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班主任很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 , 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B.这件事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了很多遍,但还是没有想出其中的道理。 C.参观完所有场馆,他喜出望外地宣布:我终于看完了所有的景点! D.小孩子遇事要和父母商量,不要自作主张。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 B.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 C.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D.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拉帮结派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C.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D.那种冷清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
B.他的求学经历,说明能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C.那些街头小报为了捕捉此案的一些细节而忙得不亦乐乎。 ....
D.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装有危险化学药品的瓶子放到特制的保管柜中。 ....二、名句名篇默写 6.(题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洪波涌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
(3)“乡思”是古代文人墨客写诗作赋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许多诗词中都流露出作者的离愁别绪。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唐朝诗人王湾也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这种情感。 三、诗歌鉴赏 7.诗歌鉴赏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8.学习了本文,班级开展了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与吧。
(1)(励志故事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像海伦·凯勒一样具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还有很多,请列举出一个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事迹。 (2)(拟写结束语)请你帮主持人设计一段活动结束语。 五、文言文阅读 9.文言文阅读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_____) ..(2)充塞四虚(_____) ..(3)因往晓之(_____) .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有毫无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B.“晓之者”了解地球的构造以及太阳系的结构。 C.“天崩地坠”可以想象为地球遭受了巨大的人为灾害。
D.“晓之者”开导杞国人的话只能代表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具有局限性。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①识: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追上。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亡:指自己没有的知识、技能、才能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____ .(2)不逾矩____ .
(3)我叩其两端而竭焉____ ..(4)勿施于人____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站立) .C.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D.其“恕”乎(大概,也许) .3)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历来就被奉为虚心好学的格言,但在今天看来是否太虚伪了?是否对自己的能力太不自信了?请联系实际谈谈。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做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凤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漢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
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他们快快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遗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遗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选文前两段记叙了一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试品析。 (1)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
(2)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已的脚步往前走。 3)结合上下文,分析画线句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4)从斯科特决定为阿蒙森的业绩做证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丼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 例如:拔何首乌、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列句子,说说加点字的妙处。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3)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作文 13.写作
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以色彩斑斓的美景点燃我们的眼睛,灿烂我们的心情,丰富我们的感受……许多同学都曾结交过不少自然界的“朋友”,并同它们展开过心灵的对话。请你以“感受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C B A B 二、名句名篇默写
6.秋风萧瑟闻道龙标过五溪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诗歌鉴赏
7.1)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2)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综合性学习
8.(1)示例: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名垂史册的《史记》;双目失明的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
(2)示例: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同学们,让我们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在生命长河中勇敢地藐视困难、直面人生。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五、文言文阅读
9.1)崩塌坠落四方告知,开导
2)(1)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2)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 3)B
10.1) (1)生气,恼怒 (2)法度 (3)正反两个方面 (4)施加 2)B
3)(1)学习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
(2)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
4)示例:不虚伪,也不是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而身边随处都有值得学习的人或物。在学习中,只有拥有谦虚的态度,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加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 六、现代文阅读
11.1)斯科特和他的队友奔向南极点时发现阿蒙森已经捷足先登,斯科特决定为阿蒙森完成的业绩做证。
2)(1)“拽”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焦急的心情”人格化,突出了斯科特一行人想早点到达南极点的激动、急切的心情。(2)“拖”字写出了斯科特和队友脚步的沉重,从侧面表现出他们发现阿蒙森已捷足先登后失望透顶、万分沉重的心情。
3)表现了斯科特等人所处环境的恶劣,渲染了悲伤(或悲凉)的气氛,为斯科特等人的返程做铺垫。 4)诚信;坚持原则;坦然面对失败、有气度。
12.1)翻断砖 按斑蝥 摘覆盆子(写出两个即可)
2)“伏”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蜂肥胖的形态(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趴在菜花上的情态),还表现出儿童特有的感觉。“窜”字生动地写出了叫天子机灵敏捷,表现出儿童的羡慕之情。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3)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七、作文 13.雨中花溪 有幸雨中游览花溪。
人很少,花溪却是葱茏依旧,清丽依旧,精巧依旧……不过,若细细品来,雨中的花溪是很特别的。 宁静、含蓄。视线被绿色封冻了。置身其间,顿感被这封冻的绿淹没,竟对所有杂色视而不见。高大的树木伸出枝叶在空中自然交织,撑出一块块无雨的天空。然而,总想步入雨中。
那雨不大,纤细,也不密,恍如未织上纬线的网。时有微小的风,拉扯一下绿叶,撩动一下青草,在雨点成群的河面设浅浅一层皱。远处,景物叫雨丝渲染得失去了形态,没有边缘,没有轮廓,仅剩一团团
苍翠……
雨中草地,石桌两端,有棋人对弈。相对的沉默,绝对的搏杀,智慧和灵气在方寸之间演绎较量。湿了衣襟,浑然不觉。花溪和雨都成了身外之物。观此景,不由得加深了对超越的理性认识。石桌是道具,草地当舞台,雨丝万缕权充帷幕,谁来评说胜败?
迎着雨走,驻足于某建筑围墙外,又被一奇景吸引。一簇青竹,摩肩接踵,拥挤成堆,却独有一枝,耸耸地高出几米。想来,这一独枝必是挣扎奋斗的产物。它虽然遭遇着更多风雨的肆虐凌辱,但却正是这样的不一般,将它区别于普通之外了。风中的摇摆,不正是独树一帜的舞蹈吗?被雨丝鞭打而产生的动荡,不正是别开生面的表达吗?俯视脚下,众多的同类倒像是平庸的裙带…… 终于见到了和我一样的游人,他们都张开着伞,都兴致勃勃,笑声和雨声纠缠不休。
只是,我为他们遗憾——这样的雨,别去撑伞。和花溪一道沐浴其中,纵横你的思绪——生命中也常常有雨。只有阳光的生命不完整,也不会有持久的活力。来了雨,将尘埃、颓废、沮丧洗涤一净,精神随之抖擞,为之振奋,好不好?至于雨中的淋漓凄凉,雨中的风寒萧瑟,原本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美! 雨 ,飘飘洒洒。 心田的每一个角落均被浸润,青春也就渐渐地生动起来。撩开氤氳的雨帘,既没有远景也没有尽头。想象一颗稚嫩的果实,正忘情地吮吸着,正毫不犹豫地悄然生长,义无反顾地扩展自己的空间……于是,对未来的憧憬产生了,在雨中。
雨不停,在淅淅沥沥地诉说什么呢?对花溪,对雨中的游人,诉说亘古,诉说永恒。用心去听,这诉说里有节奏,有旋律,听得醉人,人便和雨融为一体了。最终,雨是花溪,花溪是雨。雨成了花溪和人的主题,成了一切一切的意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