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谈徽州戏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2023-02-09 来源:步旅网


谈谈徽州戏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文摘:徽州戏曲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曲目,对中国戏曲有着重要的贡献。它伴随着徽商文化的兴起而兴起,对滇剧、粤剧、闽剧、桂剧、湘剧、赣剧、婺剧、淮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的发展更是对中国四大戏曲之首的京剧的起源和发展有了非比寻常的影响。

徽州戏曲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个古老、悠久的剧种,起始阶段流行于徽州及安庆、池州、太平一带,的在南方亦流传甚广,对许多剧种产生过巨大影响。它的剧目很丰富,共约有传统剧目1404个,徽剧的表演艺术更是丰富多彩,技艺精湛。文戏以载歌载舞、委婉细腻其特点;武戏以粗犷、炽热、功夫精深、善于高台跌扑而震惊观众。生活小戏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风趣、诙谐和语言吸引着观众。舞台画面多采多姿,具有雕塑造型美。

徽州戏是传统戏剧中影响较大的一个剧种,与徽州商人的支持和传播是分布开的,故有“没有徽州商人,就没有徽州戏”的说法。徽州商人把徽戏带到哪儿,就会多多少少的影响当地戏剧的发展,同时也吸收当地文化的长处来丰富自己。依靠着徽州商人和徽州官僚的推动,徽州戏实际上成为各地文化相互交融的一个结晶。

徽州腔之所以能长久的站在戏曲的高山之巅,和它能够兼收并蓄,顺应时代潮流的品格是分不开的。据戏剧工作者的研究,现在南方许多剧种都含有徽调的成分。比如流行于浙江古婺州附近的婺剧就是高腔、昆曲、乱弹、徽调等剧种的混合名称,其中徽调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湘剧中一直保存着一些徽调剧目和特色,徽班在乾隆时代也大量到广东活动,广州《外江梨园馆》和《梨园会馆上会碑记》记载的就有文秀班、上升班、春台班、荣升班、保庆班、胜春班、费合班、裕升班等。广西桂剧的腔调也有北路和南路,北路相当于西皮,南路相当于二黄,也有类似于反西皮和四平调等曲调,很明显,桂剧是本地小型歌

舞剧“调子”和徽调等外来戏剧融合而来的。同时,徽州戏也吸收了以上各剧种的一些长处,从而丰富了自己,是自己由俗入雅,进而树立起徽州文化之乡的良好形象。

徽戏对中国戏曲史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徽班晋京,催化了京剧的诞生。清乾隆年间,昆曲开始衰落,花部地方戏兴起。徽商顺应历史潮流,既对昆曲予以大力支持,又对花部的兴起予以热情支持。清代中期,徽戏在一些发达城镇风靡一时,形成了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完美剧种。徽班晋京,在近代中国戏剧界,引发了一场戏剧变革,这是徽州艺人们当初始料未及的。乾隆五十五年,弘历皇帝八十大寿时,“三庆班”在徽商江鹤亭的资助下,晋京献艺为皇帝做寿。投石问路后,四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等相继进京。四大徽班晋京,把诸种腔调带到了北京,使京城舞台一时形成了“百家争呜”“百花齐放”的局面。徽班打入京城后,戏庄演戏必请徽班。徽戏成为称雄京城的大剧种。为了站稳脚跟,徽戏顺应时世,改革剧目,以“色艺最优”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青睐,为京剧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唱二黄花旦为主的四大徽班晋京,取各家之长,不断创新,孕育了“国粹”京剧。后三庆班中,出现了以程长庚为首席的老生主演皮黄戏的新局面。程长庚勇于革新,促进了徽、汉、秦合流,融洽昆、弋声腔,在念唱方面吸收了北京语言,在酿育京剧中起了重要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没有徽戏就没有京剧。徽班晋京及徽班中程长庚的出现,在戏曲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徽州戏班与徽商一样,充满了包容性和开放性,从而为自身不断完善取长补短提供了大前提。

所以,徽戏不仅直接促成了京剧的诞生,而且为其他地方剧种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徽戏在表演、声腔、剧目等方面为中国戏曲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而丰厚的艺术遗产。

徽州戏曲在中国戏曲史上有三座里程碑。

丰碑之一

1600年春,徽州府邑城东郊搭戏台36座,大江南北48个戏班登台献艺,开创了中国戏剧“天下名优萃聚竞技”之最。

丰碑之二

1790年秋,清帝乾隆八旬大寿,“四大徽班”进京贺寿献艺,开创了中国戏剧“徽班北上京都,融合南北声腔艺术,造中国京剧”的新纪元。

据《歙县志》载:乾隆五十五年(1790),皇帝八旬寿诞,春台班进京演出,技艺出众,与“三庆”、“四喜”、“和春”合称进京四大徽班。《休宁县志》载: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大徽班进京。

丰碑之三

2007年,中国戏剧家协会等七家在黄山市共同主办“京剧寻根之旅”活动,泰斗荟萃,盛况空前。开创了中国京剧“思源徽剧,寻根徽州”之先。

京剧兴起,徽剧式微,这是一个嬗变的生动过程,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文学艺术推陈出新的规律。梅葆玖、尚长荣、叶少兰等当代京剧界泰斗在参加本次“寻根之旅”活动中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表达了这样的见解,同时,他们都认为,徽剧在中华文化和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曾经是一个时代的高峰,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