。
二、文化设施建设
我市文化事业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文化部门的关怀下,文化系统各部门辛勤努力,克服困难,务实创新,文化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坚定地落实了国家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的政策,为文化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设施基本建设在“九五”期间采取省、市、县、乡(镇)四级财政切块投入的办法,对全市13个无房、危房文化站进行改造建设,全部建成5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大楼;全市先后建成11个万册图书馆;完成人民立体声电影院舞台扩建工程和大众影剧院改造工程;完成水西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将帅馆”和“碑林”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图书馆新馆建设以及电子阅览室建设;完成文化局机关事业用房调整。
主要设施建设一览表
市财政投入 上级投入 项 目 无房、危房文化站建设 万册图书馆建设 人民立体声电影院舞台扩建工程 大众影剧院改造 “将帅馆”、“碑林”一期工程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文化局机关办公用房 年 份 (万元) (万元) 1996—1999年 1991—1999年 1995年 1999年 1998年 1988年 2000年 2001年 26 11 20 80 40 52 20 20 18 169 三、群众文化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文化部门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溧阳的群众文化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文化大省的要求和部署,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充分挖掘人才优势,充分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和社区文艺活动,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主要体现在:群众文化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从分散零星到定期定点模式转变;以节庆假日庆典活动和企事业联谊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
动更加成熟;群众文化活动周,广场文艺演出,周末广场露天电影放映,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已形成制度持续不间断。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既弘扬了主旋律,宣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又不断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道德修养,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溧阳市群众文化活动周 溧阳县(市)群众文化活动周于一九八七年国庆节期间首次举行,先是两年一届与中国溧阳茶叶节同时举办,一九九二年开始改为一年一届,到二○○五年已顺利举办17届。每年一届的群众文化活动周,是全市群众文化的大盛会、大检查、大检阅,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养和发现文艺骨干,推动群众文艺创作,促进文企联谊,赏试文化搭台经贸唱戏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每年一届的群众文化活动周,群众性广,活动面大,业余分散,小型灵活,内容健康,主题突出,简朴务实。集时政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坚持专业与业余相结合,城镇和乡镇共举办。为扩大溧阳知名度,推动溧阳文化工作,加快三个文明建设起到良好积极的作用。
广场(社区)活动 溧阳广场(社区)活动由来已久,兴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繁荣于新世纪开始。广场(社区)活动,时政性、节令性、行业性、群众性、主题性鲜明突出。每年均由文化部门拿出实施方案并负责场地舞台灯光音响以及文艺活动的策划辅导,市政府协调召开专门会议部署落实,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分头实施。现在无论是广场或社区空旷场所,每天早晚成千上万的不同年龄段人们,做操、打拳、跑步、练剑、跳舞各有所娱,更有自发组成的各种文艺社团和兴趣小组自拉自唱,自娱自乐,兴味盎然;周末广场电影一年四季科普片、娱乐片、主旋律片轮番上映周周不断;主题大型文艺晚会形式新颖,活泼健康,观赏性强月月有活动,一年20—30场的文艺
