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结课论文
标题 承认异化与提倡人道主义的必要性 ——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角度
作者姓名 毕四通 学号 1007050135 联系方式 461863385@qq.com 导师 吴静
承认异化与提倡人道主义的必要性
——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角度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毕四通 1007050135)
摘要:人道主义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中提出的核心概念。人道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人如何在历史发展中通过消除异化而实现自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运用人道主义工具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同时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揭露为异化。为了消除这种异化,马克思提出要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讲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异化 人道主义 共产主义
一、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异化和私有财产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核心概念。异化并不是马克思首先创造的概念,费尔巴哈哲学中曾提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观点。马克思在以自己的理解复述费尔巴哈思想时说:“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自己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宗教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此。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身的就越少。”①
(一)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人自身所包含的力量和资源都是有限的,这其中包括人的劳动能力,思维能力,还有人的潜力。这些有限的资源只能用于有限的活动中去,那么某个活动占用的资源过多,势必会减少其他活动所占有的资源。马克思在《手稿》中说的“劳动”表示雇佣劳动,也就是工人为资本家做出的劳动。而劳动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无话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②工人在这些劳动中付出的资源越多,他剩余的资源也就越少,能够用于其他活动的资源也随之减少。由于这些减少,工人能够丰富自己内部世界的能力就降低,能够用于提升自己价值的能力也降低,从而使工人的自主性更加的丧失,除了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外工人没有其他的生存手段,但是
①②
唐正东.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2-43 唐正东.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2-43
由于工人的劳动为资本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不断增多,对工人的统治力也就越强,工人所出卖的劳动力的价值就不断降低,导致工人只能更加多的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榨取自己的潜力。这成为了一种恶性循环,工人越是努力工作,他创造出的价值越多,他的地位也越低,他就越受资本家的统治,更确切的来讲,是受他自己创造的资本的统治。这就体现了工人与他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二)人与生产关系相异化
工人不仅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还与其自身相异化,也就是自我异化。这种异化体现在劳动的外化中。劳动的外化表现在“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在劳动中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此,这种劳动不是满足一种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①工人的这种劳动并不是自己想要去做的,劳动本身并不是一种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其他的需要而必须去做的,比如吃、喝、生存等等一些肉体的强制和其他的一些外在的强制。一旦这些强制不复存在,工人就会迅速的逃离劳动。外在的劳动,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对工人来说,劳动的外在性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
②
这里的讨论还是要建立在工业的雇佣劳动中。工人所做的劳动并不是自己意愿
的,那么反过来讲,工人其实是极其不愿意去进行这些劳动的。工人的活动不再是他自己的活动,在这些生产中,工人的创造力并没有被进一步激发出来,反而是受动的活动、无力和去势,于是工人便与生产关系相异化。 (三)人与类本质相异化
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这只是同一种事物的另一种说法——人吧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身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③“类”就是人的概念,真正人的生活的概念。真正的人的生活以由于和善良的关系,即爱为前提,这些都是类的自我感觉或关于个人属
①②
唐正东.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2-43 唐正东.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2-43 ③
