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教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曲,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体会三首诗词曲的作者在其中寄予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解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导入新课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他一生为抗金事业呕心沥血,词作中充满了抗金豪情和战斗精神,也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患和抗敌斗争遭压迫的苦闷。由于胸怀民族大业,放眼千古兴亡,他的词豪放磅礴,沉雄悲壮,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这首咏史词以三国旧事来抒发对时局的忧患,充分展示了辛词的豪放风格。 2.整体感知 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答案示例: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失去的大好山河的痛惜、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以及力主抗金的决心。
3.深入探究
(1)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
登楼远望,引发了作者千古兴亡之感。其中“何处望神州”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千古兴亡多少事”一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问答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表达作者胸
1
中翻滚的不尽愁思和感慨。
(2)词的下阕怀古,作者写到“生子当如孙仲谋”,根据你所掌握的史料思考:作者为何如此推崇孙权?
答案示例:
①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却敢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曹操较量,具有非凡的胆识。
②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坐断东南”,不断征战,不断壮大,以弱胜强。 ③讽谏南宋王朝。孙权所处的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但他却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反衬了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3)概括这首词的思想内容。 答案示例:
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的特点。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4)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
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乐观昂扬。全词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手法上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4.拓展延伸
(1)“不尽长江滚滚流”是借用了杜甫《登高》中的名句: 。 答案示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本词与作者同期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风格上有何不同? 答案示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风格明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沉郁顿挫,忧国、伤时、伤己。两首词同为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但都不失为千古绝唱。
2
5.小结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辛弃疾借助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吐胸中块垒,以其豪放的词风,抒写了他的爱国情怀,可谓“句句有金石之声”,忧思悲壮。我们学习这首词,理应把我们的爱国热情熔铸其中。 二、解读《过零丁洋》
1.导入新课
历史上有很多爱国名将,用诗词写出了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比如北宋陆游《示儿》中的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今天,我们通过《过零丁洋》这首诗,认识另一位爱国名将——文天祥。
2.整体感知,疏通大意 概括这首诗的大意。 答案示例: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而我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伶仃。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3.研读品析,深入探究 (1)首联写了哪两件大事? 答案示例:
一是作者年轻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他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助王抗元。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3
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哪两层含义? 答案示例: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江西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4.拓展延伸
(1)文天祥拒绝降元,誓要“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历史上类似的人物吗?
答案示例: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2)你还能想到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答案示例: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5.小结
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血性精神。希望同学们学习作者的崇高精神。 三、解读《山坡羊·潼关怀古》
1.背景介绍
潼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张养浩就任陕西行台中丞,途中经过潼关,感悟颇深,他以锐利的眼光看穿这纷纭的历史争斗的本质,写下了
4
《山坡羊·潼关怀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元曲。
2.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关于“曲”的常识
曲是继诗、词之后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它是配乐歌唱的诗。 曲有散曲与剧曲之分。只供清唱吟咏之用,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叫散曲;进入戏剧的唱词,称剧曲。
散曲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天净沙·秋思》就属散曲中的小令。(2)划出朗读节奏,自由诵读。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答案示例:
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时,看到了无数间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3.研读品析,深入探究
(1)这首曲可划分为几个层次? 答案示例: 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暗示潼关地势险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第二层(第2、3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万千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它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便是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
5
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历代改朝换代时战争的惨烈图景。
第三层(最后一句):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
表达了作者同情人民疾苦,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3)全曲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结尾一句,请你谈谈对这句的理解和认识。 答案示例: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写出作者对以往历史的概括与评价,包含无限感慨之情: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4.拓展训练
你还知道哪些关心人民疾苦的诗句? 答案示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 5.小结
这首散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一体,语言精练、形象鲜明,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板书设计】
6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