活动,总是人山人海,歌声、笑声、掌声层出不穷,社会反映极佳。广泛持久开展的广场(社区)活动,沟通人际,自我宣传,自娱自乐,积聚人气,是近几年来溧阳建设和谐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种新形式,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对于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效果,对于构建和谐溧阳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下乡 文化局送文化下乡活动始于一九九○年春节,当初的送文化下乡局限于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一年一次的元旦、春节慰问活动,单纯的以演一台节目,放一场电影结束。自上世纪末开始,文化局将具体的文化下乡演变为常年不断的送电影、送戏、送图书三下乡。电影放映到村,文艺(戏曲)演出到村、图书设点交流到村已形成制度,具备一定规模,设专款专车,专业团体和有关部门有指标有考核有奖励保证落在实处。文化三下乡活动,群众得实惠,文化部门有压力,队伍得到锻炼,素质得到提高,威望得到加强,深受边、老、山区人民群众的欢迎。
创建群众文化先进市:一九九○年起,溧阳就积极响应省政府开展群众文化先进市创建活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部门主动努力,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健全的群众文化体系,活跃的群众文化活动,丰硕的群众文化成果得到社会的肯定,受到省验收组的认可。一九九四年四月,溧阳市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群众文化先进市并授予牌匾。同时上沛、后六、溧城、南渡、强埠、清安、社渚、周城、前马、余桥、别桥、平桥、上兴等13个乡镇也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群众文化先进乡(镇)。
二○○三年九月,溧阳市又顺利通过省政府群众文化先进考核复查,继续保留群众文化先进市称号和牌匾。
四、艺术生产
溧阳建有艺术团队近百支,专业的有溧阳市锡剧团,业余的具有代表性的有老年人的“夕阳红”艺术团和中年人的“红楼”艺术团,少年儿童的有“大眼睛舞蹈团”,民间艺术有戴埠的“太平军锣鼓”,河口的“跳幡神”,蒋塘的“大竹马灯”,泓口的“泓口丝弦”,别桥的“战胜神龙”等团队。另有几十支书法、美术、摄影、舞蹈、音乐、器乐等团队和兴趣小组。尤为突出的是溧阳的粉画和少儿书法,人才和队伍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溧阳的艺术生产活动十分活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坚持自己的风格和地方特色,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卓越的艺术人才,艺术成果一年比一年多,创作质量一年比一年好。1988年11月至1989年2月,溧阳的书法、美术、摄影分别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这是县级单位能够相继三次在省举办展览独此一家,反响十分强烈。
民间艺术 溧阳的民间艺术绚丽多彩。改革开放的一九八七年以来,古老的溧阳民间艺术在春风吹拂下,生机盎然。每逢节庆假日,戴埠太平军锣鼓,蒋塘大竹马灯,别桥战胜神龙等民间艺术团队,就活跃在街头巷尾,为节日增加欢乐气氛。太平军锣鼓、大竹马灯、跳幡神不但在溧阳城乡十分活跃深受欢迎,而且在苏州、扬州、南京小有名气,经常被邀请到邻边附近城乡表演展示。1997年在常州民俗风情旅游节上,太平军锣鼓、大竹马灯、跳幡神在常州大出风头,深得中外广大游客的好评。为此,二○○五年,戴埠的太平军锣鼓,社渚嵩里的跳幡神,泓口的泓口丝弦作为溧阳民间艺术的代表作品申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军锣鼓、跳幡神正式被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少儿书法 受历史的熏陶,溧阳少儿习书蔚然成风。溧阳少儿书法队伍庞大,活动频繁。至2005年,溧阳登记在册的少儿书法组织就有近2000家,学龄前儿童学书习字的有上万人,中小学生习书练字的近30000人;溧阳少