唐正东.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3-44
于人群这种能动意识。我们可以理解为,类就是人作为人所应该是的样子。那么这样一种类本质曾经出现过吗?也就是说,人曾经成为过他应该是的样子吗?我认为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人之所以会有各种不满,对于现实状况的不满等等,以及认为自己还能过得更好,生活还有进步的空间,说明人所期望的生活总是高于现实的生活,而人期望的生活是会相对变化的,但是无论怎样变化,这种期望的生活还始终与类生活存在差距。所以人无法达到期望中的生活,更不要说达到类生活或者类本质了的要求了。而异化劳动,是他自己的活动机能,是他的生命活动同仁相异化,也就是类同人相异化;对人类说,他把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①
(四)人同人相异化
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对自己的劳动、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对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人对他人、对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②因为人与自身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与其自身劳动关系相异化,他的劳动不属于他自己,他的劳动成果也属于他人,那就必然与他人产生异化。也就是说,工人与他劳动的实际占有者相异化。
至此,我们看到马克思共提出异化的四种表现形式。《手稿》中的思想还不是特别成熟。唐正东指出: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的实践概念的问题并不在于它只是停留在人已经实现自己的类本质的前提下的自我运动的理论层面,而在于它在面对人的现实实践发展过程时,不能准确地概括这种现实实践过程。如果套用《1844年手稿》中的话语,那么,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前的私有制社会阶段,任何对象化劳动都是“渗透”在异化的劳动关系之中的,要想理解人通过劳动而获得发展的过程,就必须要研究异化的劳动关系的内在矛盾及其建立在这种内在矛盾基础上的自身发展过程。③马克思所讲的异化理论性很强,如果要简单的理解异化,王若水曾经这样打比方:一个母亲生了个儿子,她很心疼,很爱,辛辛苦苦把他培养大,教育大。可是这个儿子慢慢长大后,成了一个逆子,不仅不受母亲管,倒过来管他的母亲,欺侮或者虐待母亲。儿子不认他的妈,把
唐正东.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3-44 唐正东.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8 ③
唐正东.从斯密到马克思[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277
②①
母亲当作外人甚至敌人。母亲也觉得儿子不像他的儿子,成了家庭里面的异己分子。这个过程用哲学的语言来讲,就是异化。①我们可以看出,异化的承受主体是人,那么简单概括异化,就是人与本来和他相关的一切发生了否定的关系。 二、人道主义思想
(一)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
马克思提出这些理论不单单是为了就事论事而已,他要通过对于资本主义这种黑暗的异化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来试图建立一个非异化的社会,这种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思想,被称为“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冷冰冰的,它不只讲述国家和社会,还是一门关注人的科学。王若水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交给我们正确的工作方法,而且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和意义”②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就是他对国民经济学批判的工具。讲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如何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如何与生产关系相异化,如何与类本质相异化,如何与人指甲相异化,就是为了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阐述如何消除这些异化。从本质上讲,这种人道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人如何在历史发展中通过消除异化而实现自由的理论体系。它的内在张力体现在异化劳动理论和人本学理论的对立统一之中。对立的属性表现为:异化和自由是两种相互对立的人的存在状态;而统一的属性则表现为:异化是自由实现过程中的必经环节,是人在自由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其中,异化阶段是实然,自由阶段是应然。③马克思站在这样一种人道主义的立场上,他想做的就是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怎样解放全人类,就是要消除异化,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阐述的共产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消灭私有制,消除异化的社会。共产主义是人向自身的还原或复归,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而且“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任何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
①②
王若水.为人道主义辩护[C].北京:三联书店,1986:186-187 王若水.为人道主义辩护[C].北京:三联书店,1986:92 ③
张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道主义问题[C].//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论文集.2012:298-305.