儿书法人才辈出,成果斐然。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少儿作者在国内、国际各级书法艺术赛事中摘金夺银。溧阳少儿书法作品不仅在北京、上海、南京、青岛等地举办展览展示交流,而且走出国门,多次在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交流展示并有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少儿书法的佼佼者虞晓勇、黄晖、符蝶等多次在国际、国内书法赛事中获得佳绩,而且先后两次出访日本作书法艺术交流。浓厚的习书练字环境,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少年儿童热爱书法艺术的情趣,弘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溧阳的少儿书法已成为溧阳人民的骄傲。溧阳的少儿书法已成为宣传溧阳文化的品牌。
一九九七年,溧阳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少儿书法)。
二○○○年,溧阳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少儿书法)。 溧阳市文学艺术成果奖 为鼓励创作,溧阳从1993年开始设立“文学艺术成果奖”,一年评审一次,政府拨出专款设立奖励基金,专款专用,从未间断。2005年,重新修订颁发了《溧阳市文学艺术成果奖评选办法》,增设奖励基金。至2005年,13年来共有1027人次获得溧阳市文学艺术成果奖。
艺术生产代表作品概览
文 学 作 品 类 作 者 丁纪庚 丁纪庚 溧阳少儿书法 袁锦才 路发今 山转水也转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1 安徽美术出版社 1998 书 名 热点随笔 出版单位 哈尔滨出版社 年份 1997 史剑新 陈芳梅 蒋霄凌 大地情结 心中的绿荫 等你长大 吉林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2000 2001 2001 2004 绿树间的风声 粗砺的坚石 马荣斌 穿越尘埃 路发今 奚渭明 张立中 邓 超 平陵笔记 秋光集 扑进梦的怀抱 心灵之约 吉林人民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戏 剧 艺 术 类 编 剧 夏云心 陶 听 朱加农 汪士忠 陆云龙 妈妈你不要哭 王夕青 陆云龙 爱心献给你 王夕青 谢乃强 王胜标 放飞 心灵的震撼 大型现代戏 大型现代戏 2002 2005 大型现代戏 1999 大型现代戏 1997 名 称 小康人家 新编“智斗” 狠心奶奶糊涂娘 带泪的喜事 剧 种 锡剧 锡剧 大型现代戏 中型现代戏 年 份 1990 1996 1986 1991 吉林摄影出版社 1999 2004 2005 2003 1999 2002 备注 改编 改编 舞 台 表 演 类 作 者 文化馆 文化馆 文化馆 文化馆 文化馆 文化馆 文化馆 文化馆 文化馆 文化馆 文化馆 文化馆 文化馆 文化馆 秦俊杰 城北幼儿园 名 称 墨趣 赶雀儿 五色神马 茶 童 赶集 调演 山里的板栗熟了 生命之火 天国勇士 演 天国童子 京戏娃 艺大赛 打栗子 酒魂 赛 情结 五色神马 牵手 金壳壳银宝宝 江苏省三民大赛 江苏省五星工程奖 全国校园音舞大赛 江苏省五星工程奖 三等 二等 特等奖 二等奖 2002 2003 2005 2005 江苏省少儿艺术节 江苏省社区文艺大三等 2001 三等 2001 江苏省少儿艺术节 常州国际旅游节文二等 1999 二等 1997 江苏省音舞大赛 江苏省三民大赛 江苏省群文文艺汇二等 1996 二等 二等 1991 1995 评奖单位 全国校园音舞大赛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 全国校园音舞大赛 全国新苗杯舞蹈赛 华东地区社会舞蹈一等 1990 获奖情况 金奖 金奖 金奖 金奖 年份 2005 2005 2004 2003 视 觉 艺 术 类 作 者 朱富平 油画 蒋晓林 粉画 粉画 粉画 朱富平 粉画 粉画 粉画 史解元 段贵卿 中国画 中国画 陕北老农 兰色女人体 女作家—菡子 立马空东海 芦音 号角声声 小山妮 蒋晓林 粉画 铺路石 总司令的兰草情 摘草莓的姑娘 备注 者的作品在省级以上各种赛事中参展或获奖。 江苏美术馆收藏 江苏美术馆收藏 江苏美术馆收藏 江苏省美展银奖 江苏五星工程奖入选 国家级美展入选 国家级美展入选 国家级美展入选 全国美展入选 全国美展入选 1986 1989 1989 2005 2003 2004 1994 1989 2003 2003 小天地 一九七六年夏 凯旋 全国彩画展优秀奖 全国美展铜奖 江苏省美展金奖 1986 1989 2004 陈毅的棉袄 江苏省五星工程银奖 2005 类别 作 品 获奖等次及单位 年份 溧阳的摄影、书法活动也十分频繁,成绩喜人,每年都有不少作五、文化馆、站
文化馆 文化馆由刚解放时的民众教育馆而产生。1950年1月2日改称溧阳县人民文化馆。1952年8月定名为溧阳县文化馆。1958年和溧阳县体育
委员会、溧阳县工人俱乐部合署办公。1964年文化馆分出单独办公。1966年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各自启用馆印,经费统一掌握。1982年图书馆分出。1983年,省、县拨款24万元建造文化馆新大楼,面积2041平方米,溧阳县文化馆挂牌正式启用。1993年,文化馆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二级文化馆,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标准文化馆。1999年,文化馆被江苏省文化厅、人事厅命名为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单位。
文化馆属全民公益性事业单位,市财政全额拨款。是政府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文化艺术的活动中心、辅导中心和研究中心。文化馆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向人民群众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令,宣传好人好事和道德新风尚;组织辅导人民群众开展业余文艺创作和业余文化艺术、娱乐活动;普及与传播科学、技术和文化、卫生、科技知识;搜集、整理当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建立群众文化档案;指导和辅导基层文化站及其他群众文化组织的活动,并负责培训文化站干部和群众文化骨干;开展群众文化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活动,提高群文干部的专业理论水平。
1987年以来,文化馆着力打造和承办17届群众文化活动周,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群众文艺骨干,组织创作了大量突出溧阳地方特色,宣传溧阳新人新事新风貌的文艺作品,在常州市的历届兰陵音乐会,在省和国家各级群众文化艺术赛事中取得不菲成绩。在改革开放以后,文化馆在组织开展广场(社区)文艺活动、配合政府中心工作、组织文化下乡、围绕经济建设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方面,尽心尽职,克服困难,不辱使命,深入持久地开展各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年均完成20—30场次的大型群众文艺活动,为丰富群众文化精神生活,推进溧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铺路搭
桥,为溧阳创建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市起到积极的作用,作出很大贡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一致肯定,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1989年文化馆朱富平由于粉画艺术上的成就,荣获常州市有特殊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政府奖;1987年,文化馆汪青青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文化站 乡镇文化站建于上世纪一九七五年。最初溧阳40个乡镇建有40个文化站。1992年撤并戴北、陆笪、湖边、庆丰4个文化站;1999年撤并河口、河心、殷桥、旧县、汤桥、大溪、蒋店、古渎、后六、茶亭、城南、清安、马垫、杨庄、强埠、余桥、永和18个文化站;2000年增设开发区文化站;2001年1月乡镇文化站与广播电视站合并改称文广站;2003年10月文广站分设,重建文化站;2004年文化站与体育工作站合并,称文体站;2004年底撤并平桥文体站;2005年5月撤并开发区文体站。
文化站是国家最基层的文化事业机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2002年以前文化站行政上受市文化局领导和监督,业务上接受文化馆的指导和辅导。2002年7月,文化站行政下放乡镇政府领导,业务上仍受市文化局指导和辅导。
1992年,江苏省文化厅在全省开展文化馆、文化站达标定级工作,到一九九六年我市南渡文化站被定为一级文化站,上沛、溧城、前马、后周、别桥文化站被定为二级文化站;一九九七年社渚文化站被定为二级文化站,上兴、戴埠文化站被定为三级文化站;一九九八年周城文化站被定为三级文化站。至2005年底,南渡、上黄、绸缪、天目湖、横涧、竹箦、周城、埭头等八个文化站均有500平方米以上活动阵地,分别设有万册图书馆。南渡、上沛、溧城、别桥、前马、上兴、社渚、周城等八个乡镇是江苏省文化厅命名的群众文化先进乡(镇)。1996—1999年,用三年时间,由省、市、县三级资助,上黄、埭头、古渎、绸缪、竹箦、汤桥、大溪、河心、天目湖、茶亭、横涧、平
桥、殷桥等13个乡镇文化站列为无房危房文化站范围得以建设和改造,新建和改造的无房危房文化站阵地面积均达500平方米以上,同时建有5000册藏书的图书馆(室)。