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①我们这样看来,人道主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一个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这两个方面有联系又有区别。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主要观点认为是一种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核心和归宿,这里谈到的也是一种历史观的出发点。 (二)恩格斯的人道主义
恩格斯在成为共产主义者之前,除了受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影响之外,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和十九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性论、人道主义的思想,也曾对他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他的早期著作中有着很多人道主义的思想。
在分析资本主义奴隶制时,控诉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非人道行为,提出要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价值。指出“奴隶制就他的不人道和残酷性来说并不亚于古代的奴隶制”②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看成是反对不人道行为的斗争,是争取全人类解放的斗争。把共产主义社会抽象地了解为合乎人性的理想化的社会。但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之后,恩格斯就在世界观和历史观赏完全摒弃了人道主义的理论。 (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在社会主义中,也存在着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伦理原则。那么作为伦理原则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承认每一个人都有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人的地位,给予每一个人以人的待遇,把人当人看,平等待人,尊重人。反之,一切侮辱人、摧残人、虐待人、侵犯人的权利的行为都是反人道主义的或违反人道原则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从无产阶级立场,亦即人民的立场出发,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以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中的一部分,是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相一致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一种伦理原则,以尊重个人为其主要内容,但并不把个人摆在第一位,而是在至少不损害社会利益的条件下尊重个人的权利。 三、异化和人道主义在中国 (一)中国关于异化的讨论
①
②
唐正东.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9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598
中国关于异化的讨论始于1983年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学术报告会上。周扬所做的关于异化的报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胡乔木本人1984年1月3日在中央党校周扬做报告的同一地点发表演说《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这份讲稿后来发表在《红旗》杂志上面,很快又以单行本的形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不似文件如同文件,产生很大影响。其中完全否定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融合起来的任何努力并将有关讨论说成是“根本性质的错误观点,不仅会引起思想混乱,而且会产生消极的政治后果”,于是这场大讨论基本结束。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人道主义是唯心史观不做研究,但是我们可以从道德观和伦理观的角度进行探讨。
(二)中国的“以人为本”
我党多年来一直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作为指导思想,从毛泽东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不断体现着我国理论体系的进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提出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上。建国以来,经济的发展一直被放在首位,从改革开放以来,就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总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很低。于是国家提出了“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政策,努力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建设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动力之本,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之本;就是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就是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因此,在今天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就一定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①以人为本,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的“人道主义”。
(三)当下的异化和人道主义
政府变成了老爷,不受人民控制了,变成了异己的力量,这就是异化,政治上的异化。②现在看来,国家政策中提出“政府要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说
①
王成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道主义与当代中国的以人为本[J].科技创新导报,2008,(19):149-149. ②
王若水.为人道主义辩护[C].北京:三联书店,1986:193
明政府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都不是服务型政府,管理和镇压的力量更为强大。政府的权利来自于人民,政府中的官员也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结果选举出的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高,忙于提高自身权力和地位,与人民划清界限,用强权和暴力镇压人民,不听取人民群众的正常诉求,归根到底还是人民赋予了他这种权力。近年来,官员仪仗权力无视人民群众,而且对人民群众利益造成损害的例子数见不鲜。从“我爸是李刚”到汪国庆“我是领导”,虽然说到最后这些官员都收到了惩治,但是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容易抹去。人民更希望看到的是没有类似现象的发生,而不是屡次惩治后又再次发生,这不禁让人民对政府产生怀疑。这种人民选举出的政府不为人民服务,还在人民群众中耀武扬威的现象就是一种政治上的异化。由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社会的政治存在着一系列的异化现象。
中国社会的人道主义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中国政府的人道主义都是相对于外国而言的,我们经常会看到有报道称:中国给予某某贫困国家人道主义援助资金。动辄上百亿的所谓人道主义援助资金如果能够投入到本国的国家发展中,投入到建立健全本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发展教育事业从而为国家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人民的诉求被听取,人民的生存发展需要得到满足,幸福感得到提升,势必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更大的作用。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评价固然重要,况且,援助几百亿到贫困国家不一定会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而且,在把资金都投入到对于外国的人道主义援助中,不对本国的人民讲人道主义,很多公民的生活问题得不到解决,对于政府的满意度就会下降,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毕竟如果一个国家先从内部混乱了,那么外部的力量强势的镇压指挥导致更严重的爆发。所以,我们首先要承认在中国当下还有异化现象的存在,才能正确的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并进一步对中国的人道主义建设做出真正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本国民众最切身的利益,提高人民幸福感,才能建成一个真正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文献:
[1] 唐正东.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若水.为人道主义辩护[C].北京:三联书店,1986
[3] 张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道主义问题[C].//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论文集.2012 [4] 王成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道主义与当代中国的以人为本[J].科技创新导报,2008,(19) [5] 唐正东.从斯密到马克思[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