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编制2003年前分公办(国家干部)和民办(民办公助)两种性质。1986年,张映发、狄水金、钱如谦、芮明川、张建平、居良松、卞德坤、郝金洪、陈正福、陈田云、潘荣海、石荣茂、史法金、汤国华、狄富保、史剑新;1994年,刘法林、崔和春、徐建平;1998年,宋建林、宋伟、夏长喜、黄源江等23人三批次通过江苏省人事厅招考由民办人员转为国家干部。1996年,杨如坤、王锁金、宣荣明、彭夕林、刘长柏、莫继生、姜伯庆、李洪庆、王志敏;2003年,刘晓菊、史晓君等11人二批次经过溧阳市人事局考试转为乡镇招聘干部。1988年,溧城镇文化站刘法林;1999年,社渚镇文化站刘晓菊被江苏省文化厅评为文化系统先进个人。
六、图书馆事业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和流动图书资料,以供读者进行学习和参考研究的社会文化事业机构,全民公益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溧阳图书事业在民国15年(1926)就出现,一年后并入民众教育馆的书报阅览室,抗战胜利后由县人民政府接管。民国21年(1932)溧阳民众图书馆在城隍庙内创建。1952年,溧阳县文化馆在公园内建造图书阅览室。1953年对外开放。1958年,图书阅览室与县工人俱乐部图书室合并成立溧阳县图书馆。1965年,图书馆迁入镇前街新建平房。“文化大革命”开始,书库封存,基本上闭馆。1973年,清理45000余册图书登记编目上架恢复对外开放。1981年8月图书馆与文化馆彻底分开,成为文化局领导下的独立事业单位。1984年底,图书馆舍与县锡剧团房屋对调。1987年9月在原址重建新馆舍,占地
面积1395平方米,建筑面积2238平方米。1996年,屋顶平改坡,加层增加250平方米。1999年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正式上马,建立了十几万册库藏各类书籍的书目数据库。2003年将网络线路由DDN128K专线改造光纤电缆,并增设网络服务器,建立了溧阳图书馆网站。2004年,维修更新电子阅览室自动化系统,建立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2005年,调整增配电脑及相关设备,建立了电子文献资料室。至2005年,图书馆辟有外借部、阅览部、采编部、少儿部、电子阅览部等五个服务窗口,有馆藏图书203785册,收集地方文献资料近百种2000余册。
图书馆1994年、1999年两度在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评定为国家二级馆;1990年被评为江苏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1988—1990年、1991—1993年、1994—1996年、1997—1999年、2003—2005年五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图书馆;1999年,图书馆陈正荣被评为江苏省图书馆先进工作者。
红领巾暑期读书征文活动 1996年开始,图书馆积极响应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组织的一年一届的“红领巾暑期读书征文”(简称“红读”)。图书馆每年广泛宣传、认真组织、层层筛选、及时推荐,每年都有数十所中小学校数以千计的中小学生参加“红读”活动。历年来,在常州市、江苏省的评奖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一活动,已成为图书馆固定的很具影响力的读书活动。
图书流动服务点 1989年以来,图书馆延伸服务不断拓展,坚持常年辅导驻溧部队、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乡镇图书馆(室)以及乡镇行政村文化俱乐部的图书服务工作;坚持常年开展图书流动服务,为驻溧部队和老区乡镇边远山村建立图书服务点和“农家书屋”,定期运送周转交流图书到基层网点。至2005年,已建部队、行政村俱乐部图书室和“农家书屋”66个点,发展均十
分顺利,深得广大驻溧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2000年被市双拥领导小组命名为“科技拥军基地”;2005年被常州市委市政府常州军分区表彰为“双拥模范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在溧阳召开“农家书屋”建设现场推介会。
电子信息平台 1999年,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上马筹建。2003年将网络线路改造光纤电缆,增加计算机28台,终端机6台,并增设网络服务器,建立溧阳市图书馆电子信息平台。2004年,维修更新电子阅览室自动化设备,建立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2005年,电子阅览室又调整增配电脑及相关设备,建立了电子文献资料室。至2005年,图书馆电子信息平台拥有电脑50台件,可供读者上网、借阅、查询资料、交流信息等服务。
文化站图书馆(室) 1955年,全县办起乡镇图书室15个。1975年,各公社文化站都建有规模大小不一的图书室。上沛镇文化站1989年建起溧阳乡镇首家万册图书馆。1992年至2005年,南渡、上兴、永和、社渚、溧城、清安、后六、汤桥、余桥、绸缪、平桥、茶亭、天目湖、埭头14个乡镇建有万册图书馆;横涧、竹箦、后周、别桥、周城、上黄等乡镇文化站也同时建有2000—5000册藏书的图书室,全市乡镇文化站计有公共藏书16.7万册。
基层单位图书馆(室) 溧阳较大的工厂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馆(室)建设始于1978年,公共藏书万册以上的就有:公路运输总公司、客运公司汽修厂、缫丝厂、发电厂、糖酒公司、棉纺厂、自来水公司、邮政局、电信局、供电局、工人文化宫等11家,计有藏书21.4万册;溧阳城区和乡镇中小学校建有5000册以上图书的图书馆(室)有78家,计有公共藏书185万余册。
七、电影事业
1978年4月,溧阳县电影管理站和溧阳县影剧管理委员会合并,成立溧阳县电影剧场公司(简称影剧公司)。下属人民电影院、大众影剧院和南渡、
上沛、别桥、戴埠6个公办影剧院,管理全县70个乡办影剧院、电影队、俱乐部放映单位。1978年10月,根据县政府溧政发(87)64号文件《关于同意溧阳县大众影剧院改为事业单位,撤销溧阳县影剧公司,成立溧阳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溧阳县演出公司的决定》,新成立的电影发行公司,负责全县6个国办影剧院和57个乡办影剧院、电影队、俱乐部放映单位的业务管理和领导。1991年8月,市长办公会议决定:为统盘考虑全市文化事业发展,原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市演出公司合并,成立溧阳市影剧公司,为全民事业单位,生产经营自收自支,自负盈亏。
1985年是溧阳电影发行放映史上崛起时期。当时乡办影剧院23个,农村电影放映队38个、社农、竹煤、九四四九厂等俱乐部放映单位9个,加上人民、大众、南渡、上沛、别桥、戴埠等6个国办影剧院,全县电影放映单位76个,全年放映电影40668场,放映收入203.7万元,发行收入80.9万元。
1990年是溧阳电影事业鼎盛时期。全县当年放映电影28344场,放映收入260.1万元,发行收入105.3万元。创造了放映、发行收入双过百万的优异成绩。1989年荣获国家广电部、文化部、教育部、农业部、渔牧林业部、科技部、科委七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国科教电影汇映先进单位”。1995年,溧阳市影剧公司被江苏省推荐评为全国农村电影放映先进集体,受到国家广电部的表彰;城南乡放映队钱建民被江苏省文化厅和人事厅评为农村电影放映先进个人。
人民电影院 溧阳1952年建造人民大会堂,1956年改建,改名为人民电影院。1982年翻建,增添冷气设备,设座位1034个,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1995年人民电影院再度进行整修,扩建地下室、门厅加层和舞台拓宽,新增面积800平方米。人民电影院成为城区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和召开大型
会议的重要场所。1990年人民电影院放映收入首次超百万(1126902元)。创造江苏省县级影院放映收入新记录。
送电影下乡和周末电影 20世纪末开始,溧阳影剧公司除了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积极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三下乡”到农村慰问放映电影外,平时也常年坚持送电影下乡,把电影送到老区边远山村,免费为人民群众解决看电影难问题。为满足城市闲散人员和外来流动人员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2000年开始,市影剧公司组织专业队伍,坚持周末到社区广场免费放映电影,每年均在百场以上,获得广大市民的称赞。
乡镇影剧院、电影队 1954年,江苏省第十三电影队留在溧阳农村巡回放映,定名为溧阳县第一电影放映队。以后陆续增设,至1967年,共有9支队伍活动于全县农村。70年代初,社办电影队迅速发展。1978年,上沛、南渡、戴埠、别桥4个镇办影剧院划归国办院,归口县影剧公司管辖。至1985年,全县经文化局同意开办的影剧院有38家,电影放映队66个,以后随着形势发展,放映队伍有所变化。
八、锡剧团
溧阳市锡剧团前身为民间职业的国华剧团。始建于1947年,由江阴人汤国政、汤宝华夫妻领班。1952年11月划归溧阳,定名“溧阳县国华锡剧团”。1959年10月,县锡剧团并入常州市锡剧团。1960年10月,从金坛县2个锡剧团、常州锡剧团抽调人员重新组成溧阳锡剧团。“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1967年,大批演职员转业、下放,1970年撤销县锡剧团,改建溧阳县京剧团。1978年12月恢复锡剧团。1990年12月,溧阳县锡剧团改名为溧阳市锡剧团。
溧阳市锡剧团,全民事业机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领导和管理溧阳市大
众影剧院。
溧阳锡剧团曾一度拥有锡剧着名演员王兰英加盟,誉满江南被称为“小王彬彬”的着名锡剧表演艺术家蒋盘芳出自溧阳锡剧团。1978年恢复锡剧团以来,更加注重和培养专业艺术人才,至2005年,已具备国家二级导演和演员3名,三级演员、演奏员、舞台技师20名。2005年,市文化局专门招收10名学员送常州戏剧学校五年制大专班培养深造,作为锡剧团后备力量。
锡剧团创作改编演出剧目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溧阳锡剧团移植改编了大量的历史、现代曲目,还自己创作了《狠心奶奶糊涂娘》、《小康人家》、《带泪的喜事》、《妈妈,你不要哭》、《爱心献给你》、《放飞》、《心灵的震撼》等7本大型现代戏,在上海、苏州等邻近周边地区和溧阳城乡演出,受到极大的欢迎。
锡剧团演出(流动)区域 溧阳锡剧团除了在溧阳城乡每年百场演出外,邻近周边宜兴、金坛、武进、丹阳、句容、溧水、高淳、江阴、常熟、江都、靖江、江宁、太仓、仪征、金山、青浦、扬中、东台、大丰等县市的城乡也常见锡剧团的演出。近几年还将《放飞》、《心灵的震撼》演进上海市区,还多次涉足浙江、安徽邻近地区。
大众影剧院 大众影剧院为市锡剧团所属单位,企业性质,自负盈亏。溧阳解放前,1952年在状元门金城戏院旧址开设大众戏院。1953年迁至方塘埂庆平戏院旧址。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后,改名溧阳大众剧场。1974年在和平街重建,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设座位1235张,改名大众影剧院。1991、1999、2003年三次投重资重新改造、拓展,增添影剧院设施和冷暖设备。2003年大众影剧院原属溧城镇房管所的产权,经市政府批准,划归溧阳市锡剧团。大众影剧院1989、1993年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明星剧院”。
九、文博事业
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是收藏、陈列、研究与传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实物资料或自然标本,为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文化事业机构。溧阳文管部门,1992年在县文化馆设专职人员,开始征集文物实施文物保护工作。2005年,溧阳208件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文物实物送交南京博物院和镇江博物馆收藏。1989年成立“溧阳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靠挂县文化馆),负责处理文物保护工作。2000年市政府调整文物管委会组织,核定文管会办公室为全民事业编制,与市文化馆脱钩,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经过几代文物工作者努力,以1985年征集到各类质地可移动文物973件基础上,至2005年,又新增可移动文物2073件。其中4套8件国家一级藏品:石斧1件(1982年收集)、带柄石锛2件(1978年收集)、银莲花托盘3件(1992年收集)、银莲花盒2件(1992年收集);20件国家二级藏品:青瓷虎子、菊花青瓷盘、印花鱼纹灰青釉瓷盘、浪花鱼纹青灰釉瓷盘、石钺、龙凤四乳镜、四乳铜镜、漆耳杯、龟钮印、龙把凤嘴双系盘口壶、漆耳杯、铜工具、双眼石斧、莲花银盏、银筷、四乳镜、银敞口碗、银酒壶、银镂花元宝形饰件、银樽。1986年前省级文保单位两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别桥淳化阁帖;市级文保单位一处:楠木厅。至2005年,市政府重新调整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乐官井、候庙遗址、古城墙、观莲桥、舍头桥、贞节坊、节孝坊、铁木厅、唐井、贞女墓、大石山摩崖石刻、太虚观遗址、太平桥、贞女祠、溧阳旱灾赈济纪念塔、《甘露寺禅院碑记》石刻、任兰枝墓址、一龙井、周氏佳城遗址、东野堂、唐石刻井栏、黄山观石刻、娑陀庙石刻、太白楼、高静石、飞来石、玛瑙竹叶依门石、进士坊、蒙吉泉井、神墩遗址、欧冶子铸剑场遗址、古代练兵场遗址、和鹿岗桥、善庆桥、平桥石坝、西山烈士陵园、
《重修广惠庵碑记》石刻,新增省级文保单位三处:上黄水母山中华曙猿化石遗址、沙涨合剌普华墓址、夏庄史贻直墓址。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座落在溧阳市前马镇水西村。该馆原名为“新四军水西村革命旧址保管所”,成立于1979年10月23日。1984年9月25日更名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陈列馆”。1994年8月1日改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隶属于溧阳市文化局,全民事业单位,全额拨款。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原系李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整个祠堂三进四厢房,里面回廊雕窗,斗拱画粱。1982年3月25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为省级文保单位,10月,粟裕同志为其题字。1984年9月旧址修复竣工,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占地面积2460平方米,是年11月7日,该馆正式对外开放,馆标为叶飞同志所书。1997年,本馆进行扩建,增加了“新四军将帅馆”和“新四军老战士题书碑廊”。2005年,本馆进一步扩建改造,首期工程将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史料展览馆”和“纪念广场”,旧址区进行复原保护。工程竣工后,建筑面积达6200平方米,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为江苏省德育教育基地。现司令部旧址布置陈列,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办公处兼卧室为原状陈列,再现了陈毅、粟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39—1940年在溧阳工作生活的情景。通过图照、实物、雕塑、电子模型及音像的有机结合,比较系统地介绍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领导苏南抗日军民浴血奋战的历程。遵照粟裕同志的意愿,司令部旧址天井内还敬撒安置了他的部分骨灰。为延伸教育领域,拓展教育渠道,“新四军将帅馆”和“碑廊”收录了抗战期间驰骋在苏南抗日疆场,建国后被授予少将军衔以上的76位新四军将领的生平业绩,展示了52位新四军老战士题写的诗、词。现该馆收藏有关文
物、资料2000余件。主要出版物有:《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史料汇编》、《江南指挥部旧址简介》、《新四军史迹图册》、《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等。
该馆开放以来,已接待观众百万人次以上,包括彭冲、叶飞、姬鹏飞、张震、迟浩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美国、古巴等国际友人。如今,这里已相继被命名为:江苏省学校德育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86年,纪念馆陈书华被江苏省文化厅授予“文物先进个人”、1996年纪念馆被授予“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2004年纪念馆张燕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工作者”。
十、文化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艺术品以商品形式进行流通交换,以开展有偿服务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的文化市场初具规模。国营、集体、个体、股份等多种经济并存的歌舞娱乐,电子游艺,电脑网吧,印刷业,书报发行,演出,音像批发、出租、零售业等门类齐全的市场格局遍布城乡,文化市场规范管理随之出现。
溧阳文化市场管理 溧阳市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设于1989年,下设管委会办公室核定事业编制2人,全民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1995年,成立溧阳市文化市场稽查队,核定事业编制4人。2001年,增设新闻出版科。溧阳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起步早,管理规范,在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同时,全面推进文化市场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加大检查力度,促进守法经营,合法经营,努力净化文化市场,使文化市场步入健康、有序的轨道。1999—2000年度江苏省文化厅表彰溧阳市文化市场稽查队为先进单位、徐建兰被评为先进个人。2002年,蔡佳林被省文化厅评为文化市场管理先进个人。
溧阳市文化市场现状 溧阳全市至2005年有文化经营单位560家。其中:
歌舞娱乐场所51家,保龄球馆1家,游戏机室38家,电脑网吧78家,音像批发单位1家,音像制品出租零售105家,书报刊发行网点110家,印刷业156家,书画店3家,演出场所7家,电影院10家。文化市场的发展,不但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为促进溧阳经济发展、涵养税源、拓展就业,保持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